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总以为植物“默默无语”,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于2023年3月30日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植物也会发声,甚至在缺水或承受其他压力时发出更多声音。用能扩音的装置录音,研究人员能捕捉到频率40千赫兹至80千赫兹的声波。人无法直接听到的原因是植物发出声波的( )
A.振幅小、频率高
B.振幅大、频率低
C.音色好、频率高
D.音色差、频率低
2、如图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可以选用量程为-3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3、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我国《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我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空间站在轨做匀速直线运动
B.观看直播时,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通过紫外线遥控电视风雨
C.王亚平老师在太空中讲课时需借助无线电,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演播室里多彩的直播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是一个凹透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B.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此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5、量筒可以用来测量体积,下面量筒的读数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明车后情况
B.语音拨号功能是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C.人们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和海啸
D.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7、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若认为坐在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轻舟
C.山上的树木
D.水中的石头
8、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9、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从长期来看,火星是一个可供人们移居的星球。火星和地球的体积之比为2∶3,质量之比为1∶2,则火星和地球的密度之比为( )
A.3∶2
B.2∶3
C.3∶4
D.4∶3
10、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6.25m/s
C.5m/s
D.4.17m/s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块月球上的岩石被带到地球上,其质量变大了
B.一块银锭被压成了银饼,其质量变小了
C.一块冰熔化成了水,其质量没有变化
D.1kg块的质量比1kg木头的质量大
12、下列关于小岗(8年级男生)的一些数据,与实际明显不符的是( )
A.身高167.8cm
B.心率70次/分钟
C.脚长40cm
D.百米短跑成绩15.6s
1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许多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有关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雨的形成是液化,需要吸热
B.“独钓寒江雪”——雪的形成是熔化,需要放热
C.“踏雾乘同归”——雾的形成是汽化,需要吸热
D.“凝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
14、近期,祁阳市很多学校的学生都有“甲流”现象,经常佩戴口罩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戴眼镜的同学发现佩戴口罩后镜片上更容易“起雾”,“起雾”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凝华
15、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ρ甲∶ρ乙为( )
A.1∶2
B.2∶1
C.4∶1
D.8∶1
16、同学们在练习单位换算时有如下解法,下列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5.2m=5.2m×100=520cm
B.5.2m=5.2m×100cm=5.2×102cm
C.5.2m=5.2×100cm=520cm
D.5.2m=5.2÷1000=5.2×10-3km
17、下列乐器中,依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
A.鼓
B.小提琴
C.箫
D.扬琴
18、在清扫卫生的时候,同学们经常要把椅子搬到桌面上,已知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那么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你所搬的椅子质量的是( )
A.50g
B.500g
C.5kg
D.50kg
19、下列现象中,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离弦的箭能继续飞行
B.向上抛出的石头最终落回地面
C.滑滑板车时,脚不再蹬地,车最终会停下来
D.自行车下坡时,即使不蹬车,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20、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21、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0-4s物体的速度是4m/s
B.4-8s物体的速度是4m/s
C.8-11s物体的速度是1m/s
D.0-11s物体的速度是1m/s
22、黑夜里,在桌面的白纸上放一块小平面镜,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
B.平面镜和白纸都发生了漫反射
C.平面镜发生了漫反射,而白纸发生了镜面反射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24、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支2B铅笔约长18dm
B.小刚跑步速度72km/h
C.两个鸡蛋质量大约100g
D.1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大约1000g
25、如图所示,有两个装有同种液体的轻质容器a和b(容器质量不计),测得a的质量为12.8g,a的容积为,b的质量为6.4g,b的容积为
。如果其中一个容器是装满液体的,则这个容器应该是______(选填“a”或“b”),容器内液体的密度是______
。
26、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会逐渐减少,这个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
27、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铝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说明什么地方的什么物质)经过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的过程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水珠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28、图中的物体A的质量是400g,物体B的体积是8cm3,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定滑轮连接,放手后,A恰能沿着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大小为0.6N,则物体B的密度为______g/cm3。若将B始终浸没在水中,并使A沿着水平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需要施加______N水平向左的拉力。(g取10N/kg)
29、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天安门东西两个华表之间的距离为96米,如图是空军方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正步,128步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的情景,则战士们的一个步长为______。
30、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_____m/s.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彩色电视机的画面是由_________、绿、蓝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31、人游泳时,人和水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使游泳的人前进的力是 对 的作用力,这个力的受力物体是 ,施力物体是 .
32、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___________时从人体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__________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连州冬季清晨有时出现霜,霜是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33、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
(1)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____________。
(2)放在衣柜里防虫樟脑丸变小,这是_________现象。
34、如图所示______图中(选填“甲”“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
35、小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_____cm。
(3)确定像的位置后,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看到白纸上有蜡烛A的像,由此小峰认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你认为小峰的结论是_____。
(4)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水平移动,则像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36、如图1所示,司机从看到情况到做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叫制动距离. 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的和称为停车距离。
请根据表中某司机行驶数据和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若该司机驾驶这辆汽车以70km/h的速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行驶,请估算出这辆汽车与前车安全行驶的距离至少是多少______?
(3)如图2所示,马路宽12m,小明准备从A点到B点横过马路,正好这辆汽车从距十字路口100m处的C点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小明以1.2m/s的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路口前安全通过_______?
37、有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各m千克,只用这两种液体,最多可配制密度为ρ=1/2(ρ1+ρ2)的溶液多少千克?(已知ρ1>ρ2,不计混合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38、从上海到南京的某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 上海 | 苏州 | 常州 | 南京 |
到站时间 |
| 09:51 | 10:32 | 11:45 |
发车时间 | 09:15 | 09:53 | 10:34 |
|
里程km | 0 | 84 | 165 | 300 |
(1)该动车由上海到南京的时间是_____h,从上海到南京的平均速度是_____km/h。
(2) 假设该动车以全程的这个平均速度完全穿过一条长2200m的隧道,所用时间是72秒,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_____
39、请在如图中画出a的折射光线和b的入射光线。
40、作出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后的折射光线。
4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照射在长方形玻璃砖的左侧,请大致画出这束光穿过玻璃砖的光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