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代文坛,舒婷与邓拓都是福建人,两人都有作品入选语文教材,分别是《致橡树》和《从三到万》。
B. 虽都是叙述游历,但侧重点不同,《鲁滨逊漂流记》侧重于体现荒岛上鲁滨逊的坚毅和不屈,《格列佛游记》则侧重于表达格列佛对所到之处的社会洞察。
C. 《简·爱》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角度,让读者真切地看到英国当时公立学校环境的恶劣和一名家庭教师社会地位的高尚。
D. 保尔和阿廖沙均不幸地生活于贫困家庭,但幸运的是,保尔遇到了革命的领路人朱赫来,阿廖沙则有外祖母为其带来亲情的温暖。
2、按要求完成问题。
对四大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曾被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沙僧做过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西游记》)
B.诸葛亮一生多次用火攻取得战役的胜利,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七百里等。(《三国演义》)
C.武松是一位豪侠之士,他景阳冈打虎是“勇”的表现,醉打蒋门神是“义”的驱使,斗杀西门庆是“恨”的宣泄。(《水浒传》)
D.贾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时,曾听到这样两句唱词:“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其中的“金玉良姻”指的是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姻缘,而“木石前盟”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红楼梦》)
3、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晋太元”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崇祯五年”的“崇祯”都是帝王的年号。
B.“高昂雄浑、阔大恢宏”成为盛唐诗歌的主流。边塞诗人以高适、王维、王昌龄为代表;田园诗人以岑参、孟浩然最知名;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C.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现在用来形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及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其含义也有贬义了。
D.《儒林外史》清代昊敬梓作,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走到一株盛开的娑罗花树下,一阵优雅的清香,使人迷醉。
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D.在2016年春晚上,人们看到由冯巩、徐帆、白凯南、王孝天联袂表演的精彩小品《快乐老爸》,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链接)环西湖之山凡三面,西山最佳;据西山之佳惟四寺,灵隐为最胜;领灵隐之胜有五亭,韬光为最幽。韬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其始由西北隅上山,路险峻,曲折蛇行,两旁皆岩崖斗绝,数里中连属不断。嘉树美竹森其上,兔丝女萝之属蔓延而罗生,枝荫交加,苍翠蒙密,日光漏木叶下,莹净如琉璃可爱。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峰回路转,客或先后行相失,望见树隙中微有人影,往往遥相呼应,遇会心处,则倚树而息,藉草而坐,悠然遐想者久之,起而行,行而止,犹徘徊不忍去。
——(史鉴《西村十记·韬光纪幽》)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落英缤纷______
(2)便要还家______
(3)阡陌交通______
(4)连属不断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复前行,欲穷其林。
(2)路险峻,曲折蛇行。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链接)材料中划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6、阅读甲、乙两首词作,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甲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是指人的移动,暗示辗转难眠,“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转入怀人,表面上似是埋怨月亮,实际上写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及不能团圆的惆怅。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2】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划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
7、江海中学拟开展以“青春感恩,砥砺前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小语打算在演讲中介绍《如愿》这首歌,请你一起参加。
【歌词节选】
世间所有路都将与你相逢/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愿你所愿的笑颜/你的手我蹒跚在牵/请带我去明天/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
【演讲稿节选】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歌曲是《如愿》。
《如愿》呈现了在世代中国人奋斗与传承中日益强大的祖国,表达了对父母一辈的感恩、怀念与敬意。其曲调深情、温暖、大气,歌词富有诗意。“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这让我想起豪情万丈的毛泽东在冰天雪地的北国高歌“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这让我忆起深爱祖国的鲁迅在日本弃医从文的伟大抉择,让我忆起遍体鳞伤的许云峰在潮湿阴暗的地牢中敢于牺牲的炽热告白……
(1)李老师觉得小语的演讲稿开场白不具有感染力,不能激发听众的共鸣。请你帮他重新写一段开场白。
(2)请你根据语境,帮小语补全演讲稿二段横线处内容。
8、默写。
(1)晓战随金鼓, 。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3) ,单于夜遁逃。
(4)蒌蒿满地芦芽短, 。
(5) ,在河之洲。
(6) ,白露未晞。
(7)只是他在愿望切近, 。
(8)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懂得放下是一种人生智慧
①有人说:“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时提起,不用时就把它放下,应放下的时候却不放下,就像拖着沉重的行李无法自在。”这段话讲得精辟。人生总有谢幕时,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多财富再大名望,最终都得放下。有时候,人生不一定要做“加法”,不妨做一些放下的“减法”。
②把恩怨放下,学会欣赏对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一辈子不可能不说错话、做错事,对过去的事情不要耿耿于怀,甚至揪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做人,有时该淡忘的要淡忘,该放下的要放下。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哪怕是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也要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他。做人应始终保持一颗感恩之心,记得别人曾经对你的好,多看别人的优点长处,能够容人容事,这样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提升自己的修养境界。
③把失败放下,学会总结教训。“胜败乃兵家常事”。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有曲折和险滩,成功、失败本是人生常态,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被击倒站不起来。坚定的信念比黄金还珍贵。失败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应学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摸索成功的规律。某种意义上说,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开端。有时候失败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只有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的人,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坚信自己,只要努力拼搏了,即便失败了也不必遗憾,要知道该是你的别人抢不去,不该是你的你也争不来。
④把压力放下,学会释放自己。“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挖掘内在潜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但如果压力过大,自我要求过高,整天心事重重,往往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赛场上,许多曾经的冠军发挥失常,输掉比赛,多是给自己的压力太大,背上了想赢怕输的心理包袱,最终就真的输了比赛。我们每个人,当家庭、工作遇到压力的时候,应保持一个平和心态,学会释放情绪,得之泰然,失之坦然,切不可自己吓倒自己、自己击垮自己。
⑤把烦恼放下,学会轻装前行。每个人都有他的情感世界,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对待家庭和工作中遇到的烦恼,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客观分析,切不可一遇事就急火攻心、六神无主,甚至情绪失控,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有些烦恼、包袱是自找的,该放下时一定要放下,没必要把什么包袱都往自己身上扛。困难面前要有乐观和达观心态,如同沙漠中行走的人看到半瓶水,乐观的人会说我还剩下半瓶水呢,悲观的人会说我只剩下半瓶水了。心态决定状态。思想上的包袱如果过重,工作上就很难轻装上阵、干出成绩。只有当我们放平心态,卸下包袱时,才能享受到人生奋斗的乐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用别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析第③段论证思路。
10、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 ①2013年3月份,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上有报导称黄浦江死猪漂流的真相是养殖户为了让猪更有卖相,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了有机砷,也就是砒霜(《水浒传》里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喂食四五个月后导致猪内脏腐烂而大批死亡。这死因见不得光,这样的死猪肉又不敢拿去市场上卖,养殖户只好把死猪抛到河里了事。大家都往河里一丢,猪尸们就在黄浦江大游行了。
②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砷这个物质。
③通过对大量的猪、羊和鸡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动物的生长,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杀灭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具有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增强肠壁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肠道细胞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12和一些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舒张毛细血管、改善皮肤营养,使皮肤粉红,毛发光亮,改善商品猪的品相,对改善鸡蛋颜色也有帮助。
④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砷化合物一度成了世界畜牧业的普遍做法。不过,符合规范的砷添加剂都是有机砷制剂,因为无机砷具有很强的毒性,而无机砷中三价砷的毒性又大于五价砷,砒霜中的砷就呈三价。畜牧中使用的有机砷制剂多数是氨基苯胂酸和硝基羟基苯胂酸,它们和砒霜是两回事。
⑤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有机砷被动物摄入后数小时后,90%以上即会以甲基化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在组织内的沉积量很少。
⑥饲料中的有机砷制剂并没有致癌性,也没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但长期大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集,引起慢性中毒。这种中毒过程缓慢、不易察觉,症状有精神沉郁、触觉减退、运动障碍等,可见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破坏。
⑦欧盟在1999年禁止将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但美国、拉美、日本等地仍在广泛使用。3月份沪浙地区猪集体死亡事件让人们再次将视线投向有机砷制剂。网络传言认为,猪群突然爆发死亡是由于三四个月前喂食了有机砷制剂,在四五个月后“毒发身亡”之前预计可以屠宰,但由于屠宰期延后就集体内脏腐烂而死亡。然而即使有机砷有一部分能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它发病也不会有如此精确的“潜伏期”,不会具有这种造成近万头猪同期死亡的定时炸弹般的功能。
⑧正常合规使用猪饲料有机砷添加剂并不会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但是因为猪本身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砷元素随着粪尿等途径排入了农田、水体等自然环境。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砷容易转化为无机砷,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实。如果继续大量使用有机砷制剂,那么它仍将会为自然界的重金属循环不断补充材料。为改善生存环境,逐渐抛弃有机砷制剂,寻找更加环保健康的添加剂作为替代品是大势所趋。
【1】文章开头先从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写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砷元素有哪些积极作用?请分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⑦段已经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那么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高手
吕斌
老刘家附近有一个自行车修理摊,摊旁停着一辆用来装工具的破旧平板车,车上放着一副脏兮兮的象棋,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
常有人围着平板车玩象棋。老刘棋艺不精,羞于和别人交手,一有闲功夫就在旁边看。
老刘从没见过修车人下棋,他埋头修车,没车可修就蹲着默默地看着大街,那满额头的沧桑让老刘想到这条街的历史,也许这人根本不会下棋,只是拿来给别人玩,或为了招徕顾客。
一天,老刘看见平板车旁围着一群人,吵闹得很。走到跟前,一群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和一群常来下棋的中年人战况正酣。青年们兴高采烈,中年人个个一脸严肃,一看阵势就是两个阵营。棋盘上,青年那边棋势占优,就一个小青年在下,他边说怎么怎么走,边撒目看着大街,一副胸有成竹又满不在乎的样子,看来棋艺不一般,其他人为有这样的伙伴而自豪,跟着起哄;中年人这边,一个四十多岁的红脸汉子在下,其他人支招,但每走一步都陷入对手的圈套,红脸汉子气得脸红筋胀,中年人们觉得让一个毛头小子耍着玩也个个情绪急躁。
比赛都是以实力说话。不管中年人怎么瞧不起这群毛头小子,棋盘上还是败下阵来。老刘心里也很郁闷:这老大一群人,干不过一个孩子!心里既着急,又没办法;自个儿的棋艺还不如汉子呢。真盼望有个高手能制止这孩于的狂妄。但愿望终究是愿望,这群中年人谁也杀不过这个对手,看来,今天得带着遗憾回家了。
汉子又输了两盘,歇了手,往旁边让;谁上?没人应声。青年们眉飞色舞说着刚才那盘棋怎么把对手杀得惨,这让人更憋闷。
这时,修车人挤进来,低着头边摆棋子边说,我玩一把。估计他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这青年的厉害。看这样的人输棋,实在太没意思了。
老刘有一搭无一搭地看棋,盼望修车人赶紧输完棋以后能来一个高手,杀杀这群孩子的傲气。依然是两个阵营,依然是那种气氛,有区别的是,修车人压根不听别人的指点,也不管青年们怎么闹腾,只管埋头慢吞吞走自己的。有时候他这边危急了,看一眼,依然慢吞吞地走,还有闲心去吃一个毫无用处的边卒。老刘心里叹息:唉!典型的臭棋篓子!
在一次平淡的兑棋过后,小青年们惊慌地喊起来:我们比他少了一个大子儿!他们眼睛开始发绿,盯着棋盘,连那个主角儿也低下头来认真研究棋局。这下老刘心里可踏实多了,能把这群小青年逼到这份上就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想要赢?那不可能!这小青年能谈笑风生地赢了别人,也完全能认真地打败这个脏兮兮的修车人。
没走几步,修车人这边又陷入险境,旁边的中年人们开始跺脚、埋怨,修车人依然慢吞吞地走棋。在小青年步步紧逼时,有人来修车,修车人说,这就完了。话音落地,他用力把一个棋子拍在棋盘上,挤出人群去。人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小青年哀叹道,完了!遇上高手了!短暂的沉默后,小青年不服气地重新摆棋,要跟修车人再较量一把。修车人埋头盯着手里的活儿,头也不回:摆上。他边修车边指挥围观的中年人替他走棋子,内行人管这叫“盲棋” ,这可是只有顶尖儿的高手才有的能耐。围在平板车旁的人个个都屏息静气。这一盘下得很快,没几个回合,小青年稀里糊涂就输了。老刘心里不由得惊叹:嘿!看不出来,真是高手啊!
小青年们在沉默中散去,中年人们满意地离开。
……
【1】老刘两次内心感叹表现了他对修车人评价的巨大变化。请把这两次感叹的原句依次写在下方。
【2】文章四至六自然段没写修车人,但这几个段落并不多余。为什么?
【3】本文主要主人公是修车人,但是画线句却写了“围在平板车旁的人”,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4】文章结尾被删掉了,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作为结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修车人每天依旧埋头修车,旁边的破旧平板车上,脏兮兮的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
B. 老刘一有闲工夫依旧到修车摊看人们下棋,破旧的平板车周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C. 修车人有时和那些常来下棋的中年人杀两盘,不过,在棋盘上,几乎没人能够赢他。
D. 老刘听说那个小青年拜修车人为师,棋艺提高很快,后来参加象棋比赛获得了冠军。
1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撒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我们心存感恩。亲爱的同学,在生活中,你是否曾为一个微笑、一句劝勉、一声祝福而感动?你是否曾因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落红护花而感喟?
请你细细品味你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感动,撷取其中最动人的一幕,以“那曾感动我的______”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路口,有看得见的有形的路口,也有看不见的无形的心路。路是曲曲折折的,世界上绝对没有笔直的阳光大道,世界上也绝对没有两条完全相同的路。
请以“路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①如果选择题目(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③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得抄袭或套写。④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通顺,不少于6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