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B.一个怀有梦想、努力向上的人总是分秒必争,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充实自己。
C.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D.测量珠峰的所有装备无需脱手套即可一键操作,科技底气让“攀登者”更加心无旁骛。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是指包括韩愈、苏轼、欧阳修、曾巩在内的八位着名文学家。
B. 我国古典名着中很多文学形象除名字外还有别称,如:贾宝玉——怡红公子;宋江——及时南;诸葛亮——卧龙;孙悟空―——弼马温。
C.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而唐代颜真卿的书法对后世影响也很深远。有‘学书当学颜”之说。
D. 春节、雨水、惊蛰、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3、下列文学文化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 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C. 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D.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鲁智深当街所杀;一是开酒铺的蒋门神,被林冲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西门庆,被武松所杀。
B.《西游记》中唐僧和悟空来到高老庄投宿。高太公因招了个妖怪女婿,正在烦恼,见来了唐僧师徒,就求降妖。行者变成太公之女,迷惑妖怪。
C.《儒林外史》用讽刺手法塑造了嘴上说自己从不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实则扣押别人的猪还打折人家的腿,不给船钱还倒打一耙的无耻劣绅严监生;临死前因为多了一根灯草而不肯咽气的吝啬鬼严贡生等形象。
D.《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岳阳楼记(节选)
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①以悲,泫然②不能自己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③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④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①愀(qiǎo)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②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③束发:年纪轻。④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1】解释下列加粗字。
(1)是则真可哭也_____
(2)泫然不能自已 _____
(3)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_____
(4)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_____
【2】下列句中,与“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B.醒能述以文者
C.以光先帝遗德
D.徒以有先生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5】袁中道有没有做到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6、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1】上面诗歌出自_________(作者)的作品,他第一次用此笔名发表的成名作是《___________》。
【2】诗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本诗蕴含着诗人对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
【3】“土地”是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如《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请结合《我爱这土地》,说说“土地”凝聚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小题。
公元353年(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名流高士谢安等举行风雅集会。名士们列坐在溪水两旁,由书僮将斟满酒的酒杯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赋诗。名士轮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集会。王羲之乘着酒兴,即席挥洒,写下了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兰亭集序》的创作过程。(不超过5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书法作品《兰亭集序》为描述对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一下当时集会的场面。(不超过60个字)
8、根据课文默写。
①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
②______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长沙过贾谊宅》)
③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④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
⑤____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咸阳城东楼》)
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丑奴儿》)
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明诗人坚定忠君报国信念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小题。
老妈是个菜贩子
①许朵的叛逆,是从厌烦"菜贩子老妈"开头的。
②读学校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嫌她不似同学牟卉卉的老妈,举手投足,一股文化人的范儿。一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
③不过许朵老妈的菜摊,经营得真不错。她做买卖诚恳,人又热忱活络,很快就从菜摊进展到菜店,后来拥有十多家连锁店。但在许朵看来,老妈骨子里是暴发户,不管老妈的职业还是素养,都不值得敬重,以至于坚决要让自己和老妈的人生拉开距离。
④读到高中,许朵坚决要求住校。老妈不同意,说:"牟卉卉跟你一个班,人家咋不住校?"许朵"哧"地冷笑一下,压根不想听从。最终老妈拗不过许朵,只好依她住校。但让许朵没有想到的是,开学时,老妈不仅自作主见执意开车送她到学校,还一见如故地和班主任聊上了。她那卖菜的大嗓门一嚷嚷,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熟悉了许朵她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许朵简直懊丧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坚持住校就是想离老妈远一点儿,可是一天没过,又被罩在她的影子里了。
⑤由于卖菜的老妈,许朵不由自主地在同学面前显出自卑,甚至承受不了一些善意的玩笑,在大家聊起老爸老妈的时候,她便找借口溜出去。由此,许朵对老妈的忌恨又多了一重。
⑥而老妈还是老妈,又跟学校管后勤的校长扯上,零利润为学校食堂送菜。老妈得意洋洋地对许朵说:"你们校领导说了,你吃饭不用花钱,想吃啥就去吃啥。"
⑦许朵简直要崩溃了,但这次,她默然不语,只是坚决不愿再去食堂,而宁愿去学校门口那些不卫生的廉价小食店吃。结果没几天就吃坏了肚子,患了急性肠炎。
⑧至此老妈最终知道许朵的抗议行为,她又气恼又意外,哆嗦着嘴唇,抬起手掌,可看着许朵苍白的小脸儿,还是无力地放了下来,叹口气,转身走了。这样的抗争之后,许朵觉得再多花一分钱就是对老妈的妥协与认输。她格外努力,只想远远地逃离老妈。
⑨可究竟是长身体的时候,功课越来越紧急,到了高二上学期,许朵明显消失养分跟不上的疲累。恰在这个时候,牟卉卉的老妈找到许朵,以一个母亲的急迫央求道:"朵朵,卉卉也住校了,可她不许我中午送饭,这样养分怎么能跟得上呢?阿姨求你,跟她做伴儿吃饭好不好,卉卉说了,只要你同意我给你们俩送饭,她就让我送。"
⑩许朵过意不去,可看着牟卉卉老妈祈求的眼神,她还是点了头。许朵想,这才是爱孩子有素养的妈妈,不像自己老妈,是个卖菜的,永久不考虑后果,总把事情做得那样浅薄。
⑪于是,牟卉卉老妈每天中午都送来丰富的午餐,让许朵有了足够的体能,加上要远离老妈的动力,许朵的状态越来越好,高考时发挥出超常水平,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一所远离家乡的一流高校。
⑫接到通知书的那天,许朵很兴奋,去答谢牟卉卉老妈。没想到牟卉卉老妈微笑着揽过许朵的肩膀说道:"朵朵呀,你真把你老妈逼急了,就为你的吃,来求我求弄卉卉想了这个法子。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骄俊吗"
⑬这些话,一句一句戳在许朵心窝里。话语如蚕,心似桑叶。
⑭真的,老妈有什么错,她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赚血汗钱,过好自己的生活,满尽全力爱自己的孩子。
⑮许朵简直想给自己一耳光。
⑯那天下午,许朵第一次去了老妈的菜店,看老妈正弯着已然有些佝偻的身子,跟员工一起码菜,菜在老妈的手里是那样乖巧,服服帖帖地任由老妈侍弄。许朵愣了愣,过去接过老妈手里的菜,轻声说:"妈,你歇着去,我来吧。"
【1】通读全文,完成以下框架图,梳理许朵对老妈的情感变化过程。
读学校时,疏远妈妈——(1)读高中,( )——高考后,(2)( )
【2】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
(2)菜在老妈手里是那样乖巧,服服帖帖地任由老妈侍弄。
【3】结合全文,探究“话语如蚕,心似桑叶”这句话的含义。
【4】卉卉老妈这个人物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5】简要分析许朵总想逃离老妈的缘由,说说小说所要揭示的主题。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
于谦
①说到童年,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都说这些能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可我一点都没有看出来。那些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的孩子不单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越傻,甚至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我小时候的生活,那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
②记得我八九岁时,院儿里有个大哥哥迷上钓鱼,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到家后,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一边忙活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上鱼的过程。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侉炖鱼就端上了桌,随之张罗着拿碗拿筷子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尝鲜儿。这时的小院欢腾了,各家各户都来道谢,嘴里夸奖着老奶奶炖鱼的手艺,手里奉上自家的特色菜,之后每家都把小桌放在门前或葡萄架下,全院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吃着、喝着、聊着、乐着,那景象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想象不出来的。而在当时我认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钓鱼带来的,那就学学呗!
③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讲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过程也是玩儿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对这个游戏更加了解更加期待。我的第一条鱼线就是姥姥缝被子用的粗棉线,用塑料泡沫中的颗粒穿在棉线中间做了一个七星漂儿,废牙膏皮卷成卷儿当铅坠,找邻居大哥要了一个旧鱼钩绑在线上。就剩鱼竿是个问题了,我特意跑了很远的路到郊区蔬菜大棚找了两根搭豆架用的细竹竿,把线绑在竿头,我的第一套钓具就这样拼凑成功了。
④和一小块面,倒点儿白酒,滴几滴香油,做成鱼饵。在自行车上绑上鱼竿,我迫不及待地出发了。玉渊潭公园有离家最近的水面,骑车大概要一小时。路上脑子里不想别的,一心只想尽快把钩儿扔到水里,幻想着钓到鱼那一刹那的感觉。车骑得飞快,来到湖边。我支好车,拿起竿儿,挂上食儿,哪儿管什么风线长了、水线短了、浮力大了、铅坠重了,扬竿甩线,先扔下去再说。说也奇怪,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越是棒槌越和牌——别看不会钓,扔下去鱼就吃食儿,抬起竿儿就有鱼。不管是窜钉儿、麦穗儿还是小虎头儿,一竿儿一条,虽然个儿都不大,但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那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收获颇丰,不到半小时,把我忙活了一脑门子汗。
⑤正忙得不可开交,就听得身后坡上有人喊我,转身看时,一个男的,四十多岁,推着自行车站在那里朝我招手。没看我这儿正上鱼吗!我不情愿地放下鱼竿,走上坡岸一问才知道,来人是公园管理处的,我被告知这地方不是公园的钓鱼区,严禁钓鱼,违者罚款。我傻眼了,谁知道还分钓鱼区和非钓鱼区呀!到这时我才看到岸旁立着“严禁钓鱼”的牌子,无奈只得拉下脸来跟他对付。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了一箩筐,他看我是个孩子的份儿上,破鱼竿也没有什么没收的必要,最后的处理结果还真不错——竿儿撅折了,鱼也放了,最可乐的他撅竿儿的时候让鱼钩把自己的手狠狠地钩了一个大口子!该!谁让你撅我竿儿来着!可能是他也觉得这事儿弄到这份儿上挺没劲的,撅完竿儿看都没看我一眼,蹬上自行车回家上药去了。
⑥说实话,撅竿儿、放鱼,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那竿儿虽说是我自己做的,但真的没有什么保留价值,那鱼他不放我也得放,拿回家不能养也不能吃,还能看着它们死吗?所以我根本就没往心里去。最关键的是我把它们钓上来了,这个体验时最重要的,这个全新的感觉是最让我兴奋的。我高高兴兴地骑车回家了,很长时间都在回味着钓到鱼那一瞬间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充满着诱惑,妙不可言。从此,我的爱好中多了钓鱼这一项。
⑦回想我的童年时代,孩子们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从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妙与欢乐。那可真是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童趣。
(节选自中信出版社《玩儿》一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玩具和电脑游戏有利开发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智力。
B. 现在的孩子想象不出众邻居围坐分享食物的景象。
C. 我的第一套钓具是自己亲手用废旧物拼凑而成。
D. 我根本不把撅竿儿、放鱼放心上,倒是多了回味。
【2】第②段描写了全院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分享侉炖鱼的温馨场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是如何表现“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这一中心的?请分析。
【4】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和一小块面,倒点儿白酒,滴几滴香油,做成鱼饵。(从词语角度)
(2)哪儿管什么风线长了、水线短了、浮力大了、铅坠重了,扬竿甩线,先扔下去再说。(从句式角度)
【5】竿儿被撅了,鱼也放了,却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从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真谛?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①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可以有两种基本的理解。不仅是长篇小说,有时候也可以说一部短篇小说是百科全书式的写法,这说的是写法;另外一种理解,是这部小说里有很多知识,这说的是内容。一部小说可以同时包含这两种意思。
②前一种是从作品的形式上讲,说一部小说是百科全书式的写法,指的是作家在构思这篇小说时,让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观念相互对话,以此展开情节。小说就像织布机,不同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织锦式的文本。哪怕它只是一个短篇小说,我们也可以说,这是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③另外一种就是从作品的内容上讲,里面包含很多知识,涉及社会形态、文化状况的方方面面。我们说《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是因为它描述了清代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当然主要是富人的生活,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男男女女的各种心理活动。我们现在翻开《红楼梦》就可以比较形象地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了解当时人物的日常生活。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写百科全书式小说的作家,当然也应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小说中的人物处于他的世界中,作家必须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转的,因为所有东西都会对这个人物的思想行为有影响。特别要注意的是,作家应该对作用于作品中人物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小说里,一位农夫没有必要熟读四书五经,却理应在某个情节中展示他挥锄翻土的用力技巧,这才是一位真实的农夫。相反,如果作品中的主人公在谈论某种他本该知道的知识时,一开口却犯了很多错误,闹出很多笑话,这个人物的形象就没有立起来——除非作家本来就想写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⑤我们可以看到,当代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写作变得很困难。在大众传媒发达之前,人物的生活环境其实相对比较单纯,没有那么多知识、信息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以前的小说,像沈从文的《边城》,主人公翠翠会唱几首歌,对河流什么时候涨水非常了解,但是这些知识相对还是比较少的。现在写翠翠,她就要使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了。所以说,当代作家的大脑,恐怕需要装更多东西。另外,这些知识内容并非处于同一维度,而是散落在各处,还在不断向外蔓延。小说再长,大概也难以将它们尽数囊括于情节脉络中。沈从文可以把边城相关的知识都写进去,当代作家不行,否则真的会写成一部百科全书。更让人头疼是,当今时代,这些相关知识是“活”的。新玩意成老古董,时新笑话成怀旧段子,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丝毫不考虑作家们跟不跟得上。可是,这些急速变化的知识,因为它们构成了作家笔下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给人物及其关系带来更复杂的影响,作家就不得不去及时了解。所以相比较而言,这个时代的写作对作家本身的要求,要比沈从文那个时候高得多。
(原文/李洱,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对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小说百科全书式的特点,既可体现在写法上,也可体现在内容上。
B.小说百科全书式的特点,短篇体现在写法上,长篇体现在内容上。
C.百科全书式写法的小说,即使篇幅较短,也需要包含不同要素。
D.百科全书式内容的小说,能帮助读者了解方方面面的社会知识。
【2】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对作家创作人物提出了哪些要求?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家应该在创作小说时了解小说人物所处环境的相关知识。
B.作家应该拥有与小说人物的身份和学识相一致的知识水平。
C.作家应该通过准确表达相关知识凸显人物形象的真实合理。
D.作家应该根据小说人物的角色定位来确定他们的知识领域。
【3】当代百科全书式小说写作的困难体现在哪些方面?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知识和信息的繁多需要作家拥有更多知识储备。
B.知识内容的庞杂需要作家在创作时更注重取舍。
C.快速更迭的相关知识要求作家努力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D.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求作家及时了解急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12、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比如洛阳市花是牡丹,成都市花是芙蓉等。假如让你给自己的学校选一种花卉作为标志,你会选什么﹖请写一篇作文,说明你的理由,并说服校长同意你的选择。
要求:(1)文体不限,600字左右。(2)内容要有理有据,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