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2、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4、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5、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1)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______(填序号)。
A Cl2 B 淡水 C 烧碱 D 食盐
(2)从海水中提取溴的主要步骤是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该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工业上常用于沉淀 Mg2+的试剂 A 的俗名是______,氢氧化镁转化为 MgCl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海带灰中富含以 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实验室提取 I2 的途径如下所示:
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步骤②加热煮沸一会的 目的是 ______
②第④步氧化过程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 再加入 CCl4 作萃取剂,振荡、静置,可以观察到 CCl4 层呈______色。
6、D、E、X、Y、Z是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它们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依次是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正四面体、V形、直线形。回答下列问题:
(1)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上述5种元素中,能形成酸性最强的含氧酸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D和Y形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4)D 和X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键类型属___________;
(5)金属镁和E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_,此产物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针对表中的①~⑨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族 |
2 |
|
|
|
| ① | ② | ③ |
|
3 | ④ |
| ⑤ |
|
| ⑥ | ⑦ | ⑧ |
4 | ⑨ |
|
|
|
|
|
|
|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填具体元素符号,下同)。
(2)元素⑤的氢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⑦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8、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CH3OH)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池。
Ⅰ.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1)甲醇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左边电极为该电池的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该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3)当6.4 g甲醇完全反应生成CO2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体积约为___________L。
Ⅱ.某学习小组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进行研究。
(4)电解一段时间后,U形管___________(填“左”或“右”)边的溶液变红,该处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5)若要使电解初期的溶液复原,可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9、钠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小块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若金属钠常时间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最后生成的物质是________。
①.金属表面逐渐失去金属光泽 ②. 氢氧化钠 ③.碳酸钠
(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钠沉到水底 ②.钠熔成小球 ③.小球四处游动
(3)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而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从而保护内部的铝不再被氧化。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书写方程式:
(1)已知将浓盐酸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而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在一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中,共有KCl、、浓
、
、
、
、
七种物质。
①写出一个包含上述七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_。
②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不溶于冷水),溶液又变为紫红色,
反应后变为无色的
。写出该实验中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6价铬的毒性很强,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需要转化为低毒的,再转化为不溶物除去,废水中含有的
可以用绿矾(
)除去。测得反应后的溶液中含
、
、
、
等阳离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已知:①(绿色)(强碱性条件);
②(强酸性条件)。
将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微热,得到透明的绿色溶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由硫可得多硫化钠,x值一般为2~6,已知
与Na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配平上述方程式,将系数填写出来。___________
11、利用相关知识填空。
(1)标准状况下 11.2LNH3中含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等质量的SO2和SO3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所含的氧原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
(3)4.8gCH4中所含氢原子数与___________g 水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4)已知A 是一种金属,82 gA(NO3)2中含有6.02 × 1023个硝酸根离子,则该硝酸盐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
(5)标况下,一定量的N2与 22.4LCO 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N2的质量是___________。
(6)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0.4 mol某气体的体积为9.8 L,则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____。若此时压强为101 kPa,则温度___________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12、可逆反应A(g)+B(g)2C(g)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T1向T2变化时,正反应速率______逆反应速率(填“>”“<”或“=”)。
②由T3向T4变化时,正反应速率______逆反应速率(填“>”“<”或“=”)。
③反应在________温度下达到平衡。
13、镍的全球消费量仅次于铜、铝、铅、锌,属有色金属第五位,常用于各种高光泽装饰漆和塑料生产,也用作催化剂,制取原理:,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
。
已知:;
熔点为-25℃,沸点为43 ℃,60 ℃以上与空气混合易爆炸;
熔点为-20 ℃,沸点为103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是用来制取CO,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装置C用于合成 (夹持装置略),最适宜选用的装置为______(填标号)。
(3)实验过程中为了防止CO及与装置中空气混合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所以要先观察到________(填实验现象)再加热C装置。
(4)利用“封管实验”原理可获得高纯镍。如图所示的石英玻璃封管中装有粗镍粉。再充入CO气体,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后,则高纯镍粉在封管的_______温度区域端生成(填“323 K”或“473 K”)。(提示323 K是49.85 ℃,473 K是199.85 ℃)
(5)假设实验中有参加反应,C装置参加反应镍的质量为2.95 g,E装置中盛有
溶液100 mL,则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
。
14、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9 , 先将等体积的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mol·L-1,则生成CaCO3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5、煤是一种常见的矿物燃料,其综合作用有煤的气化、煤的干馏和煤的液化等。煤的气化主要反应原理如下:C(s)+H2O(g)CO(g)+H2(g)-131.3kJ。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体积的容器内发生上述反应,假设有42克CO生成,需要吸收的热量是____kJ。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____。
(3)反应中H2O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分钟)/温度(℃) | 1300℃ | 高于1300℃ |
0 | 2mol/L | 2mol/L |
2 | amol/L | bmol/L |
4 | 1.4mol/L | cmol/L |
6 | 1.23mol/L | cmol/L |
8 | 1.23mol/L | cmol/L |
①根据表中数据计算1300℃时,4分钟内的反应速率____mol•L-1•min-1。
②表中a____b,c____1.23mol/L(选填“>”、“<”或“=”)。
③1300℃时,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
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B.v(H2)=v(H2O)
C.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D.碳的浓度保持不变
16、亚磷酸(H3P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HPO3)。
(1)亚磷酸是_______元酸。
(2)PCl3水解可制取亚磷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在H3PO3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H3PO3H++H2PO
①某温度下0.10mol·L-1H3PO3溶液pH=1.6,即溶液中c(H+)=2.510-2 mol·L-1,求该温度下,上述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K=_______
只考虑H3PO3的第一步电离,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②Na2HP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4)电解Na2HPO3溶液也可得到亚磷酸,装置示意图如下: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
②产品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亚磷酸具有强还原性,可将还原为金属单质,亚磷酸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