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为某植物的一段枝条和枝芽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的①和③可分别由图乙的⑤和⑦发育而成
B.图乙的④表示生长点能产生新的芽结构
C.将图甲中的③剖开,其结构应该与图乙相似
D.种植棉花进行修剪枝条时应去掉③,从而促进顶芽发育
2、生物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以下哪种说法不能正确描述生物进化的趋势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低等到高等
C.从水生到陆生
D.从地下到地面
3、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几个星期。下列有关这一事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繁殖行为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⑤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4、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
A.贻贝
B.生蚝
C.海螺
D.钉螺
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青蛙冬眠
C.警犬搜救
D.季节节律
6、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
A.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B.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观察幼雁出壳后的行为
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7、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DNA分子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人体细胞中的23对染色体包含23个基因
D.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
8、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蛔虫体表有外骨骼,适于寄生生活
B.家鸽骨骼轻、薄、坚固,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C.蜥蜴体表有角质的鳞片,适于陆地生活
D.青蛙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水陆两栖生活
9、“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保存牛奶的方法是( )
A.脱水法
B.真空包装法
C.腌制法
D.巴氏消毒法
10、下列动物个体与特征,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蛔虫——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B.蝙蝠——前肢变成翼;体温恒定;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涡虫——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D.鳄鱼——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产有坚韧卵壳的卵
1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科、属、种
B.亚门是介于界与门之间的一个分类等级
C.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因此同一属的各种生物间亲缘关系最密切
12、广州白云山为南粤名山之一,全山共有植物1054种,其中鸟类有105种、昆虫185种、两栖类动物43种、兽类16种,这主要体现了( )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遗传的多样性
13、哺乳动物的幼崽死亡率低,主要因为( )
A.胎生哺乳
B.食量较大
C.牙齿分化
D.群居生活
14、海底透明鱼(如下图)的体表色素已退化,可直接看到内脏和骨骼。下列关于透明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透明特征无法遗传给后代
B.海底环境对透明性状进行了选择
C.海底环境使基因发生定向变异
D.色素性状的表现与基因无直接关系
15、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水源丰富,植被茂盛,生物多样性丰富,被誉为广州的“绿心”。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苍鹭属于(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2】依据该图,能正确表示其中一条食物链的是( )
A.阳光→水草→鱼→苍鹭
B.水草→虾→苍鹭
C.水草→虾→鱼
D.虾→鱼→苍鹭
【3】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肾”之称,其主要作用是( )
A.净化水质、蓄洪抗旱
B.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C.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D.涵养水源、提供粮食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C.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D.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17、2023年11月,我市甲型流感高发,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列关于甲型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的单细胞生物
B.结构简单,能独立生活
C.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引起的疾病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18、桃花水母属于古老而又珍稀的腔肠动物。目前世界上的淡水桃花水母已发现 11 种, 除英国的索氏桃花水母和日本的伊势桃花水母两种外,其余 9 种均产在中国。下列动物中, 与桃花水母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水螅、涡虫、海蜇
B.珊瑚虫、海葵、海蜇
C.涡虫、乌贼、珊瑚虫
D.水螅、乌贼、海葵
19、为探究使牛奶变质的细菌和真菌的来源,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棉花塞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时保持温度为25℃。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几天后,试管①和试管③中的牛奶都会变质
B.实验中使牛奶变质的细菌和真菌由牛奶产生
C.由于细菌和真菌被阻挡在玻璃管拐弯处,故试管②中的牛奶不会变质
D.由以上实验可知,牛奶打开包装后应尽快饮用完
20、玉米是我县重要农作物,图甲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一株玉米幼苗( )
A.玉米种子中2、3、4、5、6组成的结构叫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甲萌发时所需能量由5提供
C.玉米在丙图所示开花传粉期,可以多补充含氮的无机盐
D.据图可知玉米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
21、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冰箱环境中______。
22、下图是人体神经系统及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形成视觉的感受器是[ ],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 ]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形,形成近视。
(2)图中人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路是[ ]。
(3)肾脏产生的尿液流入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请用图中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 。
(4)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特有的,与[ ]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
23、填表
生物名称 |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条) |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条数(条) | 受精卵中染色体条数(条) |
牛 | 60 | _____ | _____ |
西瓜 | _____ | _____ | 22 |
玉米 | _____ | 10 | _____ |
24、在加拉帕戈斯雀进化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根据下列动物的特征回答问题:
A.软体动物 B.腔肠动物 C.甲壳动物 D.昆虫类 E.鸟类 F.哺乳动物 G.鱼类
(1)体温恒定的有 。
(2)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是 。
(3)具有蜕皮现象的是 。
(4)用肺呼吸并有气囊辅助呼吸的是 。
(5)消化管有口无肛门的是 。
(6)根据动物体内有无 可将以上动物分成两类,其中无脊椎动物有 ,脊椎动物有 。
26、染色体是由_____和_____两种物质组成,它是储存遗传物质_____的主要载体.
27、动物作为_________,直接或间接以植物(生产者)为食,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将摄取的_________变成自身可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出_________,同时产出_________,尿液等,这些物质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动物的粪便或遗体经过_________的分解,也释放出_________,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在维持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28、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_____对称,体表有_____,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29、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另一类是 动物。
30、血液中加入抗凝剂,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说明血液由①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组成。
31、将下列词语与动物行为用线连起来
32、“乳房生物反应器”是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____
33、《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COP15)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昆明举办。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会会标(图1)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1)康康同学将会标“水滴“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如图2所示。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动物体内有无 _________。E表示的动物名称是 __________。
(2)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两栖动物和 ________两大类群,其中后一类群因为 _________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3)蝴蝶体表的外骨骼,除了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取3只相同的试管,编号并作以下处理:
试管 | 1号试管 | 2号试管 | 3号试管 |
处理方法 | 加入新鲜的肉汁,置于30℃环境中 | 加入新鲜的肉汁并煮熟,置于30℃环境中 | 加入新鲜的肉汁并煮熟,置于0℃环境中 |
(1)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认为最先发出臭味的是________号试管
(2)实验中共形成了________组对照实验,其中________号试管为对照组,1号和2号试管的变量是___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低温度下保存食物的时间较长,因为在这种温度下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