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和妈妈都是历史迷。一天,小明让妈妈猜我国古代一位皇帝,他给出提示:玄武门之变、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贞观之治。妈妈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高宗
2、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其历史功绩是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设立行省
D.打退沙俄
3、“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这应是下列哪部作品塑造的英雄人物所说的话(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红楼梦》 D. 《西游记》
4、郑成功之所以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原因是
A.抗击金军南下,维护中原百姓安全 B.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C.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祖国宝岛台湾 D.弃文从武,投入反清军战斗
5、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下列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这一历史进程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南方地区商业贸易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B.南方地区地理、气候条件优越于北方
C.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D.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6、清朝前期商业发达,陆路、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不属于此类叙述的是
A.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B.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C.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D.商贾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
7、“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 康熙亲征噶尔丹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戚继光抗倭
D. 雅克萨之战
8、清康熙年间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其中的主要原因有( )
A.国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占城稻开始由越南引进中国
C.社会安定少动乱
D.推广高产作物大力发展经济
9、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由分裂走向统一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0、2012年,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当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下列各项中,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世界的长篇小说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志通俗演义》
D.《红楼梦》
11、下列成为“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的是
A. 唐太宗用人唯贤
B. 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
C. 唐太宗营建东都
D. 唐太宗开创科举制
12、清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锦衣卫
C.实行行省制度 D.设立军机处
13、对联“世上苍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称颂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羲之
D.张仲景
14、清朝前期康乾盛世世界领先,但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其中“危机”包括
①大兴文字狱禁锢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的侵略
③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态势
④农业生产繁荣人口迅速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藩镇割据
B.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16、“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颂扬的是南宋抗金英雄
A.寇准 B.岳飞 C.辛弃疾 D.秦桧
17、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你可能会看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色彩艳丽的蜀锦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造船、矿冶颇具规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成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文中“站起来了”就当时而言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实现了人民的自由平等
D.保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
19、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的是
A.河南汝窑
B.河北定窑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20、“……由是曹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牧野之战
21、北宋时兴起的江西德化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22、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3、________年,李渊建立唐朝建立,都城长安。
24、中国古代文学在唐朝和宋朝的表现形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5、科举考试的变化
(1)命题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卷格式: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_____”。
(3)特点:内容空疏,形式________,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4)历史影响:应试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________”“________”,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26、建国: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____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_____。
27、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舟楫塞巷,街道肩摩"描写的是________。
2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
30、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__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
31、把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在一起。
①《水浒传》 A.曹雪芹 a.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西游记》 B.罗贯中 b.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③《三国演义》 C.吴承恩 c.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 D.施耐庵 d.古典小说的高峰
32、举出清朝前期疆域东南西北四至。
33、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
材料二
请回答: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何时?设立了什么?
(2)到了唐朝科举制有何发展?
(3)北宋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具体做法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