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胆怯 画廊 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
B.陶治 演绎 不足为据 不攻自破
C.诓骗 渺茫 孜孜不倦 不言而寓
D.浩瀚 汲取 行之有效 默守成规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觅食(mì ) 炊烟(chūi) 强聒不舍(guō) 絮絮叨叨(dāo)
B.嗤笑(chī) 阴晦(huì) 忸怩作态(nī) 大煞风景(shā)
C.拮据(jū) 噤声(jìn) 自吹自擂(1éi) 矫揉造作(jiǎo)
D.祛除(qù) 箴言(zhēn) 自惭形秽(huì) 随机应变(yìng)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更”是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旧时每晚八时左右称为“定更”。
B.欧阳修与范仲淹都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都位于“唐宋八大家”行列。
C.《敬业与乐业》与《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是我国梁启超、毕淑敏的作品。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三月二十九日既然是七十二烈士起义失败的一日,我们还是要来纪念,所纪念的是在哪一点呢?是不是要纪念他们的失败呢?我们现在所纪念的一点是烈士当时所立的志气。
B.阅读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不断生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当然,提出问题很难,解决问题更难,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不能用于十五、六岁的小伙子。
D.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呢?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5、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伛偻提携_____________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_
(3)古者有喜,则以名物_____________ (4)以为休息之所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各句。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溪深而鱼肥/而不知人之乐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为亭于堂之北
C.行者休于树/商贾相与歌于市
D.亭以雨名/民以为未足
【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5】甲、乙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开头除了交代了亭子得名的缘由,甲文还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环境,乙文还列举了三位古代名人事例,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扬子江①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①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文天祥历北海经长江口南下之时,作《扬子江》一诗述志。
【1】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出诗人随遇而安的情怀。
B.第二句写诗人在海上漂流数日以后,再一次回到了长江口的艰险经历。
C.末两句诗人以“磁针石”比喻忠于宋朝的丹心,表明自己要回到南方,再兴义师,重整山河的决心。
D.诗人触景生情,抒写了自己心向南宋,不回南方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
【2】请分析首句“几日随风北海游”中“游”字的妙处。
7、仿照句子,结合所有学过的课文,在横线张续写句子。
心怀梦想,才能看到山的那边是海;心怀希望,才能看到紫藤萝的肆意绽放;心怀热情,才能看到安塞腰鼓的激情澎湃;(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
1.衣沾不足惜 。 (《归田园居》)
2. ,闻郎江上踏歌声。 (《竹枝词》)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 (《诉衷情》)
4. ,不逾矩。 (《孔孟论学》)
5.问今是何世, ,无论魏晋 。 (《桃花源记》)
9、 父爱不矮小
①第一次发现自己个子矮,是在她12岁那年。
②“六一”前夕,学校照例要举办一台联欢会。选节目那天,她哭着回了家。老师把她在几个女孩子之间换来换去之后,无奈又失望地摇摇头。比同班的女孩子矮了半头的她站在舞蹈队伍里显得极不协调,伙伴们已长成婷婷的天鹅,而她依然是只瘦弱的小鸟。
③她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长高了,就她不长。妈妈没意识到落选的事对女儿的伤害,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你要是随了妈就好了,谁让你随了你爸呢。”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从那天起,她才注意到父亲竟是如此矮小。也是从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
④那个不愉快的儿童节过后不久,她的小学时代结束了。曾经向往的中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愉快。在这所小镇唯一的中学里,她和父亲经常被别人一同提起,因为父亲是这所学校的语文老师。有时,她正在操场上和同学快乐地打球,身边走过的老师或同学会说,她长得真像她父亲。这时,快乐会瞬间飞远。语文课上,她的作文被老师夸奖,同学们的羡慕和赞许会让她充满欢喜。下课后,老师夸她:“这丫头好文采,随你父亲。”最后这一句,让她心里的欢喜打了折扣。她挺挺娇小的身体,委屈着,为什么我要像父亲。
⑤蔷薇花开了落,落了开,她也花一样长得清纯,个子更显得玲珑娇小。她考进城里的大学后,除却离家的新鲜,还有个小小的快乐,那就是耳边不会再有人说她像父亲了。一日,她被同学从操场上叫回宿舍,是父亲来了。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临走时,父亲又回头说:“丫头,记着吃饼干啊,每天都要吃。”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怨着:“哪里没有卖饼干的?不要再给我送了。”
⑥假期回家。一进门父亲就问:“丫头,饼干吃完了吗?”说着又抱出几袋一样的饼干。“您就不知道换个牌子呀?干吗让我天天吃这个?”母亲望望父亲说:“丫头,你爸听朋友说有种赖氨酸饼干,孩子吃了能长高个,他就跑到城里四处找。这不,好容易才买到,立刻就给你送去了。”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以后的日子里,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的,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⑦又是蔷薇花满院飘香的季节,她带回一个高大俊朗的男孩。忙忙碌碌的父亲在男孩的身边显得更加矮小,可父亲脸上的欢喜就像阳光下的蔷薇花,笑盈盈地开满了小小的院子。
⑧黄昏,她送男孩出门。男孩很认真地对她说:“你爸真好。他对我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以后你们如果吵架了,你可以怨她懒,可以说她娇气,但是,你永远都不许嫌她矮。”
⑨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莹莹的泪光中回望,缤纷绚烂的蔷薇花旁,父亲的身影被一抹夕阳拉得修长……
(有删改)
【1】阅读全文,按时间为序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 故事情节 |
六一节前夕 | 她因身材矮小落选舞蹈队,从此怨上父亲。 |
① | ② |
大学时期 | ③ |
④ | 父亲要求她男友不能嫌她矮,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脸颊。 |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似乎”的特定含义。。
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
【3】品析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说说文中画线句子分别说明人物什么心理。
①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
②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
【4】文中多次出现“蔷薇花”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5】请你结合文中的事例,谈谈对父爱的理解。
10、阅读小说《孔乙己》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②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③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④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⑤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⑥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⑦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⑧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1】概括情节——根据示例,概括选文事件。
示例:孔乙己教我写“茴”字
①孔乙己____________ ②孔乙己____________ ③孔乙己____________
【2】品评视角——选文以小伙计“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3】评析人物——在《呐喊》小说集中,鲁迅最喜欢《孔乙己》篇,想必他也很喜欢孔乙己其人。结合选文内容,简析孔乙己的可爱之处。
【4】一“笑”贯穿——选文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我”的笑、孩子们的笑、掌柜的笑和众人的笑,作者用“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暑期是恢复旅游后的第一个暑假。延续上半年旅游接待量和收入“双增长”的趋势,暑期旅游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特征。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今年暑期(6月至8月),旅游市场复苏继续提速,多数景点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21万亿元。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政策协同和工作联动,7月启动了全国暑期消费季,将其作为“2023消费提振年”六大主题活动之一。商务部组织各地举办了多种消费促进活动,包括北京“夜京城”、江苏“苏新消费·夏夜生活”、青岛国际啤酒节等重点活动,持续至8月底暑期结束。
同时,北京、重庆、浙江、广西、湖北等多地均在暑期到来之际推出了暑期消费券。例如,武汉在8月11日发放了第一批2023年文旅消费券,可用于夜上黄鹤楼、武汉极地海洋公园、琴台大剧院等500余项文旅消费。
【材料二】
2023年暑期旅游相关数据与2019年同期比较结果
项目 | 各地酒店预定量 | 景区门票预定量 | 热门城市机票预定量 | 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人次 | 民航境内客运航班班次 |
增长率40% | 140% | 35% | 40% | 4.76% | 6.31% |
【材料三】
2023年夏天,一种名为“城市漫步”的旅行方式悄然流行,成为年轻人的“新宠”。“荔湾区散步”“小众胡同骑行路线”“特色小博物馆打卡”“寻觅有格调的咖啡厅”……社交平台上晒出的城市漫步路线和方式五花八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或设计好漫步主题和路线出行,或随遇而行、随心而行地“瞎溜达”。他们用双脚丈量一座城市,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从不同方面去解锁这座城市。
这种新的旅游方式为什么会悄然走红呢?
新生代旅游消费群体对体验感和参与感产生了更高需求,传统的旅游路线、固定安排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进而催生出新的消费模式。深度游、舒适游、文化游成了当代年轻人的游玩新方向。而城市漫步,追求的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松弛感,以及慢节奏的沉浸式体验。游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城市“深度对话”,沉浸式地感知城市跳动的脉搏。
除了城市漫步,郊野露营、非遗体验、文旅夜经济等一大批新业态蓬勃兴起,满足了人们对旅游业多样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游客需求的变化催生了消费理念的更新,助推了产业发展,为今夏旅游业带来了新气象。
【材料四】
2023年暑期沈阳热门景点前五名分别为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博物馆、沈阳方特欢乐世界、沈阳铁路陈列馆。在最热门的五个景点中,博物馆占四席,博物馆已经成为暑假期间最受欢迎的参观游玩场所之一。近期各家景区接待的游客中,亲子游是绝对主力。“随着各地中小学陆续放假,来园游客以亲子游、家庭游为主,青少年、儿童是当前接待的主要客群。”沈阳森林动物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暑假,景区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免票,符合条件的游客持本人学生证或有效身份证件,到景区售票处1号窗口换票即可免费游园,相信这一优惠政策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游客来园游玩的动力。
记者了解到,2023年暑假,沈阳文化旅游市场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也明显增强。以沈阳为目的地的游客客源地前十名分别为北京、大连、上海、长春、哈尔滨、天津、鞍山、丹东、深圳、通辽。可见,沈阳文化旅游市场不但对省内及周边城市具有吸引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省外游客。
【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特征,旅游市场复苏继续提速,多数景点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B.【材料二】中的图表可以直观明了地说明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3年暑期旅游各地酒店预定量的增长率极高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C.消费理念的更新催生了游客需求的变化,城市漫步、郊野露营、非遗体验、文旅夜经济等一大批新业态蓬勃兴起,为2023年夏天旅游业带来了新气象。
D.2023年暑假,沈阳文化旅游市场不但对省内及周边城市具有吸引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省外游客。
【2】阅读【材料三】,补充卡片内容。
旅行方式:“城市漫步” | |
人群:年轻人 | |
“漫步”主题:“城区散步”、“胡同骑行”、 “打卡小博物馆”、“寻觅特色小店”等 | |
“城市漫步”旅行方式走红的原因: ①_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__ |
【3】彤彤所在的城市想在2023年的寒假大力发展本市的旅游产业,请从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总结出能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为这座城市出谋划策吧!
12、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友情是寂寞日子里的一首歌曲,悠悠地为你唱响心中的思念;友情是失落日子里的一封长信,有力地为你书写勇敢的信念;友情是平凡日子里的一本好书,清晰地为你记载生命的感动。
请以“友情”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