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萌同学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后,绘制了如下概念图,下列甲、乙、丙、丁对应正确的是( )
A.甲-环境
B.乙-生态
C.丙-适应
D.丁-影响
2、下列有关植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
B.植物可以通过控制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气体和水分的进出
C.植物吸收的水分有1%~5%保留在植物体内或被利用,其余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体外
D.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子表面温度,避免夏季强烈阳光的灼伤
3、请将下列生命现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连起来。 ( )
生命现象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植物界的拓荒者地衣,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 | 1 |
冬天梧桐树落叶,松树不落叶 | 2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3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4 |
鲫鱼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较浅 | 5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在阴暗和明亮环境中各放10只鼠妇,下列能准确表示阴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5、下图所示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几个步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是⑤②①④③⑥
B.步骤③是为了检验绿叶是否产生了淀粉
C.步骤①可直接加热酒精以缩短脱色时间
D.步骤⑤的目的是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6、如图为动物体结构层次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B.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生长
C.生物体由小长大主要依靠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D.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动物
7、下列行为可能导致感染蛔虫的是( )
①喝白开水 ②喝生水 ③睡懒觉 ④生菜瓜果不清洗就吃 ⑤不勤洗手 ⑥不勤漱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8、如下图所示,A袋中装有空气和菠菜,B袋中只装有空气,它们均放在暗处30小时左右,然后分别将A、B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的变化分别是
A.浑浊、浑浊
B.澄清、澄清
C.澄清、浑浊
D.浑浊、澄清
9、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周围落叶的颜色一致
B.蚯蚓的活动疏松了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C.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10、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显示:1993年以来,海平面上升速率翻了一番。对于出现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表达与交流
D.得出结论
11、当代农业中最新的雾培技术,就是利用喷雾装置,把营养液雾化,直接喷在植物根上的一种无土栽培方式。用这种方法种土豆,因为土豆的根系就悬挂在空气中,所以也形象地叫做“空气中种土豆”。这是因为土豆根的哪个区域也可以吸收雾化液中的营养(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2、“食脑虫”学名为阿米巴变形虫,其结构简单,为单细胞生物。下列关于“食脑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B.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
C.细胞核对其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
D.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3、在西藏羌塘等地生活的珍稀动物藏羚羊,每年5~7月成群结队迁徙至可可西里卓乃湖进行产崽。对于藏羚羊的这种行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迁徙行为和繁殖行为
B.由藏羚羊的遗传物质决定
C.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
D.有利于该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14、2023年初,云南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造成某些农作物因干旱死亡,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15、小齐同学把新摘的向日葵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对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少
B.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
C.叶片下表皮的叶绿体多
D.叶片下表皮的线粒体少
16、下面生物的主要特征中,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具有的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背腹扁平
C.体表有角质层
D.有口无肛门
17、双峰突尼斯软籽石榴基地生产的软籽石榴不仅外观美丽,而且酸甜可口。下列有关石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榴的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的
B.一个石榴里有很多种子,是因为石榴的花中有很多个子房
C.石榴的多数花为雄花,仅含有雄蕊,这些雄花不会结果
D.石榴开花季节遇连续阴雨天,会导致传粉不足,可人工辅助授粉
18、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
B.一座水库
C.地球上的所有的人类
D.森林中的所有的树木
19、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使用清水而不是生理盐水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 )
A.中央大液泡
B.叶绿体
C.线粒体
D.细胞壁
20、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易被天敌捕食。这种现象属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制约生物
21、人体内流动的组织是_____,它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血细胞中,具有运输氧功能的是_____,数量少能吞噬病菌的是_____
2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六种。
23、生物学研究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其中基本方法是观察法,还有调查法和文献法等,最重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探究过程大致包括七个步骤,分别是: 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制订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2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_______平衡。
25、植物组织就是由许多_____相似,_____和_____相同的细胞,_____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26、鱼类终生生活在____中,用____呼吸,____是主要的运动器官。
27、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_________。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_________。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制作的玻片标本属于_________。
28、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
29、关注食品安全,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________,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________。
30、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___下层、整个_____和_____上层。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_____系统。
31、请将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与生物的特征连接起来:
_____
32、每一种生物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 ( )
33、以下A至E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的实验步骤,甲、乙、丙是实验中观察到的物像。①—④表示根尖的结构。⑤是根尖细胞内的物质。
A.将根尖的永久切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一只眼向目镜内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C.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D.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切片
E.对光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步骤A至E按照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顺序排序:_____。
(2)对光时,应转动显微镜的_____,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注视目镜内,转动_____,直到看见明亮的圆形视野。
(3)若要使甲中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需将切片标本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若要增大甲的放大倍数,可更换外形_____(填“更长”或“更短”)的物镜。若要将乙调节为丙,需调节显微镜的_____。
(4)甲图中,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这是因为此区域有大量的_____,使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丙图中,⑤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称作_____。
34、如图是人的呼吸与血液循环关系示意图,字母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或器官,数字表示相应的管腔。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理活动A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当平静吸气时,肋间肌_____,肺内气压_______大气压。
(2)生理活动B称为___,其原理是____。
(3)心脏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的是[ ]____,图中心脏内流静脉血的腔有________。(填数字)
(4)小明出现中耳炎症状,需要及时消炎,否则影响身体健康。医生对小明进行静脉注射,你认为消炎药物到达心脏四腔中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数字)
(5)经过消化系统吸收的有机物和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给组织细胞,在细胞内发生____,产生的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