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3)班的同学在做《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的专题研究,以下资料可以入选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B.元朝与140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
C.马可·波罗来华
D.新的民族——回族的形成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 北宋与蒙古对峙
B. 宋夏和议
C. 南宋与金对峙
D. 宋辽对抗
3、下列对应关系是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秦始皇——“焚书坑儒”
②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明朝——八股取士
④清朝——“文字狱”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5、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这有利于( )
A. 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 B. 加强国防事业
C. 促进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D. 造就科技发达的局面
6、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评价正确的是
A. 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 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 它们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成就
D. 它们都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7、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朝,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①用“交子”在店铺换酒喝 ②在“瓦子”里听说书
③去“夜市”吃夜宵 ④在“勾栏”观看《窦娥冤》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与下图人物有关的史实是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②创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重视农业生产,鼓励人民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④建立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对哪位古代著名诗人的评价?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商隐
10、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 郑和 B. 戚继光 C. 李时珍 D. 宋应星
11、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B.保持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D.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12、他统一了女真各部,12世纪初起兵抗辽后,建立大金。“他”是
A.宋太祖 B.阿保机 C.元昊 D.阿骨打
13、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 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B. 书柜上放有苏轼的词集
C. 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宋金议和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D. 墙上挂着一把宝剑
14、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辽 B.金 C.西夏 D.元
15、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三国演义》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④人们在阅读《红楼梦》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清代乾隆时期, 拥有“ 十万烟火”, 财富“ 甲于天下” 的城镇是( )
A.汉口 B.苏州 C.佛山 D.景德镇
17、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哪座城市商贸繁荣的景象
A. 临安 B. 长安 C. 汴京 D. 澶州
18、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瓦舍出现的原因是( )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④宋朝重文轻武政策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9、被誉为“国剧”,是中国文化“国粹”之一的戏剧种类是
A.昆曲 B.皮黄戏 C.京剧 D.徽剧
20、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
A.祭奠北宋灭亡
B.纪念抗金英雄岳飞
C.讽刺南宋偏安
D.赞美临安城的繁华
21、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设立册封制度: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1653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__________”的封号;康熙时,册封班禅五世为“___________”。
(2)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___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3)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________,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4)颁布法律:1793年,清朝颁布《______________》,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章程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谕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_______、外交等事务;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___________,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5)六世班禅与乾隆皇帝:乾隆时,英国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六世班禅不为所动,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此后还到达承德避暑山庄为乾隆皇帝祝寿。乾隆皇帝特意下令在山庄的北面,仿照班禅在________的扎什伦布寺,修建了__________庙供他居住。
2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人口的增长
(1)清朝前期_____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这是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2)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_____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请同学们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后来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________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________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_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同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________年,中美建交。
(4)2001年12月,我国加入________,这为我国参与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5、1206年,________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26、明末有一本书,既是地理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这本书是________
27、按要求填空。
请把下列历史人物的对应信息填入括号内,只填字母。
(1)孔子________(2)老子________(3)司马迁________(4)刘秀________
(5)张骞________(6)蔡伦________(7)贾思勰________(8)祖冲之________
(9)王羲之________(10)杜甫________
A.计算圆周率B.书圣C.出使西域D.《齐民要术》E.改进造纸术
F.无为而治G.仁者爱人H.诗圣I.《史记》J.光武中兴
28、明朝的________和清朝的________,都是实行文化专制的措施。
29、两宋时期,词风委婉、细腻、清秀的女词人是________。
30、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最著名的是_______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_________。
3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许多历史人物,他们的作为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将下列人物和他们的作为或事迹进行配对。
(1)将下列史实字母序号填人入格中相应的位置。
A.开凿大运河 B.设立锦衣卫 C.建立行省制度
D.出现贞观之治 E.设立军机处 F.杯酒释兵权
古代帝王 | 史实 | 古代帝王 | 史实 |
隋炀帝(杨广) |
| 元世祖(忽必烈) |
|
唐太宗(李世民) |
| 明太祖(朱元璋) |
|
宋太祖(赵匡义) |
| 清雍正帝 |
|
(2)请在下列人物后面的横线上填写与之相对应的作品字母序号。
A.《红楼梦》 B.《窦娥冤》 C.《西游记》 D.《资治通鉴》
①司马光:_____;②关汉卿:_____;③昊承恩:_______;④曹雪芹:______。
32、列举盛唐气象的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33、宋朝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先进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重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宋代的科技成就论证李约瑟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