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 爱心倡议书:……大家务必行动起来,奉献一份爱心,以善行收获幸福。
B. 介绍信:兹介绍我校李华等同学前往贵社区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 邀请函:我公司定于4月8日上午9:18举行开业庆典,敬请您光临指导。
D. 病愈者送主治中医对联:望闻问切,四法善辨百样病;草木虫鱼,一笺妙除十年忧。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让我们不忘先烈之志、汇聚奋斗之力,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风雨无阻向前进,勠力同心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②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卢柯说:“希望现在的年轻科研人员能致力于创新,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
③我国的古塔建造成就斐然,在古代建筑史上地位非凡,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在古代建筑中是属屈指可数的。
④幼时上学的一次雪夜留宿,他铭记于心,睚眦必报;后来,因为救助他的老人膝下无儿无女,他和妻子便担起了赡养重负。
⑤重金天来大牌球星确实能让中超得到更多的关注,但在烧钱的同时能否重视梯队建设?中国足球在这方面吃的亏已毋庸赘述。
⑥有的乡镇曾经建有敬老院,但入住率并不高,“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致使很多距高较远的贫围老人不愿意离开邻居故里。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⑥ D. ④⑤⑥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总之,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B. 季羡林先生的饮食十分简单:早餐一杯牛奶、一块面包、一把炒花生米;午餐和晚餐则多以素菜为主。
C. 我托他买“青年自学丛书”——《环境保护》和《人体卫生》,他一口答应了。
D. 英国和阿根廷倾全国之力,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大打出手(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制造了一场被称为“导弹时代首次战争”的马岛战争。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考古学者而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是探索发现、求得真知的驱动力。他们钻深山、探遗迹,风餐露宿,不改初心。通过他们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露历史的谜底。
A.通过他们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露历史的谜底,以人文的笔触刻写
文明。
B.通过他们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探寻历史的谜底,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
C.他们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露历史的谜底,通过他们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
D.他们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探寻历史的谜底,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文学科的作用是一种“大用”,它的价值无法用短期经济效益来检查,但从长远来看,它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B.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黄河流域要实现产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融合发展,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措施。
C.山艾树上分泌的这种物质一旦被天蛾幼虫摄入,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D.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熬 鹰
蒋冬梅
他想起40年前的那只白鹰了。那时村庄里的男人,人人胳膊上架着一只鹰,可哪只也比不上他的白鹰俊,他逢人就说:“看,一只海东青①!”
他们的先祖从前住在黑龙江两岸,男人们很多都是“老鹰达”(鹰的首领),每到冬天,他们千里通迢到北海去捕鹰,那里流传着山巅岩画的故事。在库页岛北边的大海上,驾着船踏浪的,有打鱼人也有捕鹰人。他们登上峰顶的峭壁,直捣鹰巢掳走幼鹰。大鹰和他们在险峻的山尖上争战,巨大的鹰翅掠起疾风,铺天盖地袭来。捕鹰人难以招架,从崖上摔下,挂在半山腰的巨石上,任凭风把他们的尸骨吹干冻透,像一幅岩画贴在崖壁上。
鹰来的那天,当他摘下蒙在鹰头上的皮鹰嘴子,亮光刺激了鹰眼,鹰暴怒地抖动毛羽,眼中射出一道利剑,凌厉之气直向他杀来。那鹰一身青白带黑的毛,像一只勾了墨的白瓷瓶。
“得好好熬一熬它,人还能赢不了一只鹰?”他对父亲发着誓愿。父亲驯了一辈子鹰,却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不是谁赢谁输的事儿!”
他不懂这话的意思,只知道驯鹰都得按老办法来。他把自己和鹰关进一间小屋,小屋框起的方寸之地,遮挡了白鹰往日的天空。白鹰被一段铁链拴在木杆上,边上摆着羊肉和清水。他试探着挑起一块肉凑近鹰嘴,拿出老驯鹰人的架势,像念叨咒语般呼唤着:“这这、这这。”可白鹰像一个被困的王者,头连动都不动一下,目光凌厉不可侵犯。他有些心急,又探,再探,动作多少带些赌气。白鹰暴怒地飞腾起来,一双带钩的铁爪狠狠抓向他,可是刚一凑近他,又被铁链狠狠地拽了回去,一些毛羽在空中翻飞。他捡起那些毛羽,捧在手心里,像捧着从佛像上掉下的金漆,觉得心疼极了。
看来,驯鹰不能心急,硬熬不如巧熬。天色渐暗,白鹰眼中射出的剑光折断在黑暗之中,他假装不再理会鹰,升了篝火烤起来。天上一轮月,地上一堆火,映出白鹰扑凌起的巨大翅膀,夜色正把它们勾勒成一对出鞘的长刀。
熬鹰也是熬人,人和鹰两军对峙,都已精疲力竭。他困得张不开眼皮,白鹰也趁机眯起了眼。人还能赢不了一只鹰?他跑到外屋,浸了一脑袋凉水,转头钻进屋,声嘶力竭地吼了一曲祖辈传下来的熬鹰调:
你是哪山生来哪山长?
哪座高山去捕食?
哪个大洼来背风?
今天上山把你请,
把你请啊把你请,
来我家中敬一敬,
你不喝来我不吃,
你不睡来我不歇。
轻易屈服的绝不是一只好鹰。他粗野的嗓音像一只小棒槌敲打鹰的耳膜。鹰暴怒起来,冷不防报复性地给了他一爪。他也不擦手上的血,还是不停地唱,声音里满是真诚,直到嗓子哑得完全发不出一丝声音。
第三天天亮的时候,他饿得眼冒金星,手上鲜血淋淋,鹰也撒了羽,低着头喘息。当他把一块羊肉放在掌心伸了过去,鹰一口叼起狼吞虎咽起来。他抚摸着鹰胸口的羽手,白鹰的目光软了下来,低头承接着他的善意。他会心一笑说:“嘿,你看,打了个平手!”冷不防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醒来后,他对父亲说:“鹰熬成了!”父亲不紧不慢地说;“可没那么容易!”
当他和鹰同吃同睡三个月之后,他走到哪鹰跟到哪,白鹰稳稳地站在他的肩膀上,像他背着的一支剑。就算他解开鹰脚上的铁链,鹰在天空追逐一朵云,最后还是像归巢的鸟,落回他的手臂。父亲看见了说:“出去逮一只野鸡试试吧。”
他架着鹰一头扎进屋外的北风,等日头快沉落草莽之时,不远处的草窠中飞出一只山鸡,展着五彩的长尾划过天空。鹰头上的顶毛突然炸开了一朵花,只一瞬间,就如一道白光和山鸡卷在了一起。山鸡的哀鸣响起,他踉跄赶过去的时候,鹰正落在一株大树上,看见他过来也没有飞下来。
如果一只鹰起了走的心,那只能试试“摆床子②”绝技了。他掏出切好的鲜肉,按着老辈传授的秘诀,不断变换着抛肉的花样,柔声叫着:“这这、这这!”这是他和鹰之间的秘语,他知道鹰听得懂。可是鹰既不飞走也不落下,静静地和他对望着,站成一座雕塑,从天黑到天亮。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鹰不在树上了,一阵伤感涌上心头,小半年投入的感情把他的心揪疼了。他失魂落魄地往回走,突然一声鹰唳如闪电般划过天空,白鹰驼着旭日,周身金光,一对羽剑自由挥斩在苍穹,转瞬又昂头冲击高空,似一只镖射向太阳。
他伸出手臂时,白鹰还是落了下来。他不舍地抚摸着鹰的身体,解开了它脚上残留的绳绊,突然向上扬起手臂,把鹰抛向空中,大喊着:“你去吧!”白鹰在空中来回盘旋着不肯飞走,像在完成一场告别仪式,终于一个振翅,慢慢消失在了天际。
他脸上淌满了泪水,耳畔仿佛又响起那首熟悉的歌谣。
(有删改)
(注)①鹰是北方民族心中的神鸟。海东青,被喻为“万鹰之神”,是中华肃慎(满族)族系的最高图腾。驯化猎鹰是满族古老的传统技艺,他们用猎鹰追捕天鹅,以天鹅胸脯上的绒毛制作“白玉衫”作为贡品。驯鹰展现了强者交锋的智慧之美,人与动物的情感交融之美。②摆床子,又叫出床子,是指鹰一旦受到惊吓,便独自待在树上,猎人必须用自带的肉摆在地上,吸引它下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讲述了一个满族人40年前熬鹰的故事,展现了一幅古朴生动的少数民族风俗画,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B.文章第二段既是介绍捕鹰的过程,也是在讲述山巅岩画的故事,展现了捕鹰过程的艰辛,充满了悲壮美。
C.文中父亲说的“这不是谁赢谁输的事儿!”一句寓意深刻,暗示了熬鹰实际上是对双方意志力的考验。
D.文章构思巧妙,捕鹰、熬鹰、放鹰一气呵成;最后写“他脸上淌满了泪水”,表现了他的悔恨与不舍等复杂的情感。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善于运用拟人手法写鹰,如“暴怒地抖动羽毛”“白鹰也趁机眯起了眼”,鹰似乎有人的情感与智慧。
B.文章插入了熬鹰人吟唱“熬鹰调”的描写,表现了熬鹰这一传统的久远,也使文章增加了抒情性。
C.作者多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刻画鹰凶猛异常、桀骜不驯的形象,借此反衬熬鹰人的坚定与执着。
D.“父亲”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熬鹰人的形象,“父亲”的话语虽然不多,却对“他”起到了提醒作用。
【3】白鹰具有哪些形象特征?作者刻画白鹰的形象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4】请分析文章最后两段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之《泰伯》)
(2)____________,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离骚”者,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3)毛泽东主席有诗云:“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说明了这种道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突出桃花源中人们社会生活幸福快乐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与客在船上望到的山水环绕、一片苍翠的景象。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一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四章》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别吴仲俊
[宋]吴锡畴
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棟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貝象人笔,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B. 颔联中“未干”既指桑叶上的雨水未干,也指诗中的人物因为离别而整夜流泪、此时泪水未干的情景。
C. 颈联从前两联对景物的描写中跳出,侧重写人,“微吟”“半醉”等词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情态。
D. 尾联虚实结合,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场景渲染得真切动人,同时最后一句中的“老来同”也暗示了诗人的年龄。
E. 全诗在结构安排上富有章法,“起”“承”“转”“合”四部分层次清晰,其中第三联成功实现由景到人的转换。
【2】“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①,则曰:“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剌异:跖、蹻②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其说曰: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阳而阜生,阴而肃杀;水火伤物,木坚金利;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艺树,阴而揫敛;防害用濡,禁焚用光;义制强讦,礼分长幼;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当其赏,虽三旌之贵、万钟之禄,处之咸曰宜。何也?为善而然也。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曰宜。何也?为恶而然也。故其人曰:“天何预乃事邪?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奚预乎天邪?”法小弛,则是非驳,赏不必尽善,罚不必尽恶。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僇辱,时以不辜参焉。故其人曰:“彼宜然而信然,理也。彼不当然而固然,岂理邪?天也。福或可以诈取,而祸亦可以苟免。”人道驳,故天命之说亦驳焉。法大弛,则是非易位,赏恒在佞,而罚恒在直,义不足以制其强,刑不足以胜其非,人之能胜天之具尽丧矣。故曰: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法大行,则其人曰:“天何预人邪?我蹈道而已。”法大弛,则其人曰:“道竟何为邪?任人而已。”法小弛,则天人之论驳焉。今以一己之穷通,而欲质天之有无,惑矣!
余曰: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有预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非天预乎人尔。
(取材于刘禹锡《天论》)
【注】①拘于昭昭者:指那些认定天以意志而主宰人间祸福的人。下文“泥于冥冥者”指那些认定天与人完全没有关系的人。②跖、蹻:盗跖与庄蹻,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强盗。下文“孔、渊”指孔子和颜渊。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与人实剌异 剌:违背。
B.动物之尤者也 尤:优异。
C.右贤尚功 右:崇尚。
D.法小弛,则是非驳 驳:反驳。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是茫乎无有宰者 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
B.为善而然也 而祸亦可以苟免
C.天何预乃事邪 奚预乎天邪
D.或贤而尊显 福或可以诈取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拘于昭昭或泥于冥冥,容易就天道与人事作出简单对应。
B.天之所长是促进万物繁衍生长,并通过抑强济弱来调和。
C.法令得以普遍推行时,赏罚依法而定,能为民众所接受。
D.人世的治或乱,都会对当时的人如何认识天道产生影响。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以一己之穷通,而欲质天之有无,惑矣!
【5】结合文意,简要概括文中所论述的 “天”与“人”之间的关系。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吟诗填词,是古人真性情的流露,是古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②苏州姑娘周立言是一名旗袍设计师,她设计制作的每一件旗袍的命名都来自古诗词或古典文学,如“绿竹猗猗”。她说:“我们现在也许远离了古典,但是内心会不自知地热爱古典,希望能够通过一种方式把诗意带在身上。”
③《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说:“中华经典诗词总能在某一个瞬间直抵人心,又润物无声。诗词来源于生活,而对于诗词的热爱总能让人们的生活比从前精致那么一公分。”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词。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古诗词?怎样让它的美的光辉照亮我们的生活?学校古代文学社团计划举办一次以“传承经典,诗意生活”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署名一律为“艾诗雯”。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