1、小明同学在化学实验比赛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实验可探究硫酸铜溶液的催化效果与其浓度有关
B.乙实验可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丙实验可除去CO2、CO混合气体中的CO
D.丁实验中,若干冷烧杯中出现水珠,则燃烧的气体一定是H2
2、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杯着火点变低
B.温度低于着火点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杯不是可燃物
3、取Mg和MgO的混合物6.4g,加入一定质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4.0g(MgO+H2SO4=MgSO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溶质有两种
B.生成H2为0.2g
C.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40%
D.混合物中金属镁的质量为4.8g
4、下列生活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A.84消毒液pH≈12.0
B.肥皂pH≈10.5
C.牙膏pH≈9.0
D.洁厕剂pH≈2.0
5、我国万米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舱外壳材料采用的是钛合金,钛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TiO2+2Cl2+2CTiCl4+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TiO2是氧化物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6、教材中的两个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中的水的作用相同
B.其他条件不变时,图1和图2中的红磷都可以用木炭替代
C.图1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最终测量结果偏大
D.图2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实验现象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7、下列区别物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区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
B.区别碳酸钙和氯化钠:加入水
C.区别氢气和甲烷: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D.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
8、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当心爆炸物
B.禁止放易燃物
C.禁止烟火
D.禁止燃放鞭炮
9、展青霉素(化学式为C7H6O4)是霉烂水果上主要的霉素,苹果一旦发生霉变,正常部分也能检测出展青霉素,所以霉变的水果最好不要食用。下列有关展青霉素的说法正确的县
A.展青霉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展青霉素是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
C.一个展青霉素分子中含有2个氧分子
D.展青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4g
10、下列有关原子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原子核的体积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11、镍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钢铁、机械工业、建筑业和化学工业。如图是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数值是18
B.镍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28
C.镍离子有三个电子层
D.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g
12、化学方程式可读作
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
B.镁加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
C.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D.2个镁和1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氧化镁
13、2023年杭州亚运会采用“零碳甲醇”作为主火炬的燃料。该燃料采用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和焦炉气中的氢气作为原料,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丁的化学式为H2O
B.甲和乙的质量比是1:3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反应前后分子数量改变
14、由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是化学学科对提升核心素养做出的独特贡献。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1
B.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三种
C.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D.该研究成果的应用,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5、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C60
B.金刚石
C.一氧化碳
D.氯化钠
16、下列说法或列举的客观事实与对应的化学基本理念不相符的是
A.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可以相互转化
B.分类观:根据元素组成的不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微粒观: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辩证观:任何一种物质都有“利”和“弊”的两个方面,氧气也不例外
17、在化学知识抢答赛活动中,老师拿出一张卡片,标有“Cu”,要求学生说出其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18、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图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药品气味
B.连接仪器
C.加热液体
D.过滤
19、侯德榜作为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奠基人,在为祖国的化工事业建设奋斗的一生中,打破了比利时索尔维集团70多年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发明了世界制碱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为祖国和世界的制碱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主要反应为:X+NH3+H2O+CO2=NaHCO3+NH4Cl,其中X的化学式是
A.NaCl
B.NaNO3
C.NaClO
D.Na2O2
20、净水机中加入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
A.难溶于水
B.稳定性
C.还原性
D.吸附性
21、下图是甲转化为丁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中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B.转化①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
C.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丁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6:1:8
22、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饱和石灰水,瓶内壁附有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膜是碳酸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石灰水仍然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23、“宁强雀舌”是陕西宁强研制出的扁形名茶。其外形微扁挺秀,色泽翠绿,形似雀舌,滋味醇爽甘甜,富含茶多酚(C22H18O11)、茶氨酸(C7H14N2O3)、维生素、咖啡碱等物质。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多酚分子由3种元素组成
B.茶多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茶氨酸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
D.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g
24、空气的成分中,常用作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的是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5、下列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因为变质而使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烧碱溶液
D.饱和石灰水
26、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27、有A、B、C、D四种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且为4个连续的数。B和D的原子核里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A和C的原子核里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已知B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
(1)根据以上事实填写下表:
原子种类 | 质子数 | 中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电荷数 |
A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B | ____ | ____ | 10 | ____ |
C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D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2)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
(2)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因为氮气具有______的性质,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
(4)菜农定期会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这样做有利于植物进行_______作用.
(5)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①气态二氧化碳能被压缩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
②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29、小红家是农场种粮大户,小红经常利用所学知识帮父母解决实际问题。
(1)今春山西地区普遍低温,小红建议适当增加下列化肥中_____(填字母序号)的施用量,以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
A NH4Cl B K2SO4 C Ca(H2PO4)2
(2)她用pH试纸测得自家土壤浸出液的pH为5,土壤呈_____(填“酸性”或“碱性”)。
(3)白菜适合在pH为6.5~7.0的环境中生长,故应在_____土壤中种植。
30、对于稀硫酸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常温下,10%的稀硫酸的pH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的稀硫酸的pH。如果要使稀硫酸的pH升高,你采取的方法有:
(1)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要求各种方法中所选的物质类别不同).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从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氩气四种元素中,按题意选择适当的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
(2)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______。
(3)可填充霓虹灯且通电时能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
(4)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_。
32、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 钠离子_______;
② 铝元素_______;
③ 铁原子_______;
④ 氧气_______;
⑤ 两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
⑥ 三个氯离子_______;
⑦ 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
⑧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_______;
⑨碳酸钠_______;
⑩氢氧化镁_______。
33、空气和水都是人类的宝贵资源。
(1)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起到_____的作用。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海水中的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改变的是_____,变化的是_____。
34、现有以下物质:A二氧化硫 B稀有气体 C一氧化碳 D干冰,请按要求填空(填字母,不重复)。
(1)通常用于冶炼金属的是_______________。
(2)可作灯泡填充气的是_______________。
(3)用于冷藏保存食品的是_______________。
(4)形成酸雨的污染物是_______________。
35、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1)月球土壤中含有锑元素,锑在新兴的微电子技术中具有广泛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锑属于金属元素 B 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8g
C 锑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D 三氧化二锑的化学式为Sb2O3
(2)冶金工业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如图2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微型装置。
①实验前配制澄清石灰水时,发现向氢氧化钙固体中加入足量水后,溶液底部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请根据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用文字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
②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
(3)某化学小组将一定质量的锌、铁和银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的固体中,金属的可能组成情况有_______种。
②若硝酸铜溶液过量,反应结束后所得到的固体质量大于原固体质量的原因是_______。
(4)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对金属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小张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与铁锈反应,当铁锈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219g稀盐酸,反应后得到235g溶液(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36、请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或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1)2个硅原子__________。
(2)氮气__________。
(3)3个镁离子_________。
(4)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5)SO2中数字“2”表示_________。
37、根据如图所示的部分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仪器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 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①B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填序号: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②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从反应类型角度(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_____(填化学式)。
(3)从能量变化角度
(借用图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
②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乙(填“>”、“<”或“=”)。
(2)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A. 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 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 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3)若甲中含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固体甲,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和________(填序号)。
A. 酒精灯 B. 药匙 C. 玻璃棒 D. 漏斗 E. 铁架台 F. 量筒 G. 胶头滴管
40、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为什么一段时间后变干?
(2)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为什么体积小于20mL?
(3)为什么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