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这离不开战疫前线广大医护人员的争分夺秒的辛勤付出。
B.电影《老师·好》中,起初性格各异、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老师的教育感召下,走向了成熟。开心相聚的那天,师生们共享天伦之乐。
C.一些国家想要联合起来限制我国的崛起,网友对此评论称,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D.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结果被公之于众,不断加大的问责力度让为官不为者如坐针毡,推动着工作的真正落实,让群众真正受益。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崇廉尚洁、追求卓越、时代新人、全民阅读,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B.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前述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我们学过的《关雎》《子衿》都属“国风”。
D.古人称谓丰富:所谓“名”实则“本名”:“字”则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谥号”则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踱步 拙劣 销声匿迹 张慌失措
B.痀瘘 选骋 和颜悦色 混为一谈
C.契合 禁固 千钧重负 查无音信
D.桅杆 羁绊 漫不经心 震耳欲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历法、计算、命名等各方面使用
②“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③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据此法推算,2020年即为庚子年
④“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⑤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A.①②④③⑤ B.④②⑤③① C.②④③⑤① D.①④②⑤③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蘸水(zhàn) 阔绰(chuò) 颓唐(tuí) 磕一下(kē)
B. 拖欠(tuō) 名讳(huì) 笔砚(yàn) 契诃夫(kē)
C. 蓦地(mù) 惋惜(wǎn) 夹袄(jiá) 茴香豆(hún)
D. 魁梧(kuí) 盘桓(huái) 附和(hè) 乱蓬蓬(péng)
6、下列括号中内容,对前面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的“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后来社稷代指国家。(语句表述错误,“社稷”的“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B.彼竭我盈、作奸犯科、殚精竭虑、姹紫嫣红、称心如意,吃苦耐劳不都是并列短语。(分析不正确,这些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C.长征5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我国文昌发射中心,高质量地成功发射。(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的重要保证。(这是病句,删除“能否”。)
7、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孺动 翌日 矗立 络绎不绝
B.翡翠 苍穷 擦拭 拾阶而上
C.独霸 砚池 皑皑 纷至沓来
D.污篾 驿道 推崇 巉岩峻峭
8、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鲍鱼:咸鱼。③肆:店铺。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苟得
(2)所恶
(3)不辟
(4)化
(5)是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生于忧患
B.即与之化矣/春冬之时
C.久而不闻其臭/而不知人之乐
D.亦我所欲也/亦与之化矣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仿照(甲)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5】请结合(甲)文谈谈你对“善人”的理解。
9、阅读《饮酒》,完成后面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二句中的“车马”是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2】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10、请仿照句子,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以她的天高云淡、成熟丰满引人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
(1)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月黑雁飞高, 。 (卢纶《塞下曲》)
(4)蒌蒿满地芦芽短,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5)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6) ,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7)《与朱元思书》中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
12、名著阅读。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他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他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上面语段中的“他”指为父亲医病的先生______,在《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这些“名医”的行医态度、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____________的实质。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背影(节选)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 )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狼jí(________)
【2】说说选文第②—③段的作用。
【3】第④段中,两处“终于”不能删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作者写了父亲送我上车时的一系列小事,比如照看行李、________、_________等。
【5】作者两次说自己太“聪明”,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表明父亲对茶房的不喜欢。
B.写父亲“嘱咐”、“踌躇”等,表明父亲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子。
C.作者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是为了表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
D.作者写“勾留南京”一笔带过,是为了表现家人们心情沮丧。
1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题目。
最美的谎言
文/冯志普
她3岁时父母离异,从此,她与父亲相依为命。
直到她15岁那年,善良的继母进门,她才体会到什么叫作母爱。继母待她如亲生,尽管15岁的她已是大姑娘,但继母还是喜欢亲自给她扎辫子,给她买漂亮的衣服和她最喜欢吃的零食。自从有了继母,她的世界便变得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然而,在她17岁那年,灾难再一次降临。连续几天身体出现不适的她以为自己是气候引起的小伤寒,没想到检查结果却如同晴天霹雳!当一纸“白血病”的诊断书赫然映入眼帘时,她感觉整个世界都陷入了黑暗。
那段时日,她,心如死灰,甚至多次拒绝治疗,是继母一遍遍的开导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才让她慢慢地走出心情低谷,并积极配合治疗。但白血病的治疗费用却也不是他们这样的家庭能够承担得起的,不到半年时间,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而且还负债累累。而每当她因为承受不了病痛想放弃时,继母都会一次又一次给她继续坚持的勇气。
也许是天性使然;病中的她开始想念自己从未见过面的生母。继母见她心事重重,便问她有什么心事,于是她把自己的心愿很忐忑地说给继母听,她真怕继母听了会不高兴。没想到继母非但没生气,反而无限疼爱地抚摸着她的头说:“放心吧,明天我就帮你找妈妈,让她来见你。”然而几天后,继母告诉她,她的妈妈找到了,但因为工作原因不能来看你,但会定期给她汇钱,用于她的治疗。妈妈不能来虽然让她很是失望,但妈妈愿意汇钱给自己治病,说明妈妈还爱着自己。这样想着,她求生的欲望也就愈加强烈。
没过几天,妈妈的汇款单如约而至,饯虽不多,但让她瞬间感受到了来自亲生母亲对自己的牵挂与疼爱。妈妈还在汇款单的附言里鼓励她早日战胜病魔,看着那些温暖的文字,想象着妈妈的样子,她的心里充满幸福与甜蜜。
不久,医院里告诉她找到了与她匹配的骨髓,并手术成功。
出院的那天,她满心欢喜地向继母索要妈妈的地址,她说她要去找妈妈,她要当面谢谢妈妈对她的爱和鼓励。而此时,继母却显得心不在焉、欲言又止。看着继母犹豫不决的样子,她有些生气,在心里怨继母太自私。这样想着,她便再也不肯说话,任继母怎么小心翼翼地哄,就是一声不吭。这时,父亲把她拉到一旁,告诉了她一个惊天秘密。
原来,那些如期而至的汇款单并非是她的妈妈寄来的,而是继母所为。当初她急切相见妈妈的心情急坏了继母,继母怕她因此而加重病情,便不顾爸爸的坚决反对,执意要帮她找妈妈。然而当继母根据获知的几个线索一步步找过去,却得知她的妈妈五年前就出了国,并从此杳无音讯。继母怕他知道了实情影响病情,才想出了冒充她妈妈给她汇款的办法……听完整件事情的缘由,再看看不远处一脸忐忑的继母,她泣不成声。
她飞奔过去扑进继母的怀抱,紧紧搂住这个与她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至爱亲人:“妈妈,你就是我的亲妈妈,从此,我只有一个妈妈!”有一种谎言,因为承载着爱,所以才变得美丽动人。有一种亲人,尽管没有血缘,却因为缘分,而变得血脉相连!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7年第7期)
【1】文章以“最美的谎言”为题,有什么好处?
【2】体会文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赫然”的表达效果。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她飞奔过去扑进继母的怀抱,紧紧搂住这个与她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至爱亲人。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15、阅读下边诗歌,按要求写作。
色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建议)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结合生活和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也可以选择特定对象以书信、演讲等方式,阐述你的思考和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