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通化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于企业排污现象屡禁不止,我们的生存状况正江河日下,为此,很多有识之士向政府呼吁,一定要下大气力整治。

    ②里约奥运会上获得最有价值球员称号的朱婷,面对广大球迷的鲜花和掌声,却表现得安之若素,并没有因此而居功自傲。

    ③与很多名噪一时的名家的作品相比,张明的小说因只关注平凡人的生活,再加上文笔鲜有文采,所以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

    ④《芳华》自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飙升,反响强烈,其中青年演员黄轩以其精湛的演技,栩栩如生地演绎了刘峰这一角色。

    ⑤有机构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夫妻二人中如果丈夫的学历较低,有些男性就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感觉在妻子面前抬不起头来。

    ⑥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除手机外,智能家居产品也纷纷登堂入室,利用先进技术,通过综合管理,让家庭生活更舒适、安全。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B. 未尝不临文嗟悼。

    C.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座江南园林里,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坐下来,驻足观摩。

    B.各单位务必完善请假制度,对那些请三天假休息十天,甚至“黄鹤一去不复返”,久假不归的人要严肃处理。

    C.《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惨淡经营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D.黄宾虹自己曾慨叹“曲高和寡”,说:“我的画,三十年后,或许为人所知。”

  •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国建筑多由多座单体建筑组合成为建筑群, ,名称也相对。

    ①如故宫外朝内廷宫殿都是严肃地保持对称

    ②三大殿左右有造型相同的文楼、武楼和相对的门廊

    ③以表现园林的灵活艺术性

    ④而花园性质的建筑则采用左右均衡的手法

    ⑤庄严殿堂群习惯上是左右对称

    A.⑤①②④③ B.③④⑤①② C.③⑤④①② D.⑤④③①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誓言无声 初心永恒——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

    1926年3月,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然而在他颠沛流离求学之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黄旭华目睹了山河破碎,同胞受难的景象,“如果国家太弱,那我们只会任人欺凌、宰割!”回顾起自己这些年流浪求学、颠沛流离的遭遇,黄旭华在心里默默许下了誓言:“我不学医了,我要读航空、读造船,将来我要制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从海上抵御外国的侵略。”1945年7月,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洋有着深厚感情的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开始毅然追寻“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报国梦想。

    1954年,美国核潜艇首次试航。1958年,面对当时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我国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工作。毛主席下令:“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怀着科技强国的梦想,面对“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严苛誓言,黄旭华一颗火热的赤子心开始熊熊燃烧。在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研制核潜艇谈何容易!没有人见过核潜艇,加之国外严密封锁,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一切靠自己摸索。黄旭华和同事们大海捞针般从国外的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仔细甄别这些信息的真伪,拼凑出一个核潜艇的轮廓。当时国内还没有手摇计算机,大量数据只能靠老式算盘和计算尺来计算。每一组数字由两组人计算,获得相同答案才能通过。黄旭华还想出了更“土”的办法——磅秤称设备。为了确保潜艇的重心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黄旭华要求,所有拿到船上的设备、管线都要过秤,登记在案,凡是拿出船体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登记,几年来天天如此。他还要求记录的重量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逐一检查,不合格的退回去重称。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的需要。

    为了祖国的需要,他和年轻的同事们忍饥挨饿,笑对困难。

    三年自然灾害后,中央决定全面上马核潜艇研制工作。

    1965年,研究所组建,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

    1966年,黄旭华拖家带口,和一批技术人员进驻辽宁的荒岛葫芦岛。岛上一年四季狂风怒吼,黄沙肆虐。不仅自然环境恶劣,物资也极其匮乏,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半年见不到一滴油水。

    为了祖国需要,他是父母的“信箱”。

    越是有成就,就越需要把自己埋得深,黄旭华就像深海里的潜艇一样,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为了积蓄这撼山震地般的力量,他的割舍超乎寻常。

    1957年,黄旭华出差到广东,经组织批准回了趟老家。临别时,母亲叮嘱:“以前战争纷乱,交通不便,你回不了家,现在社会安定,交通恢复了,希望你常回家来看看。”黄旭华含泪答应。但他没想到,这一别就是30年,30年间,他和父母只靠书信往来。再相见时,黄旭华已双鬓斑白,母子对视却无语凝噎,而父亲和二哥都已去世。

    为了祖国需要,他是妻儿的“客家人”。

    同丈夫一个单位,妻子李世英对黄旭华的事业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她选择了“不打扰”的相守,独自扛起家庭重担,毫无怨言。

    而这一切,黄旭华都不曾知道。他正带领同事们向一道道技术难关发起冲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最为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终于成功试航,从此劈波斩浪,遨游在深蓝大海之中,为保卫世界和平释放着巨大的震撼力。

    1988年初,我国在南海进行核潜艇设计极限深潜试验。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原本不必下水的总设计师黄旭华决定亲自参与深潜。惊心动魄的深潜开始了,100米,200米,250米,300米 ……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黄旭华沉着应对,镇定自若,给了大家无穷的信心。试验成功了,新纪录诞生了,全艇沸腾了!黄旭华笑了,当即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摘编自2017年12月2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著名的“护校运动”中,黄旭华一腔热血,振臂疾呼;在让国民党当局悚然心惊的“五四营火晚会”中,黄旭华敢为人先,不仅积极参加各种表演,而且竭力维护晚会秩序,阻挡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在“大江歌咏团”与“晨社”里,黄旭华更是身先士卒,机智地与国民党当局周旋,领导同学们坚持对敌斗争。经过一系列的血与火的洗礼,黄旭华终于在1949年春天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完成了从一名进步学生到革命者的蜕变。

    (王艳明《黄旭华:许身报国铸辉煌》)

    ②1994年因其在核潜艇研制方面功勋卓著,黄旭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媒体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却说:“中国核潜艇是在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直接领导下,由大批科研人员和工人师傅集体创造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其中一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了应该做的事。”

    (方凡《“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 许身报国铸辉煌》)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因为出生在海边,黄旭华对海洋有深厚的感情,后来他又成功考取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所以没有继承祖业学医。

    B.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不仅面临无经验、无资料的严酷现实,而且遭受国外势力严密的技术封锁,因此独立研制非常不易。

    C. 黄旭华1957年至1987年这30年间从未回过老家,甚至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没有回去,但家人一直理解和支持他,对他毫无怨言。

    D. 为获得第一手资料,62岁的黄旭华不顾年事已高和深潜试验的危险,大胆做出了与艇员一同下水,亲自做极限深潜试验的决定。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交大的学习与锤炼使黄旭华不仅成长为一名专业人才,而且成为了一个铮铮的革命者,为他后来铸造国之重器奠定了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石。

    B. 在攻克难关的过程中,黄旭华的“土”办法,体现了他高超的技术和科学创新的能力,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 黄旭华带领同事们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最为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等七项技术难关,因而被媒体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D. 本文列出“100米,200米……”的数据记录了核潜艇不断下潜的深度,既体现出传记的文学性,同时也暗含崇敬仰慕之情,增强了感染力。

    E. 深潜成功后,黄老赋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尽显他对核潜艇事业的痴迷、执着以及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3支撑着黄旭华几十年如一日“誓言无声 初心永恒”的是哪些方面的精神?请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

    (2)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

    (5)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6)关顾雎鸠,_______________。(《诗经  关雎》)

    (7)_____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8)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

    (2)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考之行事,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5)一肌一容,______________,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一句赞扬蚯蚓做事时专心;“________”一句批评螃蟹做事不专心。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用以衬托出山势的高险。

    (3)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一句说的是自古所有求学的人都会有老师;“________”一句,表明圣贤之人可能都不仅有一个老师。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主席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______”的豪情。

    (2)王之涣曾写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路”诗句,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人老多病。

    (2)屈原在《离骚》中通过描写自己加高帽子、延长衣带的奇特行为,来表达坚守高洁品 行决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由登峰见闻生发感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志存高远、雄视天下的博大胸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九日置酒

    [宋代]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重阳登高宴饮的情景,场面恢弘,气氛热烈,富有生活情趣。

    B.诗人虽年事已高,性情旷达,乐而忘忧,任凭风吹冠冕,只管举酒言欢。

    C.作者描绘傍晚时分的景象,雨过天晴,水面澄澈,日色清淡,不显华彩。

    D.诗歌描绘的登高宴饮、满插茱萸的场景,均是中华民族重阳节的习俗。

    【2】结合全诗,谈谈“白头太守真愚甚”的“愚”表现在哪里?你对此有怎样的评价?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琇者,蒲州解人也。父审素,为巂州都督,在边累栽。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按之。汪在路,为审素党与所劫,对汪杀告事者,胁汪令奏雪审素之罪。俄而州人翻杀审素之党,汪始得还。至益州,奏称审素谋反,因深按审素,构成其罪。斩之,籍没其家。琇与兄瑝,以年幼坐徙岭外。寻各逃归,累年隐匿。汪后累转殿中侍御史,改名万顷。开元二十三年,瑝、琇候万顷于都城,挺刃杀之。瑝虽年长,其发谋及手刃,皆琇为之。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时都城士女,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其合矜恕者。中书令张九龄又欲活之。裴耀卿、李林甫固言:“国法不可纵报仇。”上以为然,因谓九龄等曰:“复仇虽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情,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之成复仇之志,赦之亏律格之条。然道路谊议,故须告示。”乃下敕曰:“张瑝等兄弟同杀,推问款承。律有正条,俱各至死。近闻士庶,颇有谊词,矜其为父复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在经久,盖以济人,期于止杀。各申为子之志,谁非徇孝之夫,展转相继,相杀何限!咎由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决杀。”瑝、琇既死,士庶咸伤愍之,为作哀诔,榜于衢路。市人敛钱,于死所造义井,并葬瑝、琇于北邙。又恐万顷家人发之,并作疑冢数所。其为时人所伤如此。

    (选自《旧唐书·张琇传》,有删改)

    1下列对义巾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B. 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承/为捕者所获/

    C. 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D. 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益州是中国古地名,也是古代的“九州”之一。治所在今天的四川成都。

    B. 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此时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史称“开元盛世”。

    C. 书令此处为中书省长官。中书省为“三省”之一,主要负责起草诏书。

    D. 哀诔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叙述死者生平并致哀悼之情,多以散文写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琇命途多舛,身世坎坷。很小的时候父亲获罪被杀.家里被抄,自己也受牵连,和哥哥一起被流放到非常偏远的地方。

    B. 张琇胆大心细,敢作敢为。从岭外逃回后,他隐姓埋名多年,谋划为父报仇,终于等到时机,亲手杀死了仇人杨万顷。

    C. 张琇为父报仇,引发争议。包括张九龄在内的很多人都同情他,认为应当宽恕他,但因李林甫的反对,皇帝最终处死了他。

    D. 张绣死后,深受士民哀怜。他们集资建造义井来纪念张璃兄弟,不但安葬了二人,还设置了几座疑冢,使仇家无法找到。

    4把文中碱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接之。

    (2)近闻士庶,颇有喧词,矜其为父复仇,或言本罪冤滥。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月21日,一个淘气的七岁男孩,将一瓶墨水从高楼上泼下,楼下住户全遭殃。

    孩子父母迅速行动起来,带着孩子挨家挨户道歉,把被“祸害”的衣物全部拿回家中手洗,洗不干净的就买新的赔给人家;请专人来清理楼体外墙,在清理时让孩子一直在太阳底下陪着。孩子妈妈陈女士说“必须让他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事后,网友们纷纷为该父母点赞。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从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请以家长的口吻,给这个七岁的孩子写一封信,讲明父母这样做的道理。

    ②请以网友张华的身份,给孩子的父母写一封信,对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评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