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______、热爱_____、______敌人、____________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积累运用
1.诗人喜欢展开想象来表达心境。如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_____,______”两句把词人夜间田野中感受到丰收景象的喜悦表现出来。
2.诗中有星光稀疏、小雨初来之景:七八个星天外,______;也有绿树环抱、青山相伴、幽静旷远之景:绿树村边合 ,______”。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______,就像只用______,不用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3、发现规律,对一对。
云对( ) 绿对( )
雪对风 淡对浓
( )对秋 树对( )
夏对冬 ( )对虫
4、近义词。
梦境——(_______) 叮咛——(_______) 好像——(_______)
遮蔽——(_______) 常常——(_______) 看望——(_______)
发明——(_______) 快乐——(_______) 凶狠——(_______)
反驳——(_______) 赞赏——(_______) 补充——(_______)
可爱——(_______) 干净——(_______) 旅行——(_______)
免费——(_______) 特别——(_______) 幸运——(_______)
昏头昏脑——(_______) 一不留神——(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波(______) 般(______) 值(______) 原(______)
破(______) 搬(______) 植(______) 愿(______)
6、读诗歌,体会情感,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已是傍晚,荨(qián)麻上……
已是傍晚。荨麻上
闪着晶莹的露珠。
我站在大道旁,
依靠着一棵柳树。
皎(jiǎo)洁的月光
倾泻(xiè)在我家房顶。
既温暖又惬(qiè)意,
仿佛围着冬天的火炉。
白桦亭亭玉立,
如一根根高大蜡烛。
而在树林的尽头,
在远处不知哪里
传来夜莺的歌声,
在远处的河对岸,
一个困倦的更夫
敲着沉闷的梆(bāng)点。
注:本诗作者叶赛宁是课文《白桦》的作者。
荨麻是作者家乡的一种植物。这首小诗表达了作者( )
A.对白桦的赞美
B.对家乡的热爱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
, 。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诗中“耘田”的意思是____;“傍”的意思是_____;“阴”的意思是____。
【3】请写出古诗的意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_______(咏物 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从“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______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______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________,________。
9、开心阅读。
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们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取来的。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一桥,我大声念一遍桥名,接着就听外婆讲一个关于这桥的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1)“数”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 部,再查( )画,按音序查字法查音序( )。“数”的读音有( )( ),字义有:①查,点;②例举; ③比较起来最突出。它在文中“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一句中应读( ),释义应为( )。
(2)第1自然段先概括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简略介绍_________________,再具体介绍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4)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各仿写一句。
①几十里的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上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端午飘香粽
黄永顺
①每逢端午节前夕,奶奶都要给我们包粽子吃。在我有记忆时,奶奶就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她不善言辞,不苟言笑。虽然她也爱着我们这些隔辈人,但脸上总是正正经经的样子。奶奶厨艺很好,能做出一手纯正扬州口味的佳肴,尤其是她包的粽子最有特色,外观和味道都堪称完美。
②记得奶奶包粽子时,先是拿出三四片苇叶,按照头尾排列一致,将带着水的叶子相互重叠,搭接成一片整体的宽苇叶,粽叶上的水会将苇叶搭接处“粘”在一起,从叶子宽的一端卷起一个锥形筒状,用羹匙舀米灌入筒中,颠实,再反复缠绕裹紧。如此,一个紧紧实实的粽子就算是包好了。
③煮粽子是我们这些毛头孩子的事情,我们倒也很钟情这份“差事”。
④儿时,我家居住的平房是独院,进门后是一个空院子,穿过空院才是居住的房子。空院周边是几株葡萄树,院中间是片空地,我们就在空地上搭砌设灶。先是就地取材,从地面挖土,挑出石头后,和成泥巴。将家中的大锅放在地中间,沿着锅沿周围码上第一层砖,然后一层泥土一层砖地逐渐垒高灶台。大铁锅随着灶台的施工也慢慢地架起升高。灶前留下个不小的添柴入口,灶台后面留个排烟出口,上面插上一截约一米长的破烟囱,烟囱与灶台接口用泥糊严粘牢。
⑤按照奶奶的指挥,我们将粽子紧紧实实放入锅内,再灌上淹过粽子一层满满的水。这大铁锅没有自己的锅盖,就将沉沉的铸铁自来水井盖扣在铁锅上。接着是到处收集过期的报纸和木棍、树枝等柴火。
⑥我们用搜罗到的旧报纸和废纸,将其陆续点燃,又手拿蒲扇往灶台里扇风,纸张的火焰燃烧着。我们继续“煽风点火”,直至纸张燃烧发出唿唿的响声,赶紧填入木条和干树枝、树干。火苗在灶台内吞噬着大锅底部,很快就将粽子锅煮开了。我们搬来椅子、板凳看着粽子锅,为保持木柴连续燃烧,蹲坐在凳子上完成当天的作业,还不时地往灶里添着木柴。就这样,我们“陪着”煮沸的粽锅到午夜时分才回去睡觉,木柴形成的炭火仍然发挥着余热,继续维持锅内温度。
⑦次日一早,我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掀“井盖”看粽子。此时那碧绿的苇叶已煮成黄棕色,闻着布满空气中那沁人心田的苇叶香味,看着锅中诱人饥肠的温热粽子。大家满脸是成功的喜悦,此刻自己动手煮粽子的心中快乐已胜过口中的粽香了。
(选文有删改)
【1】阅读文章第②段,为下列图片排序。
① ② ③ ④
( )→( )→( )→( )
【2】结合文章内容,将作者煮粽子的过程补充完整。
搭砌设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柴火→_________________→添柴保温→粽子出锅
【3】请你说说文章哪部分内容是详写,哪部分内容是略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此刻自己动手煮粽子的心中快乐已胜过口中的粽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情感丰富,请你说说文章主要表达了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任举出一例,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汉语词典》对繁星的解释是多而密的星星,可文中说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可见,密密麻麻一词就显得多余,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诗文朗诵会上,有人对本文最后一句朗诵的重音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看该重读,有人认为跑该重读,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小型的鱼——印鱼。印鱼的身体长得苗条匀称。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印鱼靠着吸附的本领,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料丰富的海域或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的一些残渣,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或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这时,它的细长的尾巴,似海藻随海流漂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
印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1】在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宽阔——(_________)
均匀——(________)
【2】印鱼为什么叫船底鱼?请用“______”画出相关句子。
【3】印鱼的“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__,就会离开“船”。
【5】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们可以知道,句子中的“一举”指的是印鱼______________,“两得”一指______________,二指______________,“一举两得”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
【6】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荷花(己 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āi ái)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 张)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fù fú)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从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或读音,用“√”标出来。
【2】第一自然段中第(_____)句描写荷叶。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________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__________)。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3】照样子写一写:
挨挨挤挤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选择理解正确的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______)
a.能把这一池荷花画下来的画家可真了不起。
b.这“一大幅活的画”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才是了不起的画家。
(2)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______)
a.“我”穿着白衣裳,变成了一朵荷花,站在阳光里。
b.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我”陶醉了,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这句话写出了英子的( )
A.犹豫无奈
B.自卑痛苦
C.胆小可怜
D.软弱爱哭
【2】“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是因为( )
A.她不愿意走上讲台。
B.她怕被同学们看不起。
C.她没有把故事完整讲下来。
D.大家没有歧视她,而且还鼓励她,她很感动。
【3】画线句表现了英子( )的心情。
A.感激
B.自卑
C.紧张
D.自豪
【4】同学们前后两次掌声分别表达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成“被”字句
马的后蹄踏着一只飞燕。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仿写句子)
如果,你是___________,我乐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比喻句补充完整)
(3)报告厅内很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国像天空,我们就像天空里的小鸟;祖国像_____________,我们就像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17、害怕: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生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只母鸡难道不伟大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
(2)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
(3)在院里,母鸡总是挺着脖儿。在院外,母鸡总是挺着脖儿。
用关联词连接句子: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改为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设想能够实现。这些设想是遥远的事情。(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变换句式。
例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树叶被他捡起来。 他把树叶捡起来。
(3)河里的小鱼被太阳晒干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一则通知
1月15日,我校将举行闭学式,五年1班将在闭学式上表演节目。请你代五年1班班主任李老师发一则通知给全班同学,提醒同学们穿好演出服,早上八点准时到操场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