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 )自信。”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科技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讽谏(jiàn) 合契(qì) 乞骸骨(hái) 一模一样(mó)
B. 萦绕(yǐnɡ ) 衍生(yǎn) 惶惶然(huánɡ) 凶神恶煞(shà)
C. 编辑(jí) 左衽(rěn) 圆周率(lǜ) 累召不应(lěi)
D. 缥缈(miǎo) 愚笨(yú) 相对论(xiānɡ) 博读者一粲(càn)
3、在下列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签字样式最足以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王羲之的签字有几十种样式,_________,一律的圆熟俊俏。看他的署名,不论是在笺头或是柬尾,翩翩的__________跃然纸上。他写的“之”字变化多端,大都_____________。世之学逸少书者多矣,没人能得其精髓,非太肥即太瘦,非太松即太紧,“羲之”二字即模仿不得。
A. 万变不离其宗 风致 摇曳多姿
B. 以不变应万变 风味 摇曳多姿
C. 万变不离其宗 风味 绰约多姿
D. 以不变应万变 风致 绰约多姿
4、( )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细地记录、描写现代汉语的规范词典。
A. 《新华词典》 B. 《现代大字典》 C. 《现代汉语词典》 D. 《辞海》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攀、招供
B.私候胜曰 候:拜访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打完这盘台球
(法国)都德
仗已经打了两天。
这些兵士是在倾盆大雨之下,背上背着背包度过这一宵的,因此都疲惫不堪。可是你看已经长长的三个钟点了,就任凭他们手扶着枪,在大道的积水滩里,被雨水渗透的田野烂泥里挨受着入骨的寒气。
那几尊大炮,炮口向着丛林,好象在窥视什么东西;掩蔽起来的机枪牢牢瞄着天际。一切都准备齐全,只待进攻。总司令部却迟迟不下命令。
总司令部并不远。就是这座路易十三式的古堡,被雨洗过的红砖在半山坡的矮树丛中闪闪发着光,平整的绿色浅草地夹在两行盛开的盆花之间;小水池像一面镜子似的展开着,天鹅在里面游泳;一个极大的飞檐翘角的家禽窝的顶下,金黄色的野鸡和孔雀向树叶发着尖锐的鸣声,扑打着翅膀,开了屏;马在马厩里憩着。几个传令官或马弁穿着军便服在厨房附近摆来摆去,穿着红裤子的园丁拿着耙子在大庭院里安闲地松散沙土。
饭厅的窗户都面临大门石阶开着,从窗口望进去,可以看见杯盘狼藉的饭桌:拔去塞子的酒瓶,暗淡无光的空酒杯,都憔悴地留在弄皱了的台布上。在隔壁屋子里,发出说话的语声、笑声、台球的滚动声、互相碰杯声。原来元帅正在打他那盘台球,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世上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把这盘球打完。
打台球嘛!
这是这位伟大军人的癖好。他站在那里,严肃得跟身临战场一样,穿着军礼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眼睛冒火,两颧通红;宴会,赌兴,酒意都催得他劲头十足。他的副官们众星捧月似地围着他,殷勤恭顺,他每打一球,他们便钦佩叹赏得五体投地。
跟元帅打台球的对手是一位参谋本部的矮小的大尉,他是打台球的第一把能手,能够把世界上的所有元帅打个落花流水,可是他懂得和他的长官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表示敬意的距离,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他正是一位人们称为有前途的军官。“留神!小伙子!元帅已有了十五分,你是十分。应该照这样对付到底;对你的晋级来说,这比在外边跟那些人一起,让淹没大地的泉涌似的雨水浇着,用处大得多。”这大尉就这样心里默念着。
这盘球打得真精彩。象牙球滚来滚去,互相挨身擦过,两色交错着。突然,天上闪过一发炮弹的火光。一阵隆隆的响声震得玻璃颤动。大家都吓了一跳,焦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有元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他哈腰歪在台子上,正在琢磨一杆子“嘬球”的绝妙效果。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嘬球的效果!……
看!又是一片火光,紧跟着又是一片。大炮一发跟着一发,一发比一发快。副官们都奔到窗口。莫非普鲁士人真的进攻了?
“让他们攻吧!”元帅拿粉块擦着球杆头说,“该你啦,大尉。”
这时候骚乱更厉害了。大炮的震撼声中,还夹杂着机枪的哒哒声,排枪的连续不断的响声。从一片一片的浅草地里,升起一大片镶着黑边的红云。花园的尽头全部被照得通红,孔雀、野鸡害了怕,在窝里大声鸣叫;那些阿拉伯马闻着了火药味,在马厩尽头直尥蹶子。总司令部里开始惊慌起来。传令兵骑着马如飞地跑来。大家都要求见元帅。可元帅是见不着的。我不是对你们说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打完他那盘球吗?
“该你了,大尉。”
不过大尉有点心不在焉了。到底还是年纪太轻!你看他忘记了他玩的花样,连着打了两杆子好球,几乎要赢这盘球。这回,元帅可怒不可遏了,脸上显出惊奇和愤怒。正在这时,一匹跑得四蹄翻飞的马奔到了院子里。一个满身是泥的副官不顾卫兵的拦阻,一跳闯上了石阶:“元帅!元帅!……”
元帅无名火有八丈高,脸红得跟鸡冠一样,出现在窗口,手里还拿着球杆:“有什么事?……这成何体统?……难道这儿没有卫兵了?”“可是,元帅啊……”“好吧……回头再说……等我的命令,真他妈的!”窗子又使劲地关上了。等他的命令!
那些可怜人,正是在等候啊!没有人明白为什么待在那里毫无动作。一点办法没有。他们在等候命令……不过,死是无须等候命令的,于是这些人就整百整百地死去。从他们张开的伤口里,不声不响地流着法国的忠贞之血……台球室里,也异常紧张:元帅又领了先;可是那个小个儿大尉像狮子似地抵抗着。
十七分!十八分!十九分!
几乎来不及记分了。战争的声音越来越近。元帅只差一分了。炮弹已打到花园里。有一颗竟在水池上空爆炸了。镜面似的水四分五裂,一只天鹅在卷成漩涡的一大堆带血的羽毛里慌慌张张地游着。这是最后一声炮。
现在是一片沉寂。没有别的声响,只有雨点落在灌木上的声音,小土山下隐约的鼓声;在渗透雨水的路上还有一种有如羊群狂奔的踏步声……军队是完全垮了。
元帅打赢了他那盘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大炮和机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法军军队的严阵以待,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战前氛围,和司令部的轻松享乐氛围构成鲜明对比。
B. 士兵们整装待发却得不到命令,指挥官们本应指挥作战却在举行宴会、纵情娱乐,小说多处设置对比,揭示出法军失败的根本原因,表达了作者的愤恨之情。
C. 大尉陪着元帅打台球,他球技高超却在开始时有意落后,反映了这个军官投机钻营的心理;后来他却连着打了几杆好球想赢,又反映了他年轻气盛的一面。
D. 小说使用了全知视角,采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这使得叙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并能够深入小说人物内心,拉开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显客观。
【2】小说以“打完这盘台球”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写到天鹅、野鸡、孔雀、马等动物,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写蜀道山岭之高,与《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在内容和手法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周瑜在战场上从容指挥、建立功绩的风采,以此反衬自己的失意无为。
(3)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中国古典诗词中表达这种豪情壮志的句子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如“_________,_________”就表明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渝。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_________”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三峡》作者写山,用“_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山峰雄伟峭拔的风貌。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2)杨万里《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例证明。
(2)《三峡》开篇写道三峡两岸连绵的山峰遮蔽了天空,又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突出了山峰之高。
(3)《师说》中,韩愈认为只跟从老师学习断句等基本知识,有了疑难问题却不去请教老师,这种“___________”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保持清白、一身正气,追慕古代圣贤,愿为正道而死的风范。
(2)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的不同景观。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洁身自好,不贪慕身外之物的豁达态度。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二首(其一-)
顾况
弭节①结徒侣,速征赴龙城②。单于近突围,烽燧屡夜惊。
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远道百草殒,峭觉寒风生。
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呜。
笳奏遝③以哀,肃肃趣严程。寄语塞外胡,拥骑休横行。
[注]①弭节:驻节,古指官员巡视途中停留。②龙城:汉时匈奴地名,为匈奴祭天之处。③遝(tà):沓,众多,重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紧扣诗题,“速”“赴”二字生动刻画了军情紧急、行军急促的情势。
B.将士们挽如满月之长弓,擦如霜雪之剑,枕戈待旦,表现了杀敌的自信和豪情。
C.作者以“百草”“寒风”“笳”等意象渲染征战氛围,极写边地苦寒。
D.全诗采用五言歌行的诗体形式,写景细腻,情思委婉,声韵铿锵,音调和谐。
【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不韦相秦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秦子异人质于赵,处于聊城。故往说之曰:“子傒①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身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冲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夕死。说有一切②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③又辅之。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赵乃遣之。
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秦邑。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注】①子傒:异人的同父异母兄,当时的秦国太子。 ②一切:权宜之计。③士仓:辅佐子傒的人,其事迹不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
B. 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
C. 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
D. 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不韦,春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丞相。他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小说家”。
B. 质子,又称“侍子”,指派去他国充做人质的太子或宗室子弟。质子外交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外交策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纳质为押”。
C. 避席,即离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对对方恭敬的一种礼节。
D. 晏驾,宫车晚出。天子应晨起早作,故以“晏驾”讳称帝王死亡。帝王死亦称驾崩、大薨、千秋、百岁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记叙了吕不韦由商入政,施弄计谋,相秦封侯,位极人臣的过程。他在两国间穿针引线、运筹得当,充分反映了当时纵横家奉行策略至上主义的思想特征。
B. 吕不韦认为耕种田地,做珠宝生意的赢利远不及建国立君所得到的利益多,还可荫庇后代,便转而投身政治。这表现了他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战略眼光。
C. 吕不韦说服异人听其指挥,否则如果秦、赵两国将来某日延长盟约期,异人会被葬于粪土之中,只有依从他的计策,异人才能拥有秦国。
D. 吕不韦算计到王后及其弟阳泉君潜在、迫切的政治需要,以太子子傒执政的弊害为说辞,成功说服了阳泉君进宫劝谏王后,继而使得王后请求赵国让异人返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夕死。
(2)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
14、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在一次战斗中,一位排长以身体滚爆山坡下的地雷阵,上级决定授予他“特等英雄”的称号。但是,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那次不是有意的,是不小心摔下去的。记者说,英雄的称号就要批下来了,提拔任命的一切准备工作也做完了,你还是顺着“主动滚雷”的说法说吧,这样彼此省力。但是,这位排长始终坚持--------他是不小心摔下去的!
结果,那次获颁英雄称号的是另外两个军人,现在他们都已成了将军。那位排长很快就复员了,在家种地。有人问他是否后悔,他说:“我本是农民,如果摔一跤就摔成了大官,那才后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