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资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过多年的战乱,叙利亚国内经济百废俱兴,大部分地区依然面临着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

    B. 麸皮价格在2017年11月上旬维持短暂小幅回落行情后,没几日,价格便峰回路转,开始新一轮的上涨行情。

    C. 篁岭是婺源赏花最好的地方,千棵古树环绕、万亩梯田簇拥,仿佛500年前的世外桃源

    D. 众泰SR9车凭借和保时捷极其相似的外观,一经上市就遭到了哄抢,然而一年过去,如今的SR9已无人问津

  •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封建思想在中国真可谓根深蒂固,要彻底铲除可不件容易的事情。

    B. 这个案子非常重要,不弄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

    C. 他就像一个有无限动力的发动机一样,孜孜不倦的学习到深夜。

    D. 主持人董卿穿着银装素裹,十分美丽妖娆。

  •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②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③“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④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⑤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只要

    A.①③②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③⑤④①②

    D.③④⑤①②

  • 4、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虽然是节选,但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读来引人入胜。

    B.《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选自《朝花夕拾》。

    C.《三顾茅庐》是根据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改写的。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D.“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表示降职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自枉屈____________ (2)攘除奸凶___________ (3)以其咎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 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经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 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

    D. 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诗歌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中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各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被人赞颂,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要求内容相关、句式相似,能和整段的意思自行衔接,前后呼应。

    根深才能叶茂,这是自然界的一条规律。莲和萍的对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莲能开出艳的花,___________,却不见萍的结果?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萍却居无定所,随波逐流。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小语通过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按照体裁对八下和九下古诗文进行了分类和整理,请你补充表格内容。

    体裁

    名句

    出处(朝代—诗人—作品)

    歌行体

    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__,④_______?(用典,渴望得到重用)

    【北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A____

    伤心秦汉经行处,⑤______

    【B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______,并怡然自乐。

    【C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受任于败军之际,⑦_______

    【三国        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⑨_____。(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唐            韩愈《马说》】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誉之花

    ①小区的西北角,有两间简易平房,每天早晨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

    ②这就有点新鲜了。若说四五十年前城市里买豆制品需要排队,很正常,那时供应不足。可如今,寻寻常常一块豆腐,让人家排队等着买,这豆腐得好成啥样?

    ③别说,还真就有人把这个豆腐坊比喻成了一朵花——信誉之花。

    ④老住户都记得,十九年前,这个小区刚刚建好,就有一对年轻夫妇租用了废弃的一个材料仓库,开了豆腐坊。

    ⑤闲聚在楼头的大叔大妈富有生活经验且眼睛最尖,一眼就看出年轻媳妇卖的豆腐跟市面上的不同。那豆腐实而不老、嫩而不囊,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黄色油脂,说明制作加工时,大豆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凝缩在豆腐里,让人看见就有想尝一口的欲望。于是,你买一块,他买一块,各自拿回家“火力侦察”去了。一品,果然好,久违的口感,豆腐本真的味道。

    ⑥豆腐好,卖豆腐的人亦好。爽快,嘴甜,没用多久,人和豆腐在小区都赢得了好声誉。

    ⑦有热心善良的大妈给她出主意:“闺女,你的豆腐这么好,不放添加剂,不揭豆腐皮。原汁原味,谁吃都觉得可口、放心。可你跟那些没有正味的豆腐卖一个价钱,太亏啊!”

    ⑧她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大妈。涨价是要涨的,可现在不行。您想啊,我这豆腐才卖不到仨月。小区这么多人家,没尝过我家豆腐的多得是,若现在卖得比别人的贵,谁还肯买我家的。我慢慢来,让越来越多的人不但知道我家豆腐好吃,还得让他们知道我家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

    ⑨她们家的豆腐拉出来卖,而豆浆只在豆腐坊卖。买豆浆的人到豆腐坊,顺便也就把她家制作豆腐的过程看了一遍。两口子要的就是这个参观率。去过豆腐坊的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干净、卫生、传统工艺、货真价实。

    ⑩聚在楼头休闲的大叔大妈还发现,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总会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豆腐坊门口。开车的人从车上吃力卸下几个装满水的大塑料桶,然后再从屋里抱出几个装满豆腐渣的塑料袋,装上车。有好奇的大叔骑上摩托想看个究竟。出城来到郊区,大约走两三公里,拐进一个山沟,车在一个叫珍珠村的地方停了下来。大叔一看,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小区里做豆腐那对年轻夫妻就是这个村的人。这个开农用车的是男人的表弟。自从表哥表嫂去城里开了豆腐坊,哥俩便有个口头协议:表弟每天负责从村里那口老井装五桶水运到豆腐坊;表哥把每天的豆腐渣无偿送给表弟喂猪。

    怪不得这豆腐、豆浆的味道与众不同,如此鲜美,原来用的是山里的井水。大叔大妈个个都是“小广告”,消息口口相传,不胫而走。没多长时间,不用走街串巷吆喝,豆腐坊变得门庭若市。

    陡然一天,豆腐涨价了。一块从一元钱涨到一元二角,一袋豆浆从五角钱涨到六角。奇怪的是顾客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倒是不断增加,连外小区的人也来买。

    豆腐坊火了。周围小区的居民少有不晓。

    小两口倒是不温不火,淡定如初。每天一百五十斤豆子,重复着同一样式的劳动。顾客从豆腐坊进进出出,一天天数点着日子。表弟的农用三轮车在城乡之间往往返返,运送着岁月,驮载着憧憬和希望。

    人们看到的是,夫妻俩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他们有了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入托、入学、住上了小区的取暖楼。

    伴随着生活变化的还有涨价的豆腐。别人卖一元五角一块时,他家卖一元八角;别人卖二元一块时,他家卖二元五角——比别人卖得稍贵一些。可大家都买账,依旧顾客盈门,供不应求。

    有人向夫妻俩建议:豆腐、豆浆在小区内外已经形成了品牌,可以扩大一下加工规模。两个人听了都直摇头。男人说:“若往大了整,闹不好会砸饭碗的。”女人连忙随着说:“可不是咋的。这些年多亏邻居们的支持,成全了这么个生意。俺两口子不是不想把这豆腐坊做大,是觉得没那本事。一旦大了就难免会走样,一走样就啥也不是了。”这豆腐、豆浆若想好吃,不但豆子得好、水得好、技术得好,最重要的人心得好。人心若不好,只盯着赚钱,什么坑人的事都干得出来。

    近二十年光景,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男人的背略微有些驼了。女人的眼角生出浅浅的皱纹。没变的是:春夏秋冬,凌晨3点,豆腐坊准时点亮的灯光;早餐时,那条排在门口的长队;还有那辆往返于城乡来去都不空载的农用三轮车……

    【1】本文构思巧妙,情节安排颇具匠心,请概括出文中的两处悬念。

    【2】第⑦⑧段写小区大妈和年轻媳妇的对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品读小说结尾的画线句,仿照示例,在下面的表格中填写出这些不变的现象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现象

    含义

    春夏秋冬,凌晨3点,豆腐坊准时点亮的灯光

    示例:夫妻二人勤劳的品质没有变

    早餐时,那条排在门口的长队

    还有那辆往返于城乡来去都不空载的农用三轮车

  •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通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特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色面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一一“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④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宇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⑤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⑥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⑦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⑧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材料二)

    遗忘曲线

    (材料三)

    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未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②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让几百位受试者在没有导游带领的情况下自行游览了一座教堂。游览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依据指令记录一些细节,例如“教堂中十宇形的平面结构”,或者着重观察“宏伟的入口上方欢迎你的青铜天使”。一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o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游览结来后一周,所有受试者都需要接受突击测试,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理应记得的一些细节。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相机的受试者得分更接近6分。二者的区别细微却不容忽视,就像从C到D。

    ③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

    (1)根据三则材料,你认为要怎样才能保持更长久的记忆?

    (2)根括材料二,得出两条有意义的结论。

    (3)材料三第②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现在有8个词语:后座、麻雀、呼呼、傍晚、爸爸、学校、宠溺、回头。请你根据材料相关知识,说说要采用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地记住这8个词语?并写出这么做的理由。。

  •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要敬业”,请依据提示,完成选文论证思路的填写。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写业有什么可敬的,最后__________________

    2各用四个字概括文段①中所列举的两个事例,并指出两个事例论证了文中哪句话。

    3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在本套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选文《冰项链》中,曹文轩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了这个故事。请以葵花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改写“晚饭后……”的内容。以“我在后台等着上场,哥哥来了。”作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和要求:(1)把握原作的内容与精神,注意人称和语言风格的统一;(2)选择恰当内容,注意详略安排,突出主要人物的活动和心理;(3)充分表现对原作的正确理解和再创作,不得照抄原作;(4)不可透露考生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