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革命,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在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B.定都天京
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2、诗圣杜甫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用纸写诗 ②读活字印刷版的《史记》 ③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 ④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3、下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高大的骆驼上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注:中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泛称)乐俑。左侧前乐俑手托琵琶,后乐俑做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胡人俑正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包含浓郁的情调,从图片和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①唐朝制瓷业发达 ②唐朝民族交融的盛况
③唐朝人服饰的特点 ④唐朝农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这包括( )
A.战后应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B.维持“凡尔赛体系”
C.日本窃取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D.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5、从下边漫画反映的真相可知:中英《南京条约》具有
A.不平等性 B.公平性 C.欺骗性 D.建设性
6、1949年4月,毛泽东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
A. 辽沈战役后
B. 淮海战役后
C. 平津战役后
D. 渡江战役后
7、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草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A.日本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雅典
8、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D.加强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9、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其重要影响在于( )
A.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C.开启了人们思想解放的闸门
D.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0、下表为某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造成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进行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11、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十分重视党和军队的建设,如图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是( )
A.
B.
C.
D.
12、普希金指出:“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这说明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 )
A.废除农奴制度
B.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C.加强东西方交流
D.进行对外扩张,争夺殖民霸权
13、邱少云、黄继光等“最可爱的人”身上体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
①爱国主义精神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国际主义精神
A.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1993年5月,仪征扬子公园建成一座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缅怀哪位辛亥革命烈士?( )
A.汪曾祺
B.盛白沙
C.朱自清
D.吴征镒
15、孔子曾经感慨说“苛政猛于虎也!”这说明孔子主张()
A.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
B.要让人民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C.君主要体察民情,爱护百姓,实行仁政
D.说话要谨慎
16、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坚持了十四年,战争的起点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17、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它是可恶的。"下列能体现德国这两个特点的史实是
A.A B.B C.C D.D
18、《灾难与转折1937》一书中把1937年定义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转折点,依据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八一三事变
19、“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下列符合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20、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 )
①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 ②减少了民族隔阂
③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④增加了西晋的实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如两弹元勋____、党的好干部___等。
22、______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填空。
领域 | 发明创造 | 发明者/改良者 | 意义 |
棉纺织业 | (1) | 哈格里夫斯 | 促进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使人类进入“______(5)__________。” |
动力部门 | 改良蒸汽机 | (2) | |
交通运输业 | (3) | 史蒂芬孙 | |
汽船 | (4) |
24、明朝末年,占领我国宝岛台湾的殖民者是________。
2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人是________。
26、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体育运动。毛泽东主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A. 百花齐放 B. 全民健身
C. 健康第一 D. 体育强国
27、新文化运动的最为重要的阵地是刊物______和________
28、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___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明朝时期,景德镇生产的___________,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2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____战争。
30、大学的发展:
(1)12世纪,_______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_______取得授课许可证。
(2)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_________和________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3)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让我们回顾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起步篇】
(1)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家的民主法治法治建设还没有健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让我国有了法治。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文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的性质如何?
【挫折篇】
(3)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不断巩固和完善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什么时期?它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感悟篇】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
32、一战后世界形成了什么体系?这一体系是通过哪两次会议确立的?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 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以上均摘自《图说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发生在哪场革命中?革命的成果是通过哪一文献得到保障的?
(2)材料二中将美利坚从“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危机中拯救出来的是谁?他颁布的什么法律文献扭转了战争的局面?
(3)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出现在哪个国家?请举出该国当时颁布的法律文献一部。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淄博某中学准备举办共和国成就专题展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整理工作。
【民族团结篇】
(1)党和政府依据什么制度在全国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祖国统一篇】
(2)二十多年来,在哪一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外交成就篇】
(3)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列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
【国防建设篇】
(4)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