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螅——消化腔有口有肛门
B.血吸虫——消化器官发达,利于寄生
C.海豹——皮下脂肪厚,适应寒冷环境
D.蝙蝠——体表被毛,利于飞行
2、下列对花结构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蝴蝶兰颜色艳丽,可吸引昆虫传粉
B.油菜花柱头有黏液,容易接受花粉
C.杜鹃花有雄蕊和雌蕊,只能进行自花传粉
D.菠菜的花为单性花,需异花传粉才能完成受精
3、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③
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
C.①是气管
D.②是气囊,辅助呼吸
4、我国科学家把控制鲤鱼生长的基因转入鲫鱼的受精卵里,该鱼卵发育成和鲤鱼一般大小的大鲫鱼。下列实例中,所应用的技术与此技术相同的是( )
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
B.杂交水稻育种
C.试管婴儿的诞生
D.克隆猴的诞生
5、猫的立耳与折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立耳基因(B)是显性基因,折耳基因(b)是隐性基因。立耳的雌猫和立耳的雄猫生了一只折耳的猫,则这对亲代猫的基因组成是( )
A.Bb和Bb
B.BB和bb
C.BB和BB
D.bb和bb
6、成语“金蝉脱壳”中,“壳”指的是蝉的( )
A.外骨骼
B.皮肤
C.翅
D.外套膜
7、下列是一位同学对部分动物类群特征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腔肠动物——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B.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
C.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
D.软体动物——身体外都被覆坚硬的贝壳
8、在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大和最小的等级单位分别是( )
A.界、种
B.纲、目
C.门、种
D.科、属
9、关于分类阶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阶元系统由科学家达尔文确立
B.分类单位越大,生物彼此的共同特征越多
C.可以用分类阶元来判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远近
D.分类阶元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种、属、科、目、纲、门、界
10、黎明同学学习后,做了如下总结,哪项说法不恰当( )
A.水螅具有两个胚层,涡虫利用咽进行捕食
B.水螅的消化在消化腔中,涡虫的消化在肠中完成
C.涡虫具有眼点,感觉器官要比水螅发达
D.具有辐射对称体型的动物要比两侧对称体型的动物高等
11、鳖,俗名“甲鱼”,营养价值高,乃宴席上品。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
B.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C.鳖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D.与蜥蜴属于同一类动物,它们都具有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的特征
12、“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一曲优美的《洪湖水浪打浪》描述出江汉平原鱼米之乡的富庶和美丽。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野鸭的形态结构既适于游泳,也适于飞行
B.野鸭的骨轻薄,坚固,中空有利于减轻重量
C.野鸭飞行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故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D.野鸭体温不恒定,故需要迁徙
13、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的运动只受神经系统的支配
B.头骨、四肢骨和躯干骨构成了运动系统
C.长骨骨髓腔中的红骨髓终身具有造血功能
D.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4、细菌的特殊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荚膜、芽孢、鞭毛
D.球状、杆状、螺旋状
15、在农业科技博览园内,每年都有大量的蔬菜新品种展出。新品种的培育与广泛推广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同时丰富了生物( )
A.基因的多样性
B.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植物个体的多样性
16、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
A.蜜蜂跳舞传递蜜源信息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进行交配
C.北极狐发现敌情时发出特殊的嘶吼声
D.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
17、对于“写字”这一动作的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需要关节参与
B.仅由运动系统完成
C.由骨骼提供动力
D.多组肌肉配合完成
18、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肢特化成翼
B.身体一般呈流线型
C.骨骼轻便,利于飞翔
D.在气囊内进行气体交换
19、下列各项不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
A.松鼠吃蘑菇
B.蝗虫吃作物
C.牛吃草
D.蚕吃桑叶
20、下列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发酵技术的是( )
A.糍耙
B.汤圆
C.粽子
D.甜酒
21、“设施农业”是蔬菜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如下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大棚蔬菜的生理活动,将A装置(内装籽粒饱满浸泡过的大豆种子)和B装置(内装2株相同的甜瓜幼苗)的左半部分用透明玻璃管连接。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种子在进行_______________作用,它释放出二氧化碳。
(2)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靠________的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玻璃罩中的甜瓜幼苗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本实验,可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促进甜瓜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还需要为幼苗施用适量的含___________的无机盐。
22、下面是玉米、玫瑰、桃三种植物的分类情况。试分析它们中哪两种的共同特征多?哪两种的共同特征少?为什么?
①玉米在分类上隶属于:玉米属、禾本科、禾本目、单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
②玫瑰在分类上隶属于:蔷薇属、蔷薇科、蔷薇目,又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
③桃在分类上隶属于: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
请问玉米、玫瑰、桃这三种植物中:_________与_________的共同特征多,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共同特征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图是染色体和DNA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填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① ② ③
(2)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 ,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是 (填序号),遗传物质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 。以上各部分一般均存在 内,其中 控制生物的性状。
24、涡虫属于____动物,身体的对称方式是____。
25、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___________ 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__组成。
26、两栖动物中的绝大多数种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__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栖生活,用__________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27、下图是某种生态系统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图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还缺少的生物部分是___
____________。
(3)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草,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
28、高原反应,简称“高反”,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___________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
29、根据下图所示的几种微生物形态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上述微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构成。
(2)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 。
(3)B属于真菌,可以生产青霉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其繁殖方式是 。
(4)在食品制作上,C常用于制作 。
30、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___________②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③冷却;④__________⑤恒温培养。
31、将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呼吸方式用线连起来。
32、扬子鳄栖息在淡水中,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的哺乳动物。(_______)
33、小明同学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 中,小明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_____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明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明得到了许多蚕卵。小明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明此实验探究的是_____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②请你写出支持小明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
甲组蚕卵孵化率________(高或低),
乙组蚕卵孵化率________(高或低)。
34、蚯蚓生活在潮湿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中药地龙是蚯蚓的干燥虫体,是一味消肿散结药,肺结节和肿瘤治疗中常用到。《本草纲目》记载其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请分析回答:
(1)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____________组成,靠____________配合完成运动。
(2)蚯蚓的呼吸靠____________。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____________。
(3)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饮食偏好,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选择3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一9月进行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以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计算,结果如下表。
不同树种 不同处理 | 蒙古栎树 | 杨树 | 红松树 |
未分解叶 | 2.44 | 5.94 | 4.79 |
半分解叶 | 7.20 | 9.42 | 8.71 |
①实验所用蚯蚓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据表可知:从不同树种的角度看,蚯蚓对____________的叶片最喜好。从不同处理方式的角度看,蚯蚓对____________叶的消耗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