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哪一项是有误( )
A.《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
B.《唐诗三百首》是由明代孙洙选编共选入77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按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每个类别下的作家作品又是按时代先后编排的。
C.“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
D.《战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其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后代能荡舟碧波,我们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低碳环保方式。
B.今天的招聘会人很多,估计有近500人以上。
C.各地各部门都要把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3、选出加点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娉婷(pīn) 妖娆(ráo) 强聒不舍(guō) 亵渎
B.宽宥(yòu) 间不容发(jiān) 篝火 心无旁骛
C.自惭形秽(huì) 嘶哑(shī) 箴言 鸠占鹊巢
D.秘决(jué) 抽丝剥茧(bāo) 摇曳 彬彬有礼(bīn)
4、对毛泽东主席的这幅书法作品,评价不恰当的选项是( )
A. 笔法遒劲有力,结构简省,气势磅礴。
B. 运笔自然流畅,线条奔放,纵任狂放。
C. 字体大小参差,方正端庄,浑厚大气。
D. 用笔收放自如,讲究布局,一气呵成。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后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①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未几,卒于官。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②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注释)①擢:提拔,选拔。②笥:一种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
【1】下列句中的“以”与“有民以通海获罪”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策之不以其道 C.不以己悲 D.醒能述以文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熙六年,于成龙任四川合州知州,合州百姓赋税徭役很繁重,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
B.十七年,有百姓因为犯罪株连几千人,于成龙上书康亲王,请求查明真相,康亲王没有听从。
C.十九年,宣化前任长官金世德上奏请朝廷免除百姓田赋,没有得到批准,繁重的田赋成为百姓的负担。
D.于成龙为官清廉,生活节俭,去世后遗物只有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皇帝对其一生功绩表示赞叹。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州中遗民裁百馀______
(2)尝微行村堡______
(3)悉从其请______
(4)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古代诗歌鉴赏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从题材上看,《咸阳城东楼》属于______________;根据律诗押韵的要求,本诗押韵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诗歌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3】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
7、请你据要求在学校开展的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任务。
(1)“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____而使命不辱,秦王藏祸心却____
《孔乙己》:小酒店大世界,____;____,尝尽人生酸辛
(2)自古以来,很多小说家留下了绝世佳作,读着这些小说,仿佛与古人对话,既能了解历史,又能净化自己的灵魂。请你根据积累的小说知识,仿照横线前后的内容再写一句。
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丰盈人生。《水浒》如一碗浓烈的酒,酝酿出英雄的豪气;____,____;《童年》似一壶苦涩的茶,浸泡出人生的艰辛。
8、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2)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3)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典入诗,别有意趣。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典故,感慨世事变迁,抒发了对故友的怀念和长期被贬终得还乡的无限感慨;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引用两个典故,表明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抒发了词人戍边抗敌的渴望)。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①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的结论——“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创造力的进步,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②想象力如此重要,但我国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却不容乐观。
我们先看一下哪些因素是诱发想象力的必要条件。
首先是兴趣。一个人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理都懒得理,就更不用说去想了。感兴趣了,才会快乐地去想象。
然后是主动。发挥想象力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但要发挥主动性就要有一定的自由,任何压力和限制都是自由的天敌,也是想象力的天敌。
要使想象力产生良好的结果,还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引导。有些人在某些方面的想象力是出奇的,比如投机取巧。因此要避免想象力朝着不良方向发展,就应对人适度引导,让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是聚焦。有句话说得好,一个聪明人如果什么都做,那么他也将一事无成。所以发挥想象力也要进行适度聚焦。
要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进行适度引导,让其适度聚焦,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由。
【1】提升学生的想象力,选文中提到了哪些条件?除此之外,你认为还需要什么条件?请你再补充一个。
选文中提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写作:请运用修辞手法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外貌描写改写,注意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少于100字)
原稿:当我来到建筑工地上,看到父亲挑着沉重的水泥砖,非常吃力地走着,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我不禁流出了眼泪。
加工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
邓稼先致杨振宁的一封信
振宁:
你这次回到祖国来,老师们和同学们见到你真是感到非常高兴。我这次从外地到北京来看见你,也确实感到非常高兴。在你离京之后,我也就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关于你要打听的事,我已向组织上了解。寒春确实没有参加过我国任何有关制造核武器的事。我特地写这封信告诉你。
你这次回来能见到总理,总理这样的高龄,能在百忙中用这么长的时间和你亲切地谈话,关怀地询问你各方面的情况,使我们在座的人都受到很大的教育,希望你能经常地想起这次亲切的接见。
你这次回来能看见祖国各方面的革命和建设的情况,这真是难得的机会。希望你能了解到祖国的解放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毛主席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你谈到人生的意义应该明确,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应该遵照毛主席所说的这句话去做。我的世界观改得也很差,许多私心杂念随时冒出来,像在工作中,顺利时就沾沾自喜,不顺利时就气馁,怕负责任,等等。但我愿意引用毛主席这句话,与振宁共勉。希望你在国外时能经常想到我们的祖国。
这次在北京见到你,时间虽然不长,但每天晚上回来后心情总是很不平静,从小在一起,各个时期的情景,总是涌上心头。这次送你走后,心里自然有些惜别之感。和你见面几次,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东西似的,细想起来心里总是有“友行千里心担忧”的感觉。因此心里总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夜深了,不多谈了。代向你父母问安,祝两位老人家身休健康。祝你一路顺风。
稼先
8.13/71
【乙】
杨振宁百岁生日感怀
各位首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亲戚:
非常感谢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物理学会合办的(活动),庆祝我农历100岁的生日。
我是50年前,1971年第一次访问新中国,那次访问是我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访问,因为使得我对于新中国第一次有了一点认识,这个认识对于我以后50年的人生轨迹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那一次的访问,我除了看到医院的父亲以外,还看见了很多亲戚和朋友,其中我想最重要的,也是我最亲近的朋友,就是邓稼先。
最近看到他1971年给我写的一封信,这里头的故事是这样的,中国的原子弹爆了之后,美国的报纸很快就有种种的消息,其中一项我注意到,说是涉及中国原子弹的重要人物,就有邓稼先。邓稼先是我中学、大学、在美国的知心朋友,我想他跟我的关系不只是学术上的关系,也超过了兄弟的关系,所以对于这个消息我非常注意。
美国报纸上说,毛主席派了架飞机到陕北,去找美国的一个叫作寒春的物理学家到北京去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寒春我非常认识,我跟她在芝加哥大学同一个实验室工作了20个月,一直到1948年3月,她告诉芝加哥大学系里所有的老师学生,说她要到中国陕北去跟她的男朋友结婚。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很想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想知道中国的原子弹是不是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有没有经过外国人的帮忙。
在离开北京的时候,在机场邓稼先送我。我实在憋不住了,问他,寒春有没有参加中国原子弹的设计。他说他觉得没有,不过他要去跟组织上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那天他就去跟组织接触了,组织告诉他没有外国人参加中国原子弹的制造,除了在最先的时候有一些苏联人的帮助,后来基本上是中国人自己做的。他就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第二天派专人送到上海给我。
你如果仔细看这封信,会觉得非常有意思,因为它除了讲中国的原子弹基本没有外国人参与,当然没有寒春。在信的最后,他给了我一个期望,是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变成“千里共同途”,我当时没有看懂这句话。“千里共同途”后来我想了想,知道这是一个很深的意思。
最近这封信发表了,仔细看了以后,今天,50年之后,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的‘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50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再见。
(选自2021年9月22日扬振宁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有删节)
【1】甲文划线的句子表现出邓稼先怎样的性格特点?
【2】甲文邓稼先在信中引用毛主席的话,目的是什么?
【3】乙文杨振宁在百岁生日感怀时主要回忆了什么事?
【4】甲乙两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杨振宁和邓稼先兄弟般的情谊?
【5】你认为“千里共同途”有何内涵?对你有什么启示?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车
①父亲是位爱车之人。
②那年,我五六岁,一天下午,正在家属院和小伙伴们撒欢儿,父亲突然出现了,他神秘兮兮地把我叫过去。“跟爸爸去看一样好东西!”他眼中的兴奋瞬间感染了我。我马上蹦跳着跟在他的身后。
③一走出家属院,我便惊叫起来,在我面前立着一个神气活现的“大家伙”——一辆黑色两轮摩托车。在30多年前,这可是稀罕物。父亲笑着,悄悄对我说:“爸带你骑两圈,怎么样?”
④“好耶!”兴高采烈的我,被父亲抱上了车。只见他熟练地发动,踩踏板,随着一阵“嘟嘟”的轰鸣,我“风驰电掣”起来,威风极了。风卷起了路上的黄叶,也扬起了父亲外套的衣襟。摩托车上的父亲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帅极了!父亲带着我,在家属院门口那条四五百米的小路上,来回骑了两圈,之后便急忙抱我下来,一溜烟去还车了。车是单位的,被他好说歹说借出来的。
⑤这个“秘密”当天晚上还是到了母亲耳朵里,她狠狠地批评父亲:“你哪里会骑摩托?还敢带上孩子!她那么小,出了事怎么办?”
⑥父亲此后再也没有骑过摩托车。记忆中,他骑着一辆28英寸带横杠的男式自行车做了很多事:给家里换煤气罐,帮外婆买面、买米,周末载一家三口上公园……最重要的用途,当然是每天接送我上学。
⑦我上初中不久,父亲的自行车被偷了。那时候丢一辆自行车,可是件了不得的事,亲友们纷纷来问询。父亲笑言道:“车被人借走了,还不打算还,算啦,借他骑着吧!”众人听了大笑。
⑧自行车被偷后,父亲便没有再买。没过多久,父亲有了另一辆车:三轮大板车。这种车可载人,可载物,但是特别沉,不好操作,手和脚都得用力,就算一个年轻汉子,骑不了多久也会满身大汗。而中年父亲开始蹬着它载客了。做了快20年国企职工,他和母亲双双下岗,以此谋生。起步价一元:城区小,花两元就能跑遍。父亲就这样一单一单地接,一元一元地赚,每天一身臭汗。
⑨就在那时,父亲和他的三轮车又让我“威风”了一次。
⑩那年,家乡的英金河发大水。我每天上学得经过西大桥,上下桥处汪起了两池水,最深处可没过一个成年人的胸部。那几年,小轿车刚开始多起来,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亲眼看见,小轿车呼啸着冲进水中,然后在最深处哑然熄火。于是,西大桥前后,都有好几辆抛锚的小轿车。人如果要走过桥的话,“湿身”更是必然的。
⑪不巧的是,那几天正赶上期末考试,我既不能迟到,更不能“湿身”。父亲说:“好办!咱有三轮车怕啥?”于是,我和几位小伙伴便成了他的“乘客”。水塘中三轮车稳稳当当,水深处虽然能没过大板,可我们只要把腿抬高,便不会弄湿。父亲骑三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了水塘。完美!我心底突然升腾起一股豪迈来。那次考试我拿了第一名。
⑫后来,父亲和母亲用三轮车做起了小买卖,靠做小买卖的收入,供我读完初中、高中,上了大学。我上大学那几年,也是我家乡变化最快的几年:英金河上架起了新桥,河两岸幢幢高楼平地起,街面上出租车换下了三轮车……
⑬我研究生毕业来到上海,工作几年后,生活安定下来。父亲和母亲退休后,相继过来同住。父亲快到65岁的时候,我换上了像样的公寓,搬进了新社区。面对着新环境,父亲又喜滋滋地筹划起来。一天,他悄悄同我商量:“我想买辆新车,买菜用。”“好啊!买电瓶车?”“当然好!”在我的力主下,我们在车行选了最好的一辆电瓶车,从外观上看,像极了摩托车。
⑭取车那天,父亲开心极了,硬是拉我下楼,载我在小区里“兜风”。微风吹起了他的衣襟,车上的他依然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只不过,跟30年前相比,青丝已换作白发。父亲的这30年啊,正是国家发展步子最大的时期。下岗、下海,他都赶上了;最难、最苦的活,他也都干过。他就是和国家一起奋斗过来,又日渐富足、自信起来的一代人。所以,每往前一步,他都觉得更好;每一次更好,他在心里都深深感恩。有一句话,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挂在嘴上:“这就不错!”
⑮父亲没有驾照,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拥有自己的大黑摩托了,但在他的眼神中,我分明看到了幸福和满足。____________。
来源:《解放日报》选文有改动)
【1】文章以“车”为线索,凸显了时代的变迁。请根据故事情节填写恰当内容
①_____________→②骑自行车服务大家,乐观面对被偷→③___________→④骑电瓶车,载我兜风
【2】赏析下列句子。
父亲骑三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了水塘。
【3】第⑭段划线句是议论抒情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12、按要求作文
在浩瀚的人生旅程里,真诚的缘分总会遇到。留不住光阴的流逝,却可以留住心底淡淡的温暖。最美的相逢在心灵,回眸的镜头里,锁着一缕淡淡的暗香就足够。
请以“最美的相逢”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 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