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吉林四平中考三模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词人中,风格委婉、细清秀,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的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 2、历史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下列历史人物及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A.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

    B.鉴真-西游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

    C.宋真宗-御驾亲征,击退辽军

    D.岳飞-郾城大捷,抗击金军

  • 3、19世纪英国出版的某本书中写到:“两个世纪前,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这主要是由于

    A.一系列新机器在纺织行业投人使用

    B.自由、平等、民主等进步观念传播

    C.火车、轮船、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发明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 4、“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裁、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这种“新的可能”是指(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秉承全球治理观

    C.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D.走和平发展道路

  • 5、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举措,下列评述错误的是(     

    A.进一步扩大开放

    B.密切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C.为了凸显中国的强大力量

    D.建设繁荣和谐世界

  • 6、开普勒发现行星椭圆运动规律后,天文学家仍面临一个问题:行星为什么总是围绕太阳做规则运动而不脱离其固定轨道?解决这个疑问的科学成果是(       

    A.进化论

    B.微积分学

    C.光学分析

    D.万有引力定律

  • 7、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能证实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 )

    A.大河文明 B.海洋文明 C.城市文明 D.多元一体

  • 8、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手段。请问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最主要的是

    A. 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 开国君主是一代明君

    C. 王朝末代君主昏庸残暴

    D. 少数民族入侵

  • 9、佛教和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佛教、道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   ②道教在东汉后期兴起于民间

    ③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④道教宣扬修身养性、炼丹服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2008年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许多建筑物在这一次地震中被毁坏。而处于震区岷江江中修建于2200年前的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仍可以正常使用,这项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 11、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2018年取得重大突破。他在上世纪70年代取得的成就是

    A. 成功引进占城稻 B. 成功研制原子弹

    C. 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D.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 12、下图为1921年一幅漫画。画中的马代表德国,马车上的货物写着“无尽的赔偿”,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手持马鞭的法国总理白里安说:“也许让马蹄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该漫画意在揭示凡尔赛体系:(     

    A.违背了英法两国意志

    B.放弃了对德国的制裁

    C.对德国制裁过于严厉

    D.激化了英法之间矛盾

  • 13、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它那精美的图案上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它集流通、观赏、收藏、研究等价值于一身。那么,你知道右图这张精美的纸币应是(       

    A.美元

    B.英镑

    C.印度卢比

    D.埃及镑

  • 14、反映我国空军发展的电影《歼十出击》曾在全国热映。以下关于我国空军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

    C.空军建立早期就自主研发走国产化道路

    D.改革开放以来,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 15、被称为“ 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同胞中的第一人”的是

    A.林肯

    B.罗伯斯庇尔

    C.华盛顿

    D.拿破仑

  • 16、下图中的历史人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争议和思考。下列有关她的说法中有失偏颇是

    A.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B.在治国方面,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C.昏庸残暴,导致唐朝由盛而衰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17、“全球化始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据此判断,全球化开始于

    A.西欧的文艺复兴

    B.工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

    D.三角贸易

  • 18、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深厚的元勋功臣加上“平章事”“同三品”名号,或给予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名号,使他们可以和宰相一起参与行政。唐太宗此项措施的目的在于

    A.保持官员队伍的活力

    B.增加决策阶层的经验

    C.保障行政决策的正确

    D.分散相权以强化皇权

  • 19、“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 20、“黄河滚滚波浪翻,九曲蜿蜒十八湾;三过家门皆不入,后人仰瞻会稽山。”这首诗歌颂的人物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______,简称“行省”。

  • 22、南宋抗金英雄是___________

  • 23、______年10月,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正式成立;______年1月1日,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 24、1878年,   收复了新疆,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1894年,   在黄海之战中壮烈牺牲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 2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日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根据诗歌内容,据此判断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应是________、西夏对峙的时期。

  • 26、____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_____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 27、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 28、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______________》,使得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特权。

  • 29、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宋代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

  • 30、__________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_____________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强化皇权?

  • 32、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汉唐时期,元朝是如何对边疆地区进行管辖的?从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中谈谈你的认识。

  • 33、东汉班固写的《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庙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请解释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材料三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反省的是什么事?这件事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2)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中“1911年10月10日”这一天“极不平凡”。“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又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次“变革” 的指导思想什么?

    (3)与材料三中提到的“第二期”相关的历史事件的领导人有哪些?(举两个)与材料三中提到的“第三期”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是什么?

    (4)我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