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B.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C. 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D.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难以做出成绩的。
B.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C. 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植树,现在园博园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许多鸟儿也回来了。
D. 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学生常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一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叹为观止。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夜很静,四周鸦雀无声。只是偶尔有一只小小的甲虫,嗡嗡地响着从花间飞了过去。
B. 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的学习的热情鼓动起来。
C. 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进行实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马虎了事。
D. 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又称《水浒传》《忠义水浒传》,它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水浒传》中共有一百零八将,天罡星七十二人,地煞星三十六人。
B. 《傅雷家书》中的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 、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C. 培根随笔中,《谈美》这篇短文,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语言优美,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
D.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其中“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易》、《尚书》、《礼》、《诗》、《春秋》。
5、阅读《岳阳楼记》,回答小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守卫 B.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
C.日星隐曜 曜:光芒 D.宠辱偕忘 偕:一起
【2】下面的句子,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②段在开篇就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缘由,并且详写岳阳楼本身的盛大景象。
B.第③④两段构成对比,一暗一明,一悲一喜,传达出景与情相互感应所表现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C.第⑤段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达胸襟,也包括高尚的政治抱负。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骈散交替,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民歌
余光中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童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也听见
龙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也听见
梦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哭也听见
笑也听见
【1】如果要朗诵余光中的这首《民歌》,下面哪一项语气最适合?
A.婉转悠扬 B.雄浑高亢 C.活泼欢快 D.沉郁顿挫
【2】诗人说“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句中的“红海”喻指什么?如何理解“我的红海在呼啸”?
【3】本诗从结构形式上看,与余光中的《乡愁》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综合性学习。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1)根据以上文字,概括“中国梦”的含义。
(2)同学们围绕“中国梦”拟出了上联,请你在田字格里用行楷字体补全下联。
上联:神州盛世放飞中国梦
下联:华夏伟业
(3)请根据示例,阐述你的“中国梦”。
示例:
工人:工作稳定,生活安宁,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农民:种好田地,有个好收成,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土地,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学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 ,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
(3)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 。(《商山早行》)
(4)有弟皆分散,___________________ 。 (《月夜忆舍弟》)
(5)__________,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6)《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校服的父亲
邓迎雪
①他听同学说,学校门口向东三十米,有家卖卷凉皮的,这家的凉皮劲道、量足,再加上一些碎花生、甜面酱,味道超好。卖凉皮的老头儿还穿着他们四中的老校服,感觉特别逗。
②大家嘻嘻哈哈地说笑着,他也轻轻笑了两声。他没有告诉同学,他的父亲就是卖凉皮的,对于这种吃食,他一点也不陌生。作为全年级的尖子生,他的自尊心格外强,从不在同学面前显露他贫寒的家境。虽然他并不羡慕那些家庭富裕的同龄人,但他敏感的自尊心总是会让他回避这些。
③他的母亲早逝,父亲为了他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咬咬牙掏了高价择校费,他这才进到这所重点中学读书。父亲又心疼他学校离家太远,就让他住校,一周只回一次家。回家后,他只顾看书学习,时间久了,他渐渐忽略了父亲辛苦的操劳。
④有一天下午放学后,他去学校食堂吃饭,几个同学叫住他,请他一起到校外吃。拗不过他们的热情,他随着去了。校门口,吃饭的同学很多,肉夹馍、凉皮、包子、稀饭一应俱全,每个摊点前都围满了人。这时,不知谁提议去吃卷凉皮,在一路打打闹闹的笑声里,他和同学一起,走向他们所说的凉皮“校服哥”。
⑤他随着人流往前走,远远看去,那个摊点前围了不少人,透过些微的空隙,那个忙碌的身影如此熟悉。他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停下脚步,那满头白发、低头忙碌的可不正是他的父亲?父亲穿着一件他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此刻,父亲正不停地忙着,偶尔抬起头笑着跟同学说些什么。
⑥“师哥,今天生意不错啊。”他听见一个大噪门男生在跟他的父亲开玩笑,而他的父亲居然还好脾气地笑!
⑦他的耳朵嗡嗡作响,脸发烫,步子也变得轻飘飘的。他转身逃跑般离开了。到了教室,他的心仍扑扑腾腾地跳,对父亲的埋怨排山倒海般撞击着他的胸口。
⑧周末回家,父亲看见他回来很高兴,他却冲父亲发火:“谁让你去学校门口的?你不怕人家笑话我啊?”
⑨父亲没有计较他的无理,说:“那儿生意好,我故意躲得远一些,离学校还远着呢。再说你住校,一直在食堂吃饭,遇不见。”
⑩“你怎么知道我遇不见?你还穿校服,那适合你穿吗?你知道人家叫你什么?”他竟然委屈得流出了眼泪。
⑪父亲的表情很复杂,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叹口气,递给他一条毛巾,就到厨房叮叮当当做饭去了。
⑫也许就是从那时起,父亲不在校门口摆摊了。他隐隐约约听同学说,那个卖卷凉皮的不在那儿了,找了好几回都没有。
⑬他听了,略略放了心,他想父亲在别处做生意也是一样的。
⑭再回到家时,他和父亲都没有提过这件事。
⑮转眼到了6月,市里组织了一场中学生物理竞赛,全校共有十名同学参加。那天上午,他和老师、同学一起乘车赶往赛点,因为前方堵车,车子在一个十字路口减速前行,他就在那儿猝不及防地看见了父亲。
⑯那天,天气预报说是近五十年来最高温,41摄氏度。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柏油路像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不叫了。他的父亲就在一棵大树下,摆了几张小方桌卖卷凉皮。天太热,行人逃也似的匆匆而过,没人向摊点张望一眼。父亲没有泄气,不时扯起围裙擦一下满头的大汗,扯起噪门吆喝,声音听起来有些嘶哑,就像要被太阳烤化的柏油路,让人揪心。
⑰车子很快就走过去了,把父亲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⑱汽车空调“咝咝”地吹着冷气,竟然吹出了他的泪。
⑲父亲是不是自从被他从校门口撵走后,就一直在这儿摆摊?在这个长长的炎热的夏季,再苦再累再难,父亲从不在他面前提一个字。他把成长的疼痛留给父亲,可父亲给他的依旧是浓浓的爱。
⑳是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变了?变得这样冷漠、虚荣和肤浅,不再像小时那样和父亲亲密无间,竟然开始嫌弃抚养他长大的父亲。
㉑那天考试后,他回到家,见到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爸,天太热,别出去摆摊了,等凉快了还去老地方吧,同学们老念叨你。”
㉒父亲有些吃惊地看着他,不知他怎么突然说起了这个。他只觉着噪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他想,自己真是笨啊,他原本想好的向父亲道歉的话,怎么一句也说不出?但不管怎样,明天的他将不会那么虚荣,他会向同学说起辛苦抚养他长大的让他尊敬的父亲!
【1】请阅读选文,完成表格。
事件 | A | 听说父亲不在校门口摆摊了 | C | 决定让父亲去学校门口卖凉皮 |
心理 | 生气(委屈) | B | 心疼(自责) | 自豪(骄傲) |
【2】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的心仍扑扑腾腾地跳,对父亲的埋怨排山倒海般撞击着他的胸口。
【4】第⑪段写父亲当时表情很复杂,请简要概括父亲当时复杂的心情。
【5】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⑯段画线句子。
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柏油路像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不叫了。
【6】文章以“穿校服的父亲”来拟题有什么好处?
10、用 爱 倾 听
方冠晴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磨得快疯掉了。
我家住二楼。住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旧得像严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让人揪心般的难受。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了,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心血来潮,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他就逼着女儿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毫不连贯,毫无乐感,听在耳里,像鬼哭狼嚎。
我每晚被楼下摩托车的“咳嗽”搅得没有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我想,应该好好与楼上楼下的住户谈一谈。但临到他们的门口,我又犹豫了,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发出噪音?可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难道我要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他们也不会答应。
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居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眯眯的听着,然后问我:“你觉得我居住的环境怎么样?”我说: “就是觉得你这里清静,所以叫你帮我找住的地方。”朋友得意的点点头,说:“好吧,你先在我家里坐一个小时,感受一下。”
一个小时后,隔壁的阳台上传来一种含糊不清的类似于说话的声音,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声音在喊叫,声音刺耳而使人不明所以,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
我问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朋友说:“一个9岁的男孩,在学说话。你仔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我侧耳倾听,那男孩无疑在重复一句话,但我怎么听都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猜测说:“他好像在说,羊刚仆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他是说阳光普照大地。”说着话,他拉开了通往阳台的门,以使那孩子的声音更大一些。这时我听到,有一位妇女,在不断地纠正那个男孩。妇女说的,正是“阳光普照大地”。但无论妇女怎么纠正,那男孩说的,仍是“羊刚仆倒在地”。
朋友见我一脸诧异,便解释说:“这孩子是个弃儿,一出生就又聋又哑,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抛弃了他。是我的邻居将他捡了回来,不但抚养他,而且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从他4岁开始,我的邻居就开始锲而不舍地坚持每天教他说话,到他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居然开口叫妈妈了,虽然声音那么模糊,但我们都听清了。我的邻居当时就激动得哭了,我们在场的许多人都热泪盈眶。我的邻居含辛茹苦这么多年,终于让这孩子开口说话了,这怎么不让人激动?你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是用耳朵在听。而我们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动听,很欣慰,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这世间的许多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全部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界上,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得欣喜和欣慰。”
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奇怪的是,再听楼下摩托车的轰鸣,我没觉得刺耳,而是觉得欣慰,这对下岗夫妇今天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再听楼上的箫声,我也能听到小女孩的进步。
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听得到世间所有纷杂的声音;人类给了自己爱心,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想享受美妙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
(摘自《做人与处世》)
【1】阅读全文,说出“我”倾听到的“美妙音乐”的具体内容?怎样才能做到用爱心去倾听?
【2】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1)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
含义:
(2)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作用:
【3】如果楼下传来的是搓麻将的聒噪声,楼上传来的是打骂孩子的刺耳声,该怎样正确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4】“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为什么在“每天天刚麻麻亮”时就逼女儿练习吹箫?请就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5】研读上文中朋友的邻居教小男孩说话的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认为小男孩最终能不能学会与人正常交谈,为什么?
材料一:海伦·凯勒原先失明,“整天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缺少强烈的爱”。莎利文老师将手语字母按入凯勒掌心,教她各种物件的名称,将她手指放在自己喉头,听其振动说话。在莎利文老师持之以恒的爱心教育下,海伦终于成为一位作家和教育家。
(选自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材料二:丹是一位失聪孩子,据著名耳科专家杰夫瑞医生诊断,他恐怕是属于永远都无法恢复的失聪者。但富有爱心的露茜修女并没有放弃,坚持让他去听睡莲开放的声音。有一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丹终于听到了睡莲花瓣开时的“叭”、“叭”声。(选自《知音.海外版》)
11、 关于“梦想”的主题阅读
(“梦想”调查)
年少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长大后,有的人仍在坚持,但还有许多人,或满足于现实的安稳,或受限于现实的平庸。新的一年又来了,你小时候的梦想还在吗?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在春节期间进行了一项调查。
儿时的梦想都是关于什么的?调查显示,49.9%的受访者是想从事某职业,36.8%的受访者是想赚很多钱,23.2%的受访者是关于实现某个目标,11.7%的受访者想环游世界。
有多少人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调查中,75.8%的受访者表示并未实现。至于没有实现梦想的原因,47.1%的受访者表示是生活现实所致,18.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没有毅力和决心,18.2%的受访者表示梦想本身太幼稚,还有人表示是父母家人阻拦。有21.6%的受访者表示还在努力中。
调查显示,46.5%的受访者表示仍会为儿时的梦想努力,40.8%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要实现梦想,47.7%的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热爱和坚持,31.3%的受访者认为脚踏实地的行动最重要,14.6%的受访者表示应该多积累、少空谈,13.8%的受访者表示要有同道中人。
调查中,83.1%的受访者表示,不能等以后有空了再去实现梦想,追梦要趁早。
总的来说,55.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新的一年会更好,6.2%的受访者认为会更精,19.1%的受访者觉得不会有变化。
(选自《济宁晚报》)
(培育梦想)
施一公,中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是中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三合一院士”。他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了“剪接体”结构,成为最震动世界的突破之一;在抑制肿瘤因子和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研究方面,也具有让世界震惊的研究成果。
但是,他当年的生物学成绩非常不好,遗传学和细胞学的实验与课程,在班上都是中下等成绩。当他1989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时,他的兴奋点是从政和经商,而对学术并无兴趣。因为听了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发展中,一半以上的学术问题来自对人类的关注,叫做生命科学。大生命学科在21世纪是最大的学科。”于是,就是这个对专业一无兴趣、二无专长的人,告诉自己一定要培养起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一定要把生命科学的研究作为自己的梦想!就这样,他走上了生命科研之路,并摘取了生物科学巅峰的“皇冠”。
有同学问他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挣扎、梦想和世俗的不可调和”这一矛盾时,他说,“这其实是个大问题,涉及到目前普遍存在的科研浮躁心态”。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他清醒地告诫那些有志于科研的学生:让价值观回归理性,不再用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标。
施一公强调:要不断去追问自己,是否真正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科学报国,才是科学家最大的荣耀!他说:现在学生受物质主义冲击太厉害,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觉得,做科研很酷,而不是赚钱很酷。要“为天地立良心,为万世开太平”而选择、培育我们的梦想。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让梦想飞)
①我们有时羡慕那一些生下来就落地首都的孩子们,他们在没有“贵族”的国度里,就是国民中的“贵族”;有时羡慕那一些将门虎子与大家闺秀,在起点上他们就赢了草根一族。羡慕的是那些优越的生存条件,比如他们从小就能接受到的一流教育,他们有尽情挥霍不尽的财富。
②缺乏优越条件的,是不是就人生沉重,梦想遥远?
③伦敦开始也是村庄,就像贵族的起点也有草莽,把村庄作为起点,把从创造条件作为开始,才是我们人人都具备的条件。有条件是个好命运,没条件就是个好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创造,就像历史上的犹太民族,在丧失了生存的家园、遭受了灭顶之灾,他们漂泊世界各地,寄人篱下,反倒强化了他们的生存能力。没有土地做工厂,他们有发明创造;没有广表的国土立足,他们有智慧。按人口比例算,哪个民族都没像犹太人那样产生过那么多的教授、专家、学者。就像资源条件极差的日本,并没有制约他们成为经济大国。真正的成功就是善于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条件。撬动地球的力量也不是用另一个地球,而是一个支点,一个杠杆的条件就具备理论的可能。
④弱者等待条件,强者创造条件。真正的成功者就应善于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条件,从而实现梦想。
⑤可如今的许多人创业,就是依赖条件,总是把自己平庸的人生归咎于条件不好,可条件都好了,我们还用奋斗吗?海湾地区那些王室成员家族的后代很少有科学家、艺术家、奥运冠军的,他们优越的生活条件就是他们翅膀上的黄金。欧洲金球奖得主阿根廷人梅西曾经是个“侏儒症患者”,就是生长激素缺乏,导致阻碍骨格生长,家里的经济条件不能承受治疗费用,但是这些条件都没有制约梅西热爱足球投身足球,几年后他成了世界足坛的巨人。当年的马拉多纳也被足球专家视为不具备踢足球身材条件的“侏儒”。可就是这些“侏儒”的条件反倒成就了他们谱写神话的动力。
⑥抓住机遇,时刻记住不足,只要我们具备创造条件的智慧与信心,就能让梦想飞。如果要条件,就要那只海鸟嘴里叼着的一截树枝,那样就足够飞越太平洋了。
(摘自阮直《人生不用太多的条件》,有删改)
【1】概括(“梦想”调查)的主要内容。
【2】阅读(培育梦想),概述施一公从事生物研究的原因。
【3】阅读(让梦想飞),请你说说,第5段写海湾地区王室成员家族后代和阿根廷人梅西、马拉多纳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4】认真阅读上文三则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简述你对梦想的看法。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历练,就是经历世事,得到锻炼,炼就意志与品质。历练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杜小康经历放鸭的孤独,让自己走向成熟;莫顿·亨特经过悬崖历险,领悟了人生哲理……亲爱的你,经受过哪些历练,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我的历练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经受了怎样的历练,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收获?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历练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
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