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绍兴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豢养   翻白眼   不功自破   无缘无故

    B.荣膺   闹饥慌   腐草为荧   无精打采

    C.坐落   睁眼瞎   搬弄是非   芒刺在背

    D.愧赧   盐竹笋   两胁插刀   经世奇才

  • 2、下列汉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汹涌 扭捏作态 不足为据 与日具增

    B.忧戚 附庸风雅 相得益彰 前仆后继

    C.惊骇 富丽堂皇 形消骨立 根深蒂固

    D.困厄 断章取义 间不容发 走头无路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广(mào)             (jū)               顿开茅(sāi)

    B.守(gè)               婷(pīng)            与日增(jù)

    C.骨(hái)               (xiá)             自吹自(1éi)

    D.拜(yè)               睢(zì)               抽丝茧(bāo)

  •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现存最古老的云南山茶,也许应数生长在楚雄紫溪山功德林的“紫溪茶”,树龄六百五十多年。

    ②公元898年绘制的《南诏图传》中,它就出现在南诏王细奴罗家里。

    ③大理巍宝山灵官殿的桂叶银红,高18.88米,是世界最高的茶花,树龄也近四百年。

    ④在云南,山茶还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

    ⑤而丽江玉龙雪山东麓的玉峰寺院内一年能开上万朵花、荫地面积全国最大的“茶花王”,树龄大约五百年。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焉 间:夹杂

    B.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C.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

    D.公将之 鼓:击鼓进军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分人/徒有先生也

    B.公将驰/先帝称曰能

    C.战请从/余缊袍敝衣处其间

    D.再衰/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突出了曹刿“远谋”的形象。

    B.曹刿虽一介平民,战前主动求见鲁庄公,就“何以战”连连追问鲁庄公,把为百姓办事,得到百姓拥护作为“战”的根本条件,足见他具有远见的政治卓越识和指挥若定的特点。

    C.本文不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语言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

    D.曹刿以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积极参与抵抗齐国入侵的政治谋划,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

    2请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班级开展“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的讨论会,你作为班级的一员,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本次活动拟定一则主题。

    (2)请写出一句和“困境(逆境)”相关的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你班上的一位同学学习十分努力,但几次考试都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学习,参加了这次活动后,你打算怎样劝说他?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按要求默写。

    (1)小时候/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2)老骥伏枥,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3)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6)__________,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诗经·蒹葭》)

    (7)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庄子》)

    (8)在《与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现代文阅读

    小茶花依然绽放

    张宇航

    ①到过青藏兵站部的人,可能都听说过小茶花的故事,并且感动落泪。

    ②我还没到兵站部和走这趟唐古拉前,也听说了小茶花的故事,后来还读过许多与青藏线有关的书,书中都有小茶花身影在字里行间跳动。

    ③小茶花不是女兵,而是军人的女儿。她在青藏线上突发高原病,被夺走了幼小生命。那年,她还不到4岁!

    ④时光像楚玛尔河、沱沱河水日夜流淌,高原军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小茶花却永远不老,永远定格在青藏高原。只是她的故事已演绎出多个版本,流传于青藏线。这不奇怪,因为讲述和采写她故事的叔叔阿姨都没见过她,或者没在事发现场,却被她的故事深深打动和感动。

    ⑤女孩的故事让人心酸。

    ⑥小茶花都快4岁了,还没见过爸爸呢!爸爸是解放军,当兵当到青藏高原好高好高的地方,忙得很,没时间探家,她就跟着妈妈上部队看爸爸。住在格尔木的幸福院里等了一个月,爸爸还是没能下山来。妈妈假期快满,等不及了,便带着小茶花坐汽车上山,了却孩子的心愿。

    ⑦爸爸樊世林是青藏兵站部某管线部队教导员,地离格尔木七八百公里,海拔有4600多米。出发时,小茶花一心想早些见到爸爸,唱着儿歌,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车刚过五道梁,她就因高原反应发烧、抽搐起来。孩子抵御高原反应的能力很弱,病势发展十分凶猛。尽管妈妈心急如焚,司机加快车速,同车乘客拿出葡萄糖和药品相救,最终也未能挽留下小茶花幼小的生命。汽车到达驻地时,小茶花已躺在妈妈怀里,永远不再醒来……

    昆仑山在呜咽,唐古拉山在悲伤,青藏公路黯然无语。

    ⑨小茶花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不到4年,并且,连是孩子都会拥有的见爸爸一面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⑩妈妈搂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哭干了眼泪。爸爸苦盼亲亲女儿,迎到的却是女儿冰凉的身体,他悲痛欲绝。战友们轮流抱紧小茶花,希望能用众人体温让她复活,听她奶声奶气喊“爸爸”“叔叔”……

    小茶花不是军人,不是为国家和社会而牺牲,她走不进格尔木的昆仑陵园。但她是军队的女儿,是为了上高原见兵爸爸一面而遭遇不幸,是沿着青藏公路上天堂的。她把小小的躯体留给昆仑山、唐古拉山,灵魂上了天堂,天堂里没有爸爸。

    官兵们把她埋在青藏公路旁。爸爸和叔叔常常来看她,陪她说说话。有爸爸和叔叔们陪伴,她不会寂寞、孤单。

    这是青藏线上最年轻的一座墓碑!

    含苞欲放的蓓蕾过早凋谢,花朵还会绽放吗?

    会的。小茶花的故事被兵站部演出队黄乐乐、刘青玲等人创作成小品《小茶花》,不但在青藏线为部队官兵演出,而且到北京上演。从此小茶花可爱的形象就常常在舞台出现,爸爸就常常能听到她的呼唤。叔叔们开车经过小茶花坟茔,也会长鸣喇叭问候她。

    黄乐乐告诉我,她第一次上高原时,听到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小茶花。老兵们讲给新兵听,新兵又讲给新兵听,一直传到今天。乐乐还为小茶花写了一首歌:

    妈妈领我走,爸爸在前头。白天追着太阳去,夜晚牵着星星游。雪花漫天飘,落在我心头。梦里牵过爸爸的手,千里之外高原走。含着泪,不回头。笑脸解开满心愁,风雪中妈妈领我走……

    据说有一年春天,小茶花坟茔上居然长出嫩绿的小草,这在千里赤壁的高原是个奇迹。不知道是不是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们的泪水把她唤醒,化作小草归来。

    我沿着小茶花走过的南山口、纳赤台、西大滩、昆仑山口、五道梁,一路寻觅,很想看看她的身影、她的坟茔。但始终没有找到,也打听不到。只有风雪仍在迷漫,青藏公路上人车行色匆匆。

    记忆会在时光流逝中渐渐淡忘,但我坚信,小茶花依然绽放在所有高原军人心底深处,绽放在每一个听过或写过她故事的人的心底深处。

    (选自《羊城晚报》7月21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脉络补充完整。

    引出小茶花,奠定悲伤情感——讲述小茶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弥补人们遗憾——回忆小茶花,表达绽放信念。

    【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昆仑山在呜咽,唐古拉山在悲伤,青藏公路黯然无语。(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

    (2)妈妈搂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哭干了眼泪。爸爸苦盼亲亲女儿,迎到的却是女儿冰凉的身体,他悲痛欲绝。战友们轮流抱紧小茶花,希望能用众人体温让她复活,听她奶声奶气喊“爸爸”“叔叔”……(联系上下文赏析加点词语。)

    【3】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段“含苞欲放的蓓蕾过早凋谢,花朵还会绽放吗?”一句的含义。

    【4】请分析文章题目“小茶花依然绽放”的作用。

    【5】其实戍边一线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戍边20多年的“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曾遭遇几十次暴风雪和泥石流。19岁的戍边女战士郑仪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我牺牲了,把我忘了就行”。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50字以内)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细瘦的胳搏,紧扶着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的体力。我汗流浃背,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上。可我懂得我不应耗费时间,去感kǎi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自怜自艾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怀着希望播种,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磕____  kǎi____  自怜自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汗流浃背”中“浃”的意思是_______;“不毛之地”的意思是_________

    (4)语段中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 11、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各题。

    又到芦花飘飞时

    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芦苇,一丛连着一丛,一片连着一片。苇叶是温暖的黄,芦花是轻柔的白。此刻芦花盛开,飞絮遮岸。长长的堤埂下,从西而东,皆是絮花柔曼,如初冬的雪提前飘落在芦苇的额上。

    ②“芦花没有什么看头。”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这样写道,的确,芦花极普通,极平常,不能和姹紫嫣红的奇花异卉相比。而葛青独爱这个没有什么看头的芦花。

    ③风起,芦浪翻涌,每一个细节都在展示饱满的力量。没有谁可以驾驭风的走向,芦花的命运注定“随风而逝”。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不问西东,顺天适性,该努力生长的时候就努力生长,该抽穗扬花的时候就抽穗扬花,该零落成泥的时候就零落成泥,足够了。何况,每一个逝处,其实不都是生命重新开始的地方吗?看着吧,只要根下有一点儿湿土,一到春天,定能“噌噌噌”地长出一片新绿。这么多的芦苇,每年开了谢谢了开,多像一茬茬青春的孩子。

    ④一朵芦花落在葛青的袖子上,毛茸茸的。又一朵芦花亲吻葛青的脸颊,一些往事漫过记忆,从岁月深处涌上葛青的心头。

    ⑤葛青犹记得母亲对芦苇永远看不够,每次都会把最沉默的那一支带回家。带回家的芦苇,一天接一支地,全被母亲安插进了那只泛着温润光泽的大瓷瓶里。那是父亲出差景德镇时,特意买来送给母亲的。父亲在外地工作,一两个月回一次家,回家总带给母亲礼物。

    ⑥插进瓷瓶的芦苇再不是水的骨头了,它仿佛会变魔法,不仅是把它自己,连带着把整个世界都变得无比蓬松柔软。

    ⑦其实葛青也是无比想念父亲的。思念快要把胸膛撑破的时候,芦苇也把瓷瓶插满了。葛青慢慢发现一个秘密:芦苇把瓷瓶插满时,父亲一准回家了。

    ⑧父亲把葛青和弟弟挨个高高举起,清脆的笑声在葛青的头顶打着转,向屋瓦向天宇漫散。回家的父亲帮着母亲把瓷瓶里的芦苇一支一支取出来,扎成一把结实的扫帚,扫去人间万般愁。尘障总是越扫越少,路也会越走越宽。几年之后,父亲买了房子,将留守乡间的母亲及葛青们接了去。那一刻,瓷瓶最空,母亲的心最满。那一刻,因为母亲脸上的熨帖,葛青无比欢喜起故乡水渠旁的芦苇。

    ⑨与父亲团聚了的母亲,执意让瓷瓶空着。

    ⑩母亲将瓷瓶送给葛青,作为嫁妆的一部分。母亲的心意,葛青懂,所谓岁月静好,莫过于心被爱填满而瓷瓶空着。

    多年以后,葛青离开熟悉的县城去省城工作。一切从头来过,葛青其实也很担心也会害怕,带给家人的,究竟是幸福还是忧愁。

    空着的瓷瓶,在离开家时特别醒目,像生活被撕裂的那部分,使人不忍直视。葛青便在摆放瓷瓶的正上方墙壁上挂了一幅风卷芦苇的图画。爱人端详画许久,告诉葛青:“放心吧,所有的春天都是从芦苇开始绿的。”这句话,使葛青流了许多幸福的泪。

    “芦苇所经历的,我必将经历。放心吧,母亲,漫卷芦苇的长风从来不是困厄,它应该是梦想。浩荡长风,自由勇敢,无惧无畏。大凡被长风培育过的事物,都跌宕而柔韧、蓬勃而绵远。”葛青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念道。

    (选自短文学网,有删改)

    【1】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梳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在方框中补上合适的内容。

    湖边芦苇,引发遐思→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心中芦苇,激励前行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

    ①看着吧,只要根下有一点儿湿土,一到春天,定能“噌噌噌”地长出一片新绿。(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那一刻,因为母亲脸上的熨帖,葛青无比欢喜起故乡水渠旁的芦苇。(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3】选文第②段引用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在《枕草子》的话有何作用?

    【4】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请诠释文章标题《又到芦花飘飞时》的含义。

    【5】读文,要善读曲笔(写文章时委婉曲折,不直接道出本意)。请谈一谈葛青挂风卷芦苇的图画有哪些深意?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向善是心怀仁爱,行善事;向善是追求美好,塑品德;向善是修炼特长,习技艺……不论是哪种“向善”都能激励我们向上攀登,不断成长。

    请以“向善向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