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A.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少喝汽水
B.向易变质的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
C.用甲醛浸泡水产品,以防其变质
D.多食水果和蔬菜,给人体补充维生素
2、证据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则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D.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3、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
A.原子
B.单质
C.分子
D.元素
4、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石墨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大理石
D.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差异
5、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三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2
B.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
D.该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B.区分硬水和软水 | C.探究燃烧的必要条件 | D.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
A.A
B.B
C.C
D.D
7、2022年重庆北碚发生特大山火,云南消防人员利用化学原理进行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①⑤
B.③④
C.②⑥
D.④⑤
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可以切割大理石
B.净化水时用明矾进行消毒
C.灯泡中充入氮气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D.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0、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化学兴趣小组对鸡蛋壳进行了实验探究,具体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打开分液漏斗,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B.实验2中,温度计会显示溶液的温度升高
C.实验2中显示的操作都是规范的
D.实验2中左右两边发生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11、2023年10月26日,我国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并于2023年10月29日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可通过以下反应除去:,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6个氧原子:3O2
B.4个二氧化碳分子:4CO2
C.K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2
D.HCO3中钾离子的符号为:K+1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盛有一根铁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
B.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铁丝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碳和二氧化碳在密闭容器中高温至恰好完全反应
1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2:3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14、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 归类 | 内容 |
A | 化石燃料 | 煤、氢能、石油 |
B | 黑色固体 | 氧化铜、二氧化锰、炭粉 |
C | 直接加热的仪器 | 可试管、量筒、蒸发皿 |
D | 缓慢氧化 | 呼吸作用、酒精燃烧、金属生锈 |
A.A
B.B
C.C
D.D
15、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物质燃烧
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16、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用的大多是锂离子电池,其材料之一是钴酸锂(),其中锂元素为+1价,则钴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1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四氧化三铁:Fe3O4
B.铝元素:AL
C.8个硫原子:S8
D.2个镁离子:2Mg+2
18、N2是重要的化⼯原料,N2和H2反应的微观⽰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种类和数⽬发⽣变化
B.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和
按个数⽐1:1进行该反应
D.由⼀个氮元素和三个氧元素构成
19、我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一种新的磷酸盐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磷原子的中子数是15
B.磷的元素名称是P
C.磷原子的质量为30.97
D.磷原子的电子数是15
20、常温常压下,10mL 某气态物质含有 2.68×1020个分子,而在这些分子里又含有 8.04×1020 个原子,则判断该物质是一种 ( )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以上都有可能
21、《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燃烧必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则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23、冬日围炉煮茶已成为都市人娱乐的新方式。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炭烤蜜薯
B.米酒酿制
C.天空下雪
D.火炉取暖
2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制作导线
B.液氮用作冷冻剂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石油炼制汽油、煤油
25、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
B | 足量水,过滤 | ||
C | 通入足量的 | ||
D |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A.A
B.B
C.C
D.D
26、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和铜
B.氯化钠和硫酸铜
C.铁和氧化汞
D.水和氨气
27、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将取得的水样进行如图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操作中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
(2)净水时常加入明矾,其作用是_____。
(3)若某同学发现水样呈浅黄色,他净水时加入活性炭是利用其_____作用来脱色。
(4)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请分析原因:_____(任答一条即可)。改进实验后,最终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得到了纯水!”你有无不同的看法?_____(填有或无),理由_____。若要制得纯水,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
28、为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请根据上表写出关于氩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
(2)镁与铝两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在于_______;由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知:溴元素与上表中的_______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第11号元素钠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钠元素和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4)锂电池是高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源,其正极材料为LiCoO2,其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9、氨气是生产铵态氮肥的主要原料,但一经泄漏,危害十分严重。请根据下列相关报导,回答问题:某地一冷饮厂氨气泄漏,液氨冲破管道,喷射而出。当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现场温度骤降到-30℃。抢险队员紧急中用柠檬水淋湿全身后冲进泄漏仓库堵泄,虽堵泄成功但抢险队员被冻伤。已泄漏的500Kg液氨经喷水12t后才将其稀释。这次事件造成百余人氨气中毒,距离事发地点5米的树木在短短半小时内叶子由绿色变成黄色。
(1)从以上报导获得的信息中,你了解到氨气有哪些性质?(至少写出3条)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抢险队员用柠檬水淋湿全身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接触液氨可能引起严重冻伤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30、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如图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其中,X=______;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在空气中铝制品更耐腐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
(3)人类冶炼和使用金属铝的时间较晚是因为______(填字母)。
a、地壳中铝元素含量少 b、冶炼铝的技术要求高
(4)已知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请你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炼钢中充氧的目的是降低生铁中的______,获得性能更好的钢。
31、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再点燃,防止发生爆炸。
(3)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应_____。
3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含有①氮气 ②氖气 ③水蒸气 ④氧气 ⑤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
(2)能用来炼钢的是_______。
(3)通电时能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_。
(4)能使香脆的饼干变软的是_______。
(5)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_______。
33、下面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以上四个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
(3)在化学反应中,最易得失电子的是________;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与________相关。
34、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1)二氧化碳
(2)五氧化二磷
(3)氧气
(4)四氧化三铁
35、已知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其运动速度越小.图中容器 A 是一种特制的有底的素烧 瓷筒,它的壁可以通过氢气分子.实验开始时,A 中和烧杯中都充满空气.当向 烧杯持续通入氢气时,导管 B 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
36、从①食盐水、②铁、③氧气、④高锰酸钾、⑤二氧化碳、⑥五氧化二磷、⑦液态空气。几种物质填空
(1)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
(2)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
(4)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
37、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
(1)实验1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2中玻璃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8、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分别进行了甲、乙、丙三个分组实验。请回答:
(1)甲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实验时,除了要求两种待测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相同。
(2)乙实验需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
(3)丙实验的现象是烧杯_______中的酚酞变红。
39、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会消失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防毒面具中滤毒罐填充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名称) | ||
(3)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整个实验中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0、如图是小红归纳总结有关Na2CO3的知识网络。
(1)遇Na2CO3溶液变红色的酸碱指示剂是________。
(2)若图中反应④发生,反应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反应③模拟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其反应方程式是______(任写一个)。
(4)用熟石灰通过反应②可制取的一种碱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