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锡盟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我们学过的《香菱学诗》就节选自此书。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按体制分“赋”“比”“兴”三类,常用“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

    C.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语言既富于变化又生动优美,文采斐然,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社会悲剧。

    D. 《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尖锐深邃的讽刺是这部作品的灵魂。情节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有机结合,也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假期,我们徜徉苍马山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真是怡然自得

    B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物品

    C伊斯兰极端组织成员在叙利亚等地制造了很多恐怖事件,在当地平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痛。

    D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低头族”们习惯于玩手机,他们往往是游戏沉迷者,他们长时间低头,保持不良坐姿,极大的妨碍了身体健康。

    B.尽管我们目睹、听闻种种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但闯红灯、开快车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缘于一些人安全意识淡泊

    C.小区楼道堆放杂物在一些人看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同楼道的邻居来说,这却是一件深感困扰的大事。

    D.晚会上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不言而喻

  •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成都草堂是四川人民心中的文化圣殿,这是无可置疑的。

    B.枣儿的父母三年前走出大山,前往广东,除了节假日偶尔和枣儿打通电话,至今杳无音信

    C.我们的语文老师读起书来声音清脆,声调抑扬顿挫,我们都为之着迷。

    D.假冒伪劣产品一度肆虐,老百姓对只追求利益的商家深恶痛疾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 。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_______

    (2)鉞贩盐_______

    (3)而己有饥_______

    (4)奉母终身怡然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

    (2)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

    3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

    4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鄂州南楼书事

    宋代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释〕①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②芰():菱角。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二句诗。

    2细读全诗,再结合背景,赏析“清风明月无人管”一句。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现阶段各班都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试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疑难探讨)小王同学搜集到下面两组诗句,请你帮他辨别一下,诗句描写的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海撷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下面一段话中蕴含的物候规律。

    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语交际)成语、谚语中有一些是反映气象物候的,请你各写出一个;但有些反映的又不合我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加之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因而王飞同学认为再依靠成语、谚语来识天气根本没必要,你该怎样劝说他打消这种念头呢?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3)而现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于光中《乡愁》)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5)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6)《与朱思元书》一文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海上

    冰心

    ①谁曾在阴沉微雨的早晨,独自飘浮在岩石下面的一个小船上的,就要感出宇宙的静默凄黯的美。

    ②岩石和海,都被阴雾笼盖得白的,海浪仍旧缓进缓退的,洗那岩石。这小船儿好似海鸥一般,随着拍浮。这浓雾的海上,充满了沉郁,无聊,——全世界也似乎和它都没有干涉,只有我管领了这静默凄黯的美。

    ③两只桨平放在船舷上,一条铁索将这小船系在岩边,我一个人坐在上面,倒也丝毫没有惧怕,——纵然飘了去,父亲还会将我找回来。

    ④微尘般的雾点,不时的随着微风扑到身上来,润湿得很。我从船的这边,扶着又走到那边,了望着,父亲一定要来找我的,我们就要划到海上去。

    ⑤沙上一阵脚步响,一个渔夫,老得很,左手提着筐子,右手拄着竿子,走着便近了。

    ⑥雨也不怕,雾也不怕,随水飘了去也不怕。我只怕这老渔夫,他是会诓哄小孩子,去卖了买酒喝的。─—下去罢,他正坐在海边上;不去罢,他要是捉住我呢;我怕极了,只坚坐在船头上,用目光逼住他。

    ⑦他渐渐抬起头来了,他看见我了,他走过来了;我忽然站起来,扶着船舷,要往岸上跳。

    ⑧“姑娘呵!不要怕我,不要跳,——海水是会淹死人的。”

    ⑨我止住了,只见那晶莹的眼泪,落在他枯皱的脸上;我又坐下,两手握紧了看着他。

    ⑩“我有一个女儿——淹死在海里了,我一看见小孩子在船上玩,我心就要……”

    (11)我只看着他,——他用袖子擦了擦眼泪,却又不言语。

    (12)深黑的军服,袖子上几圈的金线,呀!父亲来了,这里除了他没有别人袖子上的金线还比他多的,─—果然是父亲来了。

    (13)“你这孩子,阴天还出来做什么!海面上不是玩的去处!”我仍旧笑着跳着,攀着父亲的手。他斥责中含有慈爱的言词,也和母亲催眠的歌,一样的温煦。

    (14)“爹爹,上来,坐稳了罢,那老头儿的女儿是掉在海里淹死了的。”父亲一面上了船,一面望了望那老头儿。

    (15)父亲说:“老头儿,这海边是没有大鱼的,你何不……”

    (16)他从沉思里,回过头来,看见父亲,连忙站起来,一面说:“先生,我知道的,我不愿意再到海面上去了。”

    (17)父亲说:“也是,你太老了,海面上不稳当。”

    (18)他说:“不是不稳当,——我的女儿死在海里了,我不忍再到她死的地方。”

    (19)我倚在父亲身畔,我想:“假如我掉在海里死了,我父亲也要抛弃了他的职务,永远不到海面上来么?”

    (20)渔人又说:“这个小姑娘,是先生的……”父亲笑说:“是的,是我的女儿。”

    (21)渔人嗫嚅着说:“究竟小孩子不要在海面上玩,有时会有危险的。”

    (22)我说:“你刚才不是说你的女儿……”父亲立刻止住我,然而渔人已经听见了。

    (23)他微微的叹了一声,“是呵!我的女儿死了三十年了,我只恨我当初为何带她到海上来。——她死的时候刚八岁,已经是十分的美丽聪明了,我们村里的人都夸我有福气,说龙女降生在我们家里了;我们自己却疑惑着;果然她只送给我们些眼泪,不是福气,真不是福气呵!”

    (24)父亲和我都静默着,望着他。

    (25)“她只爱海,整天里坐在家门口看海,不时的求我带她到海上来,她说海是她的家,果然海是她永久的家。——三十年前的一日,她母亲回娘家去,夜晚的时候,我要去打鱼了,她不肯一个人在家里,一定要跟我去。我说海上不是玩的去处,她只笑着,缠磨着我,我拗她不过,只得依了她,她在海面上乐极了。”

    (26)他停了一会儿——雾点渐渐的大了,海面上越发的阴沉起来。

    (27)“船旁点着一盏灯,她白衣如雪,攀着帆索,站在船头,凝望着,不时的回头看着我,现出喜乐的微笑。——我刚一转身,灯影里一声水响,她……她滑下去了。可怜呵!我至终没有找回她来。她是龙女,她回到她的家里去了。”

    (28)父亲面色沉寂着,嘱咐我说:“坐着不要动。孩子!他刚才所说的,你听见了没有?”一面自己下了船,走向那在岩石后面呜咽的渔人。浓雾里,她的父亲,和我的父亲都看不分明。

    (29)要是他忘不下他的女儿,海边和海面却差不了多远呵!怎么海边就可以来,海面上就不可以去呢?

    (30)要是他忘得下他的女儿,怎么三十年前的事,提起来还伤心呢?

    (31)人要是回到永久的家里去的时候,父亲就不能找他回来么?

    (32)我不明白,我至终不明白。——雾点渐渐的大了,海面上越发的阴沉起来。

    (33)谁曾在阴沉微雨的早晨,独自飘浮在小船上面?——这浓雾的海上,充满了沉郁无聊,全世界也似乎和它都没有干涉,只有我管领了这静默凄黯的美。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1年6月《燕京大学季刊》第2期)

    1从“我”看“老头儿”的细节中,可以体味“我”对老头儿的态度变化。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我”看“老头儿”的细节

    “我”对“老头儿”的态度

    只坚坐在船头上,用目光逼住他(或:我又坐下,两手握紧了看着他)

    (1)

    (2)

    (3)

    浓雾里,她的父亲,和我的父亲都看不分明

    (4)

     

    2怎样理解文中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3文中第②段和㉝段都写到了“全世界也似乎和它都没有干涉,只有我管领了这静默凄黯的美”,这两句中的美有什么不同含义?

    4文章营造了柔婉、空灵的意境,自始至终给人一种淡雅、清幽的感受,请从“景”和“情”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达到这种表达效果的?

  • 10、研读《论美》,完成后面小题

    ①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②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内在的美。因为造物似乎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美男子徒有其表却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们过于追求形体之美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但这不可绝对而论,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芗、菲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服饰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并非人力所能创造。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表现了画家本人的某种偏爱。美是很难制定规范的(正如同音乐一样),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③有些老人也会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练达。有一句拉丁谚语说:“四季之美尽在晚秋。”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少年俊秀,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举止和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④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选文第②、③段各使用了哪一种主要论证方法?

    3“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中的“美”指的是什么?这句话阐明了什么道理?

    4培根的随笔语言生动,说理深刻。请从文中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推荐给朋友,并说明推荐的理由。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烟雨草堂谒诗圣

    ①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②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③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④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⑤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无用武之地。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杜甫没有官运,年轻时只做了个不足挂齿的左拾遗,也就相当于一般的政研室人员。才华出众的诗人抑制不住致君尧舜的冲动,积极谏言,而皇帝老倌却只要个摆设,诗人碰得鼻青脸肿,终其一生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官职。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⑥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⑦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注】①文章憎命达:指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出自杜甫《天末怀李白》。②“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我在少年的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指公元735年,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曰“早充”。③“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职,能够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1)读第③段,说说草堂的文化意义。

    (2)读第④段,“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进行概括。

    (3)作者在“咀嚼杜甫的朴素生命”中,咀嚼得“百味丛生”,读⑤⑥段,说说作者从杜甫的人生中到底咀嚼出来了哪些“味”呢?同时分别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

    (4)结合全文,说说“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一句话该如何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安静下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