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大学写给2019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
B.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D.成都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底,地铁7号线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省悟(shěng) 涵养(hán) 恪守(kè) 大发雷霆(tíng)
B.箴言(zhēn) 栈桥(jiàn) 嗤笑(chī) 深恶痛疾(wù)
C.褴褛(lán) 肥硕(shuò) 歼灭(jiān) 杳无消息(yǎo)
D.拮据(jié) 掺杂(chān) 胆怯(qiè) 自吹自擂(lěi)
3、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 莫泊桑 ---法国作家
B. 《我爱这土地》----诗歌 ----艾青 ---- 当代诗人
C. 《敬业与乐业》----演讲稿---梁启超----明末思想家
D. 《醉翁亭记》------散文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
4、下列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恣睢 顿开茅塞 自惭形秽 娇揉造作
B.困厄 歇斯底里 傅庸风雅 不言而喻
C.恪守 扭捏作态 形锁骨立 李代桃疆
D.褴褛 持之以恒 相得益彰 与日俱增
5、(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书信
C. 值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B.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醒能述以文者 以画竹、兰为长
D.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下面对两文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 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 郑板桥不仅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 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4】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春晚
[宋]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①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②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释]①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这里喻指落花。②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
【1】词中描写了晚春哪些特有的景物?结合诗歌内容概括晚春景色的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你参加学校组织的“走进南粤,探访广东文物”的活动,了解潮州广济桥,以下是“广济桥”的相关资料,请你结合这些资料完成以下活动。
资料小卡片
名称 | 潮州广济桥 | 类别 | 文物 |
概述 |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被誉为世界第一座启闭式石梁桥,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广济桥连通韩江两岸,桥上的楼阁形态各异,梁舟结合、刚柔相济。由于通航需要,每天下午5:30左右浮桥会收起,以便货船从江面通过,这时,人们就可以欣赏到“过河拆桥”的独特景色。 |
(1)请你用一句话简要介绍“广济桥”的特点,不超过30字。
(2)请从下面两副对联中选一副为“广济桥”图片配对联,并说明理由。
A.此地有崇山峻岭;何时无明月清风。
B.舟锁长桥,乾坤浮一线;阁衔远岭,日月跳千秋。
8、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D.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经纶世务者,望峰息心。
E.沙欧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F.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④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各类景物走进诗歌,成为诗人传情达意的载体。杜甫《月夜忆舍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微凉的白露和明亮的月色寄托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温庭筠《商山早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飘洒的槲叶和明丽的枳花冲淡了诗人羁旅的辛苦。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扬长”与“补短”
江曾培
①一位青年朋友来访,谈及他近日读到一篇文章,说过去受木桶短板原理的影响,认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而对人的成长,总是着重于补短板,改善薄弱环节。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协作也越来越完善,人只有充分展示其“长板”,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方能显示其独特价值,因而更应重视发扬自身的长处,这叫做长板原理。
②他问我的看法。
③我说,木桶的短板原理确实影响很大,其论述也自有其道理,不过,它也只是一种观察角度。它出现不久,就有人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木桶效应要从多方面考虑,比如将木桶倾斜后,倾斜面的木板越长就越能装更多的水,因而不能只看重补短板,同时需要重视加强长板。
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历史上看,没有“短板”的全才,是不多的,推动历史发展的多是那些虽有“短板”但具有特定专长的专才。他们并非样样有“才”,而是存有“短板”,但其“长板”却特别突出,在特定的领域独领风骚,呈天才之姿。学者季羡林说过,许多被称为天才的人,实际上是偏才、专才,而不是没有“短板”的全才。
⑤历史上出现过像达芬奇这样在多个领域都精彩出众的“全才”,只是数量极少,寥若晨星。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学术领域的不断扩大,一个人倾其全部的生命和热情,也难以成为没有“短板”的“全才”,因而专心致志于某个心仪的领域,深耕细作,着重拓展自己的“长板”,成为特定领域的杰出“专家”,则是一条有益于成才的路。
⑥当前,网络的快速发展加速社会的变革,行业的分化越来越细,相互的协作越来越方便,每个人既可以依靠组织和协作去发挥自身的光与热,也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挥洒自己的才与情。
⑦在这样情况下,更需要重视发展自身的“长板”,只要将自身的长处发挥到极致,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很好呈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即使你在某些方面存有“短板”,比如你一心研究科技,并不关心那些网红时尚,显得有些“孤陋寡闻”,也不要紧,只要你拥有独特的“长板”,或有精巧的手上功夫,或有奇妙的创新设想,都能受到关注。
⑧当今,越来越多的事例显示这样一个趋向:决定一个人的水平与价值的,是其“长板”,而非“短板”。铁拐李腿瘸是其短板,但他有高超的长板,依靠拐杖就可以立在水面过海,因而成仙; 。
⑨任正非创办华为的成功,也印证了是长处在决定水平,长板在促进成功。
⑩任正非戏称自己在家里经常被太太和女儿骂“笨得要死”,但他说自己一生就奉行一条:“我的短板,我不管了。我只把我这块板做长,再去拼别人的长板,拼起来不就是一个高桶了吗?为什么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完美的人呢?”在公司,任正非说华为从来不要求人完美,也从不用完人,反而重用那些虽有弱点但有突出优点的人。
⑪这就是重视人的长处胜于短处,正如罗丹所说,真正的大师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些人不是四平八稳的没有“短板”的“全才”,而是一些特别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⑫基于此,我想说,处于当今改革创新的新时代,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确实要使原来看重的木桶短板理论,让位于木桶的长板理论,让“扬长”重于“补短”,这也是社会变革前行的一种必然反映和要求吧。
(选自《新民晚报》2021年5月4日,有删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第①~③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依据前文,给第⑧段补充一个论据。(不必模仿句式)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平安就好
蒋先平
①晚上十点多钟,靠山屯。王老汉斜躺在炕头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身旁的老伴低头聚精会神地织着毛衣。
②突然“砰”的一声,电视柜上的一只苹果摇晃了两下,滚落到了地上。不好!地震了。王老汉回过神来立即起身一下子蹿到了地上。“快,快下地,往外跑!”王老汉冲着老伴大声地喊了起来。
③王老汉老两口跌跌撞撞地跑出了家门,来到了空旷的地方。“快看一下儿子和儿媳他俩咋样了!”老伴喘着粗气指了指屯东头。“这小两口觉大,是不是早就睡了?怕这会儿还傻呵呵地做美梦呢。”王老汉嘴上嘟嚷着,脚下已甩开了大步。
④黑灯瞎火,王老汉领着老伴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屯东头的儿子家急匆匆地奔了过去。
⑤“谢天谢地,你们俩还真没有睡着,知道地震要跑出来啊。”看到在屋外站着的小两口,王老汉和老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⑥“没有啥大事,就是刚才发朋友圈时感觉手机晃悠了几下,不是大地震,还把你们给惊动来了。”儿子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对了,爸,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也跑出来了吧?”儿子想起了爷爷奶奶。
⑦“这、这……”王老汉吞吞吐吐,他瞅瞅老伴,又瞧瞧儿子,习惯性地又用手挠起了脑袋。“你们没有去爷爷家啊?”儿子着急了。
⑧王老汉醒过神来,忙说“快快,去西头你爷爷家!”
⑨他领着老伴,儿子,儿媳妇,摸着黑气喘呼吁地赶到,大门敞开着,院子里却没有父母的身影。
⑩儿子不听劝说,挣脱媳妇的手,冲进了屋里,里里外外找了个遍,也没有看到爷爷奶奶,只好又跑了出来。
⑪四个人在院子里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等到老人。他们去哪了呢?是不是去村部的广场了?一定是去广场了,那里地方宽敞,还有路灯商量完,一家人向广场跑去。路过王老汉家时,眼尖的儿子兴奋地喊道,“爸妈,你们看,那是爷爷和奶奶!”听到有人说话,门口树墩上坐着的两个黑影站了起来。
⑫“妈,半夜三更的你和俺爸过来干啥啊?“王老汉搀着母亲又坐下。
⑬“那会儿电灯泡晃了几下,我知道是地震了。我和你爸出了家门,连滚带爬摸到你家,怕你们睡了,不知道往外跑啊。”老太太着急地说着。
⑭“唉,我都年过半百的人了,能不知道躲一躲吗?还能让你们操心?”王老汉小声地说。
⑮“你再大,也是我的儿啊。”老太太紧紧地攥着王老汉的手说“没事就好,平安就好!”黑夜中,两行热泪从王老汉脸上滑落。
(选自2018年3月19日《单城晓报》,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这、这……”王老汉吞吞吐吐,他瞅瞅老伴,又瞧瞧儿子,习惯性地又用手挠起了脑袋。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文章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喜欢废铁的沈老汉
⑴沈老汉守在收购点门外,远远地看见一个穿着破衣服的男子骑一辆旧三轮车过来,他满面笑容地迎了上去……
⑵沈老汉五十多岁,已是白发白须,一脸的憔悴。沈老汉有个独子阿将,35岁了,还没有媳妇儿。阿将处过几个女友,女方总嫌他家贫穷。沈老汉为了挣钱帮儿子娶上媳妇儿,东借西凑一笔资金,办了一家废铁收购点。
⑶沈老汉给那个男子递了一支烟,倒了一杯茶。男子叫火强,以前也卖给沈老汉废铁。火强说:“老头儿,你怎么看上去像我们外地人一样?”沈老汉笑笑说:“外地人怎么了?与本地人一样啊,都是中国公民。”火强弯腰开始从三轮车内搬废铁,沈老汉过去帮忙。火强一看慌乱起来,忙挡住沈老汉说:“这点小事,怎么能劳大叔出力?”火强见沈老汉没有坚持,向那些废铁望了一眼,松了一口气。如果沈老汉过去搬废铁,秘密一定会被发现——在两根粗铁管里,塞满了泥沙。
⑷称完废铁,没经沈老汉验收,火强快手快脚地把废铁倒入场地的铁堆里。沈老汉笑呵呵地说:“年轻人,辛苦了。”火强偷偷地笑着想,沈老汉真是个糊涂蛋!
⑸阿将回来,他一眼便在铁堆里发现问题——新收的两根废铁管里塞满了泥沙。阿将瞧着沈老汉说:“爸,你怎么这样收废铁啊?泥沙当废铁,我们亏损不起啊。”沈老汉说:“放心,我们没亏。”阿将瞪着沈老汉。沈老汉继续说:“我收购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事,本想揭露出来,怕他丢了丑,今后不来做生意。最后我也用了一个雕虫小技。”阿将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沈老汉,沈老汉说:“过秤时,我换了秤砣,把那四十多斤泥沙扣除了。”
⑹沈老汉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沈老汉对待卖废铁的顾客总是满面笑容,有时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可是对来卖好铁、新铁的顾客,沈老汉总是眉头紧锁,一脸不悦,好像人家欠他什么似的。一次,老张送来一车铁,沈老汉笑呵呵地把废铁收了,却对好铁不屑一顾。老张火了,说:“沈老头,你脑子有问题,人家千方百计要好铁,你却偏偏喜欢废铁啊。”沈老汉说:“收废铁我晚上睡得着,收好铁新铁晚上睡不着啊。”老张说:“怪人。”摇着头离开了。
⑺一天晚上,火强载来了一三轮车新铁管。沈老汉把头摇得如吊钟一样。火强说:“你真不会做生意,开收购点,不收好铁谁信啊。”沈老汉来回走了几步,还是摇头说:“我不能收。”火强说:“这些铁管,我也是收来的,挣点小钱。我从来没做过偷鸡摸狗的勾当。”沈老汉又摇了一下头,火强火了,说:“如果这次你不收,今后我不会卖铁给你,还会叫我的老乡与你断绝业务。”沈老汉全身一颤抖。后来沈老汉颤抖着手收购了火强的好铁管。
⑻沈老汉为人诚实,价格公道,远远近近的拾荒者、小贩总喜欢把废铁卖给沈老汉。沈老汉的生意渐渐旺了起来。
⑼那天,沈老汉出事了。片警传唤沈老汉进了派出所。原来火强卖的那些新铁管是赃物。火强坐了牢,沈老汉也被行政拘留了10天。
⑽沈老汉进去后,阿将打听来打听去,终于弄明白那事是被人举报的,不然公安人员怎么会查到他们头上啊。
⑾阿将想来想去——自己家没有仇人啊,谁会是举报人呢?阿将找片警几次,想知道举报人是谁。片警说,你想砸我饭碗?别说举报人我不认识,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的。
⑿沈老汉放出来后,大家很同情沈老汉,说他被贼害苦了。新老顾客都来关照收购点的生意,收购点红火起来。
⒀阿将却念念不忘查出那个举报人。他每天关注收购点进进出出的行人,可是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没有发现可疑人员。那天,沈老汉去了外面,搁在桌子上的手机响了。阿将一听,吓了一跳,来电人自称是派出所的民警,请他去派出所领荣誉证书和举报奖金。他更糊涂了,问,举报什么?民警说,一起收赃案啊,让我们破了系列盗窃案件。
⒁阿将的头疼痛起来,想了很久也不明白,爸怎么会举报自己收购赃物。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请根据故事发展的脉络补充完整下面的情节。
智胜火强——______——收购赃物——案发被拘——__________
【2】文章第⑵段是什么叙述方式?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3】试分析第⑹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4】第⑺段两个加横线的“颤抖”分别表现了沈老汉怎样的心理?
【5】沈老汉为什么举报自己?读完全文,你认为沈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12、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清冷;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是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常拥有春天般的生活。
请以“向阳春常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