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CO2
B.过滤
C.点燃酒精灯
D.振荡试管
2、为了避免电热水器的钢质内胆被腐蚀,通常在内胆内插入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以下哪种金属符合该要求( )
A.Cu
B.Mg
C.Fe
D.Ag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形成乳浊液的是
A.酒精
B.泥沙
C.蔗糖
D.植物油
4、加油站是要确保消防安全的重要场所,据此判断加油站最醒目位置不需要出现的图标是
A.
B.
C.
D.
5、规范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过滤
D. 加热液体
6、锌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30
C.元素符号为Zn
D.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
7、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氧气有关的是
A.冰变成水
B.霓虹灯五颜六色
C.酒精燃烧
D.酥脆饼干久置变软
8、2023年9月,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历史性地采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CH3OH)”作为燃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属于化石能源
B.甲醇分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可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熄灭该火炬
9、把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X、Y、Z三种金属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X、Z表面始终无明显变化;把Z加到X(NO3)2溶液中,Z表面无明显现象。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Y>X>Z
B.Y>Z>X
C.Z>Y>X
D.X>Z>Y
10、大气中能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1、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某化学反应,测量反应前t0、反应中t1和反应后t2三个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得到质量分数分布图分别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
B.t1时刻,甲和乙的质量比为5:7
C.若丙是铜,丁是二氧化碳,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D.若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为100g,如果再增加20g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
1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雪糕融化
C.玻璃瓶破碎
D.米饭变馊
13、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元素观: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C.守恒观:10g碳和10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20g二氧化碳
D.转化观:氢气和水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富硒大米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下图为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B.硒原子质量为78.96
C.硒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D.硒化钠的化学式为NaSe
1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铁丝
B.木炭
C.蜡烛
D.红磷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物质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CO和CO2 | 区分 |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
B | MnO2和KCl | 分离 |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
C | CO2(CO) | 除杂 | 点燃 |
D | CuO(C) | 除杂 | 在氧气中灼烧 |
A.A
B.B
C.C
D.D
17、2022年2月4日20点,万众瞩目的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在冬奥会开幕盛典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A.LED屏幕发光
B.点燃火炬
C.雕刻会徽
D.升起国旗
18、杭州亚运会首次利用“零碳”甲醇点燃火炬。此次亚运会使用的“零碳”甲醇经过技术迭代,利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每生产一吨这种甲醇可以消纳1.375吨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循环利用,彰显了中国打造“碳中和”亚运会的成果。如图所示为制备甲醇(即有机物X)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生成了三种新物质
B.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数之比为4∶1
C.该转化过程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D.反应中若不使用纳米纤维,甲醇的总产量会降低
19、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量子点的发现和合成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其中硒化镉(CdSe)是常见的量子点,如图是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镉属于金属元素
B.如图中,X=18
C.一个Cd2+有50个电子
D.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
20、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固体催化剂(LDH),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合成了氨,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实现了常温下氮气的利用
B.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
C.反应前后,LDH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该反应为
21、某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各物质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该化学反应中甲、乙变化的质量之比为定值
22、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如图所示,在野外做饭时人们会在一片空地上用石头围成一圈,在图内点燃木柴生火烹煮,结束后浇水熄灭火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木柴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B.浇水熄灭火堆是为了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C.将木柴底部架空是为了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
D.点火前将周围的枯树枝清理干净,防止引起火灾
2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O2H2O+O2↑
B.C+2CuO2Cu+CO2↑
C.CaO+H2O=Ca(OH)2
D.CO2+Ca(OH)2=CaCO3+H2O
24、据报告,哈密地区白山钼矿发现新矿源,是新疆目前发现的最大钼矿,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为MO
C.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g
D.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
2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 分别将固体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 |
B | 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 将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用浓硫酸干燥 |
C | 判断金属锌、铁、铜的活动性 | 将两根打磨后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
D | 验证铁钉生锈需要水蒸气 | 做对比实验:将一支铁钉密封在干燥的空气中,将另一支铁钉置于潮湿的空气中 |
A.A
B.B
C.C
D.D
2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出现大量的白烟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C.硫黄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27、改善河流环境是景德镇市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实验学校某化学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对水的组成及净化过程进行了探究。
(1)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水中常会预先加少量的稀硫酸,目的是______,反应结束后a、b两极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
(2)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______。
2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认真分析信息,回答:
(1)分析如表规律,可推知,表中X=_____;
(2)图表示的是(写粒子符号)_____;
(3)写出与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任意一种金属元素的名称_____。
(4)由12号、17号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9、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如图是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
(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
(2)若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___,Y=___该粒子符号是__
(3)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是_________;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3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请回答下列实验操作的理由。
(1)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到集气瓶底。___________
(2)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___________
33、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水分子 ;②2个氢原子 ;
③钠离子 ;④氦气 ;
34、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
35、能源的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燃烧时,这些元素常常转化为________(填一种即可)等气体污染物。
(2)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常见形式,图A、B是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
①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②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火灾。
①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_____(填序号)。
A 清除可燃物 B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_________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36、“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有多种方法,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红磷必须过量的原因是_____弹簧夹点燃红磷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该实验除了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之外,还能得出氮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任写一点),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七分之一,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任写一点)。
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请回答: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或硫酸的作用:_____。
(2)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分。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①红磷燃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
③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
38、气体制备和收集是初中化学重要知识,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若用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制取氧气,则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某同学用B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用装满水的C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4)装置D和E都可用来制取氧气,装置D相比装置E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9、在90g10%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10g水或10g硝酸钠,计算用这两种方法制成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0、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实验一: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如图:分别将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放置于室温下和90℃的水中,发现90℃环境的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室温下没有明显现象,该实验说明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是_____。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如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_______。
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可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