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乌鲁木齐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浮躁,耐心,专注,精益求精,以毕生努力求得产品的微毫提升,造福于世。

    B.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C. 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看一幅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的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中途修改。

    D. 对于今年北半球出现的极寒天气,有专家称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开始逐渐变冷;有专家称全球没有影响,北半球出现了气候颠倒的情况,由此可见事物联系是多样的。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球无人采样任务并安全返回,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对科研人员锲而不舍的探月精神的生动写照。

    B.南京高淳老街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其街屋木质构件上的雕刻可谓工艺精湛,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都惟妙惟肖

    C.在强调和平共进的今天,美国却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这种带有冷战色彩的言论不得人心,其结果必将不攻自破

    D.学生言语表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紧张,畏惧表达;词不达意,难以传递有效信息;不分场合,表达不合时宜等。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①“化”本义为变化、生成、造化,引申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②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

    ③包含着一种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

    ④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

    ⑤“文”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A.④②③⑤①

    B.④③⑤②①

    C.⑤①④③②

    D.⑤②①④③

  • 4、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景清:明洪武年间进士。②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举为领乡荐。③游国学: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⑤辄卷:全书。

    【1】下面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以人多以书假余   亦不可以已乎

    B.未尝稍降辞##dot##色    秦王

    C.礼愈                    寡助之

    D.余虽愚            自号曰醉翁也

    【2】下列选项中“以”字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特此相戏耳

    A.即书还生

    B.是人多以书假余

    C.属予作文记之

    D.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请用“/”给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断三处)

    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5】甲乙两文都写了“借书”的经历,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欣赏艾青的诗《礁石》,简析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实践活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 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母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九年级(1)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出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在本次活动中,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并说明理由。

    (3)活动即将结束了,你也写一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4)古诗词中,戍边作战是一道悲壮的风景线。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豪情壮志,我们可以体会到范仲淹 (《渔家傲》)的思乡之情和为国建功之志。

    (5)词牌虽相同,风格却殊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雄心壮志以及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而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通过描写清明时节斗草游戏后少女内心活动笑吟吟的神态,展现了少女的青春活力,充满欢乐的气氛。

    (6)诗词往往给人以启迪,请写出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上下相连的两句):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材料二)

    “由于竹编技术难学、收入又少,很多年轻人对竹编技艺没有兴趣,都不愿学,竹编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

    俞樟根(嵊州竹编非遗传承人)

    “以前农家筛粮用筛子筛,如今都联合收割机了,以前用竹筐收各种果品粮食,如今都用塑料筐了,竹编制品没有市场了。”

    ——63岁张联芳老人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上述现象也说明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缩小这一距离,让这些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近年来,人们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尝试。

    “竹篾旗袍薄如纸张,做工精细,将竹编艺术与旗袍完美结合。虽然价格是 18800元,但展出没几天,就已经有人求购了。”

    ——吕建亚(“天价”竹篾旗袍创作者)

    这样的成功尝试证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材料三)

    在当下的“非遗”传承中,出现了一批“95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派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创作了“烟熏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篮高手等一些造型可爱的面人,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以往的面塑大都注重写实,郎佳子彧却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的面人作品《花季》,生动地表现了离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心理、学习状态。由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郎佳子或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都等着他更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

    (材料四)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B.“95 后”“非遗”传承人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C.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回应社会热点事件,并且将作品以影像的方式进行传播,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了大众。

    D.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2】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二中的“成功尝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通过抖音、快手等工具传播面塑作品。

    B.上海越剧院邀请越剧名家与戏迷一起举行“弘越传世 梅开越乡”云上演唱会。

    C.浙江省颁布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D.根雕艺术家郑剑夫创制《金庭洞天》根雕屏风。

    【3】根据材料四,你得到什么信息?

    【4】嵊州竹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促进嵊州竹编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一些建议。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成长,是要躬身入局的

    幕僚长

    (1)什么是真正的见识?见识有关于对世界的洞察,对人性的判断,对事物的取舍。

    (2)在我看来,见识分三个等级。

    (3)三流的见识是关于消费的见识,这却是很多人最引以为豪的。刀叉怎么摆,牛排怎么选,哪个酒庄好,哪个装修风格流行……这种“见识”是消费,你到了那个层次,自然会了解,只是一种圈子的熟悉。如果你不在那个层次,知道再多也只是满足一下好奇心,没什么用处。把这些当作金科玉律去模仿,只会东施效颦。

    (4)二流的见识是关于生产的见识,但这是被动获得的。比如有心的富二代、大佬跟班、投行精英等等。大佬每天都在干什么怎么做决策的?他们是怎么赚钱、怎么经营的?他们是怎么亏钱、怎么犯错的?大佬周围的人都是什么人,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虽然不是自己操盘,但是经常耳濡目染,样本量大,细节知道得充分,就比较长见识。并且这些见识是真正有用、能转化成生产力的,对于自己认识世界、做人做事是有参考意义的。

    (5)一流的见识是关于创造的见识,是你自身阅历收获的见识。比如说,乡村小城出来在大城市立足的人,有时或许比同阶层没离开过大城市的“土著”更有见地。见多识广,来自于自身阅历的梯度和广度。

    (6)人生有起伏的人,看过形形色色的人山人海,也度过风雨交加的魔幻现实;感知过底层的冷暖,也品尝过上层的滋味,才会对世界的立体、人性的复杂有认知,形成丰富有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一手的、亲历的、刻骨的。它会内化形成系统的框架,甚至本能的反应。你对什么样的人有什么需求,什么决策会产生什么后果,判断准确的概率会更高,这会直接作用于你的人生而不仅仅是参考。这就是所谓:“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7)所以,不要抱怨你的出身,要相信命运的反作用力,它或许让你遇到更多阻力,却也让你在达到同样高度时收获更多经历是自己的,一路走来加之自身的知识和气势,是直接继承来、旁观来的人所不具备的。输过,也赢过,看过风云,才能见识在胸。

    (8)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都是看客。躲在后排当观众,指指点点,总是最容易的。看着别人楼起了,喝彩起哄;等着别人楼塌了,挖苦批评。可这些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世界上最牛的工具—互联网摆在你面前,你却只学会了吃瓜。你没上过赛道,就会觉得只有冠军才值得喝彩。当你真正跑过,就会明白第四、第五、第六名的成绩也是很厉害的,你可能连业余组入围赛都进不去。

    (9)成长,是要躬身入局的。想方设法把自己扔到舞台中央,不要怕丢脸,不要怕嘲讽。别人的批评都是你加速的燃料。千方百计让自己站上舞台中央,边干边体悟,边干边进化。

    (10)站在舞台中央,就是抛弃了“运筹帷幄”的妄想,打碎了“吃瓜群众”的自轻招牌,就是在勇气和坚定的双重加持下,登上属于自己的阶梯。这种心态,是要反复训练的。训练再训练,你会熟悉这个舞台,熟悉顶着议论成长;你会习惯这个舞台,习惯成为焦点和核心。这种熟悉感,这种习惯,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

    (11)你不再是被影响、被调动,而是影响他人、创造价值;你不再是批评谁、关注谁,而是成为谁,找到你是谁。

    (12)这种心态,就是赢家心态。赢家心态,就是习惯于站在舞台中央。

    (选自《杂文选刊》)

    1本文表达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第(6)段内容,解释第(9)段划线句中“躬身入局”的含义。

    成长,是需要躬身入局的。

    躬身入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第(8)段的主要论证方法及作用。

    4(7)段的两句话都很有哲理,请任选一句补充一个有力的事实论据。

    (1)要相信命运的反作用力,它或许让你遇到更多阻力,却也让你在达到同样高度时收获更多。

    (2)经历是自己的,一路走来加之自身的知识和气势,是直接继承来、旁观来的人所不具备的。

    选择第_______

    事实论据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你容易读懂吗?为什么?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座座山川紧相连

    文清丽

    ①大哥发了一张他与文旭在机场的合影。大哥说,他这是送文旭去青藏兵站。

    ②一看到“青藏兵站”几个字,我感觉自己的手都微微颤抖了。我想到了绵延青藏线上那越来越高的海拔,想到了那一座座山川紧紧相连的壮美,也想到了青藏线给予我和我家人特有的馈赠……

    ③身为老兵的大哥,对儿子能上高原显然充满自豪。大哥说:“这是军人的荣耀!”二哥听到消息,沉吟半天说:“他去了我的老部队竟然不告诉我,这小子,有种!”

    ④二哥的话,让我的眼角忽然湿了,我想起二哥当年写的一封封家信。二哥在那号称“世界屋脊”的地方一待就是30多年。二哥的部队驻扎在崇山峻岭之中,抬头只能望到两山之间的一线天。二哥写信说:“当兵太苦了,喝的水里有虫子,山上四季都是积雪。因为缺氧,嘴唇都是紫的。一旦得个急病,基本就没命了。”我爹让姐姐给二哥回信,问是不是就他一个人在高原上当兵,要是还有另一个人,他就不用怕!二哥从此再没诉过苦。

    ⑤一次,驻地连降暴雨,河床决堤,外出巡逻的副连长和两名战士突然没了消息。二哥带人顶着大雨在昆仑山里艰难搜索,一走就是几十公里。等找到副连长时,被泥石流紧紧裹挟的副连长已经牺牲了。二哥他们流着泪,脱下军帽默哀。二哥让战友把副连长的遗体架到自己背上,一路踉踉跄跄地背回营区……

    ⑥1998年,我到青藏线采风。车一过唐古拉山口,我便头痛欲裂,被折磨得睁不开眼睛,同行的一位女编辑难受得差点写遗书。我们赶紧抱起氧气袋,边吸氧边看外面的风光,我想:从前的高原战士可没像我们这般幸运。

    ⑦那时,我突然懂得了二哥为什么比同龄人苍老,也明白了二哥对自己受的苦为啥在后来的家信中只字不提。

    ⑧三天后,我到青海参加活动,想趁机看看文旭。在兵站门口,想起二哥当年写的家信,就是从这里走进我的心间;从这里寄出的一张张汇款单,变成了家中一袋袋化肥、一件件新衣和我的学费。而我最初的梦想也正是从这里发芽。18岁那年,我只身一人迈进了响着军号的院子,开始了军旅生活。那以后,我记住了二哥从军的足迹……那以后,我慢慢知道了青藏线上楚玛尔河里的石头是白色的,沱沱河里的石头是赤色的,而北麓河的石头却是五彩的……那以后,我见证了二哥与他的战友在高原上走的一道道梁、种的一棵棵树……

    ⑨我拨通文旭的手机。先是一阵熟悉的歌曲:“呐喊一声有我在,这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呐喊一声有我在,战旗上续写我们的荣光……”接着响起了文旭的声音。我惊讶,才几天没见,我已明显感觉到文旭的声音变了。我知道,那就是高原的味道。接通电话,我只说今天在天路上碰到很多汽车兵,感觉他们个个“都像你”。

    ⑩文旭沉吟了一下,说:“姑,我懂你的意思。”随后,他告诉我,他去了军史馆,知道在青藏线上,许多官兵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在军史馆荣誉墙上,他还看到了他二叔的照片,这让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说,上了高原才明白:祖国不只是一个词,在2000公里的青藏线上,它是格尔木兵站、唐古拉兵站、五道梁兵站……在奔赴青藏线的路上,他一直都在思考:军旅生涯该怎样度过?当看到那一座又一座山川紧紧相连,他仿佛已经找到了那个答案。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我们一家与青藏兵站的特殊情缘,结尾与标题呼应,主题突出。

    B.“我”“大哥”“二哥”兄妹三个都是军人,对军队有很深的感情。

    C.第⑨段巧妙地借手机铃声的歌词表达战士们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豪情。

    D.第⑩段加下划线词“意思”指的是路上一个个“汽车兵”外形跟文旭很像。

    【2】选文第④-⑤段回忆了“二哥”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而我最初的梦想也正是从这里发芽。(请赏析加点词语)

    (2)“他去了我的老部队竟然不告诉我,这小子,有种!”(这句话蕴含着二哥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选文第⑥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标题“一座座山川紧相连”有哪些寓意?请简要概括。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出发,是一声的号令,是一种积极地心态,是一次追梦的行动。一旦出发,很难返程,出发有了方向才不会盲动,才有前行的动力。

    人生就是这样,在出发中领略万千风景。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出发”为题,在下面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在学校组织的中考100天誓师大会上,你将代表班里做演讲发言,请以“出发”为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任务二:《新化文学》杂志栏目开辟了校园文学专栏,请你以《出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投给该杂志。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x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