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明这次考试没考好,回到家,他的爸爸郑重其事地打了他一顿。
B.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人们生活衣食无忧。但我们不能忘了那些舍身求法的先辈,没有他们,难有我们的今天。
C.面对不同的文化需求,博物馆举办的“国宝展”“为国宝代言”等活动,浮光掠影,吸引了不少观众。
D.“整本书阅读”受到广泛关注,这项教学活动在我市部分中小学也开展得绘声绘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帷幕 抉择 狼藉 格物致知
B.鳞峋 躁热 雾霭 合颜悦色
C.斟酌 雕镂 诬蔑 穿流不息
D.缅怀 桥墩 提拔 消声匿迹
3、小王子居住的星球有一种非常可怕的种子,这种种子是_____种子。
A. 铁树 B. 猴面包树 C. 吃人树 D. 梨树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她推脱嗓子坏了,怎么也不肯参加这次英语演讲比赛。
B. 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是以诈骗为目的的。
C. 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D. 流言虽未可轻信,但毕竟空穴来风,总是事出有因的。
5、【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乙】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①,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②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予信宿③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垮蹇④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节选自《檀园集》卷八)
[注释]①匌匒( ɡé dá ):重叠的样子。②菰( ɡū )蒲:水生植物。③信宿:连宿两夜。④跨蹇( jiǎn ):骑着蹇驴或驽马。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
B.可十余里 撒盐空中差可拟
C.天与云与山与水 与波光上下
D.顾而乐之 何陋之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B.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C.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D.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开篇写出了雪后西湖宁静清远的景色,一个“绝”字从冰天雪地、万籁无声中透露出寒意,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B.乙文作者写游西山途经之地,用“掩映”“渺然”“缀发”“零乱”“翩翻”等一系列极富美感的词语,勾画出一幅充满野趣的江南图画。
C.甲乙两文都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景物,如甲文中“一痕”“一点”,乙文中“湖烟乍起,岚润如滴”,语言朴素淡雅,耐人寻味。
D.甲乙两文都寓情于景,甲文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特点,描写了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借景抒情;乙文用拟人笔法写柳态,景与情同至相生。
【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
【5】甲乙两文都记叙了作者观赏风景的过程,试分析两文所表现出的情感有何不同?
【6】课文中写景记游的散文名篇有很多,甲文突出一“痴”字,《醉翁亭记》突出一“乐”字,请分别概括作者“痴”在哪里,“乐”在哪里?
6、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 _____”;词的下阕作者以_______自许,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2019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袁隆平、屠坳坳等36人入选。仰望这些“国之英者,世之楷模”,岗位不尽相同,工匠精神却如出一辙。
【材料二】袁隆平语录:
①如果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没有感情,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②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我的毕生追求。
③我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要挑战自己,能有更多的突破,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④成功没有捷径,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材料三】《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1630名14-25岁人群进行的一项科学家精神专项调查显示:了解到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后,81.4%的青少年表示非常受鼓舞,会因此立志当科学家。95.2%的青少年明确表示,会将袁隆平、吴孟超等著名科学家作为人生偶像。
(1)仰望这些“国之英者,世之楷模”我们心湖澎湃,除了三则材料中列举的人物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些人能入选,请再列举两位。
(2)根据【材料二】,说说你对材料一中“工匠精神”的理解。
(3)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
8、分门别类辑诗文。下面是某同学以“景、情、理”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赏景 | 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赏到西湖“(1)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的静谧; 温庭筠在《商山早行》赏到清晨山间“鸡声茅店月,(2)____________”的真实体验; 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赏到“(3)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的伤感。 |
品情 |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但愿人长久,(4)____________”表达对亲人的祝愿;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感情乘月而飞,写出(5)“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的思念; 李商隐在《无题》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6)____________”书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
悟理 |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7)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在《行路难》体现了积极乐观,笑对生活的豁达“(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木头人与空碗
(作者:蔡怡)
①1979年,刚刚开放不久,住在美国的我,就兴冲冲地想帮父亲找他失散了43年的家人。对我这个念头,一向被母亲讥为木头人的父亲,反应并不热烈,只木木地回应:“别麻烦,让他们永远活在我心中吧……”紧接着他在越洋电话中长叹一声,就不再言语了。我猜他又是眼神好遥远、好飘忽地望着无际的天空……父亲说他在16岁时,也就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跟着学校离开老家山东聊城,做起了流亡学生,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见过父母。
②“胜利后,你怎么不赶快回家呢?”听故事的我摇着父亲问。
③父亲回答:“我正在沙坪坝中央大学念大四,要先去南京校本部把书念完呀!”
④“那念完书后就赶快回家啊!”我焦急地说。
⑤“唉!谁知那时家乡成了个名词,回不去啦!”父亲继续说故事。
⑥“1946年秋天,我一到山东青岛,就焦急地打听聊城的消息,但家乡的消息根本传不出来。到了1947年底,听说国民党的军队已经弃守,有位堂兄从聊城逃到济南,我就兼程由青岛赶去济南会面。但这堂兄劝我先别急着回去,因我去过重庆,恐会拖累家人。所以望着近在咫尺的聊城,我不知如何是好!就在此时,胶济铁路即将被拦腰切断,再耽搁就回不了青岛。当时真是急得我捶胸顿足、扼腕兴叹!但也只有一步一回头地上了回青岛的火车。”
⑦“那后来呢?”我急急追问父亲。
⑧“后来……谁料得到、当时国民党的军队会兵败如山倒?后来……不就和你妈逃到台湾来,就再也回不去啦!”
⑨故事就说到这儿,父亲长叹一声,不再言语了。他的眼神好遥远、好飘忽地望着无际的天空……虽然父亲不再言语,我却在他的眼神中读到他因一时犹豫所造成的锥心蚀骨的痛与自责。所以打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决心,将来要帮父亲找他的家人。
⑩1981年,我不顾父亲的木然,悄悄托人在山东聊城登起了寻人启事。
⑪刚开始登报,我也没抱太大的希望,谁知半年后就收到了一封山东聊城蔡庄寄来的信。我拆信的手哆哆嗦嗦地抖个不停……信上捎来天大的好消息,说爷爷奶奶还活着,要父亲尽快回乡见上一面。我正要狂喜狂喊时,不经意瞄到信尾这自称是父亲堂侄儿的蔡宝意写的一行小字:我们这位堂叔本名应是蔡宝光,在家里还有一个等了他快一辈子的媳妇刘金娥……看到这儿,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全身起鸡皮疙瘩,好似有无数的电流通过,上下不停地颤抖……颤抖……这么多年来我终于明白,每次提起爷爷奶奶,父亲总是沉默小语、怅然长叹的原因了;也终于明白母亲总是讥讽父亲是个一个字儿也蹦不出来的“本头人”的苦闷。这少小离家老大不回的痛,加上隐瞒曾做小丈夫的苦,几十年来就像石磨般一再地蹂躏着父亲的心,也难怪他被折磨成木头人哪!
⑫这封家书,让父亲背上了对婚姻不忠的原罪,让母亲在一夕之间成了小娘,让父母原本就不和的婚姻掀起了滔天巨浪。我望着那满怀期待却闯下大祸的家书,不知心中该怨谁。
⑬发飙了一百多天的母亲终于安静下来。到底1948年初,父亲来到自家门口却没有进去,除了逃避内战,也为逃一桩他不要的婚姻。对婚姻,他早做了抉择,聪明的母亲该明白吧。
⑭于是我劝父亲赶快经美国转赴大陆探亲。但因台湾当局的严厉警告,父亲坚持不敢走这条线路,我们也只有眼巴巴地等到1987年,台湾当局终于开放两岸观光了,这才急吼吼地经香港、北京直奔山东聊城蔡庄。
⑮当一群小辈簇拥出来一个满面风霜,双脚被缠过又放开,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看起来比父亲大上十岁的乡下农妇时,父亲完全不认人地问:“你是谁啊?”那农妇沙哑着声,有些腼腆地说:“我是刘金娥啊!”父亲愣了一下,先看了母亲一眼,然后焦急地问她:“咱父亲母亲还活着吗?”刘金娥不答话,请大家走进屋里,往前一指,两张遗像赫然摆在供桌上,奇怪的是,供桌上还放着一个早就被岁月洗褪了釉的空碗。
⑯蔡庄的人是怕父亲不回来,才撒下瞒天大谎。原来爷爷早在20年前就过世了,而奶奶是在1981年才撒手人寰的。刘金娥说:“我们娘……”她怯生生地看了眼母亲,改口说,“你娘生前每次开饭,都要放这个空碗在桌上,说这碗是你当年,也就是你16岁那年,有天夜里突然由学校回来,喝了碗小米粥的碗。你这一去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完全没了音信。但你娘一直相信你还活着,她说你一定会活着回来看她的……”我大妈一面擦眼泪,一面指着供桌上和爷爷奶奶一起痴痴地等着父亲的那个空碗。
⑰一向言语不多的木头人父亲,终于在那个似曾相识的空碗面前完全崩溃了。他那忍了50年的乡愁家恨,他那藏在心中50年的自责与痛苦,终于像决了堤的黄河,一发不可收拾。只见他双腿慢慢跪了下来,望着他父母的遗像,号啕大哭……在我听来,父亲的哭声不是哭声,而是心灵深处那从未愈合的伤口,惨遭撕裂所发出的最痛苦的哀号,是对大时代的操纵、小人物的无奈和自己的懦弱,所发出的最愤怒的呐喊。但是,无论他怎样呐喊,又怎能唤回那50年的岁月,那倚门而待、日日期盼的双眸,还有那两个心灵被扭曲的女人的青春?父亲心中的痛,是永远……也拔不出来了。
(源自《烤神仙》,新载于《读者》2019年第16期,《杂文选刊》2019年9期)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时 间 | 情 境 | 父亲的表现(至少三个短语) |
1979年, 大陆刚开放不久 | A. | B. |
1947年底, 兵荒马乱, 有家不能回 | 胶济铁路即将被拦腰切断,(年轻时的父亲)再耽搁就回不了青岛。 | C. |
D. | “我”和父亲终于回到阔别的故乡,见到失散多年的亲人。 | 焦急地问、完全崩溃、 慢慢跪了下来、号啕大哭 |
【2】第①节划线句子有何作用?
我猜他又是眼神好遥远、好飘忽地望着无际的天空……
【3】请赏析第⑭节划波浪线的句子:
我们也只有眼巴巴地等到1987年,台湾当局终于开放两岸观光了,这才急吼吼地经香港、北京直奔山东聊城蔡庄。(提醒:围绕加框的词语进行赏析)
【4】文章第⑰节中,回到故乡后,是什么使得“一向被母亲讥为木头人的父亲”“完全崩溃”“号啕大哭”的?请用几个偏正短语简要归纳。
10、说明文阅读
5G,可不只是快
①有这样一个通俗的对比:4G时代下载一部2GB大小的高清电影需要5.3分钟,5G时代,将缩减至6.4秒甚至更快。但实际上,5G不仅仅是快。伴随着5G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进入万物互联的超级全连接时代。
②据专家介绍,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的简称,被称为“面向2020年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从连接人到连接物的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
③5G与3G、4G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别,被认为是第一次将用户体验作为研究的重要核心。5G时代,重要的不再是速度,而是提供更多的应用和服务体验。5G时代,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都将连成一体。无处不在的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虛拟现实、3D息影等都将成为现实。手表、眼镜、牙刷、球鞋、自行车等个人物品,城市的停车位、垃圾箱、广告位、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可以连成一体。工厂里的转运箱、叉车、机器人都将连接到移动网络,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5G将加速许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物联网、自动化、交通运输和大数据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智能驾驶,是业界普遍认同的5G时代关键应用。当前一些应用,比如无人驾驶汽车需要的高可靠性、低时延,4G没法满足,5G的出现将给无人驾驶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延迟低于1毫秒峰值传输速率高达10Gbps(比特每秒),在5G时代能够成为现实。超低延迟和大数据文件的高速传输让5G能够像第六感一样近乎实时地获取与周围环境的信息。汽车将可使用基于云的人工智能和数据,与路上其他汽车以及包括路灯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实时“沟通”。
⑤“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也将随着5G的到来成为现实。专家认为,当前,全球物联网设备数是70亿,预计到2022年大约有290亿台联网终端,其中大约有180亿物联网终端。这一巨大的变化将会影响人们对网络的使用方式以及网络的建设方式,并对行业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⑥在明确5G作为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后,我国已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
⑦对5G来说,全球统一的标准至关重要。5G的统一标准,需要欧洲、亚洲、美洲等全球各区域和国家的开放合作。不要坐等5G到来,而应该尽早在基础设施、运营能力及生态建设三方面做好准备,以抓住50带来的机会。
(选自2017年第3期《刊授党校》,有删改)
【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说明对象是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
B.本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C.5G不仅能带来更快的传输速度,而且会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应用和服务体验。
D.5G时代会对各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会影响网络的建设方式。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句子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5G传输速度之快。
B.第⑤段中加点词“大约”不可以去掉,否则有失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C.在基础设施、运营能力及生态建设三方面做好准备,我们可以抓住新时代带来的机遇。
D.“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已成为人们所青睐的新的生活方式。
【3】请你根据上文有关5G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总结分析5G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及困扰,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
(链接材料一)5G+上网,超快网速需设备升级。用户可以轻松在手机上看高清电影,玩VR虚拟现实游戏更加流畅真实。5G+家居,还可以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业内人士指出,5G网络地址数量大,允许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台物联网设备,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较低,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
(链接材料二)有网友担心,到了5G时代,很多智能家居由手机操控。如果发生手机丢失、手机信息泄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11、秸秆“不烧咋整”还要问多久
①老问题,老不改,不是没思路,就是没决心。与其大费周章地对农民烧秸秆围追堵截,不如多在提高秸秆利用率上想想办法。
②秸秆点火数量创下新高,让黑龙江饱受舆论炙烤。面对记者采访,不少村民坦言“不烧咋整啊,只能是烧。”其实除了黑龙江,在全国许多地方,禁烧秸秆的宣传年年在做,烧秸秆的危害年年在说,甚至对烧秸秆的人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可秸秆的火光依旧闪亮。
③为啥?根源是清晰的。过去,农作物秸秆用于取暖、做饭和喂牛,是舍不得扔的宝贝。如今,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秸秆失去用武之地变得“没用”了,甚至成为农民的负担——“不烧,种不了田;运走,费不少钱”。付之一炬,可谓最便捷的处理方式。
④咋办?出路是明确的。连垃圾都是“被错放位置的资源”,更何况是秸秆——粉碎还田,可提升地力;压成颗粒,可制生物燃料;混合应用,还能发电、做工业原料、食用菌基料等。笔者曾在安徽蚌埠沫河口村看到,村头开阔地,一块块打捆后的秸秆堆积如山,秸秆收购经纪人从这里把秸秆拉走,送往发电厂、养牛场等地。政府重视,促进循环产业链的形成,给出农民“不烧咋整”的最好回答。
⑤老问题,老不改,不是没思路,就是没决心。当前,有地方只满足于下发禁止文件,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有地方只禁不疏,派干部职工驻村蹲点,白天巡逻,晚上蹲守;还有的地方就虚不就实,设立禁烧秸秆指挥部,还投入1000万元经费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然而,即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这些地方也依然没能禁止秸秆的燃烧。实际上,与其大费周章地对农民烧秸秆围追堵截,不如多在提高秸秆利用率上想想办法。
⑥经验表明,遏制秸秆焚烧,变废为宝是根本途径。充分挖掘秸秆的资源潜力,让秸秆大踏步从田头走向市场,现阶段政府的支持引导必不可少。因此,秸秆焚烧降幅有多大,取决于秸秆变现能力有多强,取决于政府扶持力度有多大,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政府掌舵人心中的价值排序。
⑦小秸秆,背后牵动大民生。不烧,农民伤神;烧了,市民伤身。但只要政府把责任扛在肩上,加快培育市场,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届时,农民只会说“烧了咋整啊,不能烧”。
【1】本文通过对焚烧秸秆问题的分析论述,主要是向政府传递哪种声音?( )
A.老问题,老不改,不是没思路,就是没决心。
B.焚烧秸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C.政府要把责任扛在肩上,积极想办法解决牵动民生的问题。
D.与其大费周章地对农民烧秸秆围追堵截,不如多在提高秸秆利用率上想想办法。
【2】下列分析与推断跟文章内容、观点不相符的一项( )
A.大费周章地对农民烧秸秆围追堵截,这样的做法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焚烧秸秆的问题。
B.现在,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村能源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秸秆已失去用武之地,对于农民来说,政府不想办法解决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烧掉就是最便捷的处理方式。
C.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才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根本途径。
D.政府禁止焚烧秸秆,是为了防止火灾事故,保证农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3】第④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简述全文的论述思路。
【5】“垃圾都是被错放位置的资源。”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作文题目:“一路阳光一路情”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②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