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弄饭(lòng) 赎罪(shú) 磐石(pán) 蜕変(tuì)
B.惊骇(hài) 游说(shuì) 骷髅(gū) 杀戮(lù)
C.焦灼(zhuó) 锭壳(dìng) 真谛(dì) 诺言(nuò)
D.赝品(yàn) 账簿(bó) 拯救(zhěng) 镣铐(liào)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老旧社区景观改造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街心公园藏身于大城市的街巷中,弥补了城市步行环境欠佳、活动场所不足的局限。
B. 对于将房产税纳入立法议程的提议,业内人士认为,房产税方案与现行政策的关系仍待捋顺,这是房产税立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C. 凭借智能化的设计与强大的功能,这款扫地机器人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较短时间内就抢占了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D. 该调查报告显示,今年我国经济增速的止跌回升仍将受到多种因素所影响,如国企改革、技术创新能力、城市的发展规模等。
3、下列根据所给短文为“阙”所下定义,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汉阙、白鹤梁、张飞庙和石堡寨号称三峡库区“四大国宝”。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在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已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A.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较为常见的建筑。
B.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
C.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用以显示王权威严和门第高贵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
D.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像小楼阁的楼式建筑。
4、下列各句中“引”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虞常果引张胜 引荐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引来
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举起
④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车头
⑤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导
⑥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引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④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抗生素虽然对治疗严重的传染病和危及生命的细菌感染类疾病非常重要和必要,然而过度使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给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B.过去一年,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金融产品,在支付、借贷、汇兑、理财等传统领域攻城略地,互联网正加速向金融领域进军。
C.张骞通西域不仅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而且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中国的手工艺品传到西方,而西域的土产也传入中国。
D.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那么个人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古与今、守正与创新,是当代作家绕不过去的重要命题,这一点在历史小说写作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历史学者力求真实性,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而小说家的内心却总怀有一种冲动,为历史多添加一些戏剧性,尽量让它变得好看。真实性与艺术性,这两者之间当然没有非此即彼的矛盾,但仍然存在一个平衡与调和的问题。处理真实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小说创作者绕不过去的课题。真实性与好看,哪个更重要?过度拘泥前者,往往失之呆板乏味;一味追求后者,则有篡改虚无之嫌。若要厘清真实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需要创作者加深对守正与创新的认识。
“守正”,需要我们尊重历史真实。历史小说与别的文学题材不同,它基于真正存在的历史,其文学魅力,很大程度源于这种真实感。譬如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无论多么尊刘抑曹,也不会改写三分归晋的历史进程;无论“状诸葛之多智”到什么程度,也要面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这种无可改变的史诗感,恰恰是《三国演义》最具魅力的地方。与之相对照的是,上世纪20年代,有人写了一部《反三国演义》,大笔一挥,让蜀汉统一天下,痛快是痛快,艺术价值却无甚可观。足见对历史基本事实的尊重,是此类小说创作的一个大前提。史实的皮之不存,艺术的毛将焉附?
当然,再高明的历史学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还原历史。因此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在把握“守正”这个大原则的前提下,不可避免地要在历史空隙中填入一些原创要素,通过发挥文学想象力,赋予发生在古代的故事以现代意义,这就离不开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并非凭空杜撰,它是一种基于历史真实的合理想象,但这正是最考验历史小说作者的地方。作者必须充分了解历史本身以及背后的逻辑,在真实的基础上加以推演,这才是真正高明的创新。创作历史小说有一个原则,就是写出每个时代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就是对生活细节的描摹和对当时社会观念的呈现。如果在这两方面能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那么读者对小说中的“时代”就会有强烈的沉浸感和体验感。比如在创作《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小说时,搜寻有关唐代长安城的文献资料与考古成果,尽量于史有据。如果把长安城布局一坊一坊地敲进表格里,把每一坊的功能、典故、所居名人做成一张地图,从而在小说中把一百零八坊的细节展现出来。如此一来,读者即使不谙唐史,也会被这种巨细靡遗的真实性所感染,仿佛自己置身于那时的长安城中。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他们所体验到的盛唐气象,某种意义上却是真实的。
创新虽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情节推演,虽可以在人物和故事上“开脑洞”,但仍旧要在历史合理性所圈定的范围内驰骋。更重要的是,历史小说的创新不只是技术性的创作手法,还必须具备一种连接当下、关切时事的情怀,即小说的现实意义。
当史实得到尊重,才有充分的空间舒展想象、丰富内涵;当历史逻辑得到遵循,戏剧性才会更令人信服,从而收到更好效果。归根到底,历史小说的真实性与艺术性两者并臻,才能诞生新时代的经典之作。
(摘编自马伯庸《历史小说应兼容真实性与艺术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厘清历史小说真实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创作者加深对守正与创新的认识。
B.历史小说的艺术性需要创作者的文学想象力,需要用创新意识来赋予故事现代意义。
C.创作历史小说时,对生活细节的描摹往往会让读者对小说有强烈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D.历史小说的真实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相应地,艺术性是真实性的目的和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明确指出历史学者和小说家截然不同的创作特点,自然引出了文章的主要论题。
B.文章第三段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意在指出“守正”对于历史小说创作的意义。
C.以创作《长安十二时辰》尽量展现历史细节为例,强调了创作要尊重历史基本事实。
D.文章从“守正”和“创新”这两个角度论述新时代历史小说要兼容真实性和艺术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小说创作的前提是对历史基本事实的尊重,所以历史小说还原历史比想象推演重要。
B.创新在进行创造性的情节推演时,必须了解历史以及背后的逻辑,不能违背历史合理性。
C.如果历史小说的故事情节换到不同时代也能成立,就不能体现时代特点,不符合历史真实。
D.历史小说的创作要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让读者读古而照今,实现小说的现实意义。
7、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 “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桃花源里的人热情好客的情景,展示了他们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描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从东山之上升起后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8、按要求填空。
(1)浴乎沂,_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
(2)____________,宠命优渥。(( )《陈情表》)
(3)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众人嫉妒美女而对她造谣诽谤来形容自己遭受小人谗言的处境。
9、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自勉。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无边的落叶纷纷落下,而“____________”;然后,从辽阔的空间和辽远的时间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深重忧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开篇就告诫刘禅广泛听取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应该妄自菲薄,说出不合适的话来,以阻塞大臣的尽忠之路。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张》)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两人年少时的欢乐时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衬其婚姻失败的绝望心情。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锦瑟多弦为喻,抒发了诗人对青春年华的追忆。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②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诗人善于炼字,首联“倚”字,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而“寒”字,既写出了春寒料峭,阴晴不定的特点,而且也为诗人与朋友相聚相别营造了氛围。
B. 诗人写景善于调动各种感官,使景物富有层次感。颔联中“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得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方面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恋恋不舍之事;还寄托了与友人相遇后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将景、事、情三者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D. “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该句中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蕴含于其中,因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芳草”喻指情感不断,像芳草一样延伸。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昌传
①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善骑射。天宝末,从河南防御使张介然讨安禄山,授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史朝义兵围宋州,城中食尽且降。昌说刺史李岑曰:“李光弼在河阳,江淮足兵,势必来援,今廪麹尚多,若屑以食,可支二十日,则救至。”岑听之。昌乃被铠登城,以忠义谕贼,贼畏不敢攻。俄而光弼援兵至,贼夜溃。
②刘玄佐领宣武节度使,擢昌左厢兵马使。李希烈取汴,玄佐别将高翼提精卒守襄邑,城陷,翼赴水死,江淮大震。昌以兵三千守宁陵,希烈众五万攻之,昌掘堑以遏地道,相拒凡四十余日,贼数败,乃解围去。更攻陈州,昌从玄佐以浙西兵三万救之。西去陈五十里,昌薄其军,大战破之,禽贼将翟曜,希烈奔还蔡州。
③贞元三年入朝,诏以宣武兵八千北出五原。士卒有逗留沮事者,斩三百人乃行,举军慑伏。岁余,改四镇、北庭行营兼泾原节度。七年,城平凉,开地二百里,扼弹筝峡。又西筑保定,捍青石岭,凡七城二堡,旬日就。城平凉,当劫盟后,将士骸骨不藏,昌始命瘗之。夕梦若诣昌厚谢者,昌具以闻。德宗下诏哀痛,出衣数百称,官为赛具①,敛以棺槥,分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士曰怀忠冢,葬浅水原,诏翰林学士为铭识其所。昌盛陈兵卫具牢醴率诸将素服临之边兵莫不感泣。昌在边凡十五年,身率士垦田,三年而军有羡食,兵械锐新,边障妥宁。及感疾,诏赴京师。未行,卒,年六十五,赠司空。
(选自《新唐书·列传九十五》,有删改)
[注]①赛具:祭祀用的酒肴与食器。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西去陈五十里,昌薄其军
(2)凡七城二堡,旬日就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
以忠义谕贼
A.阐明 B.知道 C.教导 D.了解
【3】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
士卒有逗留沮事者
A.阻止 B.败坏 C.颓丧 D.诋毁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城中食尽且降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B.昌掘堑以遏地道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C.斩三百人乃行 乃奋臂以指拨眦(《左忠毅公逸事》)
D.出衣数百称,官为赛具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5】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城平凉,当劫盟后,将士骸骨不藏,昌始命瘗之。夕梦若诣昌厚谢者,昌具以闻。
【6】第③段画浪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昌盛陈兵卫具牢醴率诸将素服临之边兵莫不感泣
【7】第①段“登城谕贼”和第③段“在边十五年”分别塑造了刘昌___;___和__的形象。(要求用四字短语)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日头条2021开年演讲”,为观众打开“更大的世界”。
素有“文艺片一哥”美誉的演员大秦,讲述了毕业后的坎坷经历。他常问自己:“我还有机会吗?”,母亲安慰他:“大多数人的机会是积累的过程,可能突然有一天机会就来了。”他默默奋斗着,终于迎来演艺事业的春天。
喜剧人小丽曾因与先生相隔10岁的姐弟恋而饱受质疑,但她表示当妈之后,自己拥有了更多能量。她说:“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要让它打乱你的节奏。希望你感受到内心的呼唤,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在疫情后销售受到巨大挑战的背景下,年近70的“霸道女总裁”老董硬着头皮闯出了直播带货之路,希望以制造让中国成为强大的中国。她勉励大家:“对于勇敢的人来说,困难是一次磨砺和挑战。让别人过得更加美好,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某班收看了这场开年演讲,并计划举行交流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假如你是该班同学,你对大秦、小丽、老董三人中哪个人的话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