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七台河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无论是(《魔兽世界》还是《王者荣耀》,青少年均十分沉迷,实是因为青少年在游戏过程中不但可以找到成就感和主宰感,还可以释放学业上的压力。

    B.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购物成为人们越来越喜欢的购物方式,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有大量的诈骗事件,这让人防不胜防。

    C.移动数据流量与生活的关联度越来越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累计使用流量达88.9亿G,同比增长136.8%。

    D.一批以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具有先进技术装备、高科技开发能力和现代管理技术水平的项目正落户昆山,初步形成了电子资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几大主导产业。

  •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D.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3、古时“徐行曰步,疾步曰趋,疾趋曰走”,“走”在古汉语中多表示奔跑意。下面的语词中不是表示奔跑意思的是(    )。

    A.走马观花

    B.飞禽走兽

    C.奔走相告

    D.走亲访友

  • 4、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是“车轮上的市长”,牺牲在赴基层调研的路上。他从不哗众取宠,从不邀功请赏,最突出的一个特质就是无私,像阳光一样透亮。

    ②人无完人,孰能无过!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而不校,没有积极改正的态度,这样的人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③我市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要求全市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曲突徙薪,全面排查整治火灾事故隐患,确保城市消防安全。

    ④这套丛书可以说是集实用、系统、权威于一体,不仅能够让读者得鱼忘筌,更能带给读者一种前所未有的美的享受。

    ⑤几十年来,我就这么不间断地看书买书,只是一个读书人而已,却有幸得了“藏书家”的不虞之誉,真是愧不敢当啊!

    ⑥近年来,基层检察机关在查办括囊守禄的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过程中,普遍感到追赃难度大,赃款赃物追缴率低。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陈嘉映

    ①自然概念以人的日常生活为基准,科学概念则不受这种约束。对我们来说,火是热的,冰是冷的,但在科学话语中,冰同样包含热量。热量是由分子的运动规定的,而不以我们的感觉为基准。在日常话语中,地球是静止的,并以大地为参照规定了什么在动,什么静止不动。而在科学话语里,这个参照系被废除了。

    ②自然概念以经验为基准,而经验是互相交织的,与此相应,自然概念是互相渗透的。在我们的自然理解中,圆和圆满,正方和方正是联系在一起的,几何学的圆则通过定义和其他概念构成联系,洗净了圆这个自然概念的内容,和圆满、圆滑没有任何关系。

    ③在一个领域中最初发现的那些重要事实,通常并不只是一些新事实而已,它们改变了我们对该领域的基本看法,改变了我们的基本概念。即使我们用既有的语词来描述它们,这些语词的意义也不得不悄然改变。空气是有重量的,这不仅是发现了一个新事实,不仅是用我们既有的概念来描述一个新事实,空气和重量这些概念本身也经历了细微的转变。空气有了重量,不再是完全的无物、空无。重量本来是我们能够直接感觉到的,现在,这层约束被取消了,重量概念得到了自然的扩展,开始从感知向测量倾斜。

    ④有学者在对日常语汇和科学词汇做了系统研究之后,认为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概念来自日常概念。例如,“电子”一词今天的意义和最初的意义已大不相同,但“电子”一词前后的各种用法之间存在着“推理之链的联系”,正是这条连续的理由链使得我们今天仍然可以正当地谈论“电子”这个词的概念、意义或指称。尽管摸索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连续性是极有意义的工作,但不可因此模糊了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根本不同之处。

    ⑤理由链也许可以解释那些来自日常语词的科学概念语词,如力、运动、惯性、时间、迁跃、细胞,但它无法解释那些科学理论创造出来的科学概念。虚数、力矩、电离、夸克这些词,并不来自日常语词,而是直接由理论得到定义。即使一个科学概念来自日常语词,这个语词的意义也可能变得面目皆非。日心说的反对者中有人拒绝伽利略的邀请,拒绝从他的望远镜里看一看天空;有的人看了,但不承认他在望远镜中所看到的。他们也许只是些老顽固,然而,用望远镜看还是看吗?我们多半会说:当然还是。用射电望远镜看呢?当天文学家声称“看到了”银河系中实际存在的黑洞,他们是怎样“看”的呢?他们看到了一个黑黑的洞吗?在现代物理学中,“看”和“观察”这些语词的含义已经被更新了。

    ⑥像力矩、电解质这样的纯粹技术性术语,我们一望而知它们的意义是由某种特定的科学理论规定的。我们也许不懂得这些语词,但它们并不造成混淆。带来混淆的反倒是运动、加速度、动机这类语词,它们来自自然语言,同时又是科学理论中的概念。外行很难摆脱这些概念的自然意义,然而它们在科学理论中往往有很不相同的意义。

    ⑦关键的是,那些来自日常语汇的科学术语,在一门成熟的科学中,其意义是由科学理论规定的。运动、力、空间、时间、质量、真空,这些词在科学中的用法与日常用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我们平常怎样使用这些词,对科学家没有多少约束。

    (节选自《哲学·科学·常识》,有删改)

    1第②段加点词“洗净”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

    2下列为第⑥段画线句提供的例证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直到“日心说”出现,这种认识才得以改变。

    B.我们认为鲸鱼和海豚都是“鱼”,但在生物学的范畴内,它们都不属于鱼类。

    C.虽然所指称的对象相同,但是“水”属于日常概念,“H₂O”属于科学概念。

    D.牛顿提出了“质量”的概念以区别于“重量”,但在普通人眼里两者是一回事。

    3下列对文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从概念与日常经验的关系角度,说明了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不同。

    B.第③④段用事实与概念的更新,说明了科学概念与自然概念的不同。

    C.第⑤段从科学概念的来源角度,说明了科学概念与自然概念的不同。

    D.第⑥段用普通人对概念的理解与使用,说明了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不同。

    4从上文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一项推断是( )。

    A.在感知事实的基础上形成概念,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B.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基本概念的重新审视和建构。

    C.即使与自然概念存在冲突,只要基于实证,科学概念就能得到公认。

    D.在一个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科学理论概念最终将逐步取代自然概念。

    5以第⑦段为例,分析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谷与鱼鳖不可胜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在世人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等黑暗现实令他走投无路情况下,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他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2)苏轼主张“物我皆恒”,他在《赤壁赋》中说明万物和人生都有变与不变两个方面。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光线的晦明变化展现出山间早晨、傍晚时不同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在“义”与“利”面前,君子和小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大学的宗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老子》中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名言都启发我们做事要从点滴做起。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面对赞誉、责难,宋荣子所采取的人生态度。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诗人心系天下、牺牲自我的理想和精神。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形象的语言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否则北伐就会遭到失败的一句是“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___, 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3.________________,大块假我以文章。 (李白《春夜宴从弟 桃花园序》)

    4.杜甫在《登高》中对他晚年四处漂泊、年迈病苦的生活状态作了生动而准确概括:“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5._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6.有同学在假期里有些贪玩,不能按期完成作业,你作为他的同学,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古代诗文里的句子,对其进行劝勉。开学的日子快到了,你却仍然有很多没有完成的作业,同学,你的自觉性呢?你忘了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事要有恒心的话了?切记,当你停下休息时别人还在奔跑!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谒山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注:①谒山:指拜谒名山之意。②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此诗是诗人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

    1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联系最后两句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3仿照例句,另写一段感悟人生的话。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或相近。

    [例句] 人生何其短暂。在人生的起点站上,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彷徨,去感伤。举起手来,留住年轻,留住我们生命的每一次感动,因为我们不要做时光的奴隶。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四顾无告。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令趣驾追晏子其家不及。公驱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令柏遽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损肉撤酒,琴瑟不,钟鼓不陈。初,崔杼弑庄公而立景公,有敢不盟者,戟钩其颈,剑承其心,所杀七人。次及晏子,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者,受此不祥!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

    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矣。崔杼将杀之,或曰: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诗》云: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注】①康内:大路上。②崔杼弑庄公:指齐国大夫崔杼因私愤而杀齐庄公之事。

    材料二: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A从B之C令D趣E驾F追G晏H子I其J家K不L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糟糠”,文中指粗劣食物,与成语“糟糠不厌”中的“糟糠”意思相同。

    B.文中“委”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中的“委”字意思不相同。

    C.文中“张”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中的“张”字意思相同。

    D.文中“革”与《六国论》中“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中的“革”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日下雨,百姓生活困难,景公却沉饮酒作乐,多次拒绝晏子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的请求,晏子只得拿出家里的粮食来救助。

    B.晏子认为百姓穷困、饥饿而无助,就不会把国君放在心上;而他自己也上未劝勉国君,下未解百姓困苦,便自请其罪而去职。

    C.作为国君,景公虽然贪图享乐,但尚能改过:一方面请回晏子,派柏遽返去救灾,另一方面自我约束,不再吃酒肉,不再听音乐。

    D.大臣崔杼杀了无道国君庄公,并逼迫其他臣子站在他这边,对不听从的人砍头刺心,但面对大义凛然的晏子,他主动选择放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

    (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

    【5】太史公为什么钦慕晏子,并愿意为他“执鞭”?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欣赏小说,不仅要品析作品在情节设置、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更要理解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的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同样,创作小说,固然需要学习典范作品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还是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本单元小说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展示了小说名家的风格特征。选择你喜欢的一篇细加研读,从中选取感兴趣的某一要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