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座书店对于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有一句话:“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
B.黄家驹1988年为曼德拉创作了一首歌曲,名叫《光辉岁月》。据说,有人曾经给曼德拉翻译歌词,他听后潸然泪下。
C.20年来,有关禁止公路“三乱”的文件政令不计其数,但现实中的“三乱”现象不仅屡见不鲜,甚至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为什么?
D.东山岛,龙虾、石斑(鱼)、小管(鱿鱼)……让人大快朵颐;“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立岛礁奇”海湾风情更让人流连忘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潮汛 攻艰战 大发雷霆 经世奇才
B.端祥 天然气 言不及义 郑重其事
C.贸然 战利品 附庸风雅 巅峰之作
D.赃物 制高点 根深缔固 丰功伟绩
3、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北宋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孙权劝学》选自此书。
B.谦辞中,“小”用于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小女、小儿、小店等。
C.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D.《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左氏传》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
B.铭是多含颂扬、警诫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说,一般是叙事兼议论,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C.《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名露,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D.《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作者施耐庵,成功地塑造了108位啸聚江湖、行侠仗义、性格各异的英雄好汉,如: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打虎将武松、黑旋风李逵等。
5、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比)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 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
6、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完成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结合上片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词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九(2)班全体同学准备合作分工,制作一份班史,为三年的初中生活留一份纪念。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①为班史取名,要求活泼而富有诗意,并简要说说你取名的理由。
②其中一个板块是“班级素描”,请你设计两个栏目,并说明你的栏目设想。
③准备请班主任王老师为班史撰写序言,你作为班史编委代表,你对王老师说:“ ”
8、经典诗文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4)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5) ,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6)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关雎》)
(7)蒹葭萋萋, 。(《蒹葭》)
(8)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我用残损的手掌》)
(9)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爱这土地》)
(10)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9、 大声喊着你的名字
白小良
①走到高坡上,华老师见东边的云彩愈加红了,就停下脚,用沙哑的嗓子喊身后的学生,要大家加油。
②这支穿行于高山峡谷间的队伍,是从地震中心的小学校突围过来的。
③天空正用一片绚烂的颜色昭示着生活的美丽。经历了梦魇般下午和夜晚的学子们,此刻全都疲惫不堪、衣衫不整,他们伫望于五月的晴空下,眼睛湿润了。多少年后他们依然记得这样一个时刻。
④余震又开始了。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魔儿,又鼓捣出魔法来了,阳光没有照到的深谷里腾出了团团烟雾,才一会,在早晨第一缕阳光里面,高坡地方又有沙石流下去了。学生们互相照顾着,站在那,不敢坐下,一坐下马上全都会瘫在地上起不来的样子。
⑤余震稍息,华老师领了孩子沿着山脊行军了。走了一天一夜,顶少还得有一天的路程。而他们的全部给养只是两袋夹心饼干和三瓶矿泉水,面对的却是无数的魔:山体裂缝、泥石流、暴风雨、高山反应、浓雾、阴冷、饥饿和恐惧,甚至还有一些奇异的事情。
⑥华老师说奇异的事情不止一次。先是在翻越第三座大山时发生的,本来熟悉的山和路和以往不一样了——山形变了。原本记准了往上走的路,现在变成往下走了,要是按原来的方向走,准会掉到悬崖下边去。
⑦华老师走走停停,鼓励快挺不住了的学生,不断地叫他们的名字,要大家挺住,加油。老师说前边不远的地方,正有好多好多糖、冰激凌、面包、可乐……还有,警察叔叔就要来了。
⑧正午阳光下面,这支队伍缓慢穿行于原始森林中,在古树、巨石之间不断消失、出现。到了一块披满苔藓的巨石旁边,华老师猛然觉到了一阵怪异的风袭了过来,阴冷的要命,直沁到骨子里了,伴了一种刺鼻的气味。华老师知道要出事了。抬一抬头,看见天空渐渐暗下来了……恍惚间,见一大团浓雾从前边满是树桂的古树下边涌了过来,腾腾黑色一人多高,发出来类乎硝酸一样的气味。同时,不知哪来的树枝、石块从天上直往下掉。
⑨做乱以来,魔对于自己的对手始终困惑不解:要说那些军绿色、橘红色、天使白色倒也罢了,他们毕竟训练有素,不容易打败。可谁知身穿杂装的老百姓都没有屈服的,这就奇怪了。现如今,连小娃娃都快要“打败”自己了。魔禁不住直摇脑袋,它想不明白是咋回事儿。
⑩表面上,面前的娃娃们衣衫不整,好像够狼狈的了。但内心里,他们想必都保持着自己的尊严,这几乎是明摆着的事儿,没有谁吓得瘫倒的样子。并且,这些人还一起猛劲儿喊着什么。
⑪开始听去喊声还有点凌乱,但一会儿就整齐划一了。
⑫学生们原本是互相喊着对方名字的,缀上“挺住,加油”的话。后来,不知是谁先起的头,由相互喊名字渐渐变成喊一个熟悉的字眼了——极具份量的字眼,起初是几个人喊,接下来就是全体一起喊了,喊那两个字加油。
⑬第一个字的口形像吹口哨似的,好像是中国的“中”字,第二个字自不必说了。后面的话是加油、挺住。魔雾卷了卷,知难而进退了。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地震后的异象终竟渐渐消去,暗淡的天空一点一点亮起来了。
⑭要说,一开始面对如此意料之外的情况,华老师和孩子们不是没有恐惧和慌乱。华老师后来说他不是英雄。公平说,对于华老师而言,恐惧和慌乱其实瞬间即逝了,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他们挺在黑雾阴风里,互相鼓励着度过了难关。
⑮太阳出来了。可以看清,蜿蜒在山谷里的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他们大都10岁左右。衣襟不整,面容憔悴,拉拉扯扯,只知道边走边喊,一直没有歇过。生怕一停住,马上就会累得瘫倒下来吧。童音沙哑仍不失金属般的穿透力,在大山里传了很远。
⑯空降兵是最先发现这支队伍的。一下子,伞兵们都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茂林之中,竟然荡漾着如此荡气回肠的声音。
⑰总算到了营地,华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看见了更多的军绿色,还有很多很多的橘红色和天使白色在废墟上奋战。说起来,魔的失败难道不是早就注定了嘛。
⑱天空湛蓝,云彩绚丽。
⑲华老师和他这支衣衫褴褛的杂色队伍,同灾区处处那威武的绿,英勇的(橘)红和天使的白一道,仿佛一直在(用行动、声音)大声地喊了同一个名字“中国,加油。”“中国,加油。”
(网络微型小说节选 有改动)
【1】初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 心理 |
学生们从地震中突围 | ① |
② | 恐惧 |
③ | 坚定信心 |
到达营地 | ④ |
【2】再读全文,试分析“太阳”、“阳光”、“云彩”等字眼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内容上既交代了华老师等人行走在高山峡谷时天气的晴好,也暗示了华老师在地震过后带领孩子走出困境的坚定信心。在结构上也与结尾段相照应。
B.华老师带领学生一路行进时,告诉学生说前面不远的地方有“好多好多糖、冰激凌、面包、可乐”,意在说明华老师喜欢用物质的东西去激励孩子走出险境。
C.本文语言细腻生动,主要运用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等,其中又以描写为主。
D.最终孩子们能在华老师的带领下走出高山峡谷,安全到达营地,主要得益于华老师的激励和鼓励。
E.本文从华老师的视角构思,叙述了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自己心中的“魔”的小故事,表达了对善于激励学生的华老师的赞美之情。
【4】本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并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大声叫喊名字”、“大声呼喊口号”这些做法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著名的衡水中学的健身跑很有自己的特色。学生不仅队列整齐、步伐统一、队形严密,同时宏亮的口号响彻云霄、气贯长虹,彰显了衡水中学学子的豪气、底气、大气和霸气。男生、女生呼喊时的口号响度近乎“歇斯底里”、“声嘶力竭”、“振耳欲聋”。其中“左脚清华,右脚北大;清华北大,通通拿下”,充分展现了“衡中人”的精、气、神的高度合一。看得出学生的热情是涌动的、激情是奔放的、活力是四射的,由此也大大丰富了衡水中学的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两个人的旋转木马
王懿
周日,带女儿宝宝去儿童乐园,三岁的小孩子,乐此不疲地乘坐旋转木马。无奈,只得陪她一圈圈坐下去。
很简单的游戏,旋转,升腾,降落,单调的圆圈,单调的音乐重复播放,是那首连孩子也会唱的《生日快乐》。
身边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小丫头还是不肯下来,坐在旋转的木马上咯咯地笑个不停,蓬蓬裙随着木马的起伏飘飘绕绕,像个幸福的小公主。
不知什么时候,前面的木马上,再度换了主人,竟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头发全白了,大概七十几岁的年纪,想必是带着孙子或外孙来玩的。可找过去,老人身边,并没有小孩子。木马如此转了一圈又一圈,音乐重复停顿又重复开始,前面的奶奶竟然也同女儿一样,一圈一圈地坐了下去,身边的人来了走,走了又来,老奶奶坐在那里旋转着,起伏着,一头白发在午后的阳光下竟也生动无比。是个奇怪的老人呢,旋转木马,到底是小孩子的游戏,几乎从未见过这般年纪的老人来玩,如此兴致勃勃地玩……
宝宝终于坐够了,在音乐又一次停顿的空当,伸出手要我抱她下来。我也终于看到了老人的面容——苍老而和善的面容,随着木马的旋转起伏,带着孩子一样简单快乐的笑容。
后来,老人慢慢下了木马,下了旋转的圆盘,却似乎意犹未尽,又回头,用向往的眼神,看着木马又载着一些孩子慢慢旋转起来。
我走过去,假装随意地问:奶奶,带孩子出来玩啊?
她转头,看着我,忽然笑了,摇头:不是带孩子,是我自己来玩。
这个奇怪的老太太。我笑笑,不好再问什么,低头去逗宝宝。老人却拉着宝宝,主动接着我的话题说:想坐坐旋转木马,想了好多年了。我年轻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是国外的片子,里面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在过生日的时候,被自己的男朋友带着去坐旋转木马,她穿那么好看的裙子,好像要飞起来……那时候他说,等有旋转木马了,到我过生日的时候,一定带我去坐。可是有了木马的时候,他却站不起来了。后来他说,等到他病好了,一定带我去坐旋转木马……就这样说着说着,我们都老了,他到底也没有站起来,去年,他走了……今天是我70岁生日,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中他说,要带我去坐旋转木马。我知道,他心里还惦记着呢,所以我就跟他说,今天,我一定来坐旋转木马,带着他,高高兴兴的……
我转了一下身,掩饰着已经漫过眼帘的泪。然后蹲下身来抱起宝宝,我说,宝宝,现在,咱们去陪奶奶再坐一次旋转木马,好吗?
小丫头睁大眼睛看看我,又看看老人,用力点了点她的小脑袋。
那个周日的午后,并排的旋转木马上,我和宝宝一起,陪着满头白发的奶奶,一圈一圈地坐着旋转木马,和着音乐,唱着那首古老的生日歌……我知道,那天的旋转木马,只属于两个人,相亲相爱的两个人,即使他们之间,已隔着人间与天堂。
【1】选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2】文中画横线句中都有“奇怪”一词,从文中所记叙的内容看,使作者感到“奇怪”的原因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3】文中主要写了“我”和老奶奶两个人物。请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所具有的特点。
【4】体会下列句子所蕴涵的情感。
①竟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头发全白了。
②我转了一下身,掩饰着已经漫过眼帘的泪。
【5】第二段中反复强调游戏、音乐的简单和单调,其用意是什么?
【6】本文以“两个人的旋转木马”为题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配角
①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河边站满了看热闹的人。
②这里在拍电影。
③河水缓缓地流着,水面上三三两两漂浮着尚未解冻的冰碴子,一起一伏,优哉游哉。
④根据剧情,女主角失足掉进了河里,大喊“救命”。在河边溜达的配角(一个老年男性拾荒者)闻听呼救声后,没有丝毫犹豫,一跃而起跳进河里,奋力把女主角救了出来。剧情就这么简单。
⑤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幕,接连排练了三次,导演都摇头否定了,一脸的失望。
⑥原来问题出在配角身上,就是那个救人者。第一次,配角听到女主角的叫喊,犹豫了好几秒才跳进水里。按照剧情,不能超过两秒。第二次,配角倒是没犹豫就扑进了河里,遇到冰凌茬子,有意地回避着,好像害怕被戳伤。第三次,配角表现得很勇敢,可惜,脸上的表情却有点僵硬或者说是漠然,像是在演戏。
⑦别说是导演不满意,连围观的群众也都嗤之以鼻:
⑧“太假。”
⑨“演技太差了。”……
⑩女主角虽然穿着羽绒服,有防护措施,也无生命危险,但在零下十几度的河里待着,那滋味也不是好受的。哪一次下去不扑腾几分钟?女主角看着是学生样,是个没有出道的新手。此刻,她瑟缩着身子,默默地掉着眼泪,不知是委屈还是寒冷,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导演不咸不淡地看了女主角一眼,然后命令道:“准备,下!”
⑪女主角忙擦了擦眼泪,甩掉裹在身上的棉大衣,听到导演的口令后,跳进了河里。
⑫此刻,只见岸边的一个拾荒者,看到女主角落水,没等她喊救命,就甩掉手里的蛇皮袋,扑进了河里。距离女主角还有一段距离。他吃力地游着,脸上呈现出焦急的神色。看得出,他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两只手胡乱扒拉着,属于那种“狗刨式”。他的手被冰凌茬子划破了,脸也被冰凌茬子划破了,却不管不顾,一边还焦急地大叫:“闺女,坚持住!闺女,坚持住!”……终于,女主角被救上了岸。
⑬围观的群众禁不住鼓掌叫好。
⑭导演也兴奋地跳起来,潇洒地打了个响指,说:“成了!”
⑮然而,很快大家发现救人的老汉不是剧组里的演员。老汉的衣服真的是湿透了,汇集到脚下的水,瞬间凝固成了冰;脸和手上的伤口渗出来的血水也冻住,不流动了。
⑯导演忙安排人给老汉更换衣服,包扎身上的伤口。
⑰这期间,女主角一直嘤嘤地哭着。
⑱导演拍了拍女主角的肩膀:“没事的,他虽然不是演员,但效果很好,很逼真,这个镜头就算成功了。”
⑲女主角哭得更厉害了。
⑳等到老汉换好衣服、包扎好伤口出来,女主角终于停止哭泣,上前托起老汉捆绑着纱布的手:“爸,我对不起您……”她想给老人一个笑脸,不料,细碎的泪珠如朝露般挂在了她长长的睫毛上。
㉑“傻孩子,跟爸不要说对不起。”此时,老汉已经知道刚才是在拍戏,开心地笑了。
㉒原来,女主角是老汉的独生女。她考上艺校后,老汉也悄悄到了这个学校所在的城市,他没有别的手艺,只有捡破烂供女儿上学。他怕给女儿丢脸,一直没有去找过她。不过,他曾无数次到学校门口转悠,希望遇到女儿,却一次也没有遇到。今天外出捡破烂,也是碰巧遇到女儿在拍戏。他以为女儿是意外落水,便不顾生命危险跳进了河里。
㉓“大叔……今天您可帮了剧组的大忙。谢谢您!”导演真诚地说道,掏出几张票子给老汉算作酬劳。
㉔老汉拒绝了,说:“只要闺女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㉕顿时,现场又是掌声一片。
㉖还有一个秘密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老汉一生未娶,女主角是他捡到的弃婴。
(作者:侯发山 有删改)
【1】请以老汉的口吻,按照时间顺序,简述他与女主角之间发生的故事。
【2】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女主角终于停止哭泣,上前托起老汉捆绑着纱布的手:“爸,我对不起您……”她想给老人一个笑脸,不料,细碎的泪珠如朝露般挂在了她长长的睫毛上。
【3】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配角》与《我的叔叔于勒》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相同点,并简要分析。
12、根据下列要求进行写作。
相遇是一首诗,诗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情愁绪;相遇是一首歌,歌中有高昂激越,也有轻柔含蓄。正是相遇,让人生色彩斑斓。
请以“那一天,我与 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