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B. 《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D.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左,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宫中,汗青代指史册。
B.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杂文,最早于1934年刊发,后编入《且介亭杂文》。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C. 《怀疑与学问》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D.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创造宣言》出自《陶行知全集》。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秋风过处,白杨和柳树的叶子片片 ,墙角下的蒿草们日渐 出枯败的容颜。白露过后,白杨和柳树洗净铅华,素面朝天。每一棵落下最后一片叶子的树,都是一幅生动的炭笔画。季节确实是 的大师,她默默地为这酷寒的北方 了一抹简约的韵致。
A.飘落 流露 不动声色 渲染
B.凋零 显露 变幻莫测 点染
C.凋零 显露 不动声色 点染
D.飘落 流露 变幻莫测 渲染
4、指出下列古代借代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桑梓(家乡) 社稷(国家) 同窗(同学) 巾帼(妇女)
B. 须眉(男子) 手足(兄弟) 伉俪(夫妻) 伛偻(老人)
C. 提携(小孩) 膝下(父母) 桃李(学生) 南冠(囚犯)
D. 烽烟(游戏) 丝竹(音乐) 婵娟(月亮) 汗青(史册)
5、【甲】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唐〕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释】①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柑为橘类的一种。②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用橘树自比,赞誉橘树的高洁美质。 ③木奴:指柑橘的果实。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种柑获利。
【乙】
种树郭橐驼传
〔唐〕柳宗元
郭橐驼①,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②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③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④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节选自《柳河东集》)
【注释】①橐(tuó)驼:骆驼。这里指驼背。②孳(zī):繁殖。③培:培土。④莳(shì):栽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若不过焉则不及( ) ⑵名我固当( ) ⑶去不复顾( )
【2】阅读文章,补充下面的对话。
小语:文中第二段写郭橐驼种树的特异技能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________。
后文还介绍了他种树的经验,关键在于什么?小文,你知道吗?
小文:我当然知道,就是文中写的“_________”这句话。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还运用了_________的写法。
【3】结合诗文内容,赏析诗文中划线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表达怎样的情感?
几岁开花闻喷雪, 何人摘实见垂珠? | 吾又何能为哉? |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①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②然。莫道桑榆③晚,为霞尚满天。
【注】①灸: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②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③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唱和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B.衰老是这首诗的核心话题,诗人认为,老年固然有可感伤的一面,但也有可欣喜的一面。
C.诗人将老年与青年对比,觉得老了也有很多优点,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
D.本诗由失落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情感变化相同。
【2】诗的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颇有哲理,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内容。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第三次举办奥运赛事。北京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动会的城市,也将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之后,时隔整整70年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同时中国也成为第一个实现奥运“全满贯”的国家。
(2)下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会徽图案,请你向全班同学简要说明会徽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关雎》)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 《相见欢》)
③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④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⑤ ,天山共色。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⑥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晏殊《浣溪沙》)
⑧浮光跃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9、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灿若一朵木棉花。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的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选自《杂文报》2013年3月29日,稍有改动)
【1】第⑤段中“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看”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这一细节?
【2】作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3】联系上下文,从要求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2)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水,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周志国
①睡在稻草上。小憩的庄稼人。贪玩的孩子。阳光洒在温软金黄的草堆上。花儿一样的梦。
②我睡在稻草上,是睡在用稻草铺垫的木床上。
③从农村出来后的每年春节,我是雷打不动要回老家去的。回到乡下,回到父母的身边。有一年冬天,大雪齐了膝盖,我就是连滚带爬回去的。人回去,心也回去。
④父母家里就两位老人,至今没有舍得添一件时尚的家什,没有音乐,没有电视。除了吃饭,我们就从早到晚围着曦曦燃烧的木柴火塘,嗑母亲炒的南瓜籽说话,常常要说到夜深了才想起该去睡觉。
⑤这么多年,我只要回去,都和父亲抵足而眠。今年春节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们说到家里的公鸡都叫了头遍。临睡了,母亲说被子床单什么的,都是新洗了的,还用米汤水浆了。父亲抢过话头,特别补充说,垫絮下面的稻草全部换了新的,是他从草垛里选那壮实金黄的稻草,把袍叶撸干净了,再用菜刀切齐整,一把一把,一层一层铺在床板上,平实,厚实,松软,睡在上面,不比席梦思差。
⑥我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了父亲做这一切时的情景:视线在草把里探寻,双手在草垛里翻找,拉出来,一只手捏着草尖处,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张成梳子样顺着草身一次次往下撸,袍叶撸干净了,手上就剩下了金黄的草梗。看看撸得差不多了,就顿齐了用刀切,然后抱到床边细细地铺好。稻草铺好了,再铺上棉絮,铺上床单;看看自己精心忙活打理一新的床铺,只等自己的儿子回来。老人家的幸福像蜜汁样从心底里往周身流淌。
⑦脱去臃肿的外衣,钻到被窝里躺下去,一股熟悉的稻草的气息顿时向我袭来。稻草的味道,稻谷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甚至父亲的味道整个包裹了我。我没有说话,我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一起感受,一起回味,一起品尝,重温自己生在稻草铺上,睡在稻草铺上的那些过去了的岁月和生活。
⑧我也种过水稻。收获金黄的稻谷,也收获金黄的稻草。季节熟了,把多数的稻谷卖给粮站,把够吃的稻子留给自己。想象着金黄的稻谷加工成雪白的大米去养育天下的生命。也有骄傲,也有自豪。稻谷都安排好了,成堆的稻草则留下来陪着我们过一年里剩余的日子。它的用处很多,切碎了洒上清淡的盐水用它做牛的饲料,晒干了用它来生火做饭,理净了用它来垫床铺,过去它还是庄户人家盖屋面的唯一材料。
⑨自打搬进城里,我们的生活就彻底告别了稻草。垫床的是席梦思,烧饭的是煤电气。我们把稻草扔在了乡下,把与稻草有关的一切都扔在了逐渐淡去的记忆里。甚至好多的日子,我们在梦里都不见了它的踪影。曾记得,第一次睡上席梦思,那一份当了神仙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妙。孩子们在床上玩起了弹跳的游戏,我们则在历数稻草铺的简陋与粗糙。谁也不知道,第二天起来,我们都喊腰疼。如今想来,那是不习惯的缘故,并不是席梦思的错。我们尽管对稻草铺还存有一丝留恋,但终究是不会再到乡下去拖车草来垫床铺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席梦思的软和,忘记了那些与稻草滚在一起的日子。
⑩户外有风,屋后的竹林在沙沙摇响。远处有几声狗吠起落。这个静谧温馨的晚上,我睡在稻草上,睡在父亲身边,我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我做了一个梦:田野里翠绿的禾苗翻起金黄的稻浪,从金黄的稻堆里淌出了白米的河流……在阳光照耀的田野里,我躺在芬芳的稻草上。幸福地睡着了……
【1】文章围绕“稻草床”展开情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3】结合全文内容,请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4】【甲】【乙】两个片段都属于景物描写,请比较两者在写法上各有什么不同,又各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甲】我做了一个梦:田野里翠绿的禾苗翻起金黄的稻浪,从金黄的稻堆里淌出了白米的河流……在阳光照耀的田野里,我躺在芬芳的稻草上,幸福地睡着了……
【乙】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鼎湖山听泉》)
【5】文章标题和结尾处都出现了“芬芳”一词,它有怎样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送的不是快递,是救命的人啊!”
①我是汪勇,生长于武汉,是一名普通的80后快递小哥。从没想到在这场“战疫”中,会成为新闻人物。
(一)①( )
②大年三十,因为疫情的影响,快递公司放假了。傍晚,我关好仓库返回家中与亲人吃团圆饭。晚上10点,打算哄女儿休息时,突然刷到一条来自武汉金银潭医院护士朋友圈的信息,上面写道:“求助。我们这里限行了,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回不了家,走回去要四个小时。”需求是下午6点钟发布的,一直没人接单。
③“去还是不去?”当时我很纠结,一个人默默地花了一个小时做心理斗争。最后下定决心“去”。老婆是个心理脆弱的人,父母又上了年纪,不能让他们担心。所以,我决定一个人扛下这件事情——用善意的谎言瞒着他们。
④怎么出去?发单的护士是第二天早上六点钟下夜班,我告诉老婆说,网点临时需要值班人员,我被派去值班了,顺利瞒了过去,六点钟准时到达金银潭医院。护士看到我愣了一下:“我没想到有人会接这个单。”接着,她上车,一路上一言不发,默默抽泣,一直哭到下车。
⑤这一天我接送了三十个医护人员往返金银潭医院,一天下来,腿抖个不停。说实话,我心里很害怕:万一感染了怎么办?我开始打退堂鼓,劝自己说:“要不算了吧。”但当晚上我看到又有护士发单,目的地距离医院有几十公里那么远,没有一个人接,马上又改变了主意:我不能让他们累倒在回家的路上。我坚持把那位护士送到几十公里远的家里。
(二)②( )
⑥随着医护人员的增加,要接送的医护人员数量剧增。我开始发觉自己就算再拼命,也只能满足接送300公里的量。于是,我开始在朋友圈发布消息招募志愿者。接下来有二三十个人轮流跟着我跑,中间我们跑坏了三台车。
⑦后来,支援武汉的医疗队伍越来越多,志愿者团队也无法满足这些医护人员的出行需求了,怎么办?我决定继续扩张车队。多方组织协调以后,近千辆共享单车投放在金银潭医院门口,满足短距离回家路途的医护人员需求;再弄来 400 辆电动车,又解决了一部分需求;又联系上一家网约车公司,又解决了一部分需求。每一家企业,我去对接协商,吃过不少闭门羹,最终,感动了不少人。
(三)③( )
⑧(chí yuán)武汉的医疗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政府给他们安排得有饭吃、有地儿住,但细枝末节不一定照顾得到,我们可以查漏补缺,尽我所能不亏待他们。最开始我们募集到了2.2万元,为倒夜班的医护提供泡面和水。后来有一个护士发朋友圈说,好想吃大米饭。我看到后心酸得不行,下定决心第二天一定让她们吃上白米饭。很快就有餐馆老板对接了,16块钱一份,一天100多份。第二天,武汉一家酒楼老板找到我说,可以免费提供盒饭,一天1500份,分别提供给金银潭医院、新华医院和协和医院。
⑨自从当起了金银潭医院的“专职司机”后,我每天不停地做事,不停地解决问题。上海医疗队的两名医生过生日,我们帮他们买了蛋糕,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有时医院里空调不能开,医护缺少用来保暖的无袖羽绒服,我们花了10万元,把商场超市的羽绒服买得一件不剩,又在广州的优衣库定了1000件。医护人员需要一批防护鞋套,整个武汉市都断货,我在淘宝上找到一个商家,但货在距离武汉市区55公里的鄂州葛店。我连夜开车去取,带回来了2000双。
⑩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停下,但只要医护人员呼唤我,我随时都在。我送的不是快递,是救命的人啊!
(1)根据拼音写出第⑧段中的汉字。
chí yuán _______
(2)第①段中“这场‘战疫'”是指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画线上分别写出能概括这一部分内容的小标题:
①隐瞒家人,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画线句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作用是________。
(5)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真实可信。
B.运用有详有略的记叙方法,细节具体。
C.塑造医护人员的高尚形象,令人动容。
D.赞扬志愿者团队奉献精神,令人感佩。
(6)从语言表现力角度,简析文末画线句的妙处。
12、题一: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杯茶,苦涩中带着一丝清甜;青春是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与哲理……青年应是什么样子?每个人应该怎样度过青春?请以“致我 的青春”为题作文,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