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在2018年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指出“要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动能,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这说明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已经落伍
B.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能引领新时代经济的发展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各领域相互渗透,将深远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发展
D. 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才能体现其时代价值
2、《联合国家宣言》: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这里的“三国同盟”指( )
A. 德、意、奥 B. 英、法、俄 C. 德、意、日 D. 苏、美、英
3、欧洲殖民国家经营“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 )
A、贩卖印第安人到非洲 B、贩卖印第安人到欧洲
C、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 D、贩卖非洲黑人到欧洲
4、数据图表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 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 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 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5、2018 年的大国互动似乎有点“反传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把传统盟友﹣﹣欧盟称为“对手”;其后又冒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国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强调“要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支持推动全球化”。由此可推断( )
A.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已经破裂
B.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
C.美国霸权的跌落已经成为事实
D.多极化和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
6、王觉非在《英国近代史》中指出:“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瓦特研制的“蒸汽机” B. 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
C. 煤炭钢铁的大量生产 D. 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工厂
7、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材料认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理由是
A. 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
B. 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D. 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8、春秋战国时代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下面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显著的时代特征
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
B. 各诸侯国之间发生了残酷的战争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思想学术繁荣各国竞相变法
9、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人把美国总统威尔逊比作毒蛇,而英国人则将威尔逊比作狡猾的狐狸。 以上对威尔逊的不同比喻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对人物的喜好不同 B.各自的立场不同
C.所属国家的社会性质不同 D.瓜分世界的方式不同
10、1927年周恩来曾指出:“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对材料中“成功”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B.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 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1、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与“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相关的措施是
A. 统一度量衡 B. 建立县制 C. 奖励耕战 D. 承认土地私有
12、新中国的国庆日定于10月1日,这是因为1949年10月1日的当天
A. 通过《共同纲领》
B. 举行开国大典
C. 国家领导人就职
D. 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13、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
A.张謇 B.詹天佑 C.荣氏兄弟 D.候德榜
14、小诺四人正在讨论: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你认为她们谁说得对( )
A. 小诺:摆脱了经济危机 B. 小刚:恢复了国家经济
C. 小丁:巩固了人民政权 D. 小阳:巩固了工农联盟
15、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
A.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
D.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6、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独立意识增强,他们成立团体,举行游行示威,主要的斗争目标是( )
A.反性别歧视、争取平等权利
B.要求减少工作时间
C.要求加薪加酬
D.要求社会保障
17、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那一年,苏俄开始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 战时共产党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工业国有化 D. 农业集体化
18、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新文化运动兴起 B. 五四运动爆发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19、做课堂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下图是小明在某节历史课上的学习笔记,据图片信息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
时间: 12-13世纪 地点:欧洲 赞誉:“最美好的花朵” 权利: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
A.西欧庄园
B.城市的兴起
C.大学的兴起
D.世界三大宗教
20、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六月革命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1、冷战的表现:军事上: —— 。
22、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1)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 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起了经典力学体系,牛顿被誉为 。
(4)第三次科技革命以 的广泛应用为核心,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3、妇女地位的提高
选举权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____。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 |
就业权 | 随着____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以往男性独占的领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女性 | |
平等权 | 影响因素 | 历史、____等诸多因素 |
保障 | 1979年,____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
24、汉________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5、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以_____为首的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根据各个阶层的不同心里,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还利用群众对_____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26、1859 年,英国生物学家_______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_______的一次伟大革命。
27、巩固新生政权:对内:建立新型的____________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对外: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迁都到________。
28、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1) 是雅典的最高权利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2)1789年制宪议会制定 , 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与封建等级制度。
(3)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的 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9、由李宗仁指挥的 战役是国民党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
30、两汉时期,科技发展,文化繁荣。《史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东汉名医____写成《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
31、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32、试分析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33、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
请回答:
(1)秦始皇为避免天下战斗不休,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汉武帝为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元朝时,在中央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理?
(3)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许多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请列出一位明清时期的民族英雄?
(4)当前,我国边疆地区面临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对此你有何看法?
34、西方的近代化依次经历了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中国则与之不同。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題。
【西方近代化】
材料一 15-18世纪,人类历史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嬗变,这是一个不断变革、充满活力的时代。欧美先进国家在这一世界性历史巨变中居于先导地位,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5—18世纪,影响近代欧洲“人心改变”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于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和机器的产生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 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动因。写出蒸汽机作为动力应用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成就。
【中国近代化】
材料三 “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
(3) 能够印证材料三中 “进而言教”的史实是什么?据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所呈现的特点?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与西方近代化道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