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结论。下列各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一成为文艺复兴的先驱
B.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一标志着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D.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一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
2、为了全民族的抗战,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一些政策上面也做了适当的修改,其中在土地政策上的主要表现是( )
A.实行“耕者有其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打土豪,分田地”
D.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3、下表反映了1978-2017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类别 | 1978年 | 2017年 |
全区生产总值(亿元) | 73.23 | 3453.93 |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55.26 | 29472 |
全区粮食产量(万吨) | 116.98 | 368.2 |
A.我国各少数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
B.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C.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D.少数民族享有比汉族更多的权利
4、他是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从1918年7月起,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材料中的“他”是( )
A.董必武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李大钊
5、历史学家金冲及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6、下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它见证了1921年7月23日(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7、最近热播的《隋唐英雄传》说到这样一位皇帝——他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请问这位皇帝是( )
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8、孙中山曾写出:各方在八国联军后的反应给了他的革命行动新的革命力量,入党人数增多,海外筹款,较前有效。根据材料可以得出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 )
A.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
B.早期革命积累了经验
C.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D.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9、“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不可能出现在( )
A.汉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0、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恢弘的罗马文化
B.辉煌的希腊文化
C.悠久的埃及文化
D.多彩的两河文化
11、“1200年,法王授予巴黎大学师生特权,普通的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学生……学生只能由宗教法庭审判。”材料体现中世纪大学享有( )
A.司法特权
B.教育自主权
C.免赋税权
D.劳役豁免权
12、王维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描述了我国古代的(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3、1919年元旦起正式发行的《国民》杂志第一期附录所列的杂志社《组织大纲》中第三条明确列出了该杂志社的宗旨,即“增进国民人格”“灌输国民常识”“研究学术”“提倡国货”。该杂志的创办( )
A.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B.着眼于国家经济独立
C.动员了学生革命力量
D.呼应了新文化运动
14、把社会主义由一种理论思潮、一种政治理想,首次变成了现实,变成了一种崭新的国家制度的革命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革命
D.法国大革命
15、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 )
A. 棉纺织业 B. 交通运输业 C. 冶金业 D. 采矿业
16、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工企业是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汉阳铁厂
D. 湖北织布局
17、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两个大陆相遇”指的是( )
A.美洲、亚洲 B.欧洲、美洲 C.欧洲、亚洲 D.非洲、欧洲
18、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在我国建立( )
A. 社会主义国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制度 D.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19、为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主集中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西欧为摆脱“卒子”地位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加入北约组织 B.组建欧共体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加入国际联盟
21、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靖康之变 B. 南宋建立 C. 岳飞遇害 D. 绍兴和议
22、我国积极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探索并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1950-1952年 (1)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1953-1956年(2)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1956年(3)________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成果。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4)____________。
23、自从________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________,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24、2013年,习近平在____________________(会议)上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并指出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革”中,在林彪、江青等人诬陷下,________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开除出党,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26、1004年,辽宋交战,第二年达成和议,史称___________;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_____________。
27、科技能够改变世界。
(1)瓦特吸收前人成果,制成了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技术成就是______
(2)法拉第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的科学依据是______
(3)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的理论是______
(4)使人类能进行远距离、高速度、大容量的信息交流,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是______
28、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鲁迅的____,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9、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______。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______。
(3)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
31、国共在近代史上曾经进行过两次合作,两次合作都取得过重大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背景是什么?
(2)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军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战役是?
32、根据提示写出下列少数民族政权名称
(1)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2)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33、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了辽、西夏、金等政权。这三个政权分布有何共同特点,实力不断壮大有何共同原因。
34、“大一统”观念是中国自西周以来立国的基本观念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势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三(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
—— 北宋 欧阳修
(1)据材料一,指出将四土四国之地“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否定这一制度,实行了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措施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主”是谁?他“去夷即华”的措施对民族关系有何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