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鸭绿江边、嘉峪关 B.临洮、辽东
C.嘉峪关、辽东 D.临洮、嘉峪关
2、宋朝时,某地名字因盛产瓷器而改变,成为瓷都,这个地方是
A.景德镇
B.广州
C.东京
D.临安
3、“宋元以后,由于六部决策权和发令权发展,宰相的权力开始和皇帝的权力重合。”材料中所述现象在历史上的表现是( )
A.隋朝开始推行科举制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元朝强化中书省和六部的权力 D.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4、小致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进行了如下总结。其中“?”处应填写的时期是( )
A.五代十国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5、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窦娥冤》 B.汤显祖——《西游记》
C.吴承恩——《牡丹亭》 D.李清照——《红楼梦》
6、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 )
A. 寇准 B. 安禄山
C. 张骞 D. 岳飞
7、宋太祖对大臣赵普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将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这一举措
①造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②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膨胀,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③增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④杜绝了武将跋扈情况的出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唐朝诗人王建在《凉州行》中写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诗句反映了
A.唐朝生活的奢靡
B.唐朝的民族交融
C.唐朝重视农业生产
D.少数民族音乐更受欢迎
9、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多个结束分裂局面、建立统一王朝的政治家。这些人物中包括
①赢政
②杨坚
③李渊
④李世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识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为
A. 隋朝大运河 B. 秦朝万里长城
C. 战国都江堰 D. 汉代丝绸之路
1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靖康耻,犹未雪...” 文中的“靖康耻”是指( )
A.安史之乱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灭南宋
12、据史书《稗时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是以下哪一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A.转运使 B.五军都督府 C.刺史 D.厂卫特务机构。
13、央视一套播出的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最喜欢的是具有通俗易懂、平易近人风格的诗歌,下列属于这一风格的诗人是( )
A. 杜甫 B. 杜牧 C. 白居易 D. 李白
14、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之分,“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武则天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唐太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15、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实行重武轻文政策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6、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他”是( )
A. 李白 B. 白居易 C. 王羲之 D. 杜甫
17、如图是出土于唐长安城遗址的伎乐八棱金杯,杯身上的乐师深目高鼻,服饰带有中亚风格,手持琵琶等西域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18、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只许五口通商
B.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 排斥一切洋务
D. 严禁一切对外贸易
19、我国古代被称为“书圣”“诗仙”“诗圣”的分别是( )
A. 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 王羲之、李白、杜甫
C. 张旭、顾恺之、李白 D. 张旭、顾恺之、杜甫
20、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①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1、明代杰出药物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_____》
22、北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23、宋辽议和,订立_________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此后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24、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明代科举考试题目来自于“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为标准。
(2)形式:明代科举考试的形式有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_____。
(3)影响:_____内容生疏,形式呆板,又_____,严重禁锢了人们的_____。它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使应试的人被录取后成为_____。
25、中国发明的________和________传入欧洲,对于欧洲的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6、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_____、康熙、雍正、_____等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这些措施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_____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_____和繁荣。
27、“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吗
A. 雍正年间
B. 康熙年间
C. 乾隆年间
D. 道光年间
28、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主要有______和_______。
29、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________,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________虽然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30、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世纪时,传入_____________,之后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又经_____________传到波斯,后来经过___________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31、根据所学,连一连
北宋李时珍 活字印刷术
元朝毕昇 《授时历》
明朝郭守敬 《本草纲目》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清朝时期设置的机构名称。
(1)清朝设立的__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
(2)1684年,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
(3)清朝在新疆设置了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3、观察下面两组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元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宣政院,执掌全国的佛教和西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领衔官员都为从一品的高官。在藏族地区,又设立三个宜慰使司都元帅府,各级官员需经过元朝政府任命,遵守元朝法令,并接受考核。与此同时,还在藏族地区统计户口,确定贡赋,建立驿站,驻蒙古军队。这样,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图二:元朝时期,统治者还在东南地区的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专门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1)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元朝的建立者。
(2)以上图文介绍,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通过以图文相关史实介绍,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