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早已分道扬镳了。
B. 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C. 他的捏陶技艺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泥巴在他手中好像有了生命。
D. 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2、下列有关语法、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个女孩不是学生,而是老师。”这两个句子都是并列复句。
B.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丝竹指音乐,桑梓指家乡。
C.“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了。”句中加点词的词性是形容词。
D.古人常用敬辞。《范进中举》中“谨具贺仪”的“谨”字,《三顾茅庐》中“曲赐教诲”的“曲”字,都属于敬辞。
3、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题目多为短语,如《论教养》《谈创造性思维》是动宾短语,《敬业与乐业》《怀疑与学问》是并列短语,《精神的三间小屋》是偏正短语。
B.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词语经常兼具不同的词性,如“一汪绿水慰平生”的“绿”是形容词,而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绿”则摇身一变,成了动词。
C.“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这句话是一个递进复句。
4、小南在笔记本上整理了以下词语,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同音字 | 形近字 | 多音字 | 成语 |
①亵渎 ②牛犊 ③案椟 | ④编缉(jī) ⑤侦缉(jī) ⑥作揖(jí) | ⑦勾当(dàng) ⑧当作(dāng) ⑨螳臂当车(dāng) | ⑩心无旁鹜 ⑪衣衫滥褛 ⑫不修边幅 |
A.①④⑨⑩
B.②④⑧⑫
C.③⑥⑨⑪
D.②⑤⑦⑫
5、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是进亦忧
(3)或异二者之为 (4)民亦乐其乐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何时而乐耶?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甲】【乙】文段都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范仲淹:
孟子:
【4】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谈谈你对“古仁人之心”的思想内涵的理解?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北陂①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②碾成尘。
(注)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①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②南陌:指道路边上。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综合性学习。
柴静的《穹顶之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空气污染尤其是雾霾现象的关注,认真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试题。
材料一: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霾在中国被定义为一种天气现象。 雾霾是很多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包括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它们均匀的浮游在空中,把大量的可见光都散射跟折射掉,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但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能肉眼看到的颗粒物最少也都是它的20倍,我们看不到单个细微颗粒物的存在,但它让我们失去了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彩。构成雾霾的细微颗粒物包含15种致癌物,所有这样致癌物都附着在叫做黑碳的物质上,它只有0.2微米,但是它呈锁链结构。两克黑碳铺开能有整个篮球场那么大,所以它可以吸附很多的致癌物和重金属。 (摘自柴静《穹顶之下》有删改)
材料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薄雾浓云愁永昼”、“晓雾忽无还忽有”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从古至今也流传着许多有关雾与天气的谚语,比方说“十雾九晴”、“大雾消散,三日晴天”、“大雾不过晌”。雾让重庆褪去了平日斑斓的色彩,又起到了微妙的调光和柔化的效果,还原出本真的宁静和婉约,仿佛一幅意境悠远、气韵绵长的水墨山水画卷。
材料三:雾的主要成分为水。“当能见度小于10公里,且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以上时,即可判识为雾。”雾还有一种充满诗意的形象解读:“云是飘在天上的雾,雾是落在地上的云。”然而“雾都”重庆现状是这样的:灰黄天空笼罩山城,从早到晚阴沉昏暗,没有云雾缭绕的洁白,不似气蒸云梦的仙境。其实,二战时的军工开发和建国后的军工建设,导致大量的细微颗粒物漂浮在重庆上空,山谷的地形又使得其难以扩散。细微颗粒物在空中的相对比例自1937年以来一直远超8%。
⑴依据材料一《穹顶之下》的相关信息,给“雾霾”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夜上海、秋北平、雾重庆”一直是人们神往的美景。但柴静告诉我们,浪漫的“雾重庆”在实质上却是可恶的“雾霾重庆”。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找出重庆的阴沉天气不是“雾”而是“雾霾”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更好的普及雾霾知识,根治空气污染,倡导绿色低碳的健康生活。重庆一中准备邀请柴静在艺术楼组织一次关注雾霾的知识讲座,请你为此撰写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柴静在《穹顶之下》中认为钢铁生产导致的空气污染最为严重。为了调研重庆钢铁的生产现状,同时缓解初三的紧张,你所在的班级准备本周六早上去长寿重庆钢铁集团实地考察。但是班上的魏成同学却想认真学习,备战中考,不愿意去也完全没有留意本次的活动。你该如何规劝并邀请他一同前往长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默写
(1) ,似曾相识燕归来。 。
(2)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3)《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来描写西湖早春美景的句子是 , 。
(4)《马说》中揭示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5)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青少年应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正如曾子所言: ,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街担家
刘建超
①老街的清晨,有两种人最忙碌:挑担卖菜的和担尿赶路的。
②老街人嘴刁,吃菜讲究新鲜水灵。卖菜的主直接从菜园里摘得新鲜蔬菜,在潺河边淘洗去泥沙,用稻草绳绑扎结实,新鲜的叶子菜摆放在箩筐里,挑起担子沿街叫卖,吆喝声有板有眼、有腔有调。
③老街从明末清初磕绊至今,沿街住户还用的是旱厕。有的家用大水缸嵌入地下,有的家砌个池子。每天早上,有专门担尿的人来家里清理茅厕的粪便。起粪时臭味弥漫,为了不影响住户内眷生活,担尿人都起五更赶大早。老街人厚道,给做担尿营生的人称之为担家。
④老干就是个担家。可别小看了担家的活计,这可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说体力,担尿用的木桶,有六十厘米高,柏木做成,没有把子力气,担一副空桶也累得你脸红脖子粗。老街住户的茅厕都建在后院,从后院到前街也有五十多米距离。如果是二进院或三进院,那就是百十米长的距离,担起尿桶要一鼓作气,举步生风,一路小跑,没有个硬扎的身板儿可不中。说技术,担起木桶途中不能让桶里的污物溅出来,否则就弄脏了住家的院儿,即便用水冲洗,那气味大半天散不了,很是影响人家的情绪。
⑤老干个高精瘦,皮肤黝黑,脸上总带微笑。老干在老街做担家,走进住家门,总吆喝一声,来咧——避免后院茅池有人尴尬;活做完了再吆喝一声,走咧——告诉住家关好大门。每天清晨,老干担着木桶,在分包的路段上,挨家挨户担尿。老干在茅厕里起尿,舀粪的勺子用得利落,起落之间,不能将污物遗撒在地面上。木桶装至八成,小心移至厕外,再拎进另一只桶。他A.稳稳挑起担子,匀步小跑,过门槛时前面的木桶稍抬高,跨过门槛,后面的木桶再抬高,脚下的步伐速度不变,木桶里的污物决不会溅出点滴。老街住家的门槛高低不同,坊传老干为了练好过门槛的技巧,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用砖头和竹竿搭成门槛,闲时担着木桶在院子里练活儿。
⑥老街遇到大雨。明晃老两口子犯愁了,院子里的排水管道不畅,积攒的雨水就涌到了后院的茅池,眼瞅着茅池就要被灌满,溢到院里可就恶心了。
⑦来咧——老干担着木桶进院了,二话不说就钻进茅池淘粪。老干来回担了五趟,雨水中依然是B.稳稳地挑起担子,匀步小跑,过门槛时前面的木桶稍抬高,跨过门槛,后面的木桶再抬高,脚下的步伐速度依然不变,木桶里的污物不溅出点滴。老干又帮着把下水管道给拾掇通了,这才挑起担子,说了声,走咧。
⑧冠老太太是老街的大户,子女都在南方做营生。老先生过世后,冠老太太一人守着个大院子。老干走进后院的茅池做活,看到老太太也来到后院,踌躇着像有什么事。原来,老太太在如厕时,衣扣刮掉了手上的戒指。她想让老干帮着找找,又张不开口。如果找到了还好说,可如若找不到,那叫老干怎么把粪便担出这个门?按老街规矩,出了院门,尿桶里就是淘出个金元宝也是归担家所有了。老干看到冠老太太手足无措,心下明白了几分。
⑨老干担着木桶走了,在城外找了个筛子,把一桶桶的粪便细细地过滤,果然找到了那枚戒指。老干在潺河边,把戒指清洗干净,送到了冠老太太的手里。冠老太太的泪下来了,她说其实也值不了几个钱,只不过是结婚时先生送的,也是个念想。老太太执意要给老干付钱,老干两手作揖说,老太太您抬举我,抬举我了。走咧——
⑩老干四十好几了还是单身一人,有人就张罗着给老干做媒,问老干有啥要求,他搓着大手,说没个啥要求,人家不嫌弃我就中。有人介绍了西关的佟大脚,也是快四十了还没找到婆家,老干就按人家约好的时间去见见面。
⑪老干就在去相亲的路上出的事。老干路过潺河,被几个孩童的哭声喊住了。有个儿童在潺河边捉鱼虾,不慎滑入了河中。老干不会凫水,他大步流星奔到河边,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了下去。他在湍急的河水里扑腾,大喊一声:走咧——奋力把孩子推向浅水,自己却没能再上来。
⑫老干无家无后,老街人给他办了最隆重的葬礼。老街的贤人雅士自愿为老干扶柩,街道的孩童都披麻戴孝,送葬的人群把老街堵得水泄不通。老干的棺木前一条白绸挽幛冲天而起,上书八个大字:来咧走咧——一生干净。
⑬许多老街人这才知道,原来老干有个很雅的名讳:干净。
(选自2018年第2期《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故事情节曲折而不离奇,在平淡的叙事中揭示了一个普通人老干不平凡的灵魂。
B.老干走街串户不亢不卑,做活讲究干净利落。他很热心,帮冠老太太淘洗戒指,物归原主,相亲路上舍身勇救落水孩童。
C.第⑩自然段中叙述老干相亲片段,目的在于表现老干任劳任怨,因忙于工作而耽误自己的终身大事。
D.第⑫自然段,通过老街人自发为老干举办最隆重的葬礼,侧面表现老干在老街深受大家爱戴。
【2】文中画线B句与A句几乎是一样的,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3】“来咧走咧——一生干净”,这是老街人写给老干的挽词,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
【4】《老街担家》曾获“第十七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2018)”,请为小说写一段获奖理由。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沸腾的火锅,滋味绵长
彭薇
①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写道:“先去扫扫雪,晌午我请你吃火锅。”作为一种应景菜肴,火锅一直是冬日的最佳搭档。中国的饮食文化脉络万千,你知道火锅的前世今生吗?不同流派有哪些各异的特点?
(1)_____________
②火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餐饮形式。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中国的火锅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确凿考据,但考古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类似火锅的烧炉。2015年,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挖掘时,发现了类似火锅炉子的陪葬品。经过鉴定,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个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火锅。唐代末年,中国岭南地区会制作一种羹汤叫“不乃羹”,“以羊鹿鸡猪肉和骨同一釜煮之,令极肥浓,漉去肉,进之葱姜,调以五味”,类似今日火锅汤料,然后“贮以盆器,置之盘中”。到了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还是一道“宫廷菜”。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就是火锅的爱好者,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必备火锅。
(2)_______________
③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独特的水土,也养出了一方的地道火锅。
④川渝一带的火锅讲究鲜香麻辣。这种风味的火锅适合巴蜀大地的潮湿气候,麻与辣的交汇使得川渝火锅“很热血”。食材各色各样,仿佛一切都能涮进火锅里。川渝火锅调料一般选用最基本的葱姜蒜和香油,这样才能搭配“重口味”的火锅味。烫菜也有规矩,先吃毛肚、鸭肠等食材,有个流传的“七上八下”烫法,这样烫出来的菜才最嫩。对于川渝人来说,火锅这种形式似乎是最好的朋友聚餐方式,符合川渝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⑤老北京火锅最讲究的是“涮”。吃老北京火锅,铜锅、木炭、清汤锅底、羊肉等搭配少不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涮”的效果。与川渝火锅的麻辣交替相比,老北京火锅的“涮羊肉”更讲究本味,肉片薄而匀,尤其是刚刚切好的手切鲜羊肉,在铜锅里一涮,鲜嫩的羊肉瞬间紧致。再配上麻酱蘸料、红腐乳等蘸料,以及现烤的芝麻烧饼,别有一番滋味。
⑥广东人喜爱海鲜火锅。对许多食客来说,它的汤底恬淡,口味平和,更显“素面朝天”,保留食材原味。有人比喻,广东的“打边炉”里,藏着海洋的壮阔。虾、蟹、花甲、鲜八爪鱼等各种海鲜,配上猪骨、枸杞等熬成的高汤,浓香而清鲜。
⑦上海作为“海纳百川”之都会,在餐饮方面显示了充分的包容性。19世纪以来,五湖四海的移民带来了各种饮食方式,其中就包括火锅。《申报》1893年12月13日刊发的一则启事提到了“什锦火锅”。1937年上海出版的《家庭》中就写道:冬至节边,松江四鳃鲈鱼最适合在火锅中烹食。锅中用鸡汤,另加冬笋片、火腿丝、冬菇、鲜蘑菇等作为点缀,待沸透,然后投入新鲜豆苗数茎以及刚剖杀之活鲈鱼数尾,一熟便吃,下酒尤佳。上海火锅改良南北两地火锅,形成了对上海人口味的风味。
⑧云南菌子火锅、贵州酸汤火锅、海南椰子鸡火锅……大江南北,火锅家族日益兴盛。
(3)____________
⑨中国人为何如此热爱火锅?学者易中天曾经这样解释:“火锅简直浑身上下都是中国文化。”火锅最为直观地体现了“在同一口锅里吃饭”的深刻意义。火锅热,表示“亲热”:火锅圆,表示“团圆”;火锅用汤水处理原料,表示“_______”;火锅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调味不拒东西,山珍、海味、河鲜、时菜、豆腐、粉条,来者不拒,一律均可入锅,表示“_______”:火锅荤素杂糅,五味俱全,主料配料,味相渗透,又体现一种“_______”。
⑩可见,沸腾的火锅中,盛着流动的中国味道。热气鼎沸之间,又多了几分人情来往。“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一些火锅爱好者甚至将此作为一种生活的释怀。白居易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今读来,不失为冬日发出的一份火锅“邀请函”。
(有删改)
【1】第⑨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是( )
A.兼济天下 中和之美 以柔克刚
B.以柔克刚 兼济天下 中和之美
C.中和之美 以柔克刚 兼济天下
D.兼济天下 以柔克刚 中和之美
【2】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加点词“初步”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请说明理由。
【4】围绕“火锅”,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小标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素以养绚
①“素以养绚”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八佾》(佾yì:古时乐舞的行列)。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会事后素。”
②在中国古代没有发明纸张以前,都是以丝绸作画。素,指的就是没有染色的丝绸。孔子说,彩绣、绘画虽美,前提是必须在白色的绢帛上,才有了之后的绚烂呈现。孔子的话,按现在的解读,就是看待一个人,不能只看外表,更要看其内心是否丰盈。而一个人内在丰富质朴,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美的。
③“素以为绚兮”提倡的其实是美学观念:简洁、质朴的美,才值得拥有。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往往通过一双美丽的眼睛,来认定一个女孩是美的。邻家有个女孩,并不是十分惊艳,但她目光纯净,见人有礼貌,张口前先微笑,每天阳光开朗的样子很受周围人喜爱。大家都说,这样的女孩才是最美的。简洁、质朴的美不仅仅是青春年少的阳光开朗,这种美也是桑榆未晚的温和淡然。去年小区新搬来一位老人,个子矮矮的,其貌不扬,每天除了买买莱就是打打太极拳。当疫情突如其来,有些人感到恐慌无助时,老人却主动请缨当了小区志愿者。很多人劝她,年纪大了,这么危险的工作还是让年轻人去做吧。她笑笑说:“我是一名医生,现在虽然退休了,但防护常识可没丢,这个时候正好用得上!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那一刻,老人的形象在我心里一下子高大起来。看着老人质朴的笑容,我不由得心生敬意。
④“素以为绚兮”上升到做人的高度,就是我们要守住本分的底线。这个本分就是素,就是质朴的本质。老子《道德经》中曾说:“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如今每每提及世风日下,其实就是指人失去了初心,以及质朴的生命本质。
⑤“素以为绚兮”还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漫长,在有限的生命里,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关爱;人与人的距离也要适度,彼此保持。假若人与人之间相互欺诈,无限索取,在人生这张白纸上信笔涂鸦,越是繁杂,艳丽,反而失去了美丽和生动。
⑥作家黎戈在文章里写到:“平淡的生活,足以滋养笔底波澜。”我也曾在书中看到一段文字,写得非常有味道。大意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座庭院,院子不仅要静谧安和,也要有四时花开。也许在现实中这座庭院不能拥有,那我们就把它建在心灵上,并在里面种上理想、追求、乐观、努力,如同松柏,四季青翠,盈盈可喜。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活色生香,使人生变得有意义,让日子平淡如水,却是上善若水。
⑦素以为绚兮,亦可为素以养绚!
【1】下面哪一项不是本文的主要观点( )
A.素以为绚不仅是一种美学观念,也是一种人生本分,还是一种人生态度。
B.一个人只有内心丰盈、纯洁质朴、不忘初心,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
C.一个人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才能展现生命的美丽和生动。
D.看待一个人,不能看外表,要看其内心是否丰盈。
【2】根据第③段的内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归纳文章的论证思路。
1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选自艾青《礁石》)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