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吉林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涉及到干群关系时,很多事情都变得复杂,我们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难免发表 的见解。

    当初,很多人连电子商务是什么都不知道,便武断地认为实体经营模式绝对不会给这种新模式任何机会,现在看来,这真是

    原本以为我们的设计理念够先进了,去外地一学习,才知道自己平时真的是 ,不知道天外有天。

    A. 鼠目寸光 坐井观天管窥蠡测   B. 管窥蠡测鼠目寸光 坐井观天

    C. 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管窥蠡测   D. 鼠目寸光管窥蠡测 坐井观天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现如今的书,抢眼的不只是封面,还有上面的推荐文字,有名人的,有朋友的,虽然大多三言两语,却是众口铄金,一片叫好之声。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对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礼仪规范等作出详细规定,还对侮辱国歌等犯而不校的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③庄子并没有像道学家那样正襟危坐地教育人,他擅长讲各种奇异的故事,更愿意用故事来启发当时所谓的“失败者”换个活法。

    ④“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是做好本职工作要坚持的原则,而只有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才能拥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法则。

    ⑤“无人超市”的发展虽然暂时还不尽如人意,不过曾几何时,当超市这种业态刚刚进入中国时,也受到过许多中老年人的质疑。

    ⑥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和光同尘的行为是不足取的,应该有的是标新立异的进取心、大刀阔斧的勇气,以及广开言路的自信。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③④⑥   D. ②③⑤

  • 3、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无乃尔是过与   B. 何以伐为

    C.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 豫州今欲何往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敕造(chì   两靥(yàn 偏僻(   杜撰(zhuàn

    B.效颦(pín   盥洗(guàn   韶光(sháo   伺候(

    C.懵懂(měng 绾着(guān   宫绦(tāo 忖度(cǔn

    D.盘螭(chī   宸翰(chén   翠幄(wéi 戏谑(xuè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孩子,别哭,再哭我就给你扎出血来了!”——一位护士拿着注射器对哭闹的儿童患者说。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论老实话

    朱自清

    美国前国务卿贝尔纳斯退职后写了一本书,题为《老实话》。前不久笔者参加一个宴会,大家读起这个书名,一个美国客人笑着说,“贝尔纳斯最不会说老实话!”大家也都一笑。贝尔纳斯自题这样一个书名,想来是表示他在做国务卿时有许多话不便“老实说”,现在无官一身轻了,不妨“老实说”了。

    中外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可见“老实话”是不易听到的。常听人说“我们要明白事实的真相”,既说“事实”,又说“真相”,叠床架屋,正是强调的表现。说出事实的真相,就是“实话”。买东西叫卖的人说“实价”,问口供叫犯人“从实招来”,都是要求“实话”。

    人们为什么不肯说实话呢?归根结底,关键是在利害的冲突上。自己说出实话,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虚实,容易制自己,也容易比自己抢先一着。在这个分配不公平的世界上,生活好像战争,往往是有你无我;因此各人都得藏着点儿,让人莫名其妙。于是乎勾心斗角,捉迷藏,大家在不安中猜疑着。向来有句老话,“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有“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处世的格言正是教人别说实话,少说实话,也正是暗示那利害的冲突。

    老实话自然是有的,人们没有相当限度的互信,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了。但是实话总还太少,谎话总还太多,社会的和谐恐怕还远得很罢。不过谎话虽然多,全然出于捏造的却也少,因为不容易使人信。麻烦的是谎话里掺实话,实话里掺谎话。日常的话多多少少是两掺的,人们的互信就建立在这种两掺的话上,人们的猜疑可也发生在这两掺的话上。即如贝尔纳斯自己标榜的“老实话”,与他的同国的那位客人就怀疑他在用好名字骗人。谁能知道他的话老实或不老实到什么程度呢?

    人们在情感上要求真诚,要求真心真意,开诚相见。但是“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不免。不看什么人就掏出自己的心肝来,人家也许还嫌血腥气呢!所谓“推心置腹”、“肺腑之谈”,总得是二三知己才成。若是泛泛之交,只能敷敷衍衍,客客气气,说一些不相干的门面话。这可也未必就是假的,虚伪的,他至少眼中有你。有些人一见面冷冰冰的,拉长了面孔,爱理人不理人的,可以算是“真”透了顶,可是那份儿过了火的“真”,有几个人受得住!本来彼此既不相知,或不深知,相干的话也无从说起,说了反容易出岔儿,乐得远远儿的,淡淡儿的,慢慢儿的。不过,就是彼此深如,像夫妇之问,也未必处处可以说真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总有些不愿意教别人知道的秘密,若是不顾忌着些,也会碰钉子的。真话之难,就在这里。

    毫无事实的空头宣传没人信,有事实可也掺点儿谎,就有信的人。因为有事实就有自信,有自信就能多多少少说出些真话,所以教人信。自然,事实越多越分明,信的人也就越多。不过正反错综,一般人眼花缭乱,不胜其烦,就索性一句话抹杀,说一切宣传都是谎,可是宣传果然都是谎,宣传也就不会存在了,所以还当分别而论。贝尔纳斯将他的书题为《老实话》,那本书总不能够全是谎罢?一个人也决不能够全靠撒谎而活下去,因为那样他就掉在虚无里了。

    (选自《论雅俗共赏》,有删改)

    1下列关于③④两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人不肯说实话,是因为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虚实,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B. 人们不说实话的关键在于社会的分配不公平,人与人之间存在利害的冲突。

    C. 生活中有老实话存在,人与人才能互信;老实话的多少,决定社会是否和谐。

    D. 日常的话是实话和谎话两掺的,在两掺的话基础上建立起互信,也产生猜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提及贝尔纳斯题为《老实话》的书,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论题。

    B. 第④段再以贝尔纳斯为例,揭露其用“老实话”的好名字骗人的本质。

    C. 结尾又提贝尔纳斯的书名,来作为宣传若都是谎言就没法存在的佐证。

    D. 三次引用贝尔纳斯的例子,既使例证的运用经济高效,又使文章连贯。

    3作者为何说“‘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不免”?结合第⑤段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对上文赤壁壮丽的景色进行了概括性描写,又引出了下文对周瑜的追忆。

    (2)《〈论语〉十二章》中,强调我们既要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也要加强自我反省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是唐宋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或是美丽构图的元素,或含有漂泊羁旅的情思,或暗含超脱隐逸的追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为例,水到渠成地得出了“___________”的结论。

    (2)韩愈《师说》中,以“____________”两句点明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____________”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作者直写剑门关山势高峻突兀、极为高耸危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 10、在下列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语句。

    (1)此地有_____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映带左右。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蜀道艰难的开凿过程,李白曾夸张地说:“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写渔人初次被热情招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屈原在《离骚》中用景物意象表现自己“修吾初服”的做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劳亭歌

    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注】①劳劳亭:又名新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②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文学家,以山水诗著称。③牛渚: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五章:五首诗。④袁家郎:即袁宏,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有咏史诗。一次,袁宏在舟中讽咏,时谢尚镇牛渚,微服泛江,闻之,遂往听之。谢尚佳其有兴致,邀其谈话至旦。自此袁宏名誉日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劳劳”一词值得玩味,在此虽指亭名,却又容易使人想起“举手长劳劳”的诗句,诗人意在借此突出送别时的忧愁伤感。

    B.诗歌巧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蔓草离离”以道旁草象征离情别绪,而“古情不尽”句则以“东流水”比喻离别之情长久难断。

    C.“我乘……飞夜霜”说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舟,霜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素舸”“清川”“夜霜”等意象突出诗人的清高脱俗。

    D.“昔闻”两句运用袁宏牛渚咏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袁宏的无限仰慕之情: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英名流传至今,令人敬仰。

    【2】以景结情是诗词常用的艺术手法,试分析本诗最后两句中景的特点和所含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思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乐令①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昏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刘琨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谓温峤曰: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今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于江南,子行乎?温曰:峤虽不,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②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注】①乐令:指尚书令乐广。②谢豫章:指谢尚(字仁祖)的父亲,豫章太守谢鲲。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B.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C.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D.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且下车”与“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两句中的“且”字含义不同。

    B.“以五男易一女”与“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相同。

    C.“子其行乎”与“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同。

    D.“峤虽不敏”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两句中的“敏”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德操对于庞士元的质疑,用伯成和原宪不慕富贵、安贫乐道的例子表达自己的志向,庞士元听后感叹自己见识短浅。

    B.邓艾与晋文王对话,自称时,一连说了两个“艾”,文王戏问他到底是几个“艾”他机智地引用典故为自己解了围。

    C.刘琨在北方御敌,打算在黄河以北建立功业;同时,他建议温峤到江南去匡扶晋室,温峤以才能不及古人而表示拒绝。

    D.桓温担任琅邪内史时曾在金城种下柳树,多年后他出师北伐再经此地,看到粗壮的柳树,发出了“木犹如此”的感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

    (2)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诸人咸共叹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微写作。学校图书馆新增的一间电子音像阅览室,即将向全体同学开放。请从管理员角度为这间电子阅览室拟定一则开放启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