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判断这条街获此名称最早是在什么朝代?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观察下图,可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两宋与民族政权无法实现和平
B.少数民族之间既斗争又联合
C.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不断
D.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3、马克思曾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留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造成中国“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实行
A.君主专制制度 B.闭关锁国政策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4、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直接作用是
A.实现了南水北调
B.加强了民族融合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5、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览”。下列人物作品可以参展的有
①颜真卿 ②文成公主 ③吴道子 ④阎立本 ⑤欧阳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6、“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人…衍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段话赞扬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 科举制 B. 察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7、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8、《射雕英雄传》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之一,郭靖和杨康是小说里面的两个重要人物。你知道他们的名字与下面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
A.西夏建立 B.金灭北宋 C.澶渊之盟 D.元朝建立
9、宋朝时期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
A.坊市
B.瓦子
C.草市
D.勾栏
10、明朝中期,戚继光在其他抗倭将领的支持和配合下,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抗倭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抗倭斗争的正义性
B. 戚家军战斗力强
C. 戚继光的战术正确
D. 其他军队的配合
1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所描述的是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匡胤
12、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是:( )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
C.统一全国
D.基本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
13、宋朝时,我国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主要有
①南方战乱较少 ②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政府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14、如果你是电视剧《康熙大帝》的编剧,要把下列与康熙帝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写进剧本。你会选 ( )
①册封班禅
②粉碎大、小和卓叛乱
③平定噶尔丹叛乱
④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18世纪末,冲破沙皇俄国的重重阻挠,渥巴锡率领帐下全体回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妥善安置。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B.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C.雅克萨之战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6、《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下列史实能在《资治通鉴》中查找到的是
A. 朱元璋的事迹 B. 戚继光抗倭 C. 唐太宗的事迹 D. 成吉思汗西征
17、隋朝仅历二世而亡,关于其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隋炀帝( )
A.不问政事 B.骄奢淫逸 C.滥用民力 D.统治残暴
18、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 )
A. 南京 B. 松江 C. 刘家港 D. 泉州
19、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风淳朴厚重,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20、在殷墟发现了我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问它是( )
A.甲骨文 B.隶书 C.小篆 D.金文
21、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________”,流传四方。
22、唐朝的制瓷业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明朝时期的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________瓷器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23、宋朝时,________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_______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24、黄袍加身,他在________年,建立了北宋,他指的是________。
25、中国政府与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________;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方针是________。
26、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唐朝灭亡:_____年,朱温建立了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8、明长城:
目的:防御北方______族南扰,先后_____次修筑长城。起止点: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
结构:以______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______,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多用______砌成,十分坚固。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民代修筑的。长城处于北方______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_____________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9、两宋时,原产于越南的 ______ 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 ______ 成为著名的瓷都。
30、唐太宗时期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被称为是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说的是_____
31、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药王 吴道子
诗圣 孙思邈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著作
(1)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________________
(2)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友好交往是中外交往的主流。
材料一: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从他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
材料二: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吴钓《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使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最重要技术条件是什么?除泉州外,当时文明世界的另一大商港是哪里?
材料三: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哪个朝代。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四:明朝前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依据材料四指出此次远航的历史意义?
(5)以史为鉴,可以明智。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你认为我们应借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