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在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成为瓷都的是
A.定窑
B.景德镇
C.哥窑
D.汝窑
2、兴化马姓中有一支为回族,是兴化回族的主体人群。回族马姓主要源于原籍西域阿拉伯。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始于( )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3、下面这幅漫画讲述的是某位历史学家小时候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同学的故事,该历史学家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A.《史记》 B.《窦娥冤》 C.《资治通鉴》 D.《念奴娇》
4、明朝时,郑和能够完成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是
A.国力强盛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C.造船技术高超
D.地理和航海知识的丰富
5、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其中被赞为“如冰似玉”的是越窑所产的( )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6、标志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 安史之乱
B. 黄巢起义
C. 澶渊之盟
D. 八王之乱
7、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完成全国的统一,结束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的少数民族是: ( )
A. 契丹族 B. 女真族 C. 蒙古族 D. 党项族
8、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
A. “八王之乱” B. 朋党之争 C. 藩镇割据 D. “安史之乱”
9、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B. 中国代表出席万隆会议
C. 中日关系正常化
D. 中美正式建交
10、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能反映文化大革命时代的是
A.“公私合营、三大改造”
B.“大跃进、放卫星”
C.“走资派、红卫兵”
D.“招商引资”、“科学发展观”
1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虽然短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隋朝使南北重新统一
B. 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C. 隋炀帝励精图治
D.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2、1759年乾隆时期的清朝疆域达到最大范围,总面积可达1310万平方千米,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下列关于当时我国疆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西跨葱岭 B. 北接天山
C.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D. 南至南海诸岛
13、有位历史学家对隋炀帝进行了客观评价,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
A.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B.创立了科举制度
C.实行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D.灭掉南方的陈,重新统一南北
14、下列我国古代科技著作中,同属于一个领域的是
A.《伤寒杂病论》与《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与《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与《水经注》 D.《天工开物》与《水经注》
15、开元十三年,唐玄宗改东都洛阳的集仙殿为集贤殿,以示他_________的求实精神。
A.重视道教
B.重视贤才
C.重视农业
D.重视经济
16、“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材料见证了
A.黄巢起义 B.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C.李自成起义 D.册封达赖和班禅
17、《元史》中提到:“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据材料可知元朝
A.由蒙古贵族建立 B.疆域空前辽阔 C.对西藏正式管辖 D.实行行省制度
18、“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这是《帝国政界往事》中的一句话。文中的“他”是
A.安颜阿骨打
B.努尔哈赤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19、关于清前期的经济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出现了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C. 水陆交通发达促进商业发展
D. 晋商与徽商都在这时期走向衰亡
20、《宋史》记载,费彬这样位居枢密使高位的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文臣的车马,都会主动命车夫驶入旁街小巷。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朝
A.重文轻武
B.武将胆小软弱
C.轻文尚武
D.文臣专横跋扈
21、《红楼梦》以贵族青年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________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2、(1)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其中____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2)唐朝时期,陶瓷业获得迅速发展。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
23、为加强对文人的控制,明朝采取的方式是________;清朝康、雍、乾时期大兴________。
24、“______”后,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成汉,史称“______”。
25、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黄河、长江和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人口多达百万。
26、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27、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28、1616年, 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1636年,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 迁都北京,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9、明朝中期的________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代________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30、“罄南山之竹书罪无趣,决东海之波流而难尽”痛斥的是________;________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1、连线
关汉卿 郾城大捷
李时珍 《窦娥冤》
曹雪芹 《本草纲目》
李白 《红楼梦》
汤显祖 诗仙
杜甫 《牡丹亭》
岳飞 诗圣
32、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所说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你能说出词中提及的四位帝王的称号及与他们有关的历史事件吗?
33、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成。《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 东京(北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马行街一带,经常是‘车马阗(tián,充满)拥,不可驻足’,其中相国寺为最大的定期集市,每月举行5次万姓交易,各种货物‘无所不有’。”
材料三 临安(南宋)商业繁华的程度,超过了北宋的东京,“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应出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你认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两条即可)
(2)由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繁荣景象,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写出该纸币的名称和发行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