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是著名作家茅盾所写散文《白杨礼赞》中的名句。如图分别为白杨枝芽和枝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顶芽a是由2发育来的,可以使白杨长高
B.摘除a后,d很快发育成枝条
C.枝芽是混合芽,能发育成叶和花
D.白杨的c中有形成层,c是由3发育来的
2、下列成语中,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无关的是( )
A.金蝉脱壳
B.飞蛾扑火
C.蜻蜓点水
D.作茧自缚
3、2023年10月8日,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举行。下列关于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乒乓球运动员完成接球动作。需要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B.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C.运动员的比赛动作的完成需要多组肌群的参与
D.运动是以关节为动力的
4、细菌感染可引起扁桃体发炎,在患者血常规检查中可能高于正常值的血液成分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5、高原鼠兔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群居植食性哺乳动物,当它们在洞外活动,发现高空有猛禽时,会发出叫声示警同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鼠兔的牙齿没有犬齿的分化
B.鼠兔群体具有明显的社会行为
C.鼠兔的示警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D.鼠兔通过叫声进行信息交流
6、“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念尔无筋骨,也应天地心”。下列关于蚯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体分节
B.靠环带呼吸
C.刚毛能协助运动
D.身体呈圆筒形
7、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小麦的高杆和抗锈病
B.鸡的玫瑰冠与单冠
C.绵羊的粗毛和细毛
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8、下列食品利用巴氏消毒法保存的是( )
A.香菇
B.果脯
C.盒装牛奶
D.袋装香肠
9、海岸边的乌鸦常以螺蛳、贻贝为食,它们物色到食物后,就用喙衔起食物飞到一定的高度,张口将螺蛳摔落在岩石上,待结实的硬壳破裂后,再飞下来享受美味。乌鸦的这种( )
A.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C.领域行为
D.取食行为
10、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某地市政府决定采用生物方法,对农村粪尿进行无害化发酵处理,生产清洁能源。生产沼气你建议选用下列哪种生物( )
A.黄曲霉
B.酵母菌
C.甲烷菌
D.大肠杆菌噬菌体
11、手足口病是某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传播快、易流行,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下列关于该肠道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毒个体微小,但肉眼可见
B.该病毒在肠道内分裂增殖
C.该病毒结构简单,有遗传物质
D.该病毒有细胞壁起保护作用
12、下列动物与血吸虫病的发生有关的是( )
A.鱼
B.龙虾
C.钉螺
D.河蚌
1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出我国在保护环境方面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各种行为符合以上理念的是( )
A.为丰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大力引进国外生物新品种
B.为提高经济效益,把沼泽地都开垦为农田
C.为尽可能减少对中华白鳍豚的影响,港珠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对方案进行了优化
D.为防止地面污染,把有毒工业废渣埋入地下
1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B.如果大量捕杀蛇,蟾蜍数量会先变多后逐渐变少
C.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在该食物网中,体内毒素累积最多的是猫头鹰
D.猫头鹰生活所需能量来自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15、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我国部分动、植物分类图,图中标注的分类依据不慎被墨水污染覆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为水杉,则植物的分类依据为有无种子的产生
B.若b为蚯蚓,则动物的分类依据为呼吸器官是否为肺
C.若a为松叶蕨,则植物的分类依据为有无根的分化
D.若b为百灵鸟,则动物的分类依据为体温是否恒定
16、下列哪个不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 )
A.环境污染
B.人们的乱砍滥伐
C.大量引进引入外来物种
D.生物间的相互残杀
17、蘑菇和霉菌都属于真菌,下面不是它们共同特征的是( )
A.都是多细胞生物
B.都是自养生物
C.都是异养生物
D.靠孢子进行繁殖
18、为体验蘑菇的培养过程,小秦网购了蘑菇菌包,其内部长满白色的丝状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蘑菇的培养过程需要强光照
B.白色丝状物是蘑菇的菌丝
C.蘑菇的细胞中无成型的细胞核
D.采收后的蘑菇和菌包总重约2~2.5斤
19、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如今许多小区均安装了指纹门禁系统,它利用了人体指纹这一生物特征来进行识别。决定每个人指纹性状的是( )
A.蛋白质
B.脑神经
C.基因
D.生活环境
20、2023年4月,调研人员在武汉东湖湿地内发现了全球罕见的红灰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红灰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灰蝶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B.红灰蝶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C.红灰蝶的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D.红灰蝶在成虫期才能吐丝
21、科学家将男、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了下面的排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是________存在的。
(2)根据染色体组成可以判断,甲为________性的染色体组成。
(3)乙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4)某夫妇生的第一胎是个女孩,假如他们再生一胎,生男孩的可能性为______。
(5)正常人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这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如果人的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都可能导致严重的__________。
2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筑巢、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六个阶段.
23、下图是鸡受精卵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受精卵是由图中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三部分构成的。
(2)既对卵细胞起保护作用,还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的结构是________。
24、水仙花是点缀春节最重要的冬令时花。小明在养水仙花时发现水仙花的伤口处会流出大量的黏液。听说这种黏液有一定的毒性,于是他突发奇想:能否利用这种黏液来毒杀某种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呢?他和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实验方案如下表:
组别 | 蟑螂(只) | 食物 |
甲 | 5 | 普通诱饵 |
乙 | 5 | 普通诱饵加入适量水仙花鳞茎汁 |
丙 | 5 | 普通诱饵加入适量水仙花绿叶汁 |
(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三组实验用的蟑螂的个体大小、生长情况等应__________。
(2)甲组和乙组进行对照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3)设置乙组与丙组的目的是比较水仙花哪个部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大。
(4)实验结果预测:几天后,①若乙组的蟑螂全部死亡,甲组的蟑螂全部存活,则说明____。②若乙组的蟑螂全部死亡,丙组的蟑螂死亡了2只,则说明鳞茎部位汁液的毒性__绿叶部位汁液的毒性。
25、物质和能量在__________ 和食物网中流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26、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______________。
27、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____________是能够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的。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28、下图是叶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各个部分的名称
③ ,④ ,⑤ 。
(2)含叶绿体较多的部位是图中的 (填序号)。
(3)图中③中有导管,其功能是运输 和 。
29、绿色开花植物能够进行种子繁殖,植物种子的形成经历了开花、传粉、______以及胚的发育等过程。由此可见,植物依靠种子繁殖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
30、由于长期___和___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我国渔业发展的重心已经从捕捞业转移到___上。
31、将鸡卵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32、地衣是真菌和苔藓共生在一起所形成的。______(判断对错)
33、观察图中的动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C属于______动物,F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所以属于哺乳动物.图中动物B的主要运动器官是______。
(2)从生物分类上看,根据______的有无,AD可分为一类,BCEF分为一类;上述6种动物中,体温恒定且卵生的是_______。
(3)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 ]______和[3]中的滑液。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 ]______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产生收缩,牵动骨绕着[9]活动。关节在运动中相当于_______。
34、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下是该小组同学的讨论对话,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并回答:
甲: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乙:利用培养基,怎样证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呢?
丙: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接种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1)若以甲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那么你所做出的假设应是_______。
(2)请你帮他们将下面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培养
B.接种
C.观察
D.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3)依据丙同学的叙述,请你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只要求答要点)
(4)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5)请你预测实验的结果: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