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古代的某一时期,一群工匠在李春的指导下正在建造一座石拱桥。这座石拱桥现在成为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石拱桥。这一历史情境 ( )
A. 反映了秦朝繁重的的徭役 B. 说明当时建筑技术先进
C. 再现了唐朝的科技成就 D. 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2、北宋时,掌管全国军事的官职是( )
A.太尉
B.节度使
C.宰相
D.枢密使
3、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权的斗争
B.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的表现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4、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
A. 绍兴和议 B. 澶渊之盟 C. 宋辽协议 D. 雁门关协议
5、“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黄巢起义
6、清朝时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设置驻藏大臣,其职能是( )
A.代表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西藏事务
B.代表中央政府,指导地方官管理西藏事务
C.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D.代表中央政府,协助达赖、班禅管理西藏事务
7、清朝中期,在粮食种植方面,普遍推广的外来高产农作物是( )
A.水稻、玉米 B.玉米、甘薯 C.甘薯、小麦 D.小麦、水稻
8、唐太宗曾经表示: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但他要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唐太宗特别重视( )
A. 对外交往 B. 民族关系 C. 任用贤才 D. 虚心纳谏
9、“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 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 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 不畏艰难的精神
10、下列口号或布告与黄巢起义有关的是( )
A. “尊王攘夷”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洗涤朝廷” D.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11、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社会风气呈现出明显的自由开放,有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①唐朝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②西市、东市的设立
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④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
①出现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②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元灭南宋时,南宋军民进行奋勇抵抗,其中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的南宋大臣是
A.岳飞
B.韩世忠
C.文天祥
D.魏征
14、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是
A. 寇准
B. 文天祥
C. 秦桧
D. 忽必烈
15、下列示意图显示的主题是( )
A.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B.蒙古的扩张
C.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
D.成吉思汗的功绩
16、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不包括( )
A.行汉法
B.行仁政
C.依据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设立各种机构
D.建立蒙古政权
17、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生物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创造出许多惊人的奇迹。率领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的人是: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莫言
18、下图为明朝时期的科举考场,考试题目来自“四书”“五经”,严格规定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该图反映了明朝时期选人用人的制度是( )
A. 荫袭制度 B. 举荐制度 C. 征辟制度 D. 八股取士
19、明朝历经12世、16位皇帝,统治长达276年。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
C.清军入山海关 D.清朝迁都北京
20、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明代李时珍对中医发展贡献极大用毕生精力编写,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伤寒杂病论》
21、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____年,金攻破开封,_____灭亡。
22、17世纪中期,中俄之间发生的战争是________。
23、目的:为了加强_____,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4、宋代经济.社会十分繁荣。请列举相关史实。
(1)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________
(2)宋朝政府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_______
(3)宋代城市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25、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26、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时最后完成。
27、汤显祖是明朝著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昆曲《________》。
28、《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与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它的作者是________。
29、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是________,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的科技巨著是________。
30、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创作了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________。
3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贡献连起来。
毕昇________ ①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________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________ ③编写《本草纲目》
徐光启________ ④编写《天工开物》
宋应星________ ⑤编写《农政全书》
32、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社会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答案。
(1)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用人唯贤,使唐朝国力增强,史称_________________。
(2)唐玄宗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_________________。
(3)持续八年动乱,导致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
(4)他主持编写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他是_________________。
33、材料一:“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战争造成的惨状,造成这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一条)
(2)这一叛乱是谁和谁发起的?当时的皇帝是谁?
(3)这一叛乱造成什么局面?
(4)这一叛乱对唐朝的影响是什么?
(5)材料二中反映我国历史上的一次起义是什么?跟唐朝的灭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