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荆门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做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B.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 本赛季欧冠决赛北京时间6月4日凌晨在加的夫展开角逐,皇家马德里以4比1的比分完胜尤文图斯,再度捧起了象征欧洲俱乐部冠军荣誉的圣伯莱德杯。

    D.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魅力。

  • 2、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新时代的中国人民,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非凡"的抵达。向上,冲上九霄,从300公里到4亿公里,嫦娥、祝融、羲和……这些神话传说中如雷贯耳的名字,穿越时空,伴随新时代的中国人征战太空!中国人的宇宙探索抵达了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浩瀚苍穹。向下,潜入深海,中国载人潜水器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在海洋最深处探索更多的未知,领略更多的风景。向山而行,翻越崇山峻岭,中国高铁以间不容发的速度抵达一个个偏远山寨;向海而行,跨越广袤海洋,中国跨海大桥以多项世界之最的技术创造抵达一座座高峰。中国人民心怀梦想,持之以恒,开辟出一条条中国路,实现了追寻千百年的目标,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A.如雷贯耳

    B.可望而不可即

    C.间不容发

    D.持之以恒

  •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附庸风雅          一意孤行        忸怩做态          与日具增

    B.郑重其是          茅塞顿开        如雷惯耳          思贤若渴

    C.不醒人事          不犹分说        前仆后继          根深蒂固

    D.不言而喻          李代桃僵        金戈铁马          随心所欲

  •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常怀感激,才知感恩,才有感动。

    ②河蚌进了沙子才会产生珍珠。不公、不顺、不平正是产生人生珍珠的重要元素。

    ③人生不是绝对的真空,难免会有不公、不顺、不平,就像我们呼吸空气的同时也会吸进细菌一样。

    ④要正确面对人生的不公、不顺、不平,就要心中常怀感激。

    ⑤有了感动才不会泯灭人性,社会才不会有暴力、恐怖、冷漠,人生才会有幸福、快乐、和谐。

    A. ④①②③⑤   B. ③②④①⑤   C. ③④①⑤②   D. ④③①②⑤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注释】①伯禽:周文王姬昌之孙,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②不讳之门。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③撙节安静:克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平静。④藉:安慰。⑤格:阻碍;限制。⑧畜:积聚。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文武   俱: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禽拜受命而辞   再: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

    【3】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成王给伯禽治国的建议有哪些?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人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闯红灯原因

    有急事

    看到没有车

    习惯了

    看到别人闯

    闯红灯人数

    12

    68

    69

    84

     

    (1)从这个表中,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同学们决定帮交警们写几则倡导文明出行的标语,张贴在一些人流量大的路口予以宣传。你也来拟一则吧。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15分)

    1、夕阳西下,   。(《天净沙· 秋思》)

    2、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

    3、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4、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

    5、   ,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饮茶》,回答后面小题

    饮茶

    ①喝茶是我国传统生活的一部分。

    ②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公元780年,学者陆羽用几十年的工夫研究茶,写了一本《茶经》,总结了中世纪我国喝茶的经验。从此饮茶的艺术便日益精进。不单茶叶有多种多样,茶具、烹茶的水和烧水的方法也日新月异。

    ③一般的茶叶因制法不同可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蒸软后压成的砖茶和用茉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熏制的花熏茶。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

    ④在古代,我们的茶是煮的,这种茶汁液十分浓涩,需要加盐、香料、薄荷、枣等调味品来中和它。现在我们沏茶都用开水冲泡。泡饮的方法不仅手续简便,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我们喝一杯龙井。就感到它翠色可爱,香气清冽、略带甘涩。喝一杯红茶,那紫红丝绒似的颜色和浓厚醇的香味,又给人以迥然不同的感觉。

    ⑤陆羽认为烧茶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讲究喝茶的人分辨得出水的味道。现在都市里的人,喝茶都用自来水煮沸冲泡,但在江南农村则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杂质较少的雨水或雪水烹茶。这种茶味道纯清,更能显示茶的真味。

    ⑥在我国,喝茶的工具——杯、壶和茶灶,也有无穷的品色。因为茶的品种和冲泡方法不同,茶具有各种不同的考究。

    (原文略有改动)

    【1】文章是根据什么给茶叶分类的?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我们喝一杯龙井,就感到它翠色可爱,香气清冽、略带甘涩。_____

    (2)现在都市里的人,喝茶都用自来水煮沸冲泡,但在江南农村则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杂质较少的雨水或雪水烹茶。_____

    【3】用开水泡茶有哪些优点?

    【4】请你根据上下文来推断烧茶的水“山水上”的原因。

  • 10、说理是摊开的手掌,不是攥紧的拳头(节选)

    徐贲

    说理是与人的和平需要结合在一起的,说理是通过说明和协商,而不是暴力与战争来解决人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并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讲理”的文明秩序。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讲的时候发生的。说理需要运用的是语言,讲理和协商都离不开语言,由于语言使得人类能够用摊开的手掌,而不是暴紧的拳头来相互交往,人类才得以进入文明社会。

    然而,并非有语言的地方就自动会有说理,有语言的地方必须有自由才能有说理。说理是一种在人类的自由思想传统中产生的公共话语形式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在《论出版有由》中说,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的说理是没有意义的,这时候的说理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连造的,自我封闭的,得不到运用,也毫无生机的关德”。他问道:“如果没有自由而公开的论辩,又哪里会有真实呢?”“在所有的自由中,我最需要的是知情、说话、凭自己的良知说话的那种自由。”

    长期以来,说理在中国被当作一种攥紧拳头,而不是摊开手掌的话语行为。这样的“说理”便成为“占领话语阵地”、“口诛笔伐”、“论战”和向对方报以“投枪”和“匕首”这样的“说理”观念今无数人深受其害而浑然不知。例如,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入刀致其死亡,他被判死刑之后,人们对死刑存废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一篇主张废除死刑的文章下,一位网友留言道:“像你这样的作家,我只能称你为垃圾,你已经在违背你的道德,真不知道你学的是什么,假如有人杀了你的妻子,你还会主张废除死刑么?你的文字再好,相信有很多读者,已经认清了你。”另一位网友反驳这则留言道:“某位(读者)看来智力和情感有双重问题,根本不懂得如何辩论,只会情感宣泄式地喊口号,动不动就是‘如果他们杀了你的孩子后,你会怎么样之类’的无理假设,这种网络愤青只能显示自己的无知。——但愿不死的药家鑫下次撞死的是你这个精神病。”

    这两位网友看起来在说同一件事,但其实是在各说各的。第一位网友用骂(“垃圾”)来发表意见,第二位网友说,“你说得不对”,但并没有解释或说明为什么不对。他只是用与第一位网友相同的方式来发表了反对这位网友的意见,骂她是“精神病”,诅咒她也被汽车“撞死”。像这样攥紧拳头地发表意见,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

    这样的言语不是说理,而是争吵、口角、对立、谩骂,目的是占对方上风、得口舌便宜,对许多长期接受“革命”和“战斗”文化影响和思维定型的人们来说,说理就是“论战”,就是“战斗”,必须压倒对方,迫使对方哑口无言,这样才能取得“胜利”。用攻击性的争论来看待说理,这是中国权力话语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结果,形成了一种相当普遍的话语习惯。在它那里,发表言论是“出击”,是“痛打落水狗”、凡是不同意见者都是敌对一方,自己说的都是真理,敌对一方的则全是谬论。

    (选自徐贲《明亮的对话》)

    1“说理”必须建立在哪些前提条件下才能产生?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2下列说法不符合上文意思的项是(   )

    A.人类进入文明社会需要的是“说理”,而不是“论战”。

    B.向对方报以“投枪”和“匕首”就是攥紧拳头发表意见。

    C.情感宣泄式地喊口号,做无理的假设都是为了占得上风,让对方无话可说。

    D.说理先要在言语上压倒对方,但不能争吵、谩骂,可以慢慢进行解释说明。

    3文中引用药家鑫案件发生后网友的争论,其目的是什么?

    4下面是网友针对一则材料进行的说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位网友的观点进行评论。

    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出现一则广告《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一个男生在去美国留学的第八天下午4时,打算做一盘番茄炒蛋招待他的外国朋友。他不知道该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微信咨询母亲,却听不清楚语音。母亲立即下厨,视频演示番茄炒蛋。在朋友的提示下,儿子意识到母亲的时间是凌晨4时,很感动。

    (网友热议)

    我只想说,该有多么差劲的家庭才会教育出这样低能的儿子,真是宛如智障。

  • 11、记叙文阅读

    世间最贵的书

    崔相珍

    ①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200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哥哥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搂干净,装进书包里。

    ②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欣喜地笑了。

    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我反复地读着父亲送的这本旧书,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它放进了母亲的大木箱里。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学,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始,因为家里发生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了。

    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时节,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去。一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一直坚持了30年。

    ⑧2016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努力,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⑨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8页的“初中第四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下的名字。

    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

    【1】请你以“书”为线索,围绕“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补充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送“我”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拿出所珍藏的“我”的旧书。

    【2】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

    【3】根据上下文,揣摩退稿信的内容,以编辑的口吻把他最想说的话写出来。(不少于40字,2分)

    【4】本文最后一段与下面链接材料都写到了“书”,试分析两者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生活中,总有过往的瞬间,让你铭记不忘;总有鲜活的记忆,让你品味珍藏;总有某个不经意的期许,让你魂牵梦绕;总有一些未曾涉足的美景,让你心驰神往……那逝去的时光,见证了你的成长,那即将到来的日子,又让你憧憬新的梦想。

    请你以“那 让我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