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曲靖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网购是当代重要的经济现象,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对它的利弊众说纷纭

    B.《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多姿多彩的人物对话巧妙地融于影片中,使这部电视剧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

    C.升入九年级以后,小林一反既往,改正了以前所有的坏毛病。

    D.河北省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的态度是:河北宁可伤筋动骨,也要环境脱胎换骨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过多年的战乱,叙利亚国内经济百废俱兴,大部分地区依然面临着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

    B. 麸皮价格在2017年11月上旬维持短暂小幅回落行情后,没几日,价格便峰回路转,开始新一轮的上涨行情。

    C. 篁岭是婺源赏花最好的地方,千棵古树环绕、万亩梯田簇拥,仿佛500年前的世外桃源

    D. 众泰SR9车凭借和保时捷极其相似的外观,一经上市就遭到了哄抢,然而一年过去,如今的SR9已无人问津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电影当如何呈现我们这个时代的风貌在国产新作中,可以找到答案:幻想未来的《流浪地球2》,最终拯救地球的移山计划”“逐月计划仿佛是远古传说的投影48首唐诗贯穿《长安三万里》,奔流而来的是永不褪色的时光与诗情;《朝歌风云》重新讲述故事,汪洋恣肆的想象力转化为恢弘的历史图景和奇幻的神话世界

    A.?              

    B.。              

    C.?              ……

    D.。              ……

  • 4、请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C.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

    D.金庸将所著作品名称的首字连到一起,作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正确的。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斯泉于山谷之间,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拾取。②刻露:明显地表露出来。③本其山川:依据其山川地。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 )

    (2)泉香而酒( )

    (3)杂然而前( )

    (4)颓然乎其间者( )

    【2】把下列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地僻而事简/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B.既斯泉于山谷之间/之心而寓之酒也

    C.日与滁人仰而望山/重修岳阳楼

    D.遂书以其亭焉/故虽有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5】【甲】文画线句子和【乙】文画线句子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和《如梦令》,完成题目。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家傲》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词人的心情有何不同。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你所在的九年级(1)班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___”。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大地吸收阳光滋润万物,君子应增厚美德,以身作则。请在横线上补充一个成语。

    (2)校团委为了迎接2020年“五四青年节”的到来,拟定于2020年4月30日下午2点在体育场举行一次“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要求全校师生按时参加活动。下面是一则通知。

    通知

    全体师生大家好!

    为迎接“五四青年节”到来,校团委拟定于4月30 日举行一次“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大家按时参加。

    2020年4月20日

    ①通知格式上有两处错误,请改正。

    ②通知内容上存在缺陷,请补充。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提示在横线上默写出诗文的原句。

    (1)辛弃疾在《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情不自禁地赞扬孙权,   是啊,连曹操也不得不感叹 ,难怪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告诉刘备对待孙权只能是  

    (2)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其中     生动地描写了丁壮的艰辛,     委婉而形象地描写了租税的繁重。

    (3)古人的一腔愁绪常在诗文中流露。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 表达了愁绪的绵长。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 形象地说尽了愁之沉重。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尘埃里开出花

    夏正平

    ①江南小镇和桥镇的农贸市场后面,有一条小巷,不长,不宽,车来人往,嘈杂热闹。国仁和阿珍就在巷口摆摊修理拉链、衣服。东街大妈拿一件衣服来,阿珍用皮尺量量,把衣摆放宽或是裁剪,再放缝纫机上走一遍线,旧衣焕然一新。西街的大爷拿来一只破包,国仁接过仔细检查,或修或换,包包又起死回生。日子就这样如水流过。

    19945月,邮电部为陶都宜兴发行了一套《宜兴紫砂》邮册,里面收录了顾景舟、蒋蓉等陶瓷名家的紫砂作品邮票。从小喜欢集邮的国仁也购得了一册,闲暇时他经常把邮册拿出来,一页页翻看欣赏。

    ③这天夜里,国仁失眠了。他摇醒阿珍,告诉了他的梦想。阿珍摸摸他的额头:你是不是发烧了?请紫砂泰斗给一个小百姓题词签名,那是嘴吃鼻子——难。

    ④江南四月,春寒料峭。陶都丁蜀的街上,顾家大门响起了轻轻的叩门声。顾景舟大师的侄媳吴菊芬闻声开门:一个身背肩包、推着自行车的中年人站在门口,手上还有血迹。中年人自我介绍,他叫吴国仁,是本市和桥镇的一个陶瓷艺术爱好者,今天踏自行车行三十公里,专程来拜访顾景舟大师,想请他在《宜兴紫砂》上题词签名。

    ⑤卧室门打开,顾大师仰卧在床上,微闭双眼,鼻孔插着氧气管。吴菊芬凑到顾老的头边,一字一句说:和桥的紫砂爱好者来看您了。顾大师慢慢睁开眼,脸上呈现微微的笑容,哦,谢……谢!

    ⑥那一瞬间,国仁突然为自己的自私而自责。可这时,顾老气息微弱地对他说:拿……拿来,我题。原来,刚才国仁和吴菊芬的对话,顾大师都听到了。你不容易,几十里路骑自行车,还跌……跌了一跤,凭这,我这个日薄西山之人,也要……如你一愿。接着,在邮册扉页上留下了钟灵毓秀四个大字。

    ⑦这四个字就此成为国仁一生对大师德艺双馨的感佩,也成为他收集陶艺名家的陶外笔墨、丹青素心的精神支柱。两个月后,一代紫砂艺术泰斗顾老溘然长逝。

    ⑧有一篇文章是这样描写国仁去景德镇拜访瓷坛名家的场景的,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只见一个身背双肩包、手拉拉杆箱的男同志风尘仆仆地出现在门口。来人自我介绍,他是江苏宜兴人,名叫吴国仁,已坚持多年,收藏中国陶瓷艺术家的纸上艺术……

    ⑨国仁的双肩包、拉杆箱,装的不是换洗衣服,而是比他生命还珍贵的宝贝。他第一次去景德镇,拜访时年93岁的中国陶瓷国宝级大师王锡良先生。说明来意后,他从箱包里拿出一本本用棉布精心包裹着的宣纸册页。他小心翼翼翻开册页,里面一个个都是宜兴知名陶艺家的题词。

    王老走到大工作台前,凝神屏气悬腕执笔,在册页上写下一幅天然真趣的书法:泥火传承。后来,老人和家人说,能这么珍惜笔墨的人,即便他是骗子,也心甘情愿被他骗。

    现在,国仁历时20年收集的景德镇暨宜兴陶瓷名家书画卷全部完成,两卷共41册,顾景舟、王锡良等360多位中国陶瓷艺术名家的书画作品,辉耀一体。许多艺术大家欣然题跋。

    和桥巷口,国仁和阿珍依然守着修鞋摊,换着拉链,修着衣裙,在烟火的红尘中,岁月缱绻,葳蕤生香。

    (有删改)

    【注释】:①缱绻(qiǎn quǎn):情意缠绵、难舍难分的样子。②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

    【1】细读第④-⑩段,概括国仁做的两件事。

    【2】结合加点词,分析第⑩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3】下列对第⑥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突然”表明国仁之前一心只想求取题词签名,而忽略其他。

    B.该段与第④段形成照应,交代了国仁来时手上有血迹的原因。

    C.顾老虽已日薄西山,气息微弱,但因为同情国仁摔跤而题字。

    D.国仁的“自责”与顾老的题字,都表明他们能够为对方着想。

    【4】联系全文,谈谈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5】请简要说说结尾段的妙处。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清明:血脉里的眷恋

    于丹

    ①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悲怆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轻盈的日子。在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它就是节日;在我们放歌逐春的时候,它就是节令。大节气和大节日就这样水乳交融。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总让我想起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看到这样的诗句,难道你还不懂人心上缭绕的那点忧愁吗?

    ③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在这个节日去祭奠祖先。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习俗的,除了因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这个节日生机蓬勃,在生机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清明是一个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我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我的记忆关乎一些逝者,也关乎一些生者,但牵连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清明这个日子,给了人放纵感情的一个理由,尽可以让我们逐着思绪去天边飞,如同那些牵线的风筝,无论在天边、树梢,还是落进池塘,远远近近,总会有一根线,叫作清明。

    ④这个日子里,我确定能够想起来的人,是我的父亲。

    ⑤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感觉只是严厉而已,不常回家的父亲,每次带回那么多的书,要查我的诗文,要查我练字练得如何,在我的眼里他简直就是贾政。最先教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读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临字帖的人也是他。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读了研究生,几乎我写的每一篇论文,父亲都要一字一字给我修改,不仅仅改文章的层次,甚至还会改我倒插笔的笔序,所以,他改完的文章,往往比我的原文字数还要多很多。但是直到父亲辞世,我在心里对他都是有一点点畏惧的,直到多年以后,母亲告诉了我一件事情,这是在父亲生前我从来不知道的。

    ⑥那是他的六十大寿,当时的北京天寒地冻,我正在读大学,中午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买了一个大蛋糕。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跑上四楼,我兴高采烈地说:“爸,我下午去上课,等我放学回来,晚上给您过生日,咱们吃这个大蛋糕。”父亲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说:“嗨,这都是你们小孩儿吃的东西,我才不吃这个呢。”我当时心里还想,太不给面子了,可是看父亲笑了笑,我也没多想,就跑回去上课了。下课回来,母亲已经把蛋糕从盒子里拿出来,我们一起切蛋糕,说说笑笑。我记得自己还用枫叶贴在白卡纸上,写上诗,专门给他做了一个生日卡。父亲那个六十大寿过得非常高兴,虽然嘴上说不爱吃蛋糕,我看他也把那一大盘吃得干干净净。

    ⑦多年以后,母亲告诉了我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那天下午我上学之后,家里来了一个世交家的孩子,刚刚上大学的小男孩,叫涛涛。父亲顺口就跟他说:“涛涛啊,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我买的蛋糕,我又不爱吃这个,你拿走吧。”涛涛欢天喜地,捧着蛋糕就走了。大概又过了一会儿,离我下午放学不到一个小时,父亲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在屋子里坐卧不安,走来走去,母亲问他怎么了,父亲就小声叨叨着说:“我犯错了,那个蛋糕是丫头给我买的,我不爱吃也不能给别人啊!你快帮我想想,那蛋糕的盒子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牌子?丫头在蛋糕上面给写的是什么字?你能想起多少,咱俩往一块凑,我得去那个蛋糕店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蛋糕。”随后,父亲就急匆匆地出了门,骑上自行车,冒着寒风满大街去找,找那个他根本不爱吃的蛋糕。据说,在我回到家的一刻钟之前,我六十岁的老父亲,拎着一盒最相似的蛋糕,呼哧呼哧地回到家。

    ⑧每每清明,我总是想起《论语》上的那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安康俱在的时候,儿女的心永远是欣慰的、骄傲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的、活泼泼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们年岁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丛生。

    ⑨父亲在病重的那几年里,每一次打电话都跟我说,丫头你忙你的,不用往回跑。有时候我还真听了他的话,其实现在想起来,才知道他的心有多么疼,他是有多么想我。我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等到我的孩子的出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亲人、师长。

    ⑩在女儿两三岁的时候,那年秋天大闸蟹下来了,我从螃蟹壳里慢慢地掏出一勺蟹黄,滴上一点姜醋,满地追小不点儿,一边追一边说,乖,过来吃一口,就吃一口。这个时候,我母亲也掏出来一勺蟹黄,多放了一点姜醋,在后边追我,说,丫头,你回头,你吃上这口,再去追你闺女。那个瞬间,在我的记忆中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所有节日中,清明究竟有什么样的独特意味呢?就是这样的血脉之情,就是这样的眷恋,就是我们在长辈生前没来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内疚,还有他们走后魂牵梦萦、每到夜半都会惊醒的深深惆怅。

    幸亏我们还有一个大节叫作清明,我们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缅怀,可以告诉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也可以在风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朵花,种一棵树,放一只风筝,仰望一朵流云。

    (选自《汴梁晚报》2015年4月4日,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引用古诗词,有什么作用?

    2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

    3阅读第⑦段,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情节。

    ①父亲把蛋糕送人;②父亲__________________;③父亲_______________;④父亲买回蛋糕。

    4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题目中“血脉里的眷恋”含义的理解。

    5下面两个文字都是描写父母的,请你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甲) 我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等到我的孩子的出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亲人、师长。

    (于丹《清明:血脉里的眷恋》)

    (乙)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邹韬奋《我的母亲》)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梅阡

    ①五月的夜风,飘着路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和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胸襟,温柔的慰抚,犹如慈母的双手。

    ②12日的午夜,一点钟。周总理送走了晚会的客人们,又回来,和几个青年演员们围在一起,谈得很热烈。忽然,他望了望酒闹人散的会场,转身对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刘华和狄辛说:

    ③“你们住在哪里?”

    ④“剧院的宿舍,在史家胡同。”“远吗?”

    ⑤“不太远。我们每天排戏都是走来走去,只要15分钟。”

    ⑥“走吧,到你们的宿舍去。”周总理含笑地说:“去看看。”

    ⑦演员们一下子愣住了。在首都剧场的大门口,汽车开过来了。总理却摆了摆手,问演员们:“你们怎么走?”

    ⑧“我们走着回去,您上车吧!”有个演员抢着说。

    ⑨“我也锻炼锻炼,散散步,走吧!”这样,在午夜里静悄悄的马路上出现一群人,年轻的演员们簇拥着一个新的更年轻的人。他们像一家人,父亲和儿女们一边走一边亲切地说笑,谈工作,谈演戏,谈生活,也谈到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大家压低了声音,怕惊吵了夜归的行人——在这一群人的后面远远地尾随着一辆空空的车。

    ⑩五月的夜风飘着路边槐花的清芬,温煦地吹拂着每个人的心。

    当周总理轻轻地敲开他们宿舍的房门,有的从床上跳起,有的从灯下抬起头来。但,差不多都是用同样惊诧的神情。在谈话中,周总理非常关心剧院企业化的问题。

    有人提到国家剧院和民营剧院的演员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周总理表示要逐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还很穷,都往上提,没有那个力量,是不是高的应该向低的看齐一些呢?演员的生活,也不要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平太悬殊了。当周总理知道一九五三年从师大戏剧系毕业的青年演员,每月工资七十多元的时候,笑了笑,说:“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你们年轻人,今天经济的条件太好了,什么都给你们准备下了,比起你们前一代人你们很幸福。你们也应该多吃些苦,受一些艰苦的锻炼。”周总理说着,顺手指指室内的一盆花:“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你们将来还要建设共产主义,为你们的下一代你们要经受一些艰苦的锻炼……”

    这些话,他讲时是十分亲切而严肃的。大家都静了下来,深深地体会。在这些话里包含着多大的期望与多大的鞭策呀!

    深夜两点了,周总理悄悄地离开剧院,但他的声音和相貌却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里。推开了窗户,窗外吹来的是温煦的春风,但也带着一些沁人的凉意,使人清醒地思考着一些问题。

    许多人经历了一个并不宁静的春夜。

    (《人民日报》1957年5月17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取周总理探望北京人民剧院演员的几个镜头,营造领袖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温馨氛围。

    B.总理夜访对演员收入过高提出了直接批评,此严厉批评必能引起在场人的深刻反思。

    C.从五月含着槐香的风入手,春风抚面母亲般的温柔和怡然之感,是总理给探访者的整体感受。

    D.本文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人民领袖的崇高风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面貌。

    【2】“许多人都经历了一个并不宁静的夜晚”,这里的“不宁静”既是夜里交谈的热烈,更是演员们 ,体现周总理夜访的

    【3】文中记叙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仿照示例,赏析文中画线句。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赏析:这是朱德对于生产劳动知识和追求光明重要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来源于母亲的教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朴素教育的感激。

    赏析:

    【4】文章前后部分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有很大不同,请分别分析其特点和妙处。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纳兰容若)(1655-1685,满族)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意思是说“事物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美好,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变化得超出人们最初的理解,没有了刚刚认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初见”固然很美,“又见”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刻的美呢?请将题目“又见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3)要有真情实感 

    (4)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