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⑥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③④
D.②⑥①⑤④③
2、补写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要看银山拍天浪,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A.开窗映入大江来
B.开窗放入大江来
C.开窗映入长江来
D.开窗放入长江来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C.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D.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以士为贵,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中,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可谓别具匠心。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
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
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
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
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
A. ②③⑤④① B. ⑤③②④①
C. ③②④①⑤ D. ③②⑤④①
5、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③;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④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宋勾践:古人名。②游:指游说。③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④得已:自得。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薄暮冥冥
②吾语子游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穷则独善其身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人知之,亦嚣嚣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达则兼善天下
D.其喜洋洋者矣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②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选文《岳阳楼记》中,第一段通过描绘“______”,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二段则通过描绘“洞庭春晴图”,表现出______之情。
【5】“天下观”是古圣贤之道。《礼记》 曰:“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结合两篇选文,谈谈范仲淹和孟子的“天下观”分别是什么?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题北榭碑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①,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①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②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1】甲诗中画线句子对景物的描写向来因生动奇巧而备受推崇,下列没有运用与之相同的艺术技巧的诗句是( )
A.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甲、乙两诗都写到笛声,引发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7、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水刀”。
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
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这种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一些。水喷流出口时的压强在50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8、为更好的介绍盐城,陈老师建议你增加点儿文学味儿。
内容 | 名句 | 出处 |
大洋湾 | (1)有桃花红,_____,杏花黄。 | 秦观《行香子》 |
黄海森林公园 | (2)野芳发而幽香,_____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细雨湿地 |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 | 苏轼《定风波》 |
明丽山色 | (4)槲叶落山路,_______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塞外风光 | (5)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水乡意蕴 | (6)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 王勃《滕王阁序》 |
积极进取的城市精神 | (7)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行路难》 |
先人后己的城市胸襟 | (8)_________,__________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人为什么不冬眠
①我们知道,冬眠是某些动物抵御寒冷、维持生命的特有本领,许多动物到了寒冷的冬天都要冬眠,为什么我们人类不冬眠呢?
②动物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动物冬眠其实是一个节能的过程,冬眠使得它们的身体机能减慢,体温下降,正在进行冬眠的动物,体内温度相当低。有时甚至与外界温度一样,随着它们体温的降低,它们的新陈代谢也会变慢。这也就降低了它们对氧的需求,因此呼吸会变慢,有时每分钟仅呼吸1-5次,心跳速度也相应变慢。所有这些都能让动物保存更多的能量。
③人类为什么无法冬眠呢?首先,我们人类大脑似乎已经失去一些关键性的能力。科学家发现,能进行冬眠的动物,大脑细胞中含有一种经过修饰的特殊蛋白质,看起来非常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蛋白分子。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在冬眠期间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当春天来临时,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退化的神经元会重新自我修复,看不出有任何的创伤。如果是人类的话,大脑中的神经元会有不可逆转的永久伤害。其次,人类的心脏在太冷的情况下无法正常工作。它会对钙产生收缩反应,如果钙太多的话,最终结果就是心脏骤停。在一定的温度下,人的心脏不能去除多余的钙。因此,当中心血液的温度在28℃以下的时候,就会停止工作。相比之下,冬眠动物的心脏即使在1℃的环境下也能继续跳动,因为它们的心脏可以自动去除多余的钙,这是人类所做不到的。
④那人类为什么没有成为可以冬眠的动物?其实,我们所处地区的天气和食物供应决定了我们不需要通过冬眠来躲避恶劣的生存环境。而同样重要的一点:人类是顶级的捕食者,可以对付比自己大得多的猎物。我们也没有通过冬眠来躲避天敌的需求。
【1】选文第③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本文在说明人类不冬眠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结合文中语句谈谈这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如果是人类(冬眠)的话,大脑中的神经元会有不可逆转的永久伤害”中的“不可逆转”可否删除?为什么?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在全国掀起了全民阅读的热潮。
②读书不仅关乎个人修身养性,更关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竞争力。知识积累的多寡,将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也将决定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终极价值。
③近年来,“全民阅读”的呼声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支持,并掀起了购书热潮。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全民阅读,应走心走实、求真务实。一方面要在“入脑入心”上下真功夫,自觉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学和思结合起来,以学促进,以进促能。在工作实践中深化学习,把学到的新东西融入工作,做到学思结合。另一方面要在“真抓实干”中求真知。【甲】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是新时代每一位奋斗者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悟用并进,才能不断凝聚奋进力量,增长才干。
④【乙】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全民阅读,贵应持之以恒,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一要发扬挤劲,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越挤越多,要善于利用各种零碎时间阅读;二要发扬钻劲,潜心钻研,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摸索,反复研读;三要有韧劲,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丙】努力奋斗、勤学苦读是我们的青春底色,但要志存高远,不能仅因个人功利而读书。
百年前的青年人曾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誓言,用青春和热血创下了历史伟业。新时代的青年更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⑥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读书,能启迪心灵:一群人读书,能激荡起思想的浪潮;一个民族去读书,必将让整个国家不断凝聚奋进力量,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推向前进!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注:①[行百里者半九十]行程一百里,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比喻事情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
【1】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面填空。
【2】请将下列语句回填入文中的【甲】【乙】【丙】处。(填序号)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请补写第④段横线处内容,使论述更加完整。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宇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可“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街·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息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薄”“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薄”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塾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选自《青年文携》,有删改)
【1】文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
B.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特优班”。
C.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D.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总有很多相遇,与他人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自然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遇,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请以“相遇”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有明确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