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人物个性鲜明。《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B.《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以讽刺的笔法,写可笑之人、可笑之事,蕴含着深刻意味。
C.《艾青诗选》中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我爱这土地》中“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故乡》选自《呐喊》,文中写鲁迅面对久别重逢的闰土,由“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到“说不出话”,表明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豁(huò)免##dot## 蚌埠(bù)##dot## 皱缬(xié)##dot## 明眸(móu)善睐
B.惺忪(sōng) 老茧(jián) 讪讪(sàn) 生活拮(jié)据
C.蕈(xù)菌 涸(hè)辙 跌宕(dàng) 五行(xíng)行缺土
D.打盹(dǔn) 打嗝(gé) 牡蛎(lī) ##dot## 揠(yā)苗助长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忆秦娥·娄山关》的作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毛泽东,“娄山关”是词牌名。
B. 《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风”原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屈原的《离骚》。
C. 莫泊桑,法国作家,其主要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D. 在《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都是用一个小孩的口吻来讲述整个故事。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B.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C.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D.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5、文言文阅读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________)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3)余至扶风之明年(________)
(4)既而弥月不雨(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有共通之处。
【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7、某中学开展“君子自强不息”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敬自强英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自强不息的英雄和先锋。如致力于肝胆外科研究,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吴孟超院士;潜心研究杂交水稻,解决国人吃饭问题的袁隆平院士……
请根据画线句内容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百年杏林披肝沥胆解病痛
下联:万亩稻田______________
【2】【述自强心得】
小文觉得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长津湖》这样的电影战争画面过于惨烈,没必要看。你是否同意小文的观点?请阐述理由。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汉乐府《木兰诗》)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5)把杜牧的《泊秦淮》默写完整。
□□□□□□□,□□□□□□□。□□□□□□□,□□□□□□□。
9、论述类文本阅读
厚积薄发
①“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冰心对于成功的感悟。一如在地下默默积蓄的泉水,即使为人们所忽视,也一如既往地聚集,因为只有蓄积它才可以获得向上喷涌的力量,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成功也需要长久的默默积累,一日的喷薄迸发,是因为厚积薄发。
②厚积,积累的是智慧,是力量,也可以是心中的爱。被称为“才女”的世纪作家冰心,在学生时代却是个毫不起眼的姑娘,在众多才貌俱佳的女同学中显得很自卑。她母亲的一句话使她走出了低谷:“长得不漂亮,那就努力活得丰盛。”母亲还鼓励小冰心多读书。冰心从此便静下心来,默然不争地读着自己的书,积蓄着泉水一般源源不断的智慧,终于在其他曾经光鲜的女孩经受命运坎坷之时,收获了人生的丰盛。也许人活着也要如她,用多年光阴给自己积蓄,使自己的根深深扎在土中,才能在以后的凤雨中岿然不动,静享岁月。
③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动荡的社会中不乏英雄豪杰与强霸诸侯。大国在中原争相博弈,都没关注过远在西北的秦国。秦国此时虽一言不发,但在大刀阔斧地改革变法,财力与军队战斗力直线上升,力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把六国打个措手不及,终于扫平六国建立秦朝,正是之前默默的积累,才造就了秦国虎狼一般的迸发之势。
④还有古稀之年的老人白崇礼,几十年如一日地把自己微薄的积蓄捐献给贫困学生,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即使在退休之后,他也通过蹬三轮车赚钱,只为帮孩子完成上学的梦想。老人的钱是一分一角攒起来的,帮助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老人的爱心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最终成为孩子们实现梦想的翅膀。默默积累,普通人也可成就伟大。
⑤厚积固然重要,薄发也必不可少。就拿近几年红起来的草根明星来说,固然他们有动听的歌喉、苦练多年的功底,若“大衣哥”不踏上《星光大道》,若旭日阳刚不在公众面前表演他们也只能泯然众人,一辈子做农民或工人。所以,我们要抓住机会,将自己的积蓄表现出来,厚积才有意义。
⑥尼采说过:“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⑦正如有夜的准备才有如旭日东升的壮丽一般,有了长久的默默积蓄,才有功成名就那一刻的灿烂辉煌。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0、阅读《旷野与城市》,完成小题。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1)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我听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2)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3)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
(4)惟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5)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6)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7)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8)我以为这凄壮的一暮,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直到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9)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10)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垂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不超过50字)
【2】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对第(3)段加点词语的理解。
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血缘的兄长。
【3】结合文章简述城市与旷野的对立有哪些表现?
【4】最后段中“皮”与“毛”分别指什么?这段话有何作用?
【5】阅读文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创造出人与旷野“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小叶章的故乡
关玉梅
①父亲说,小叶章的骨头最硬。
②小叶章是一种草的名字,六七十年前,农村普遍用它做泥草房的苫房草。在我眼里,小叶章是农耕村落中泥草房的标志性符号,它是有灵魂的。那一幢幢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的泥草房,演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③小时候,三间泥草房里挤着一家七口人,屋顶漏雨严重时,父亲会爬上房顶,在漏的地方塞些小叶章草,盖上一块塑料布,上面用石头、木块压好,时间久了,黑褐色的苫房草长出深浅不一的绿苔藓,烟囱旁也会长出一两株草或几朵淡黄色的小花儿。岁月的尘埃蓄满了房顶,成为它们生长的土壤,我惊叹于它们寄生在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开出绚丽迷人的花朵。
④住泥草房的庄稼人都知道,苫房草一定要选择好。否则,春天雨季来临的时候,房子就会漏雨。我的家乡,苫房子主要用小叶章。小叶章未成熟时,水分大,韧性差,容易腐烂霉变:收割过迟,或者经秋霜打过,水分散失大,容易脆断。因此有句谚语说得好,“立秋忙打甸”。割下的苫房草略经晾晒,捆成把,码垛,等到来年开春备用。
⑤那年8月,父母拉着我和弟弟去割苫房草。爸爸裹着棉袄,妈妈用棉被裹着弟弟,一家人坐在牛车上摇摇晃晃地朝东大甸子驶去。
⑥【甲】太阳圆圆的脸,刚好从地平线上探出来,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如巨幅油画铺展在黑土地上,微风摇曳着草,一棵压着一棵匍匐而来,它们弯腰的姿势和村子里的村民一样虔诚,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那些红的、黄的、紫的、白色的野花儿穿插在草丛中像极了碎花布,真想扯一块做衣裳。
⑦到地方了,父母弯腰挥舞着镰刀,镰刀所到之处留下齐齐的草根,像是给那块地刷了个板儿寸。父母一会儿冒出个头,一会儿又被草浪淹没,只有“唰唰”的割草声回荡在无尽的草深处。仲秋季节小叶章的花开得正盛,湿漉漉的草地飘荡着淡淡的、甜甜的花香。弥散在空旷的原野,这是我一辈子也忘不掉的香啊!
⑧傍晚的云霞五彩缤纷,父母把捆好的草一捆捆抱上车,整齐地码起来,再用绳子绑好。我和弟弟坐在草堆的最中央,父亲赶着车,母亲坐在一旁,我们和太阳一起淹没在夜色中。
⑨如此往返半月有余,我家的苫房草终于备齐,开春就可以苫房子了。
⑩苫房子那天,场面极其宏大。
⑪【乙】男人们在屋外选苫房草,一部分人铡草,一部分人传递,一部分人在房顶铺草。铡草人梳掉草捆中央杂着的小细草,然后用铡刀侧去草的根部,小叶章坚硬的杆齐刷刷的,如一根根坚硬的骨头。传草人在房子与地面间竖起长木梯,分别站在不同的位置传草,他们传草的姿势优美娴熟,像传球一样精准。在房顶上铺草的人技艺是最棒的,他们小心翼翼,从房檐开始一层一层按房顶的坡度循序渐进向上铺展开去。女人们则在屋里择菜、做饭,女人的笑声、炒菜的香味儿从茅草房中升腾出来,那场面令人至今难忘。
⑫房子苫好了,四周的外墙也用泥厚厚地抹了一遍,泥草房焕然一新,阳光照在新苫的房草上,金光闪闪。那些从房顶上拆下来的褐色小叶章被父母整齐地摞在一起,当作烧火引柴用。
⑬小叶章用尽一生,最后燃烧成一堆灰烬,发挥余热,温暖着茅草屋,温暖了朴实的村民,而那些被大雪覆盖的腐蚀草,200天后,根部又将重现新的嫩芽,又将形成浩渺的草原,又将滚动着海浪样的花海,占据着北方的盛夏。
⑭我喜欢每一棵草,历尽千万年的生死轮回,生生不息,形成燎原之势,虽生于卑微但死于壮阔,虽身形窄小却胸纳百川,在最贫瘠的土地上长成最曼妙的风景。
⑮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为什么我的梦里总是浮现出风中摇曳的小叶章,因为我的灵魂和筋骨早已长成了它们的模样。走在错落有致的泥草房间,想到我的父母和我的乡亲们,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像一棵棵草,紧紧抓着土地刨食,春夏秋冬,风餐露宿,仍无怨无悔。
⑯摸着泥草房的墙体,望着整齐的苫房草,我知道,那些泥草房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但小叶章带给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温暖与快乐早已根植于灵魂深处,生长在坚硬的骨头里。
(选文有删改)
【1】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与小叶章有关的往事,文章依次写了(1)____、(2)____、(3)____、40年后返乡感悟泥草房等内容,在对小叶章认识的深化中完成了一次心灵之旅。
【2】本文的场景描写与细腻鲜活,情味感人。请从【甲】【乙】两段中任选一段,从用词和修辞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3】有的同学觉得把本文题目改成“故乡的小叶章”更合适,你觉得呢?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2、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道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①生活中,我们忽略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小数点、一道小程序、一个小错误、……请以“被忽略的 ”为题作文。
提示:写作之前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美国作家克里滕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