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款挂衣钩的设计,异想天开,外形像钢琴一样,还可以自动伸缩,非常时尚漂亮。
B.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后,宇航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开展各项科研活动。
C. 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情节不是很精彩,不过影片中的3D效果还算差强人意。
D. 夜色里的廋西湖,在彩灯的映照下,呈现出一派浮光掠影、流光溢彩的景象。
2、施耐庵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关于水浒人物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性情急躁,声如巨雷,外号“霹雳火”。
B.张顺,在江州以卖鱼为生。练得一身雪白的肌肉,在水下可伏七天七夜,人称“浪里白条(跳)”。
C.燕青,刺一身遍体花绣纹身,心灵机巧,见多识广。跟卢员外学得一身好相扑,江湖上难逢对手。曾因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人称“浪子燕青”。
D.侯健,做得一手好裁缝活,飞针走线,技艺高超。长得黑瘦轻捷,人唤“通臂猿”。他负责制作旌旗袍袄。
3、下列句子中属于环境描写的一项是( )
A.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B.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C.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
D.第二天,父子俩登上芦苇滩,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用镰刀割倒一大片芦苇,然后将它们扎成把。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B.一个怀有梦想、努力向上的人总是分秒必争,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充实自己。
C.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D.测量珠峰的所有装备无需脱手套即可一键操作,科技底气让“攀登者”更加心无旁骛。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孝意列传
河东陈孝意,少有志尚,弱冠以贞介知名。大业初,为鲁郡司法书佐,郡内号为廉平。太守苏威尝欲杀一囚,孝意固谏,至于再三,威不许。孝意因解衣,请先受死。良久,威意乃解,谢而遣之,渐加礼敬。及威为纳言①,奏孝意为侍御史。于时政刑日紊,长吏多贼污,孝意清节弥厉,发奸擿伏,动若有神,吏民称之。炀帝幸江都,马邑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举兵作乱。孝意率兵与武贲郎将王智辩讨之,战于下馆城,反为所败。武周遂转攻傍郡,百姓凶凶,将怀叛逆。前郡丞杨长仁、雁门令王确等,并桀②黠,为无赖所归,谋应武周。孝意阴知之,族灭其家,郡中战栗,莫敢异志。俄而武周引兵来攻,孝意拒之,每致克捷。但孤城独守,外无声援, 孝意执志,誓以必死。每遣使江都③,道路隔绝,竟无报命。孝意亦知帝必不反,每旦暮向诏敕库俯伏流涕,悲动左右。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节选自《隋书》,有删改)
注释:①纳言:官名 ②桀:凶悍 ③江都:京城
【1】下列加点字的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意固谏 固:本来 B. 谢而遣之 谢:道歉
C. 孝意亦知帝必不反 反:通“返”,返回 D. 炀帝幸江都 幸:帝王临到某地方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A. 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B. 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C. 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D. 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3】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陈孝意从小有道德志向,20岁时即以有品德、性耿直出名,他于隋大业年间入仕,为官清廉。
B. 陈孝意曾劝苏威不要枉杀人命,苏威不听,陈孝意以死相谏,苏威最终赦免了囚犯,并对陈孝意颇有好感。
C. 刘武周叛乱后,陈孝意立即起兵与武贲郎将王智辩讨伐刘武周,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被杀。
D. 陈孝意身处隋朝末年,却能坚守原则,报效朝廷。
【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俄而武周引兵来攻,孝意拒之,每致克捷。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这首诗的颔联脍炙人口,是历来传诵的佳句,请你简要赏析这两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7、某校九(2)班开展以“让爱住我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给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中,张雪同学在网上摘抄了一篇写亲情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她修改。
(甲)祖母用她的生命成就了我,我绝不会不辜负她!在漫漫人生旅途中,祖母用尽她最后的14年伴我度过,见证着我由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长成一个少年。昔日我觉得祖母很烦人,(乙)但现在我终于学会了珍重,相信祖母在天之灵也会深感安慰。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3)强强很反感妈妈总在自己的耳边唠叨不停,有时会与妈妈发生争吵。如果你是强强的朋友,你会怎样劝他呢?
8、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窈窕淑女, 。(《关雎》)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 ,落英缤纷。(陶渊明《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⑤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⑥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⑦ ,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⑧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可放弃的努力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放弃的,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大鱼和小鱼的习性?大鱼喜欢吃小鱼,小鱼总是躲避大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大鱼和一条小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大鱼要吃小鱼,飞快地向小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大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小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大鱼也不再尝试去吃小鱼了!大鱼失掉了去吃小鱼的信心,放弃了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大鱼那样的错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成功。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论点?
【3】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4】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两个证明中心论点的例子,叙述要简明扼要。
10、文学作品阅读
乔峰见他攻到,两只宽大的衣袖鼓风而前,便如是两道顺风的船帆,威势非同小可,大声喝道:“袖里乾坤,果然了得!”呼的一掌,拍向他衣袖。玄难的袖力广被宽博,乔峰这一掌却是力聚而凝,只听得嗤嗤声响,两股力道相互激荡,突然间大厅上似有数十只灰蝶上下翻飞。
群雄都是一惊,凝神看时,原来这许多灰色的蝴蝶都是玄难的衣袖所化,当即转眼向他身上看去,只见他光了一双膀子,露出瘦骨棱棱的两条长臂,模样甚是难看。原来两人内力冲激,僧袍的衣袖如何禁受得住?登时被撕得粉碎。
这么一来,玄难既无衣袖,袖里自然也就没有“乾坤”了。他狂怒之下,脸色铁青,乔峰只如此一掌,便破了他的成名绝技,今日丢的脸实太大,双臂直上直下,猛攻而前。
众人尽皆识得,那是江湖上流传颇广的“太祖长拳”。宋太祖赵匡胤以一对拳头,一条杆棒,打下了大宋锦绣江山。自来帝皇,从无如宋太祖之神勇者。那一套“太祖长拳”和“太祖棒”,当时是武林中最为流行的武功,就算不会使的,看也看得熟了。
这时群雄眼见这位名满天下的少林高僧所使的,竟是这一路众所周知的拳法,谁都为之一怔,待得见他三拳打出,各人心底不自禁的发出赞叹:“少林派得享大名,果非幸致。同样的一招‘千里横行’,在他手底竟有这么强大的威力。”群雄钦佩之余,对玄难僧袍无袖的怪相再也不觉古怪。
本来是数十人围攻乔峰的局面,玄难这一出手,余人自觉在旁夹攻反而碍手碍脚,自然而然的逐一退下,各人团团围住,以防乔峰逃脱,凝神观看玄难和他决战。
乔峰眼见旁人退开,蓦地心念一动,呼的一拳打出,一招“冲阵斩将”,也正是“太祖长拳”中的招数。这一招姿工既潇洒大方已极,劲力更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武林高手毕生所盼望达到的拳术完美之境,竟在这一招中青露无遗。来到这英雄宴中的人物,就算本身武功不是甚高,见识也必广博,“太祖拳法”的精要所在,可说无人不知。乔峰一招打出,人人都是情不自禁的喝了一声采!
这满堂大采之后,随即有许多人觉得不妥,这声喝采,是赞誉各人欲杀之而甘心的胡虏大敌,如何可以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采声已然出口,再也缩不回来,眼见乔峰第二招“河朔立威”一般的精极妙极,比之他第一招,实难分辨到底哪一招更为佳妙,大厅上仍有不少人大声喝采。只是有些人憬然惊觉,自知收敛,采声便不及第一招时那么响亮,但许多“哦,哦”“呵,呵!”的低声赞叹,钦服之忱,未必不及那大声叫好。乔峰初时和各人狠打恶斗,群雄专顾御敌,只是惧怕他的凶悍厉害,这时暂且置身事外,方始领悟到他武功中的精妙绝伦之处。
但见乔峰和玄难只拆得七八招,高下已判。他二人所使的拳招,都是一般的平平无奇,但乔峰每一招都是慢了一步,任由玄难先发。玄难一出招,乔峰跟着递招,也不知是由于他年轻力壮,还是行动加倍的迅捷,每一招都是后发先至。这“太祖长拳”本身拳招只有六十四招,但每一招都是相互克制,乔峰看准了对方的拳招,然后出一招愉好克制的拳法,玄难焉得不败?这道理谁都明白,可是要做到“后发先至”四字,尤其是对敌玄难这等大高手,众人若非今日亲眼得见,以往连想也从未想到过。
玄寂见玄难左支右绌,抵敌不住,叫道:“你这契丹胡狗,这手法太也卑鄙!”
乔峰凛然道:“我使的是本朝太祖的拳法,你如何敢说上‘卑鄙’二字?”
群雄一听,登时明白了他所以要使“太祖长拳”的用意。倘若他以别种拳法击败“太祖长拳”,别人不会说他功力深湛,只有怪他有意侮辱本朝开国太祖的武功,这夷夏之防、华胡之异更加深了众人的敌意。此刻大家都使“太祖长拳”,除了较量武功之外,便拉扯不上别的名目。
玄寂眼见玄难转瞬便临生死关头,更不打话,嗤的一指,点向乔峰的“璇玑穴”使的是少林派的点穴绝技“天竺佛指”。
乔峰听他一指点出,挟着极轻微的嗤嗤声响,侧身避过,说道:“久仰‘天竺佛指’的名头,果然甚是了得。你以天竺胡人的武功,来攻我本朝太祖的拳法。倘若你打胜了我,岂不是通番卖国,有辱堂堂中华上国?”
玄寂一听,不禁一怔。他少林派的武功得自达摩老祖,而达摩老祖是天竺胡人。今日群雄为了乔峰是契丹胡人而群相围攻,可是少林武功传入中土已久,各家各派的功夫,多多少少都和少林派沾得上一些牵连,大家都已忘了少林派与胡人的干系。这时听乔峰一说,谁都心中一动。
众家英雄之中,原有不少大有见识的人物,不由得心想:“咱们对达摩老祖敬若神明,何以对契丹人却是恨之入骨,大家都是非我族类的胡人啊?嗯这两种人当然大不相同。天竺人从不残杀我中华同胞,契丹人却是暴虐狠毒。如此说来,也并非只要是胡人,就须一概该杀,其中也有善恶之别。那么契丹人中,是否也有好人呢?”其时大厅上激斗正酣,许多粗鲁盲从之辈,自不会想到这中间的道理,而一般有识之士,虽转到了这些念头,却也无暇细想,只是心中隐隐感到:“乔峰未必是非杀不可,咱们也未必是全然的理直气壮。”
玄难、玄寂以二敌一,兀自遮拦多而进攻少。玄难见自己所使的拳法每一招都受敌人克制,缚手缚脚,半点施展不得,待得玄寂上来夹攻,当下拳法一变,换作了少林派的“罗汉拳”。
乔峰冷笑道:“你这也是来自天竺的胡人武术。且看是你胡人的功夫厉害,还是我大宋的本事了得?”说话之间,“太祖长拳”呼呼呼的击出。
众人听了,心中都满不是味儿。大家为了他是胡人而加围攻,可是己方所用的反是胡人武功,而他偏偏使本朝太祖嫡传的拳法。
(节选自《天龙八部》)
【1】通读选文,完成下面对话。
小智:这武侠小说选段太好看了。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先是写破“袖里乾坤”,然后① ,接着写辩华夷武功,最后是② ,简直一气呵成。
小文:有人给这选段拟了“聚贤庄对决”的标题,我觉得很好。集中概括选文内容,简明扼要直白。
小智:原著这一节的回目是“虽万千人吾往矣”,我还是觉得这个更好。这意思是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这个标题好在③ 。
小文:在你的启发下,我也明白了这选段之所以引人入胜,还靠的是悬念的运用。文中,最精彩的一处悬念是④ ,原来乔峰这样做的用意是,防止众人怪他有意侮辱本朝开国太祖的武功,更加深了众人的敌意。
【2】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3】有人说阅读选文,不由得联想起《水浒传》中的几个故事。结合链接材料,请你说说选文故事与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故事最为接近。提示:从人物、情节、创作手法等角度进行阐述。
链接:
为给在道上邂逅相逢的阿朱求医治病,乔峰明知被人诬陷是杀害养父母和恩师的疑凶,却仍然独闯聚贤庄。无奈未能说服薛神医。而群雄虎视眈眈要围杀乔峰,于是一人独斗中原武林豪杰,以一当百。最后打得中原武林人士闻风丧胆,不少好汉血溅当场。选文描写的正是乔峰与玄难玄寂两位大师对决的场面。
A林冲风雪山神庙 B武松血溅鸳鸯楼 C李逵江州劫法场
11、关于桥的事
路明
①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条长长的象牙,一条指向小学,一条指向中学。
②“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③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
④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的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
⑤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A)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就像是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
⑥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⑦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的那天,奶奶从桥顶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寓意球有多大,男孩儿的胆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⑧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⑨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
⑩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拆桥是为了走船——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
⑪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沉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由此向东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⑫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像昆曲里不中用的书生。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
⑬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也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⑭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⑮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那里。前年房价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
⑯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因由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⑰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人类自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土地面前不值一提。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生长着《红楼梦》里的“绿畦香稻粳米”。今天,这里生长着产值和效益。
⑱我常常想起那座桥。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像做梦一样,如果你在梦里是个小学生,就不会记得小学以后的事情。所谓人生若梦,大概是说,一切都已经发生过,只是我们想不起结局。
⑲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两支半斤重的香烛,献上猪头和米糕。(B)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题为“关于桥的事”,但却写了稻田、土地、龙王庙、小镇拆迁等与桥无关的内容,不太妥当。
B.奶奶在“我”出生那天从桥顶扔下一个皮球,这一举动使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
C.“我”读初中时桥拆了并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这是人们为了发家致富。
D.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被迫离开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这是小镇的人们所不愿意的。
【2】文中开头写到小镇的布局像“猛犸象的化石”,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3】请结合语境,按要求理解、品析词句。
(1)词语反复是选文语言的一大特色,结合加粗词语的含义,赏析划线句(A)的表达效果。
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
(2)划线句(B)“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这补叙一笔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作用?
【4】文章多次写到小镇中一些事物的“消失”,请依据文章内容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这“消失的”到底是什么?
【材料链接】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选自汪曾祺《胡同文化》)
12、命题作文: 这才是该有的样子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