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偷偷地笑)
B.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C.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倾斜,歪斜)
D.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停止不动)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霎(shà) 攲斜(qī) 沐浴(mù) 脸颊(xiá)
B.粼粼(lín) 诀别(jué) 姊妹(zí) 荫蔽(yīn)
C.分歧(qí) 瘫痪(tān) 树杈(chà) 匿笑(nì)
D.捶打(chuí) 菡萏(hàn dàn) 徘徊(huí) 絮叨(xù)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C.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D.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震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品有《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等。
B.《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司马光编写。
C.忘年之交指两人之间年龄相差较大的交情;贫贱之交指两人在穷苦时结下的交情;金石之交指牢不可破的交情。
D.殿试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测试,一甲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春雨的滋润下,田野里的禾苗在潜滋暗长。
B.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起老师前不久在课堂上讲过,真是妙手偶得啊!
C.闷热的夏天,店里的生意清淡的很,伙计们都恹恹欲睡。
D.第一次见到无边无垠的草原,我兴奋得说不出话来。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是( )
①咸板鸭才是南京的名产,要热吃,也是香得好;肉要肥要厚,才耐咀嚼。②但这些人必没有到过镇江、扬州,那儿的干丝比南京细得多,又从来不那么甜。③南京茶馆里干丝很为人所称道。④我倒是觉得芝麻烧饼好,一种长圆的,刚出炉,既香,且酥,又白,大概各茶馆都有。⑤但南京人都说盐水鸭更好,大约取其嫩,其鲜;那是冷吃的,我可不知怎样。
(节选自朱自清《南京》,有删改)
A. ①③④②⑤ B. ③②④①⑤
C. ③④②①⑤ D. ③②①④⑤
7、在横线处填入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天来了 , , , 。
①花儿们也陆续开放了 ②洗去了冬日的沉重 ③几阵轻风
④数番微雨 ⑤大地透出了嫩绿的颜色
A. ⑤①③④② B. ③④②⑤① C. ④②③⑤① D. ⑤③④②①
8、阅读下面的《三峡》文本,完成下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王命急宣/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 /绝巘多生怪柏
【3】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渔者歌曰”,这是采用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雪①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①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冬。诗人当时45岁,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之事被贬至江州任江州司马。
【1】本诗题为“夜雪”,诗人是如何生动传神地描写夜雪的?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我校初二年级将要开展以“悦享书香,品味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汇报活动。活动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既要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要保证形式的新颖多样,使同学们在品味经典中濡养气质,在传承文化中砥砺品格。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为自己的班级推荐一部经典名著,并设计一个活动展示形式。
推荐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自己的班级要进行活动宣传,拟写一则目的明确的宣传语(注意:宣传语中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
(示例)A.读书,穿越时空的旅行。B.感受经典魅力,品味高雅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科技的发展,读书的媒介越来愈多。互联网阅读发展迅猛;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有声视觉兼容阅读等等多元呈现。有人认为这使得传统的纸质阅读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也有人认为这使得传统的纸质阅读受到更完美的补充。你更认同哪一种说法,并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诗人对朝代更迭、世事巨变感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朝花夕拾》名著阅读
(1)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上面这句话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文中的她指的_________。
(2)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这段话是________(人物)说的。这篇散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本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________(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______的想法。
1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各题。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阅读》2016年第9期)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品析文中划线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3)你觉得文中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4)文中小弟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鲜活,请简要进行分析。
(5)有人说,文中的这几个小孩子太馋了,太不懂事了,你认为呢?
14、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蛙声里的记忆
①蛙声于我而言,其实是一段童年,是一处故乡。
②我对父亲的记忆,除了他在病榻上让我心痛的一幕幕外,其他大部分的印象,其实也是与蛙鸣有关的。蛙声里的父亲,时常让我忆起,尤其温暖。
③农历谷雨前后,是农村平田育秧的季节,也是蛙鸣正盛的季节。在那个大集体的年代,每到这个季节,老家屋旁顺地势蜿蜒的一坝水田,便成了父亲和生产队里所有男劳力抓生产的主战场。那时的我,年纪尚小,特别贪玩,也总爱黏着父亲,只要看见他披上蓑衣、扛着工具、牵着水牛在小雨里出门了,就会慌忙戴上一顶斗笠,尾随着他而去。父亲在前,头也不回,却能够神奇地知道我就在后面。照例,他会骂骂咧咧地赶我回去,说我不学正事,尽跟着在雨里瞎胡闹,被泥水弄脏得不像个人样。同时,把手里的小竹鞭子朝牛屁股上抽去,水牛就会回过头来幽怨地看我一眼,继续前行。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并不是真的要赶我回去,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他在内心里是希望且需要我时时刻刻在他的目力范围内晃荡的,只是他又觉得待在家里我会干净些、安全些、暖和些。他这心境,正与现在的我对待自己女儿、他的孙女的矛盾心理并无二样。
④父亲耙田的身姿舒展潇洒。只见他两脚牢牢地立于耙犁之上,身体略微后倾,手牵缰绳,镇定自如地控制着拖耙水牛,就绪后,鞭子一甩,朝远方一声吆喝,哗啦一阵水响,牛、人和耙就在田里劈波斩浪。来来回回,一面平整如镜的水田,顷刻间就在群蛙的鼓噪、加油声中跃然眼前。我在岸上看得如醉如痴,时时冒起要亲自去耙一个来回的冲动,并暗暗地发誓长大后要做一个像耙田的父亲那样挥洒自如的男人
⑤每平整完一片水田,父亲就会上岸,卷一袋旱烟,欣赏着我在引水沟里用茅草梗架起的水车,一边吸着烟一边和我说,你瞧这蛙声叫得密,今年会有一个好收成。然而,岁月留憾。在那个年代,辛勤如斯的父亲,却自始至终没有吃到过一顿饱肚子的大米饭。临终前他想吃的那口米酒,还是母亲找乡亲们讨来的,而他最终还是没舍得吃,让不懂事的我给吃光了。
⑥后来,随着农村改革,这坝水田成了我们家的责任田,还是那一片蛙鸣,为我家送来了一个又一个丰收年。一家人的笑容,在年复一年的蛙鸣声里绽放。
⑦蓦然回首,而今的我,真的是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过这宁静而亲切的乡村音乐了。没想到,在这月朗星稀的夜晚,在这霓虹灯闪烁的城市,居然还有着如此安静的一隅,能听到浓厚而响亮的蛙鸣。这蛙声,唤起了我对昨天的记忆。天国里的父亲,你是否和我一样听见了这首歌?是否也在歌声里,看见了母亲在老家燃起的那缕炊烟……
【1】阅读选文②⑤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 2 | 3 | 4 | 5 |
主要内容 | 回忆蛙声中的父亲,倍感温暖。 | A | B | 父亲盼望有个好收成,却从没吃过一顿饱饭。 |
【2】选文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选文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岁月留憾”?
【5】选文多次提到蛙声,有什么作用?
15、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你,温暖你,引你前行。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鞭策教导,同学的安慰鼓励,陌生人的帮助关怀,逆行者无私无畏的精神,书本的智慧思考,……
请以“你的光照亮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用规范汉字工整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600字;②恰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③语言流畅,感情真挚,有创意的表达,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具体的校名、人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