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果洛州七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

  • 2、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 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走在乙车前面

    B.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甲车前进了20m

  • 4、抢救中暑病人的措施之一就是用酒精擦拭病人全身。这样做主要考虑到(  )

    A.酒精温度低,有降温的作用

    B.酒精有蒸发吸热致冷的作用

    C.酒精有刺激清醒的作用

    D.酒精有消毒的作用

  • 5、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

    B.弹拨吉他的弦后,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弦上

    C.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

  • 6、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小宇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图中所附的刻度是均匀的,如果每隔1秒拍摄1次,轿车本身总长4.5m,那么,这辆轿车全程平均速度为(       

    A.6m/s

    B.7.5m/s

    C.9m/s

    D.15m/s

  • 7、关于公式,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

    B.对于同种物质,ρV成反比

    C.对于同种物质,ρm成正比

    D.对于同种物质,mV成正比

  • 8、小明用放大镜看物理书上的字,放大镜距离字11cm时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字,放大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cm

    B.10cm

    C.11cm

    D.20cm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温度更低

    B.打疫苗擦酒精时,皮肤感到更凉,主要是因为酒精液化吸热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明显变小,是由于发生了升华现象

    D.夏天自来水管外表面常常会“出汗”,这是空气中水蒸发的缘故

  •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

    B.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

    C.常温情况下,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D.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

  • 11、根据生活经验,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中学生大拇指甲的面积约

    B.一支中考涂卡所用2B新铅笔的长度约1.75cm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 12、甲,乙两名同学在操场直道上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6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0~10s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多10m

    C.甲前2s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前6s的平均速度

    D.6~12s内,甲、乙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 13、为矫正近视眼,佩戴的眼镜片是(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 14、为了较准确地测出200mL水的体积,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最合适的是(  )

    A.量程为100mL,分度值为1mL

    B.量程为500mL,分度值为10mL

    C.量程为300mL,分度值为2mL

    D.量程为250mL,分度值为5mL

  • 1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小孔成像

  • 16、对生活中的物理量具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是初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数据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凯里市年平均气温约为37 ℃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

  • 17、“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词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

  • 18、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 19、如图所示,在“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过程中,乘客发现车厢窗台上的硬币长时间保持静止,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车内行走中的乘务员

    B.车厢的窗台

    C.铁轨

    D.路边的树木

  • 20、炼出来的钢水倒入模具后,能正确表示出钢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 21、关于力、重力、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作用在物体上一定能改变其运动状态

    B.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C.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水对船桨的力

    D.物体间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

  • 2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理解正确的是(  )

    A.速度随路程的增大而增大

    B.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C.速度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公式是速度的计算式,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

  • 23、往一个桶里装酒精,最多能装8kg的酒精。现在用该空桶盛一些水,要使桶恰好装满,则需要倒入水的质量是()(  )

    A.1kg

    B.10kg

    C.8kg

    D.2kg

  • 24、春天许多小朋友折下柳枝做成“口哨”,聪明的子轩拿剪刀边吹边剪,若用同样大小的力度吹,随着“口哨”的变短,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关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人耳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B.正在学习的同学怕哨声打扰自己就用耳塞堵住耳朵,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口哨”变短的过程中,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

    D.这个过程中声音不一样的原因是响度发生了变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用力拉弓,弓会变得更弯,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郝闻用如下方法来估测了积雪的密度,如图所示。利用平整地面上的积雪,拿一块平板用力向下挤压积雪成冰。然后测得冰层的厚度和积雪原来的厚度,若已知冰的密度为,则被测积雪的密度表达式________(用表示)。

  • 26、在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______________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 27、在我国漠河地区出现了“日全食”现象,这是由于___________形成的,如图表示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则图中的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 28、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图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______模型,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____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_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更精细的结构。

  • 29、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4,则它们所受重力之比______,若甲的质量为6kg,则乙的重力为______N。

  • 30、感冒需要输液,如图所示为输液示意图,输液时有时会发生回血(血液倒流入输液管)现象,正常情况下输液瓶中的液体至少要产生8×103Pa的压强才能保证输液正常进行。

    药瓶瓶口插有两根管子,其中C管的作用是利用____________使药液从A管中顺利流出。请你计算一下输液瓶中的药液至少要比扎针的手高__________m才能不回血。(忽略输液管中气体柱产生的影响;药液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

  • 31、仔细观察第六题图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_______有关,还与________ 有关。

     

  • 32、国庆期间,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_____的,卡车是 ___________的(前两空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 33、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__m,当这人向平面镜走去时,他在镜中的像将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4、很多学校的教学楼的走廊中都张贴着轻声细语”;“轻声漫步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减弱________,从声音的特性来分析,这是要减小________

三、实验题 (共1题,共 5分)
  • 35、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1)小丽的方案如图所示。移动凸透镜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时,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对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丽发现: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无论怎样调节白纸的位置,都不能使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点,而是一个光斑,这个光斑的直径有两三毫米。这是为什么呢?

    小丽猜想:太阳光不能会聚成一点是由于光的色散引起的。

    ①小丽猜想的理由或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验证小丽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小丽的猜想正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6、如图所示为一家用四轮小汽车,下表列出有关数据:

    汽车的质量1.6t

    100km耗油量10L

    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500cm2

    汽油的密度0.71×103kg/m3

    若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00km,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g取10N/kg)。求:

    (1)行驶时汽车产生的牵引力(只考虑车重);

    (2)行驶100km消耗汽油的质量;

    (3)该小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只考虑车重)。

  • 37、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m/s。

    (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_____

  • 38、如图所示为“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上搭载的“玉兔号”月球车,它的质量为120 kg,可载重20 kg,有6个网状的轮子,当它在遇一地形不平的情况下可通过摇臂调整重心,即使两个轮子悬空还能保障行走.

     

    (1)月球车空载时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求它对地面的压力.

    (2)若装载着20 kg设备的月球车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8 m2,求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五、作图题 (共3题,共 15分)
  • 39、请在图中画出物体作速度为20m/s的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 40、请在图中画出将一定质量的-4℃的冰加热熔化为10℃水的大致图象。

  • 41、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画出这个压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5
题数 41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四、解答题
五、作图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