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社稷”“垂髫”“桑梓”“丝竹”作为国家、小孩、家乡、音乐的代称。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D.英国作家莫泊桑,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最美女司机张婷婷的故事,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飞遍大江南北,真可谓是家喻户晓。
B.2013年,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将以“克难攻坚创佳绩、锲而不舍谱新篇”为整体工作思路。
C.这些文章有个显著特点,也是它们的败笔之处:每篇文章的结尾都有一段根深蒂固的说教词,好像断尾巴的狗一样,令人难受。
D.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多年的中国,经受了检验和洗礼,谱写了一曲精神文明的赞歌。
B.他是班长,有工作经验,也乐意为同学们服务,担任这项工作是相宜的。
C.小明同学遇到了难题,思考很久没有解答出来,只好礼贤下士请教同学。
D.“广东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B. 开卷未必有益,只有会开卷、开好卷,就能真正受益。
C. 铜仁市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快速期,建设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
D. 通过这次野外学习,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5、(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①会计:谓长官征收赋税钱谷的工作。②蓬户瓮牖:极言房屋之卑陋。牖,窗户。
补充:宋神宗元丰年间,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当时苏辙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至均州,政治上也是很不得意。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
B. 醒能述以文者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C.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与民同乐
D. 穷耳目之胜以白适也哉 穷困潦倒
【2】[乙]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B.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C.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D.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悲喜。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微小的人啊,我同谁一道呢?
C.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翻译:他的内心应该有一种自得其乐的见识远远超过一般人。
D.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翻译:让眼睛和耳朵尽情感受长江的美景,从而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满足啊!
【4】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表达了怎样共同的志趣?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 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 “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 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7、实验中心在九年级开展“沐浴经典·走进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修改学生会拟写的活动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读书是通往梦想的最佳途径。读诗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书籍是屹立在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为此,我们倡议:
为同学们培养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同学们养成阅读经典的好习惯。学习经典文作,传承中华文化。
2021年10月17日
①倡议书有一处格式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倡议书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给出修改意见。
③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嵩嵩是这本次活动的策划者和主持人,以下是他为“诵经典·展风采”比赛写的开场白草稿,你认为最恰当的顺序是( )
①为了让经典走进校园。②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③使大家感受“经典”魅力。④希望能在这场活动中让“经典”焕发生机活力。⑤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诵经典·展风采”的诵读比赛。
A.②①⑤④③
B.②①③⑤④
C.②⑤①③④
D.②⑤①④③
(3)活动中展出的一幅书法作品,吸引众多同学为之驻足。关于这幅作品,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幅作品运用了草书,其特点是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连绵环绕。
B.这幅作品运用了行书,其特点是大小相间,疏密得体,浓淡相如。
C.这幅作品运用了楷书,其特点是中规中矩,笔画平直,棱角分明。
8、经典诗文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4)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6)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李商隐《无题》)
(7)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8)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9)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10)而现在,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①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②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③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④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⑤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⑥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⑦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
⑧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⑨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⑩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⑪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⑫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⑬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⑭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⑮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⑯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⑰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⑱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⑲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⑳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小说情节。
父亲得知“我”出事→______→父亲得知出事的不是“我”→______→小伙事业有成
【2】赏析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1)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
(2)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
【3】结合语境,分析第⑱段画线句的作用。
【4】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救援”有哪些含义、作用?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桥在水上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座桥,桥总是架在水上。
星期天清晨,一片宁静。我站在一座桥上看风景。
桥上没有行人,桥中央的栏杆旁躺着个男子。这几天,我每天从桥上走过,总能看见他蜷缩在这里。
一辆红色小轿车出现在桥头边。车门开了,两个孩子从车里跑了出来,后面是一位中年妇女。男孩六岁模样,女孩小一些。孩子们朝桥上跑来,女人站在桥头观望。
两个孩子各抱一个纸袋,奔到男子身旁站住。早上好!男孩女孩异口同声说。
早上好!男子翻了个身,坐了起来,靠在桥栏上。他头发蓬松,胡子拉碴,深色的夹克衫满是污迹。
这是你的早餐!男孩把手里的纸包递过去。这是你的苹果!女孩把手里的纸包也递了过去。
女孩双手撑在膝盖上,你吃吧,这是我妈妈做的三明治。
男子疲惫地说,对不起,昨天晚上我发烧了,还不想吃,谢谢你妈妈,我一定会吃的。女孩说,哦,我发烧的时候,也不想吃饭。
我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站在桥栏边,装作欣赏河上的风景,一字不漏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先生,男孩问,你为什么睡在这里呢?
我没有房子。
女孩马上说,你可以住到我们家去,我们家有房子。
谢谢你,可我不能去你家。
为什么呢?女孩很惊奇。
那不是我的家,每个人都应该住自己的家。
你的家在哪里?男孩问,。
我的家在外地,房子被大水冲掉了,我没有家。
两个孩子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女孩问,先生,我能不能抱抱你呢?不,不不,男子惊慌地缩了缩身子,低头看看肮脏的衣服,我很久没有洗澡了……话还没说完,女孩伸出细小的胳膊,绕住男子的脖子,男子犹豫了一下,紧紧地抱住了女孩。随即,男孩也扑过去,三个人拥抱在一起。
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一动也不敢动,怕扰了桥上这无比温馨的一幕。我问自己,我会让自己的孩子去拥抱一个肮脏的发着烧的乞讨者吗?我知道,我是宁愿给钱给物也不愿让孩子这样做的。我遥望对面桥头的母亲,她依然站在那里,粉红的围巾飘动。
我能和你玩一会儿吗?一转眼,女孩已经坐到男子的膝盖上,像自家亲人一样。男子激动得声音发颤,我怕是感冒了,会传染给你的。女孩说,不要紧的,我打过感冒预防针。男子说,可是,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玩的呀。
我有玩具!男孩从口袋里掏出一辆掌心大小的玩具汽车,递给男子。男子接过去。看了看,往地上一收一放,小汽车呼啦一下滑了出去。三个人趴在桥上一起玩了起来。咯咯咯的笑声在空气里震荡,传得很远。
太阳升高了。桥头的母亲抬手看了看表,喊道,孩子们,时间到了,该走啦!两个孩子依依不舍地站起来,和男子挥手说再见。可是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再次飞奔而来,每人给男子手里放了一张纸币。女孩说,妈妈说了,谢谢你陪我们玩得那么开心!男孩说,谢谢你让我们有这样快乐的早晨!
谢谢你们,我也非常快乐。坐在地上的男子扒着栏杆摇晃着站起来,他伛偻着身子,不停地挥手,谢谢,谢谢,告诉你妈妈,这是我来到这个城市最快乐的一天!
桥上这感人的一幕,让我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良久,我缓过神来,走过去,给了男子一些钱。男子正在流泪,他说他的孩子们寄养在亲戚家,等他赚钱寄回去。可是他病了,没钱医治,又不能打工,只能暂时在桥上乞讨度日,这几天发烧了,头痛欲裂。他曾想从桥上一跃而下,可是今天,上帝派这两个孩子带信来,让他一定要活下去!
(作者王周生。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桥在水上”的作用。
【3】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4】文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5】依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写几句描写景物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两家客店
都德
那小村落的边界上有两所大客店,静立在街的两旁彼此对望着。这两所客店极贴近,但其中却有一种奇怪的反衬。大道的那一边,是一所高大的新建筑,尽是热闹、生动的气象,门都敞着,门前停着驿车,汗气蒸腾的马已卸下了辔头,远客们在短狭的墙荫覆着大道旁酣饮。还有一种愉快的,清脆的歌声超出一切杂喧之上,唱得窗户都颤动。
对面的客店呢,静悄悄地像是没有人住。大门前乱草丛生,百叶窗扇都已破碎。进门来一看,是一间狭长的房子,荒凉而惨淡。呵,苍蝇!好多的苍蝇,无处不是,我从没有见过这么许多,一团团地集在天花板上,爬在窗户上,藏在杯子里。我推开门时,只听见一阵嘤嘤嗡嗡的翅子声,好像是进了一个蜂房。在这房子尽头,窗户的凹处,有一个妇人紧靠窗子站着,眼睛茫然地向外边张望,我叫了她两声:“喂!女店主呵!”她才慢慢地转过身来,于是我眼前现出一个衰老的农妇,皱痕满面,容色灰暗,她戴着破的花边缝的长帽缘,和我们邻家的妇人所戴的一个样子。虽然她并不是一个老妇,但重重的悲哀使她完全萎败下来了。
“你要什么?”她擦了一擦眼睛说道。
“想在这里休息,还想喝一杯酒。”
她惊愕地注视着我,还是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
“这不是一所客店么?”
妇人长叹了一声:“就算是吧。可是,为什么你不到对面去呢?那里多热闹呵。”“我受不了这样的热闹,我愿意到这边来静憩一回。”
也不等她的答复,我就在一张桌子旁边坐下。看出了我说的是实话,于是这女店主才显出忙碌的样子。她来回走动,打开门,搬过酒瓶,擦净杯子,一面竭力想驱散那成群的苍蝇。今天来了一位客人,显然是一件郑重的事情。这忧伤的老女人不时停步,手摸着头,像是因为东西不齐供应不周,而觉得失望。她走进后面的屋里去,我听到她的大钥匙在摇动作响,听到她在摸索锁孔,在开面包箱,在洗拭盘子,时时传来沉痛的悲叹和掩抑的抽咽。这样经过了一刻钟,我面前有了一盘葡萄干,一块干面包,和石块一般地硬,还有一瓶新制出来的酸酒。
“替你预备好了。”
这古怪的老妇说完完,她立刻又回到窗口去了。我一面喝酒,一面就想些话来和她攀谈。
“可怜的女店主呵,不常有人到你这里来罢?”
“呵,不,从没有一个客人,先生,现在只有你我两个人在此相对,比起从前真差得远了。我们这里本是换马的处所,野鸭季里还要替打猎的人们预备晚餐,终年有牛马在这里停留往来。但是,自从我们邻人的铺子开张以后,就什么都完了。客人都跑到对面去,觉得这里太无趣味。实在呢,这屋子里确乎没有一点儿快乐处。我既长得不好看,一向又害着热病,我的两个小女孩也都死了。对面店里可大不同,他们终日地欢笑。有一个从阿莱那里来的女人——一个美貌的女人,衣上镶着好看的花边,脖子上挂着三串金珠——在看管店房。驿车上的车夫就是她的情人;所以把车子赶到那边去。她又雇了几个轻贱的女孩做使女,怎能不得顾客的欢心?车夫们不惜绕着远道在她的门前经过,可我呢……”
她迷惘地,冷冷地说着,她的前额还紧紧地压着玻璃,显然是由于对面店里的事情能引她的注意。突然间,大道的那边起了一阵骚动,驿马车轧着尘灰向前移动了。我听见鞭声在空中爆裂,御者的角声鸣鸣,跑到门外的女孩们都喊道:“再会呵!再会!”那里又发出一种洪亮的歌声,压下了别的声音,就是我刚才所听见过的,这歌声飘来,使女店主听了浑身颤抖。她回过身来对我说道:“你听见没有?那就是我的丈夫,唱得好么?”我茫然望着她。
“什么?你的丈夫?你说他也上那边去了么?”她脸上现出伤心的神情,但又柔声答道:“你怎能猜得着呢?男人都是这样的,他们不愿看人对他悲苦;我自从两个女孩死后朝夕只是悲泣。这所屋里充满了忧郁和苦痛,自然更没有人肯来了。他受不了这样的烦闷,我可怜的约瑟就跑过大道去喝酒了。他有一口好嗓子,那阿莱的女人就教他唱歌,听啊!他又在那边唱了。”
她僵直地站着,神魂恍惚,颤抖着,两手伸张,泪珠颗颗地从颊上滚下。
(节选自《两家客店》,有删改。)
【1】“我受不了这样的热闹,我愿意到这边来静憩一回。”你认为“我”的目的达到了吗?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文中的妇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3】对文中妇人的丈夫到对面客店唱歌这一行为,你赞同吗?为什么?并说明理由。
【4】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请你以妇人的身份,把“她僵直地站着,神魂恍惚,颤抖着,两手伸张,泪珠颗颗地从颊上滚下”时内心所想补充完整。
【5】对比手法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请举两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的“伟大”电影《少年时代》,看后让人唏嘘之余,感慨良多。这部电影最初是一个“不知能否完成”的电影试验,它需要连续拍摄12年,每年拍时长约10~15分钟的短片,12年后再把这些短片剪辑成一部三小时的长片,以记录男孩梅森从7岁到18岁的成长过程。创意,积累,12年的慢工细活,看似“成长流水账”的它,成就了“伟大”。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