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反衬诗人内心的悲苦。
B.“冰塞川”“雪满山”两句,运用比喻突出仕途艰难,表现出无限惆怅之意。
C.“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三字短句,短促有力,写出诗人虽感到前路艰难,但终究在迷茫中看清方向,内心安定。
D.诗歌最后两句表现出诗人“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和沧海扬帆的无比勇气,是全诗的最强音。
2、下列语句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多读书,读好书,在大量的阅读中含英咀华,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
B.学校校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大显身手,前仆后继,为班级的荣誉拼尽全力!
C.他自小受父母影响,偶尔囫囵吞枣地记诵些诗词歌赋,竟渐渐养成了附庸风雅的毛病。
D.西街那妇人脾气暴躁,常常歇斯底里地骂孩子,后扩散至周围的人,街坊邻居没有不避她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伏尔泰毕生都在嘲讽那些道貌岸然的贵族,他被誉为“欧洲的良心”。
B.而今,窗往往被可怕的防盗网封死,躲在厚厚的帘布后面,已形同虚设了。
C.同学们喜欢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经典作品,他们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北大,胡适与钱穆的讲座因精彩而风靡校园,他们在学生中也留下了“北胡南钱”的美誉。
B. 纵使骗术再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再干净,也总会有证据让骗子在事实面前显露出原形。
C. 世贸大厦废址已成为纽约新的旅游景点,游人看了后无不神色黯然,叹为观止。
D. 两年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在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中上演了一部青春序曲。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劳其筋骨 (2) 入则无法家拂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4】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创作于被贬途中,面对“左迁”,诗人没有忏悔,没有屈服,而是将满怀的幽怨诉诸笔端。
B.首联交待诗人被贬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写出获罪之快,“路八千”写出被贬之远。
C.“弊事”指迎奉佛骨一事。诗人不惜残余生命反对皇上的荒唐之举,表达了愈老弥坚的忠君之志。
D.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韩湘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心态。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借此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7、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九年级某班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营造读书氛围,同学们想在教室墙壁上悬挂关于读书的古诗句,下列诗句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B.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C.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为了增添教室的文化气息,同学们还想在教室前门两侧张贴一副与读书相关的对联。班长已写出了上联,请你拟写下联。
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
(3)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班上准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读书活动。
活动一:开展读书情况问卷调查;
活动二:
活动三:
8、默写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史记》)
(2)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 《桃花源记》)
(3)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5)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6)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7)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8)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 (《论语》)
9、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小题。
【1】第4幅图中的“某一仪表”指的是现代汽车上安装的( )。
A.车速表 B.燃油表
C.里程表 D.发动机转速表
【2】根据连环画提供的信息,请你推测郭沫若题词的主要内容。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状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现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共分为10个大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_______。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这与其存在特点有很大关系。因此也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容易出现中断。某些领域或项目往往因传承人的死亡而走向衰落,不经意就会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传承人。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06年起,国务院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据互联网,有删改)
[材料二]如图。
(据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材料三]
6月13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全省各地将围绕传统医药、传统体育和餐饮类技艺等非遗项目,以70%在互联网平台上展播,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240余场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非遗活动。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云游•四川非遗”影像展当天上线。主办方从19个市(州)、3个省直部门、1位个人推荐的137部非遗影像作品中精选出35部,将通过电视段和网络平台进行为期一周的展播,同时还将联合海外文化中心用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大平台同步进行线上展播。“四川非遗购物节”是本次系列活动的亮点,非遗购物节汇集了全省356位非遗传承人、536家非遗店铺及其相关企业。展示展销5000余款非遗特色产品。
独具特色的“非遗健康生活——中医药之美专题展”也于当日正式开展,展览诠释了四川传统中医药这一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与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精彩互动。
(据《四川日报》,有删改)
【1】请结合材料一第二段的内容,为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可以看出,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B.由材料一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C.材料二的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到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D.材料三选用的是一则新闻,这则新闻可以用“四川非遗购物节成亮点”作为题目。
【3】结合三则材料,请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11、阅读《那时候有多美》一文,完成小题
那时候有多美
(1)那个五月的雨天,新来的语文老师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来到我们身边。当他立在教室门前,大家都鸦雀无声地盯着他看。
(2)“今天的作文课,描述你们的新语文老师——我。”他走到讲桌前,行头都没有卸掉,就这么抱着手肘,看着我们写作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新鲜的老师,很新鲜。我留意到,他的鞋上还粘着一片水灵灵的草叶子。因为披着蓑衣,所以他走过的时候,掀起了一阵麦草的清香。
(3)“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A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他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外面风景那么美,在屋里待着简直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会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读鲁迅的文章,在潺潺的小溪边背苏轼的词,在洁白的羊群中念余光中的乡愁……
(4)老师教我们唱一首《那时候有多美》的民谣,他会弹吉他。老师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合唱。
(5)我们的老师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可谁能想到,这么个铁塔般的汉子心中,满满的全是有关文学和艺术的柔情呢?
(6)半学期在“田园牧歌”中度过,我们班在期中考试遭遇了“滑铁卢”。除了语文成绩的平均分全年级最高,其余的课简直惨不忍睹。在那么有趣的语文课里待着太美了,其余的课都用来回味了,谁还有心思趴在课桌上,看着铁青的黑板?
(7)成绩出来的那天上午,老师还安慰我们,不要灰心,总会有又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的。但下午开家长会时,家长像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鹫,在老师发分数条的时候就开始虎视眈眈了。
(8)于是,之后的语文课基本都是在教室里上的,可是作文课,他还是带我们去了学校附近的湖边。当老师讲述该如何描写湖的时候,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这个湖我们天天见,知道怎么写,没必要来这里。”
(9)“可是湖水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呀,光线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景色是不一样的,甚至湖水的气味也是不一样的!”老师没听出来学生话语中的挑衅,他沉浸在自己对湖水的一往情深中,“在我们北方,几乎见不到这么美的湖……”
(10) 可是,更多的同学关心的是会不会因为成绩差而挨打。于是,不少家长和学生发起签名上书的倡议,开始质疑语文老师的教学
(11)不久,老师来向我们辞行。他走得很突然,一如他来的时候那样。最后一篇作文是“离别”,老师事先帮每一个人在作文上写好了题目。字迹飘逸俊秀,与他的外形差距很大。这一刻,我们都哭了。
(12)后来,我们换了“称职”的语文老师,这一年,我们班的升学率全校最高。
(13)毕业后,我也会来那片湖泊,转一转,看一看。才发现,原来老师说的是真的。这片在我们曾经看来百年不变的湖泊,确实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颜色。而且,雨天湖水散发着淡淡的雾气,闻着青草的香味。可是这么多年了,却是由一个外乡人为我们点明的。
(14)B“那时候有多美,笑起来像一湖清水,连叹息都那么轻微,我不能体会。”
【1】阅读全文,摘选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那个五月的雨天,他来到我们班,大家觉得他__________________;期中考之后,他在作文课上深情描述湖水时,部分同学__________________;老师被迫辞行时,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披着蓑衣,所以他走过的时候,掀起了一阵麦草的清香。”联系上下文,谈谈“麦草的清香”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3】品析文中A、B两个句子。
(1)请从修辞角度品析A句,A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
(2)请说说你对B句的理解。(提示:可从内容、结构、语言等角度)B“那时候有多美,笑起来像一湖清水,连叹息都那么轻微,我不能体会。”
【4】第⑿段“后来,我们换了‘称职’的语文老师”,这是否意味着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不称职的?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学习生活说说看法。(提示:课文《王几何》《我的老师》《再塑造生命的人》)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是远方/在召唤我们前行/还是我们的心/已准备好出发
(奔驰汽车广告语)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汪国真)
“路”是由“足”和“各”组成的,“足”表示路是用脚走出来的,“各”表示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路。
(三毛)
请以“挥挥手,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